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去三峽博物館看清朝皇室專用紙

重慶日報

7月16日,清朝皇室專用紙、絹在三峽博物館展出。7月16日,清朝皇室專用紙、絹在三峽博物館展出。
記者熊明攝
你見過300多年前的皇家專用紙、絹嗎? 明代宣德年間的香爐有啥特別? 明清文人書房裡又有啥“稀奇”? 7月16日,“文房雅玩—蘇州明清文人書房用品展”在三峽博物館開展,來自蘇州博物館珍藏的83件(套)江南明清文房“寶貝”,讓市民領略了古代文人雅士的書齋世界。 據悉,展覽將免費展出至10月19日。
一入展廳,紅、青、粉、黃四張尺幅寬大的紙張映入眼簾。 每張約2米寬,紙質厚實,一層薄薄的蠟光在紙面浮動,並描繪有金色祥雲龍紋圖樣。
“它的學名叫描龍雙面聯紙,"金龍"是皇室的象徵,專家推測這種紙張並非普通文人所用,而是清朝皇家專用紙張。”蘇州博物館館長陳瑞近介紹,此種紙防水性強,宜於長久張掛,用它箋書、繪畫後,墨色容易凝聚在紙的表面,顯得黑亮如漆。
由於製作精細,造價昂貴,這種紙主要用於宮廷殿堂書寫春帖、詩詞,供書畫、手捲引首,“此紙屬乾隆內庫製作最精,當時也有人將它稱作"庫蠟箋"。”陳瑞近說。
在此組描龍雙面聯紙的旁邊,還有一卷以黃紙托裱的朱紅色絹布,長約6尺,表面也縱列描繪有金雲龍紋圖樣,二者有何關係? 陳瑞近解釋,後者是同樣為皇室所用的描金雲龍宮絹,仿造前者的形式,在極為細密的絹帛上織造而成,“這種宮廷製作技藝更精細、複雜,通常在隆重的場合使用。”
“快看,真像一支梅花!”市民羅棋對著一款“躺”在展櫃中的香爐驚呼道。
據介紹,這件香爐取梅花樹乾之形用銅澆鑄而成,四周飾梅花與錯枝,故稱梅根爐,其高44.5厘米、寬9厘米。 “一般人乍看,根本想不到是個香爐。”陳瑞近稱,因底端有明代年號的款,故推測其出自明代最出名的宣德爐時期。
記者了解到,宣德爐是明代宣德年間設計製造的銅香爐。 為製作出精品,當時在宣德皇帝親自督促下,整個製作過程,包括煉銅、造型必須自《宣和博古圖》、《考古圖》等典籍及內府密藏的數百件宋元名窯中,精選出符合適用對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將之繪成圖樣,呈給宣德皇帝親覽。
那麼,梅根爐有啥作用? 陳瑞近介紹,古代文人雅士喜歡在讀書、寫字時焚香,香爐置於書房可營造“紅袖添香夜讀書”的意境,以備讀書提精爽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