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祭蔡倫及宣紙習俗

 新浪收藏

安徽省涇縣原蔡倫祠遺址上僅剩的一座寺廟。安徽省涇縣原蔡倫祠遺址上僅剩的一座寺廟。
黃飛松 來源:東方早報藝術評論
這個舉世聞名的“宣紙之鄉”安徽省涇縣,有三百多個大大小小的手工造紙企業,卻少有人知道“蔡倫會”或“祭蔡倫”是怎麼一回事。 實際上安徽涇縣曾經的業界祭祖只是隨著農耕社會的退出和眾所周知的政治運動,很迅速地淡出人們的記憶。 以至於,至今人們還想不起來或根本也想不到,曾經的這塊土地上還有這樣的文化記憶。
我在貴州考察的時候,無論是人居相對集中的鄉鎮還是人跡罕至偏遠的山區,幾乎所有的造紙戶都知道他們的老祖宗是蔡倫,都知道“蔡倫會”是怎麼一回事。 恰恰相反,在安徽省涇縣——這個舉世聞名的“宣紙之鄉”,有三百多個大大小小的手工造紙企業的縣里,有上萬人從業的龐大“社區”,卻少有人知道“蔡倫會”或“祭蔡倫”是怎麼一回事。 實際上在安徽涇縣,曾經的業界祭祖好比宣紙一樣,比其他手工紙要細緻得多,也複雜得多,只是隨著農耕社會的退出和眾所周知的政治運動,很迅速地淡出人們的記憶。 以至於,至今人們還想不起來或根本也想不到,曾經的這塊土地上還有這樣的文化記憶。
祭蔡倫
行業祭祖是我國農耕社會時期的一種普遍現象。 各地造紙業界祭奠蔡倫的日期不一定,有農曆三月十六,有三月十八,也有五月十二或十七。 儘管日期有所差別,但都說這一天是蔡倫的生辰。 宣紙行業中祭蔡倫的時間是三月十六,每年的這一天,全行業停產,由業主率領紙業工人拿著香燭、紙錢和各色供品前往位於小嶺許灣的蔡倫祠拜祭。 這種方式被稱為“祭蔡倫”,而圍繞整個行業的集體活動被稱之為“蔡倫會”。
在宣紙行業中,還有一項是別地造紙業中不常見的,就是每年農曆的九月十八集體停產,傳說這一天是蔡倫的忌日,由業主宴請僱工,靠近蔡倫祠的從業者,多前往上香祭祀。 在這一天,整個行業人人地位平等,業主充分聽取僱工們對所供職的宣紙作坊的意見,其中也包括僱工勞資和伙食等方面的問題以及紙坊發展的建設性意見,關於整個行業的事情,由各業主們在自行集會上討論。 商談最多的是每年的原料收購、產品售價和僱工們提出的勞資問題。 這種習俗一直持續到民國以後,在那個時候,許多地方都成立了行業公​​會,又稱同業公會,大多是舊政府變相盤剝行業的組織,有的行業就此一蹶不振,我在有的少數民族地區考察時,就听說過在行業公會的干擾下,當地的造紙戶不堪重負奮起反抗的故事。 宣紙行業成立了行業公​​會,每年商量業內大事時,都由公會負責人召集。 通過行業公會討論的原料收購、產品售價、人工工資等結果,各宣紙作坊參照執行,允許有一定的浮動,但不能突破10%。
蔡倫會將宣紙業連成一個整體,紙坊之間起到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等作用。 在師徒傳承、年初開業、歲尾停業、創制新品種、工藝改進、商量業內大事等方面,都要以不同的方式祭奠蔡倫,蔡倫的精神左右著整個行業,也規範著整個行業行為,企業間雖然有著競爭,但都在自覺維護行業的基本規則。 儘管在最為繁華的清代宣紙產業遍布著涇縣的小嶺、古壩、南容、烏溪、百元等地,但無不執行蔡倫會所討論的結果。 我在調查中還發現,在涇縣,無論是宣紙業主還是匠人,逢年過節在祭祀時,都將祭蔡倫作為一項重要內容。 比如:業主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專門祭祀蔡倫,祈求紙祖在新的一年裡的佑護;而匠人只是在每年的年夜飯之前的祭祖中,擺上蔡倫、土地、祖先等供位,進行祭拜。
一般匠人在遇到技術性難題時,或者在技術上想有所突破時,首先想到的還是祭蔡倫,這種祭祀方式是單個進行,純屬個人行為,晚上在家或在背人的地方,燒上數量不等的紙錢,在燒紙錢時,需要在紙錢內放上一炷香,燒完後跪拜。
業主在正常生產時,遇上製作特殊品種的宣紙時,由業主帶領著工人設香案、燒香、叩拜、燒紙錢,這種場面較大。 因為平時業主根本不露面,作坊裡的生產全由管棚的(相當於現在分管生產的副總)一人負責,只是階段性地將生產什麼品種的紙,生產多少量等要求,告訴給管棚工,由管棚具體落實。 只有在落實新品種的生產時,業主須親自出面祭奠蔡倫。 在清末及民國年間,宣紙產業由於受到戰爭的影響,沒有開發新的宣紙品種,因此各作坊也幾乎沒有大規模的祭祀活動,但此習慣一直延續下來,形成業內的自覺行為。
1964年,涇縣宣紙廠在恢復生產丈六宣紙時,​​由於此紙幅面大、操作難度高,就有工人自發在家燒紙錢祭拜蔡倫,後作為封建迷信被破除。
另有孔丹造宣紙的傳說。 現在有一種說法,單宣實際上就是紀念孔丹,也可稱之為“丹宣”,如:四​​尺單也可稱為四尺“丹”。
春酒
在宣紙業界,每年紙坊開工,定要在當天聚會,此稱為辦“春酒”。 春酒又稱開工酒,時間也不確定,根據宣紙作坊業主的自身情況而定,一般在春節過後、第一天開槽撈紙的時候。 這一天,業主開辦筵席,宴請的對像是所有在他家工作的紙工,以及全村沒有開辦宣紙作坊的人家、以戶為單位一戶一人。 在筵席開始前,業主要帶領紙工祭蔡倫。 祭祀的方式各家不同,講究的業主在自家堂前設香案,帶著紙工擺香爐燒香、磕頭,禮畢後燒冥紙,燃鞭砲後開席。 不太講究的業主,露天燒上一些冥紙,就直接鳴放鞭炮開席。
業主開辦“春酒”,其主要作用就是宣布新的一年正式開始了,希望本作坊在全體紙工的努力下、全村老少的幫助下、紙祖蔡倫的佑護下,全年順利地財源廣進。
關門酒
除此之外,宣紙業內還有“關門酒”的習俗。 這是在每年歲末放年假時,由業主舉辦的一種儀式,具體時間也不一定,最遲不能遲於每年的農曆臘月二十三日,所謂“長工短工,不過臘月二十三,全部要散工”。 在散工的這一天,業主請所有的紙工吃宴席。 席中,業主與僱工們交流並總結一年的工作,業主也可對僱工說明來年工作的方向以及年後開工時間,紙工們可以暢所欲言。 講究的業主,在筵席開席之前,進行祭紙祖,祭祀方式與辦春酒時差不多。 不講究的業主就在吃晚飯時開席。 吃完宴席後,業主或紙工此時可能會有個別交流,這種交流的中心內容主要是個別紙工去留的問題。 比如,業主要想解僱一個僱工,會單獨找到那位僱工,對他說:“明年我可能要減產,所以可能不需要那麼多人了。”僱工自然知道老闆是什麼意思,便主動向老闆請辭。 還有一種就是僱工自己不想在這個作坊做了,對老闆說:“我家有個親戚,來年叫我到他那邊去做。”業主要想挽留,便說:“這一年我做得不好,請直接指出來,來年改正。”或者說:“要過年了,帶幾斤肉回去。”如果這位紙工還想繼續留下,便直接對老闆說哪裡有什麼問題,或者坦然接受老闆的饋贈,就說明來年願意留下。
“關門酒”實際上是一個企業的年終總結會議,既表達了宣紙社區間的相互尊重,也反映出業主與僱工之間相互和諧的關係。 在關門酒儀式結束後,村中也有個別困難戶會找上業主,對業主說:“某某老闆,開過年來,我想賣點柴火給你家”或“某某老闆,開過年來,我想賣點檀皮給你家”。 見此,業主會主動拿出兩個大洋,用紅紙封好給此人。 否則,業主家的木柴庫或檀皮庫失火,定然是此人所為。 兩個大洋基本可以保證此人一家過春節的費用,開年後,此人也會像徵性地挑上幾擔木柴或一些檀皮給業主,當然也有不提供的,業主也不追究。 
(本文發表有刪節,作者係中國宣紙集團宣紙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