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图一,金质“淳化元宝背双佛”图二,宋 淳化元宝背佛像(银钱)图三图三
中国佛教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出现过许多佛教方面的古老钱币。图1、图2两枚古钱是北宋太宗淳化年间铸造的两种佛钱,图1为金质,图2为银质。两钱直径约2.4厘米,重11克左右,属小平钱制式。正面为宋太宗亲书“淳化元宝”,在钱背雕刻阳文左立、右坐于祥云莲台之上的两尊造像,左边是玉女或者善财的合掌立像;右边应是观音的坐像。金钱只有观音有背光;银钱却是二尊像都有背光;字口旋读,造型独特,雕刻细腻,图案精美。
此种佛钱是宋太宗赵光义在消灭北汉、攻克太原,完成统一大业之后,亲笔书写“淳化元宝”四个字,命当地工匠就地打造一批纯金的“淳化元宝”佛佑钱,供奉在山西五台山的演教寺内,以印证“宋捷”之天意,向菩萨还愿。它使得货币成为皇帝专有的把玩和寄意的文化物。事实上,这件事所起到的效果确实十分巨大,以致后来的皇亲国戚、密使都侯竞相攀比铸造“淳化元宝”佛佑钱,因而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版本。而银质佛佑钱,其工艺水平简直是炉火纯青,其当出自御用工匠之手,这是五台山淳化金钱后继有“银”的重要发现,在众多版本的“淳化元宝”佛佑钱(也称供养钱)中,唯此版式最精美,价值最高。
到了元朝,佛教兴盛,元朝诸帝为尊崇佛教,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建造大量皇家佛寺,向寺院赏赐巨额田土和其他财产,而图3这枚供佛大钱就是当时寺院工商业经济的明确物证,此钱为青铜质地,直径46.5毫米,厚5.5毫米。字口、地章上的砂粒被绿锈牢固包裹,应该是折五型大钱(即当做五文小平制钱流通使用),其正面为真书延祐通宝;背面为行楷书大昊天寺。大昊天寺位于北京西便门大街以西,为辽代名刹。据辽史记载,辽代道宗清宁五年(1059),圣宗次女秦越大长公主舍南京堂荫坊府第,建大昊天寺,同时施田百顷,民户百家。道宗施银五万两为助,旧宜政殿大学士王行已领役施建。辽道宗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寺宇建成,诏命以大昊天寺为额,额与碑皆道宗御书。元至大二年(1309)大昊天寺建成247年后,毁于一场大火。
至大四年(1311)正月,武宗驾崩,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嗣位,是为仁宗。仁宗延祐年间,故大昊天寺计议重建,特铸造折五供养大钱以图筹款。可是仁宗皇帝对佛教却并不热心,且对僧人特权颇为厌恶,以致昊天寺的修缮重建遥遥无期,最终不了了之。至于佛钱,这类钱应为寺院所铸,按元代帝室崇拜佛教,大型寺庙都属官办,主管寺院的僧官都有品秩,或由宫廷重臣兼任。所以大部分供养钱属于官铸性质,而元朝中前期均流通纸币,可元代后期纸币严重贬值,前面寺里铸造的供佛钱即被僧众信徒分掉,作为一种足值货币就会进入市场流通领域,从而流传至今。
一般看来,佛教系统与世俗人间常常具有两大关系,其一,是经济范畴;其二,属于宗教范畴。寺院以布施物(即僧伽的常住物)放债,无疑也具有宗教意义;那些忘记偿还这类债务的人,将会暴卒,他们将转生到地狱、牛或寺院的奴婢。在圣俗两个世界并非迥然分异的传统语境中,寺院经济中本来就包含有深刻的宗教意义。
到佛教寺院的法施、财施等公益活动,往往基于寺院的经济活动而具有招徕信众的目的,可以被视为体现其宗教信仰特性的公益活动,所以,佛教的社会——经济事务本身,就具有了一定的宗教、功德性质。更深一层的意义是,这种佛教寺院的经济活动,在其社会本质层面,具有解决整个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具体意义,这是一个根本的入世路径。看看这些佛钱,不正是其中的明证吗?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上海 姚旭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