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揚天下
“黎山老母”,在中國人的眼裡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幾乎在每一個宮觀裡,都供奉著“黎山老母”。“黎山老母”,到底有什麼威力和魅力呢?
在許多魔幻的電影中,“黎山老母”總是以慈祥和藹的形象出場,真實的“黎山老母”,到底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
“黎山老母”是古代漢族傳說中的女仙名,亦稱作“驪山老母”,亦稱“無極老母”。傳說“黎山老母”居於驪山,在漢族民間信仰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很多道觀中都供奉有她的聖像。
“黎山老母”的弟子傳說中,“黎山老母=橫跨多個時代,具有極為強大的法力,並教出各個時代中的英雄女將,如齊宣王的妻子鍾無豔-戰國時代、薛丁山的妻子樊梨花-唐代、楊宗保的妻子穆桂英-宋代、高君保的妻子劉金定-宋代、祝英台-東晉時期、千年白蛇白素貞-宋代…等,都為黎山老母的門下子。
“黎山老母”的記載《路史》云:“女媧,立治於中皇山之源,繼興於驪”,《長安志》亦有“驪山有女媧治處,今黎山老母殿即其處”的記載。《漢書·律曆志》將黎山老母稱為“驪山女”-騰蛇,也是因其生活在驪山一帶之故,“驪山女亦為天子,遂以為女仙,尊曰老母。”
驪山乃老母煉石補天之座騎奉命而化之,腹有泉,出溫湯,供人民沐浴,能醫治多種皮膚頑症,故曰神湯,亦是老母之聖德也。
“黎山老母”不僅是我道教供奉祭祀的一位遠古尊神,漢族民間祭祀老母的活動也由來已久。
農曆正月二十日漢族民間製作面餅是為紀念老母煉石補天之大功,六月十三日是黎山老母廟會,歷時五天,屆時,各地香客、民眾數萬人上山朝拜、祭祀這位功德無量的遠古尊神,是正其源而志其德也。相傳樊梨花、白素貞都曾師從於此人。
據《神明聖紀》記載:樊元帥俗名樊梨花,唐太宗貞觀年間人,父樊洪為西突厥寒江關守將,兄長樊龍、樊虎協助鎮守。
樊梨花自幼隨“黎山老母”習藝,歷時八載,道法高強。不僅具有移山倒海,撒豆成兵之法,更配有誅仙劍、打神鞭、混天棋盤、分身雲符及乾坤圈等各種寶物。
當藝成下山之際,“黎山老母”告之曰:“將嫁與大唐將軍薛丁山協助征西。”並語前世因緣:“汝二人為玉皇上帝駕前之金童玉女,某日天界蟠桃大會上,因動思凡之心,於嘻鬧之間,金童不慎擊壞瓊瑤,而玉女也將水晶瓶打碎,玉皇上帝盛怒之下,便將予以處罰。”
“斯時,南極仙翁趨前稟告,金童玉女尚有夙緣未了,建議將二人貶下凡間,結為夫婦以了前緣”。
樊梨花兵至寒江關時,其遵從師命開關降唐,並與薛丁山結為連理,協助大唐繼續平西。於薛仁貴身亡後,繼任征西大元帥,終至西涼之亂敉平,因居功厥偉,唐高宗時加封為威甯侯。
而《白蛇傳》中的白娘子也相傳曾師從于黎山老母。白素貞是四川青城山下修練千年的白蛇,中國古代漢族民間傳說《白蛇傳》中的女主人公,也稱白娘子、白蛇。
傳說南宋紹興年間,杭州有藥店之王主管許宣-或名許仙在西湖與美麗女子白娘子及其使女青青-也稱小青、青魚、青蛇邂逅相遇,同舟避雨,遂結為夫妻。
在歷代傳說裡,“黎山老母”都是以慈祥的老奶面目出現。關於黎山老母的傳說頗多。
1 戰國時期:鍾無豔是她的弟子。
2 唐朝:黎山老母在唐僧師徒的取經路上,夥同觀音、文殊、普賢幾位菩薩弄了個莫家莊出來,自己扮寡婦媽媽,其餘則化作三個美貌小姑娘,把豬八戒迷得七葷八素,把唐長老調戲得面紅耳赤。
然後還在李白小時候讀書不用心的時候,跑去他面前磨繡花針,等著李白問她“你磨什麼呀?”她就說,只要有恒心,鐵杵磨成針。然後李白大受啟發,從此刻苦用功,成了一代詩仙。
3 太宗貞觀年間,黎山老母還收了西涼國寒江關守將的女兒樊梨花做徒弟,教她移山倒海,撒豆成兵之術。然後叫她下山去找個如此這般的老公,還得讓他過三道難關之後才以身相許
4 宋代:黎山老母又收了穆桂英做徒弟.結果這個徒弟命不大好,成了寡婦,還得帶領一群老寡婦小寡婦去打金兵.還有一說白素貞白娘子也是她的弟子
5 清代:居然有刻本小說講祝英台殉情之後,被黎山老母救了起來,還教了一身法術,當了女劍仙什麼的。
驪山老母風俗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九年,考古界在陝西臨潼驪山北麓發掘了仰紹文化早期原始村落基址-姜寨遺址,這前後十多次發掘,取得了非常豐富、寶貴的收穫。
是我國新器時代考古工作中至為重要的發現,其價值之重大,為國內以至世界同期遺址所少見。至今,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還陳列著這個遺址的村落模型,西安半坡博物館最 近亦展出這裡出土的諸如“十六歲娃墓葬”等珍貴文物。
它的非常內涵對研究前仰紹文化與仰紹文化時期的社會性質、社會組織以及先祖的生產、生活、文化、意識形態等,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資料。
尤其是蛙圖騰的重見天日,為解開女媧風俗淵源之謎,解決女媧氏“繼興於驪”遺址是否存在這一疑問,提供了關鍵性的證據和契機。
所謂“黎山老母”氏的蛙圖騰是一幅畫在彩陶盆壁上的蛙紋-實為蟾蜍寫實圖畫。專家們認為,她與鳥紋、魯紋、鹿紋一起,同屬仰韶四大圖騰形象。蛙紋圖騰形象及變形圖案在整個黃河流域仰紹文化遺址中幾乎到處可見,東起河南澠池的仰韶,陝縣的廟底溝,西至甘肅臨洮的馬家窯都有發現。
“黎山老母”氏蛙圖騰重見天日之後,作為活的歷史文化-驪山女媧風俗開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我們注意到古代典籍中記載的有關女媧氏的神話傳說,差不多都可以在這個寶庫中找到她的足跡。
饒有趣味的驪山風俗,有的是對“黎山老母”氏不朽勳業的永遠紀念,有的是對蛙圖騰的崇敬禮拜,有的則是祖輩遵循約定成俗的漢族民間禮儀,輾轉流傳,以至今日。
黎山老母殿,道教宮觀。在陝西省臨潼縣城南的驪山西繡嶺第二峰上。相傳“黎山老母”曾在此山煉石補天,並于唐玄宗時在此山之下向李筌傳授《陰符經》秘義,老母仙逝之後,人們將其葬於驪山之陽-今陝西藍田縣境內,又於驪山西繡嶺第二峰上修建了一座女媧祠,以為紀念,後人逐漸改稱曰老母殿。
黎山老母殿坐北面南,建築分前、後兩院,前院有山門、前殿及配房,後院主要有大殿及左右道舍等。主殿老母殿內供奉黎山老母塑像,並藏有唐代所立《黎山老母授經碑》一通,碑文記載了唐代學者李筌在驪山腳下逢老母傳授《陰符經》秘義的經過。
山門內兩側置有鐵鍋、鐵缸各一口,均為明代所鑄造。殿外山峰秀麗,風景優美,是驪山風景名勝區內的重要古跡之一,為陝西省道教重點宮觀。
“黎山老母”,在中國人的眼裡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幾乎在每一個宮觀裡,都供奉著“黎山老母”。“黎山老母”,到底有什麼威力和魅力呢?
在許多魔幻的電影中,“黎山老母”總是以慈祥和藹的形象出場,真實的“黎山老母”,到底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
“黎山老母”是古代漢族傳說中的女仙名,亦稱作“驪山老母”,亦稱“無極老母”。傳說“黎山老母”居於驪山,在漢族民間信仰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很多道觀中都供奉有她的聖像。
“黎山老母”的弟子傳說中,“黎山老母=橫跨多個時代,具有極為強大的法力,並教出各個時代中的英雄女將,如齊宣王的妻子鍾無豔-戰國時代、薛丁山的妻子樊梨花-唐代、楊宗保的妻子穆桂英-宋代、高君保的妻子劉金定-宋代、祝英台-東晉時期、千年白蛇白素貞-宋代…等,都為黎山老母的門下子。
“黎山老母”的記載《路史》云:“女媧,立治於中皇山之源,繼興於驪”,《長安志》亦有“驪山有女媧治處,今黎山老母殿即其處”的記載。《漢書·律曆志》將黎山老母稱為“驪山女”-騰蛇,也是因其生活在驪山一帶之故,“驪山女亦為天子,遂以為女仙,尊曰老母。”
驪山乃老母煉石補天之座騎奉命而化之,腹有泉,出溫湯,供人民沐浴,能醫治多種皮膚頑症,故曰神湯,亦是老母之聖德也。
“黎山老母”不僅是我道教供奉祭祀的一位遠古尊神,漢族民間祭祀老母的活動也由來已久。
農曆正月二十日漢族民間製作面餅是為紀念老母煉石補天之大功,六月十三日是黎山老母廟會,歷時五天,屆時,各地香客、民眾數萬人上山朝拜、祭祀這位功德無量的遠古尊神,是正其源而志其德也。相傳樊梨花、白素貞都曾師從於此人。
據《神明聖紀》記載:樊元帥俗名樊梨花,唐太宗貞觀年間人,父樊洪為西突厥寒江關守將,兄長樊龍、樊虎協助鎮守。
樊梨花自幼隨“黎山老母”習藝,歷時八載,道法高強。不僅具有移山倒海,撒豆成兵之法,更配有誅仙劍、打神鞭、混天棋盤、分身雲符及乾坤圈等各種寶物。
當藝成下山之際,“黎山老母”告之曰:“將嫁與大唐將軍薛丁山協助征西。”並語前世因緣:“汝二人為玉皇上帝駕前之金童玉女,某日天界蟠桃大會上,因動思凡之心,於嘻鬧之間,金童不慎擊壞瓊瑤,而玉女也將水晶瓶打碎,玉皇上帝盛怒之下,便將予以處罰。”
“斯時,南極仙翁趨前稟告,金童玉女尚有夙緣未了,建議將二人貶下凡間,結為夫婦以了前緣”。
樊梨花兵至寒江關時,其遵從師命開關降唐,並與薛丁山結為連理,協助大唐繼續平西。於薛仁貴身亡後,繼任征西大元帥,終至西涼之亂敉平,因居功厥偉,唐高宗時加封為威甯侯。
而《白蛇傳》中的白娘子也相傳曾師從于黎山老母。白素貞是四川青城山下修練千年的白蛇,中國古代漢族民間傳說《白蛇傳》中的女主人公,也稱白娘子、白蛇。
傳說南宋紹興年間,杭州有藥店之王主管許宣-或名許仙在西湖與美麗女子白娘子及其使女青青-也稱小青、青魚、青蛇邂逅相遇,同舟避雨,遂結為夫妻。
在歷代傳說裡,“黎山老母”都是以慈祥的老奶面目出現。關於黎山老母的傳說頗多。
1 戰國時期:鍾無豔是她的弟子。
2 唐朝:黎山老母在唐僧師徒的取經路上,夥同觀音、文殊、普賢幾位菩薩弄了個莫家莊出來,自己扮寡婦媽媽,其餘則化作三個美貌小姑娘,把豬八戒迷得七葷八素,把唐長老調戲得面紅耳赤。
然後還在李白小時候讀書不用心的時候,跑去他面前磨繡花針,等著李白問她“你磨什麼呀?”她就說,只要有恒心,鐵杵磨成針。然後李白大受啟發,從此刻苦用功,成了一代詩仙。
3 太宗貞觀年間,黎山老母還收了西涼國寒江關守將的女兒樊梨花做徒弟,教她移山倒海,撒豆成兵之術。然後叫她下山去找個如此這般的老公,還得讓他過三道難關之後才以身相許
4 宋代:黎山老母又收了穆桂英做徒弟.結果這個徒弟命不大好,成了寡婦,還得帶領一群老寡婦小寡婦去打金兵.還有一說白素貞白娘子也是她的弟子
5 清代:居然有刻本小說講祝英台殉情之後,被黎山老母救了起來,還教了一身法術,當了女劍仙什麼的。
驪山老母風俗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九年,考古界在陝西臨潼驪山北麓發掘了仰紹文化早期原始村落基址-姜寨遺址,這前後十多次發掘,取得了非常豐富、寶貴的收穫。
是我國新器時代考古工作中至為重要的發現,其價值之重大,為國內以至世界同期遺址所少見。至今,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還陳列著這個遺址的村落模型,西安半坡博物館最 近亦展出這裡出土的諸如“十六歲娃墓葬”等珍貴文物。
它的非常內涵對研究前仰紹文化與仰紹文化時期的社會性質、社會組織以及先祖的生產、生活、文化、意識形態等,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資料。
尤其是蛙圖騰的重見天日,為解開女媧風俗淵源之謎,解決女媧氏“繼興於驪”遺址是否存在這一疑問,提供了關鍵性的證據和契機。
所謂“黎山老母”氏的蛙圖騰是一幅畫在彩陶盆壁上的蛙紋-實為蟾蜍寫實圖畫。專家們認為,她與鳥紋、魯紋、鹿紋一起,同屬仰韶四大圖騰形象。蛙紋圖騰形象及變形圖案在整個黃河流域仰紹文化遺址中幾乎到處可見,東起河南澠池的仰韶,陝縣的廟底溝,西至甘肅臨洮的馬家窯都有發現。
“黎山老母”氏蛙圖騰重見天日之後,作為活的歷史文化-驪山女媧風俗開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我們注意到古代典籍中記載的有關女媧氏的神話傳說,差不多都可以在這個寶庫中找到她的足跡。
饒有趣味的驪山風俗,有的是對“黎山老母”氏不朽勳業的永遠紀念,有的是對蛙圖騰的崇敬禮拜,有的則是祖輩遵循約定成俗的漢族民間禮儀,輾轉流傳,以至今日。
黎山老母殿,道教宮觀。在陝西省臨潼縣城南的驪山西繡嶺第二峰上。相傳“黎山老母”曾在此山煉石補天,並于唐玄宗時在此山之下向李筌傳授《陰符經》秘義,老母仙逝之後,人們將其葬於驪山之陽-今陝西藍田縣境內,又於驪山西繡嶺第二峰上修建了一座女媧祠,以為紀念,後人逐漸改稱曰老母殿。
黎山老母殿坐北面南,建築分前、後兩院,前院有山門、前殿及配房,後院主要有大殿及左右道舍等。主殿老母殿內供奉黎山老母塑像,並藏有唐代所立《黎山老母授經碑》一通,碑文記載了唐代學者李筌在驪山腳下逢老母傳授《陰符經》秘義的經過。
山門內兩側置有鐵鍋、鐵缸各一口,均為明代所鑄造。殿外山峰秀麗,風景優美,是驪山風景名勝區內的重要古跡之一,為陝西省道教重點宮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