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日 星期六

孫大光捐贈明清名家山水圖賞析

收藏界
沈周《桐荫乐志图》轴 沈周《桐蔭樂志圖》軸
安徽  馬起來
  沈周《桐蔭樂志圖》軸  絹本  設色  縱137釐米  橫86釐米
  「釣竿不是功名具,入手都將萬事輕。若使手閒心不及,五湖風月負虛名。」這是明代傑出山水畫家沈周在他創作的《桐蔭樂志圖》上的自題詩。詠物抒懷,詩情畫意,生動地表達了畫家清居閒適的生活情趣。
  此圖描繪一位老者桐蔭泊船垂釣閒適生活情景。前景以濃墨粗筆繪出坡石與臨水並立的兩株梧桐大樹,水邊蒲草搖曳,蓬船泊岸,隱者垂釣,神態安然; 中景湖面開闊平靜,湖心奇石高壘成山;遠處洲渚連綿,與淡抹遠山同沒於天際。樹木勾染兼施,頗見老辣,蒼勁多姿;山石結構嚴謹,顯得格外沉厚堅實,參天的 梧桐,寬闊的水面,襯托出人物的高雅品格。全圖筆法精到,設色清麗,顯示出作者深厚的藝術修養和非凡的表現能力。人們常說,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沈周的 山水畫多是描繪江南佳景勝蹟,他善於運用傳統的筆墨技巧,表現現實的生活景物,意趣盎然。《桐蔭樂志圖》中的詩情、畫意,乃至哲理,都是耐人尋味的。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在此畫左右裱邊有現代兩位書畫家、古字畫鑑定家謝稚柳、啟功的題跋,認為「有元人意,人物尚有南宋遺風,有明一代宗匠,此為獨步」。
  沈周(1427-1509年),字啟南,號石田,晚年號白石翁,江蘇蘇州人。出身於書畫及收藏世家,山水師法元人,中年宗黃公望,晚年醉心吳 鎮。早期畫小文秀,晚年變為闊大雄渾。《桐蔭樂志圖》屬沈周中年(53歲後)山水精品,名重於明代中葉畫壇。一般認為他是「吳門畫派」的創始人,與文徵 明、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
《踏雪寻梅图》轴吳偉《踏雪尋梅圖》軸
吳偉《踏雪尋梅圖》軸  絹本  設色  縱182釐米  橫101釐米
  踏雪尋梅,是歷代文人畫家最喜選用的題材之一,如同「松風高士」、「驢背吟詩」、「濃陰獨釣」一樣,突出表現文人士大夫階層的閒情逸致。吳偉 《踏雪尋梅圖》,畫學南宋馬遠、夏??的半角構景,結合三遠視覺法,巧妙地展示了山川重疊多變的地形和遼闊渺杳的空間。老筆紛披,率意放寫,在突現氣象凝 寒野趣山水的同時,一位高士頭戴笠帽,身著紅衣,拽杖尋梅,幼童抱琴相隨。流露出畫家匆匆不耐人間喧囂、嚮往返璞歸真的逃逸心態。右上款署「江夏吳小 仙」,一方印章模糊不辨。
  吳偉(1459-1508年),字次翁、士英,號魯夫、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幼年孤貧,流落常熟,被錢氏收養習畫。工人物、山水,後為 宮廷作畫,任仁智殿待詔,明孝宗授以錦衣衛百戶,賜「畫狀元」印。早年作畫比較工細,中年後變為蒼勁豪放。潑墨淋漓,成為「江夏派」的創導者。《踏雪尋梅 圖》屬吳偉晚年精品。
王谔《观瀑图》轴王諤《觀瀑圖》軸
王諤《觀瀑圖》軸  絹本  設色  縱190釐米  橫106釐米
  此圖造景險絕,氣韻奇古。描繪巨壑幽谷之間,峭壁林立,蒼松盤虯,亭閣臨淵而築,隱者靜坐觀瀑。只見飛流自高聳的山岩間傾瀉而下,撞擊在岩壁巨 石之上,激石飛濺,浪珠散玉,水沫似煙,虛無縹緲。作者著意以刻劃飛瀑的形、動、聲感為目的,藉以撥動觀者的心弦,喚起人們對壯麗山河的無限熱愛。《觀瀑 圖》表現了馬遠畫法的精髓,且又大膽取捨。畫面用筆雖粗,用心卻細,如人、鶴、樓閣、馬伕均以精心描繪,反映出王諤作畫的主要特徵。右下角署「王諤」款, 印文不清楚。
  王諤,字廷直,浙江奉化人,生卒年不詳。善畫山水,也擅長人物,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以繪畫供事仁智殿,孝宗朱??樘愛好馬遠畫,曾贊王諤為當世馬遠。武宗朱厚照正德元年(1506年)時王諤任錦衣千戶,後以病乞歸,年至八十餘歲。
张路《赏月图》轴張路《賞月圖》軸
張路《賞月圖》軸  絹本  設色  縱147釐米  橫98釐米
  圖繪深山荒野月圓之夜,一老者於山岩平台上盤腿側坐,一手撐地,仰面而視,意態悠閒。面前放有花盆,身邊置一酒罈。平台下曲徑處有僕童,身背竹 簍,採花而歸。老者身後有一書僮在鼓琴,有趣的是他並不在老者身旁,而是退到平台下只露半截身影,似乎是怕琴聲過大影響老者賞月之情。左上款署「平山」, 左右下角鈐鑑藏印三方。整體筆勢粗率,人物描繪精細,粗細精豪相匹無間,幽古美境,令人神往。
  張路(1461-1538年,一作1464-1573年),是位才情奔放的畫家,字天馳,號平山,河南開封人。擅畫人物,師法吳偉,筆勢遒勁。山水兼學戴進,被認為「狂態」。也善畫花卉鳥獸,後世稱為「江夏派」。《賞月圖》是他的一幅代表作。
周臣《秋山红叶图》轴周臣《秋山紅葉圖》軸
周臣《秋山紅葉圖》軸  絹本  設色  縱124釐米  橫55.5釐米
  群山嵯峨,殿閣遙在天邊,山下蒼松婆娑於游云奔嵐之中,云海之下,崗巒溪洲,五色秋林,有茅亭柴扉隱建其間。屋中二人席地而坐,促膝談心。近景 危岩巨大,上立紅楓二株,滿樹紅葉。溪上架橋,白衣老者拽杖而過,眼前屋中主人伏案假寐,點明醉秋主題。周臣畫分粗細二格,此為粗放一路。本圖未見款識。 兩側綾邊有啟功、徐邦達題跋,定其為周臣之作。
  周臣,生卒年不詳,活動於明成化、嘉靖年間,字舜卿,號東村,江蘇蘇州人,成就與戴進並肩。擅畫山水,兼工人物,唐寅、仇英曾向他學畫。後來唐寅以畫名世,或困於應酬,每請周臣代筆。
  謝時臣《草堂清賞圖》軸  絹本  設色  縱114釐米  橫59.5釐米
  此圖山巒繁複,層層堆高,升騰入云,筆法粗壯。樹石皆蓊鬱有致,山間建房屋數間,屋內二人席地而坐,傾身交談,橋下溪水暢流,意出畫外。整個畫面,筆墨深沉靈動,構圖奇特,氣勢恢宏,場景壯觀。圖左下角自題「草堂清賞 吳門謝時臣寫」款。鈐印二方,印文不辨。
  謝時臣(1487-1567後),字思忠,號樗仙,江蘇蘇州人,能詩善畫,山水法沈周,得其意而稍變。喜作巨幛大軸,頗得氣勢,是沈周、文徵明之後的吳派名家。
  文嘉《松徑掃雪圖》軸  紙本  設色  縱138.5釐米  橫32釐米
  這幅山水細長條幅,縱橫比例約為4.3比1,構圖有一定難度。圖繪雜松盤折,修竹成林,圍籬茅屋掩映松竹之間。只見柴扉洞開,主人執帚掃雪。近 處危巒怪石,溪流奔湧。畫面清脫秀潤,於工穩中具簡逸之風,別有雅緻。圖右上自題「掃雪開松徑,流泉過竹林。文嘉」。鈐「文嘉之印」印。
  文嘉(1501-1583年),字休承,號文水,江蘇蘇州人,文徵明次子。繼承家學,工小楷,擅畫山水,精於鑑別古字畫。
  項聖謨《楓林山居圖》軸  紙本  設色  縱71.5釐米  橫37釐米
  一幅好的山水畫,不會僅僅是自然美的冷漠錄像,而必然是融匯著畫家的情感和寄託,這在明代畫家項聖謨的《楓林山居圖》中體現得頗為鮮明。此圖早年為清宮藏品,畫幅上方有乾隆御題詩一首,鈐乾隆七璽印。
  項聖謨(1597-1658年),初字逸,後字孔彰,號易庵、胥山樵,還有多個別號,如松濤散仙,蓮塘居士等,秀水(今浙江嘉興)人,明代著名 收藏家、鑑賞家和書畫家項元汴之孫。他擅畫山水,兼工花卉、人物和禽鳥,筆意淳雅,設色鮮明,獨具一格。《楓林山居圖》以紅色為基調,襯以青松,遠山染以 淡綠,白牆灰瓦之屋,掩映於紅葉綠樹叢中。院落,英姿勃發的芭蕉、生機盎然的翠竹,巨峰當面,青山如洗,絢麗多彩的醉人秋色,使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野 香沁心,安寧幽靜,給人以一種空靈閒適之感,實在是令人尋味無窮。畫幅中部石壁上款置10個小字「壬申四月八日畫。項聖謨」。鈐「逸」印。「壬申」為明崇 禎五年,即公元1632年,作者時年36歲。
  惲向《仿王維鐘聲圖》軸  紙本  墨筆  縱153釐米  橫51.5釐米
  畫上方有作者兩處題記。一是「此王維鐘聲圖也,繁雜細淨,相傳有其稿本而未見真。予坐雨虎丘,聊摹其意,亦如畫圖之意云耳。畫意云何?知天下之 大勢然。……筆墨主張,豈在紙上索摸。因愛三百年舊紙,為書文字語於端,並發文人一笑。癸巳春日香山惲向書」。鈐「惲本初」、「道生」二印。又題「念無有 解此者,綠雪父台先生問我筆墨,因即以此歸之。治弟本初再記」。鈐同上二印。由「癸巳」知此畫作於清順治十年(1653年),是畫家去世前兩年所繪,晚年 作品,比較珍貴。
  惲向(1586-1655年),原名本初,後改名向。字道生,號香山,江蘇常州人。好詩文,善山水,早年學宋人董源、巨然,氣力沉厚。晚年惜墨 如金,意在倪云林、黃公望之間。因往來齊魯間最久,嘗登泰岳,得山水雄渾之氣,自成一派。如麗山嘉樹《仿王維鐘聲圖》,密中有疏,疏中有密,懸筆中鋒,縱 橫淋漓,頗為精闢。
  陳洪綬《梅花書屋圖》軸  絹本  設色  縱126.5釐米  橫50釐米
  圖繪平遠、深遠相結合,丘陵綿疊,梅花滿山,云霞飄散,溪流泉湧。山腳開闊地帶紅梅綠松相依成林。青松,高大挺直,干形飽滿,品格高古;梅花, 齊枝異態,非常壯觀,頗為迷人。中國山水畫離不開樹木,因為它與山石一樣,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設景優美的《梅花書屋圖》,樹木起著重要作用。茅亭書舍隱 落其間,屋主到院中恭迎拽杖而來的客人,設境造景優雅豐美,筆墨細膩秀潤,極富裝飾意味和個性面貌。評論者認為《梅花書屋圖》具備了四大美學品格,即:構 圖的寓意之美,筆法的韻味之美,造型的誇張之美和設色的古雅之美。
  陳洪綬尤工人物,是明末具有獨創風格的人物畫家。如所繪《屈子行吟圖》,著意傳神,狀貌服飾,是自清代以來兩個世紀中屈原畫像最冠絕當世的珍品。魯迅曾讚譽「老蓮的畫,一代絕作」。
  陳洪綬(1598-1652年),字章侯,號老蓮,晚年號悔遲,浙江諸暨人,其繪畫藝術,能汲取前人優良傳統技法,加以新意,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所作花鳥、山水,構圖新奇,色彩濃麗,富於裝飾情趣,如這幅《梅花書屋圖》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