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三星堆出土的玉器
良渚玉琮是一種禮儀器,代表的是純觀念形態,而金沙村遺址中出土的玉琮數量不少,說明在長江的一頭一尾間存在著某種聯繫。
中國的玉器文化是從東部最先興起,然後逐步向西推進。 到了四川地區出土發現玉器的時候,中原地區已經處於商文化時期。
在三星堆遺跡和金沙遺跡中,另一個重要的考古發現就是大量玉器的出土。 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很高的地位,傳統文化中,有“君子之德美如玉”的說法。
三星堆玉錐、金沙玉琮的“良渚風格”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江章華介紹,在三星堆仁勝村5號墓出土了三件玉器,是典型的良渚文化玉器。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遺址工作站攥寫的《四川廣漢市三星堆遺址仁勝村土坑墓》一文中,還詳細列舉了出土的61件玉石器的情況。
比如,仁勝村墓葬的年代在三星堆遺址一期後段、二期前段的年代範圍,重要地區正處於二里頭文化時期。 參與發掘的工作人員寫道:仁勝村土坑墓出土的這批玉器中,有三件玉錐形器和良渚文化的玉錐形器相似。
仁勝村土坑墓於1998年1月至6月發掘,是當時的研究中,成都平原出土時代最早的一批玉石器,在比仁勝村土坑墓遺跡出土時間晚的其他三星堆文化遺跡和十二橋文化遺跡中,還有其他帶有良渚風格的玉器出土。 比如在成都南郊十字街出土了玉笄,四川廣漢真武村出土的商代琮形玉鐲、三星堆遺跡出土的琮形玉鐲都帶有良渚文化的風格。 而最有名的,莫過於金沙遺址中出土的一件刻紋玉琮。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學者劉斌在《良渚文化的後續與金沙玉器》中對金沙這件玉琮做了詳細描述:“整體為長方柱體,外方內圓,上大下小,兩端有射口,四面有豎槽,製作十分規範,上下分為十節,每節都以轉角為中軸雕刻簡化的神徽圖案,在像徵羽冠和鼻子的每塊凸起上,以陰線表現細節。玉琮的整體造型和神徽圖案是典型的良渚風格。
江章華介紹,良渚玉琮是一種禮儀器,代表的是純觀念形態,而金沙村遺址中出土的玉琮數量不少,說明在長江的一頭一尾間存在著某種聯繫。 這種聯繫也是兩者互相交流往來的重要證據。
玉器文化,從東向西的推進
良渚文化是談史前玉器避不開的一個點。 玉器文化在中華文化發展源遠流長。 著名學者費孝通在生前很關注中國的玉器文化和知識,他在《中國古代玉器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中提到,我國史前玉器集中分佈在六大地區:北方地區、黃河中上游地區、黃河下游地區、長江下游地區、長江中游地區和南方地區。
其中,年代最早的玉器則出土於北方地區的遼河流域,在紅山文化之前的興隆文化,距今約8000年。 長江下游的太湖地區,在約7000年以前,大量使用玉器,並且一直延續發展至良渚文化時期。 並且在良渚文化時非常精美:種類多、造型多樣,而且有了鏤空、浮雕等多種技藝,非常精美。
從各地的玉器發展時間來看,費孝通總結說,率先崛起的是紅山文化玉器,隨後良渚文化脫穎而出,在長江中下游居於主導地位,其後,黃河下游地區的大汶口-龍山文化成為新的琢玉中心,在此之後,黃河上游地區的陶寺文化、長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的玉器也相當搶眼。
從這個時間變化和地理分佈來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學者何琨宇認為,中國的玉器文化是從東部最先興起,然後逐步向西推進。 到了四川地區出土發現玉器的時候,中原地區已經處於商文化時期。 這說明當時玉器文化的擴散歷經了一段時間。
從良渚到龍山古人愛玉“不約而同”
學者們從不同文化中出土玉器的特點,來追尋其演變、擴散的踪跡。 劉斌在《良渚文化的後續與金沙玉器》中還提到,在山西二段陶寺遺址中出土的玉琮,與良渚文化的玉琮一脈相承,還有斜把的V字形石刀,也是良渚文化特有的石器類型。 再往西看,陝北的延安、神木石峁,都出現了良渚文化風格的玉器,妥妥地展示了向西北傳播的主流方向。
時間往後延續,到了二里頭、殷墟等夏商時代的遺址中,也發現了源自良渚文化的玉琮、玉璧等等。 良渚文化的玉器風格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整個中華玉文化的發展與風格。
另一個能看出史前文化間相互交流與發展的例子是牙璋的傳播。 江章華寫過一篇《牙璋的東西兩線說》,專門探討這個問題。 牙璋長什麼樣子呢? 它是一種長的刃器,看圖片很容易把它當成一把刀。 它首端為斜凹弧形或者斜V字形,兩側裝飾有扉牙。
目前,在很多地方都出土有牙璋:山東、陝西、河南、山西、湖北、湖南、四川、廣東、福建、香港和越南都有出土。 “儘管出土的年代和特徵各有區別,但是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只有一組牙的,一類是有兩組牙的。”江章華介紹。
他說,有意思的是,這兩類牙璋的出土地點也有很明顯的規律:單牙的分佈在山東、陝西、湖北、湖南、福建、廣東、香港、越南;雙牙的分佈在:河南、四川、越南等地,福建、廣東有少量發現。
江章華說,從各方面考古發掘的證據來看,牙璋的起源應該是在黃河流域,中國南方的牙璋是從黃河流域傳播過來的。 而且這個傳播主要有兩條路線,一條是東線,一條是西線。 東線從黃河流域的山東、陝西、河南,進入長江流域的湖北、湖南,繼續南下到達福建、廣東、香港和越南地區,而西線則是從長江中游進入四川盆地,再從四川盆地進入越南。
我們可以從這兩條線路推測,史前時期的先民就是沿著同樣的道路,互相交流與發展的。 四川盆地和越南地區,在當時就已經有了直接或間接的聯繫。
來源:華西都市報記者王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