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廢品里淘到首套人民幣樣版

溫州網
鄭先生展示他收藏的一張面值為100元的第一套“人民幣”(上)和這張人民幣正面的部分設計稿(下)。見習記者黃攀/攝 鄭先生展示他收藏的一張面值為100元的第一套“人民幣”(上)和這張人民幣正面的部分設計稿(下)。 見習記者黃攀/攝
前天,溫州收藏界舉行了一次小型的鑑賞活動,瑞安人鄭先生收藏了17年的中國人民銀行第一版人民幣樣版受到藏友們的追捧。 這真的是首版人民幣樣版? 收藏背後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兩套樣版藏於700公斤廢紙中
鄭先生的首版人民幣樣版共有5張,包括正面2張正面圖案和3張背面圖案,這些樣版均為黑色膠版印刷,摸起來有凹凸感。
這套樣版是鄭先生意外得到的。 1995年,鄭先生到上海經營廢舊物品回收,並對收藏產生了興趣。 1997年,鄭先生以每公斤0.6元的價格,從一名廢舊物品回收人員處購得700公斤左右的舊單據等廢品。 一天,鄭先生打算將這批廢紙裝車賣掉時,隨手翻了翻其中的一些舊單據等廢紙,無意中發現了印有“中國人民銀行”繁體字樣的長方形紙片。 最後,整理出了兩套百元的人民幣樣版及這套人民幣的相關印刷合同等物品。
當時,鄭先生查詢了相應資料,發現這套樣版來自上海的三一印刷公司,當時上海正在建造延安高架橋,處於高架橋規劃範圍中的三一印刷公司因為拆遷,堆在地下室的一些資料被作廢品出售。
從鄭先生當時一起“淘”得的中國人民銀行華東區發行分處與三一印刷公司印刷人民券的合同看,雙方於1949年7月20日簽訂了合同,計劃於1949年8月完成交貨。 實際上,三一印刷公司的一份資料顯示,這批人民券印刷在1949年10月21日仍未完全交貨。
據介紹,由於當時上海剛解放,物價飛漲,三一印刷公司與中國人民銀行華東區發行分處簽訂合同後,要印刷的4000萬張人民券因成本高漲,這個合同最終並未完全執行。
這套樣版曾在一次鑑賞活動中丟失
鄭先生說,為確認這兩套樣版是不是真品,他把這兩套人民幣樣版帶去上海的一次鑑寶活動鑑定,被確認為真品。
據鄭先生介紹,2001年,他將其中一套人民幣樣版通過嘉德拍賣行以4.8萬元售出。
收藏了稅票、菸標、火柴標等大量紙質物品的鄭先生,在上海收藏界也小有名氣。 在2012年上海虹橋古玩城舉行的一次鑑賞活動中,他拿出這套人民幣樣版供藏友鑑賞,不料不到半小時,就被告知藏品丟失了。
“我當時就報警了,後來發現被其中一個藏友拿走了。”鄭先生這樣說。
經歷這次失而復得遭遇後,鄭先生將這套人民幣樣版裝在一個防潮的金屬盒裡隨身攜帶,連家裡的保險櫃都不敢存放。
收藏界和金融監管部門相關人士看法不一
參與當天鑑賞活動的高級經濟師楊樺,供職於我市一金融機構、曾參與《溫州市金融志》編撰,是溫州收藏界投資錢幣的專家級人士。 他說,10多年前,他編撰《溫州金融志》時,曾到上海、南京等地圖書館查詢相應的資料,並未發現類似的錢幣或樣版。
楊樺稱,根據鄭先生提供的資料分析,他手中的這套人民幣樣版應該是“人民券”,因當時上海剛解放不久,錢還叫“券”,“這套樣版可能是印刷廠定稿後,印出來由中國人民銀行最終審定,用於印刷真幣時用的,具體印刷數量應該不多。”
楊樺說,這套人民幣樣版應該是真品,但一些細節仍需找到一張這個樣版印刷的真幣進行比對考證。
記者發現,從鄭先生隨身攜帶的物品中,有一張與樣版相似的百元首套人民幣“真幣”。 鄭先生稱,這張“真幣”並不是三一印刷公司印刷的。 從該“真幣”上的券號看,與三一印刷公司在當時簽訂的印刷合同上列出的券號對不上號。
昨晚,記者將鄭先生的這套人民幣樣版照片發給我市一金融監管部門的相關負責人。 該負責人說,因為新中國成立後首版人民幣根本沒有面值百元的,而且印刷是在前蘇聯完成。 就算這套人民幣樣版是一套貨真價實的設計樣版,但並未真正印刷發行,那也歸入假幣行列。
不過,該負責人稱,也有可能是區域性貨幣的設計稿,畢竟當時上海剛解放,但需要結合實物以及其他資料才能做出判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