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考古資料及相關研究看,鬲為古代煮飯用的炊器。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其著作《夢溪筆談》中曾這樣描述鬲的功用:「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 所謂鬲也。」銅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時代已有的陶鬲製成的。其形狀一般為侈口(口沿外傾),有三個中空的足,便於炊煮加熱。銅鬲流行於商代至春秋時期。商代 前期的鬲多無耳,後期口沿上一般有兩個直耳。西周前期的鬲多為高領,短足,常有附耳。西周後期至春秋的鬲大多數為折沿折足弧襠,無耳;有的在腹部飾以觚 棱。因此,5盎司銀幣上的青銅鬲形制應產生於商代後期。
該青銅鬲整體形象在持重惇厚中透出富麗神秘之氣,這應得益於其形體上華麗有致的獸面紋飾。獸面紋也稱饕餮紋。饕餮是人們想像出來的一種貪吃無厭 且具有神秘色彩的怪獸,生有角、爪、尾,其實是以常見的牛、虎、羊為原型創造的。饕餮紋是將其變形後形成的紋飾。獸面紋是古人對獸和神的人形化,企圖借助 於猛獸的形象來杜撰神靈,神靈又具備有效的感召力,可以集合力量,協助本部族與自然災害和其他部族抗爭。人形和獸面結合起來,形成神靈的圖紋,是人類從原 始的愚昧狀態向文明的過渡。這種具有深度象徵和隱喻功能的紋飾出現在日常的用於燒煮的器物上,說明先民的這種期望獲得某種抽象神靈護佑的心情是多麼的熱 切,也說明某種力量崇拜已經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不僅是先民情感與智慧的結晶,也是一個時代文明與文化特質的一種表徵。我想,這件青銅器震動人心的 力量也正在於此吧。而這樣的凝聚著先民創造的智慧和原始圖騰崇拜情結的青銅器,又將以怎樣的姿態呈現在現代貴金屬紀念幣上呢?
該枚取材古代青銅器鬲的5盎司銀幣,其背面圖案體現出素樸自然地面貌。幣面設計簡潔明了,承續青銅鼎、爵、斝的整體效果設計,以背景中的紋飾帶 襯托前景中的青銅器,從視覺上營造由遠及近的空間距離,而使前景中的銅器形象更為鮮明,富有立體感。該幣中的青銅鬲在背景紋飾的映襯下造型也更顯持重。背 景中的獸面紋飾帶是5枚幣中唯一一枚沒有採用長方條紋飾的,而以放大的齒狀紋飾裝飾幣面,使形制本已非常飽滿豐腴的青銅鬲也能有一些跳脫之感,不顯凝滯笨 重,使整個幣面生出幾分活躍之氣來,此紋飾帶的形狀調整可謂是匠心深用之處。背景紋飾的粗化、簡化浮雕處理與前景中青銅鬲形體獸面紋的細化、密化浮雕處 理,同樣也是遵循遠近視角效果的需要。鬲形體上的獸面紋與斝形體上的獸面紋基本一致,而口沿頸上的紋飾則有所不同,鬲口沿頸上的紋飾比較簡單,斝上則為較 扁的獸面紋。但浮雕處處都顯出雕刻者的嚴謹敬業之心,某些不規整處則意在凸顯古代青銅器的古樸風貌,貼近當時現實,更多幾分真實和先民創造的原始痕跡。鏡 面、噴砂工藝的合理應用,為該大規格的銀幣增色不少,精製幣光感極好的鏡面幣面把青銅鬲輝映得更加持重華麗,獸面紋中高高突起的一雙獸目,顯得尤為炯炯有 神,多出幾分威武神秘來。先民用於日常燒煮的器物已然是一件極美的藝術品了,這是我們的祖先追求與實踐美的證明,是我們中華民族永恆的珍寶。
作者:胡玲燕 供稿:裕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