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

青花款識:記錄時代的印記

 新華日報
青花阿拉伯文烛台·明正德 青花阿拉伯文燭台·明正德 青花龙纹瓶·清康熙 青花龍紋瓶·清康熙
收藏學堂
  「一般喜歡瓷器的人,首先都要看瓷器的款識(zhì) ,就是把瓷器翻過來看看底下寫的是什麼。電視劇裡演的買假瓷器,一翻底,下面寫著倆字:西漢。都成笑話了!沒東漢時,西漢人怎麼知道自己是西漢。」這是《馬未都說收藏》裡面的段子。
  青花瓷是中國瓷器裡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品種。青花瓷的款識,也有其獨特的講究內涵。中國古代青花瓷瓷器底部的文字、圖案款識種類繁多,各個時期的 款識均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瓷器的燒造分官窯與民窯,款識自然也會有所不同。官窯青花,通常會用紀年款來標註,民窯青花的款識樣式相對要豐富得多了。
  從「永宣不分」到官民同享
  紀年款,顧名思義是在青花瓷上,標註瓷器燒造的年代。因為中國古代的年代記錄方法有兩種,即帝王年號和以天干地支表明的年號,所以,青花瓷上的 紀年款也分此兩種。明代永樂年間,在青花瓷上開始出現紀年款,雖是極少數,但也開啟了明清兩代官窯器物書寫朝代年款的先河。最負盛名的是官窯的壓手杯,杯 裡面寫著「永樂年制」四字篆字款。帶有確切「永樂年制」款的永樂青花壓手杯,全世界只有3件,均被故宮(微博)博物院收藏。
  一般說「永宣不分」,也就是,永樂瓷器和宣德瓷器非常接近,尤其是不帶年款的,不是專家分不清楚。由此可見,年款在這段時期的重要性。而通過款 識,又如何區分兩個時期的青花瓷呢?首先,宣德青花瓷器款識多,有「宣德青花款識滿器身」的說法。瓷盤無一例外全部有款,其他根據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 耳、頸、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書寫。其次,以六字「大明宣德年制」的雙行楷書居多,「宣德年制」四字款較少。
  到了明代中期,又出現「成弘不分」的特點。即成化、弘治的瓷器極為相似。陶瓷鑑定專家孫瀛洲先生曾將成化六字款概括成六句歌訣:「大」字尖圓頭 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化」字人匕平微頭,「制」字衣橫少越刀,「明」日窄平年應悟,「成」字三點頭肩腰。也有人曾經歸納明代紀年款特徵為「成化款 肥,弘治款秀」。或許,仔細揣摩,可以發現其中的奧妙。
  正德青花的款識特點,沒有那麼突出。反而是青花瓷本身獨具特色。正德皇帝迷戀伊斯蘭教,因此,這一時期的青花瓷上會出現史無前例的阿拉伯文字。2005年紐約佳士得(微博)拍賣會上,有個正德青花阿拉伯文方瓶,被拍出169.6萬美元,折合人民幣大約是1374萬元。這類方形造型,也是正德皇帝的偏愛。
  明晚期的青花瓷,是官民同享。一時間,瓷器成為全民的一個釋放。這或許是瓷器發展的一個開放階段,又或者是因為嘉靖皇帝崇尚「無為而治」,因 此,嘉靖時期的青花瓷款識風格龐雜,就連青花瓷的造型也不那麼莊重了,葫蘆形道教題材的青花瓷比比皆是。與嘉靖不同,其子隆慶並不崇尚道教。而此時期非常 重要的一點是,款識被改為了「大明隆慶年造」,這是獨一無二的。萬曆時期興起了中國的收藏熱,導致當時的瓷器後世多有模仿。
  清中期,明清官窯最規範的時代
  因為明代末期的最後兩個皇帝,天啟、崇禎在位時間非常短暫,所以在中國陶瓷史上,把天啟朝、崇禎朝到清代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順治朝,統稱為「過 渡期」。雖然天啟、崇禎兩朝的時間轉瞬即逝,卻仍出現了許多高質量的青花瓷,且多為民窯出土。這多多少少與政治經濟有關。馬未都說:「當政治上完全處於放 任的時候,經濟也會自發地產生新的門類。」天啟、崇禎統治時期,對瓷器生產採取完全放任的態度,致使民窯的青花瓷蓬勃發展。
  順治年間,因漢族人對明朝的戀戀不捨,使得這時的瓷器大都保留了明代的特徵。康熙早期的青花是官民不分的,主要原因是很少寫款。因為康熙帝認為 瓷器上不能寫款,寫了款,如果打碎了會不吉利,所以不讓寫。但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會在瓷器上寫大量的寄託款。比如寫「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 「大明嘉靖年制」,這三個朝代寫的最多。有人說,這是當時政府對漢人知識分子的「網開一面」。後期的官窯形式開始受到限制,康熙中期的青花開始大量書寫帝 王年號款,均為楷書,主要是6字款「大清康熙年制」。
  清中期的官窯,是明清官窯中最規範的時代,所有式樣、品種都由宮廷直接把握,直接出樣,由督陶官親自管理。因而質量非常高。今天拍賣場上很多高價位的瓷器,都是這個時期創造的。
  瓷器在康雍乾三朝分得很清楚,一到嘉慶、道光,習慣上就不分了。不過,在嘉慶時期有一個特點,即同一時間裡,一模一樣的瓷器,會出現「大清嘉慶 年制」和「大清乾隆年制」兩種款識,因為嘉慶剛即位時,乾隆爺還活著。所以,乾隆去世以前,清朝有兩個年號。景德鎮兩邊都得討好,所以兩個款都有。
  道光之後的中國進入戰亂年代,政府對瓷器的技術與藝術要求都很低,只要仿照前人即可。同時,督陶官也變為了地方政府代管,可見中央政府的不重 視。此時期的藝術瓷與日用瓷,都已混淆不分。反而是到了近代,瓷器重新被重視,款識也因此發生變化。但已幾乎沒有紀年款,直接以「江西瓷業公司」或 「CHINA」為款識出現。
  民窯款識,寄託百姓民生
  民間青花瓷上,常出現「福壽康寧」、「長命富貴」、「萬福攸同」等語句表達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款識,被民間大眾賦予了祈福的功能。中國人經常將精神需求,寄託在實物上,彷彿這物是可以向上天傳達期望的一個載體。
  堂名款,更像是被蓋在青花瓷上的印章,象徵中國古人的「版權意識」。這類代表某個人或某座堂屋的款識,往往具有較高的藝術、收藏價值。因為要樹 立品牌形象,而精工細作。堂名款,在官窯裡很少見到。直到慈禧年間,慈禧太后要求自己的瓷器,都要署上自己曾經住過的殿堂名,比如「儲秀宮制」「長春宮 款」等。
  除了文字內容上的多樣化,以簡練的圖案裝飾器底,也是民間青花瓷的特色款識。篆刻中的「肖形印」與紋飾款有異曲同工之妙,以圖畫的方式做標記, 好比現在的「LOGO」。紋飾款中的「豆干款」為菱形框架結構,猶如現代建築中的高樓大廈,是民間作坊的記號,又叫「花押」。  郭 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