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措欽大殿壁畫
措欽大殿為三層藏式建築,從第一層到二、三層均有不同題材的壁畫作品。壁畫是依照殿堂的禮拜和修行功能繪製的,故而其佈局與構思,顯得嚴謹周密,不僅符合佛殿禮拜、誦經的建築要求,同時也遵守了佛教儀軌和律制,可謂圓滿如法。
從白居寺壁畫的題材看,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顯教壁畫,二是密教壁畫,三是歷史人物壁畫。
顯教壁畫:一般是指經變故事、佛傳故事和佛本生故事。壁畫主要集中在措欽大殿一層經堂、迴廊、二層,吉祥多門塔一層淨土殿、兜率宮殿和四層佛殿等。
密教壁畫:主要是指密教四部的行部、事部、瑜伽部和無上瑜伽部。壁畫主要根據《成就法海》、《吉祥勝》、《金剛頂經》、《文殊室利根本儀軌經》、《不空羂索儀軌》、《蓮花網鬘》、《金剛藏莊嚴經》等密教經典儀軌繪製而成。
歷史人物壁畫:主要是指藏傳佛教史上的歷代法王,在西藏傳法的印度、尼泊爾、克什米爾、孟加拉等地高僧大德、大譯師,各個教派的祖師、堪布、活佛等。例如,法王松贊乾布、赤松德贊、蓮花生大師、阿底峽尊者、米拉日巴尊者等。
措欽大殿壁畫,主要分佈在大殿兩側的四大金剛,吉祥天女、六道輪迴等圖畫。殿內的四壁繪製有大量壁畫,有的清晰可見,有的被香燈熏染得模糊不 清,有的因殿內漏雨被侵蝕得漫漶斑駁。根據藏文史料,措欽大殿經堂壁畫題材主要有:釋迦牟尼佛、燃燈佛、彌勒佛、釋迦牟尼八大弟子等。一般而言,經堂內的 壁畫篇幅較大,氣勢宏偉,釋迦佛結跏趺坐,兩側分立八大弟子,佛為中心,由此展開佈局,突出了世尊與弟子的關係,也符合繪畫的透視關係,造型莊嚴,畫面寂 靜,用色凝重。大經堂後壁,右側繪製有阿底峽尊者像,旁邊有巴買久仲坐像;左側壁畫是宗喀巴大師像,依次繪有克珠傑、彌勒佛、布頓大師的坐像。
措欽大殿護法神殿的壁畫,主要是依照藏傳佛教密教的修習儀軌來繪製的,諸如密集金剛、勝樂金剛、大威德金剛、歡喜金剛、馬頭金剛等。此外,還有屍林怙主、骷髏、地獄變相等內容。畫風猙獰張狂,怪力威嚴,表現出懾服一切妖魔之威德。
後殿前壁壁畫,左右分別繪製有千手千眼觀音菩薩與大白傘蓋佛母像,畫面大氣,用筆精細,著色講究,尤其是金線勾勒,流暢優美,造型生動,極其準確地傳達了觀音與佛母大慈大悲之法相,堪稱白居寺壁畫中的傑作。
措欽大殿一層的法王殿壁畫,西壁繪有無量光佛,南壁繪有彌勒佛,北壁繪有十一面觀音菩薩,東壁繪有千佛。在佛、菩薩主像的兩側和下方,繪有朝拜的信眾、供養人等僧俗禮佛群像。其特點是色彩豔麗,色調多為紅底,用筆多為黑線描。
金剛界殿壁畫,主要以金剛界壇城為主,殿內門楣上下、左右繪有四臂金剛薩埵,以及一百二十五身賢劫諸佛、菩薩等像。壁畫是依照《瑜伽部根本續》的修習儀軌來繪製的。其佛像主要為大日如來,左右脅侍為四方佛及其眷屬。壁畫構思嚴謹,線條和用色十分講究,屬上乘精品。
措欽大殿二層壁畫,主要是指迴廊壁畫與東西配殿中的壁畫。外迴廊壁畫以佛傳故事和佛本生故事為主,根據《賢愚因緣經》、《如意藤》、《律分 別》、《無垢經》、《律本事》以及《彌勒授記經》等佛經故事繪製而成,共有50多幅佛傳故事和本生故事壁畫。根據《江孜法王傳》和《後藏志》所記,其壁畫 內容如下:
1、《象護故事》,根據《如意藤》第47品繪製而成;2、《殊葉王故事》,根據《律本事》繪製而成。講述佛陀本生為殊葉王的故事;3、《伽屍則 巴故事》,講述佛陀本生為伽屍則巴王的故事;4、《乳輪王故事》,根據《如意藤》第4品繪製而成,講述乳輪王與諸天交戰的故事;5、《須摩提女請佛》,講 述須摩提女邀請佛陀及眷屬赴宴的故事;6、《云乘王故事》,根據《如意藤》第108品繪製,講述佛陀本生為云乘王子捨身救龍子的故事;7、《吉祥軍王故 事》;8、《福德王故事》;9、珍珠藤女故事》;10、《和氣女故事》;11、《優填王故事》;12、《如意成就王故事》;13、《度一切王故 事》;14、《護僧故事》;15、《仙人好忍故事》;16、《調伏龍象護故事》;17、《益尋太子故事》;18、《童賢故事》;19、《尋箴言王故 事》;20、《瞿羅羅童子故事》;21、《妙色王眷屬供施夜叉》;22、《虔闍尼婆梨身剜千燈》;23、《毗楞竭梨身釘千釘》:24、《太子曇摩鉗身投火 坑》;25、《賢士郁多羅剝皮求法》;26、《屍毗王割肉貿鴿》;27、《降伏外道六師》;28、《御服醉象》;29、《彌勒授記故事》;30、《金瓶故 事》;31、《四和睦兄弟》;32、《兔子捨身求法》;33、《目犍連神變迎佛》;34、《大象捨身濟人》;35、《舍羅婆獸救王》;36、《月亮王調服 蘇達婆》等。
此外,北壁壁畫還根據《彌勒授記經》、《月燈經》、《寶頂經》、《報恩經》、《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等繪製有16幅彌勒佛傳和本生故事壁畫。
措欽大殿二層道果殿壁畫,主要以八十八位大成者,西藏各個教派高僧大德、譯師、法王等佛教傑出人物,以及八思巴與忽必烈會見壁畫為主。
羅漢殿壁畫,主要以菩提道次師徒傳承,以及六莊嚴為主,繪有大乘佛教的論師龍樹、聖天、無著、世親、陳那、法稱、釋迦光、功德光等二聖六莊嚴。此外,還繪有阿閦佛、無量光佛和四大天王等群像。
措欽大殿三層為夏耶拉康,也稱為曼陀羅「壇城殿」,或「無量宮殿」,因四壁繪製有大小不一的51個壇城而得名。該殿坐北朝南,外開三解脫門,內有八根立柱。
殿內東西兩壁繪有14個壇城——4個大型壇城,10個小型壇城。北壁繪有17個壇城——5個大型壇城,12個小型壇城。南壁左右各繪製1個大壇城、2個小型壇城。
據藏文史料記載,壇城壁畫是江孜法王37歲時(1425)為自己繪製的壇城本尊。所繪製的大部分壇城屬於密教無上瑜伽部方便壇城。如《大瑜伽方 便智慧不二續王經》儀軌中的身語意時輪大壇城、吉祥密集阿閦佛大壇城、卓識吉祥閻摩敵大壇城、阿閦佛部吉祥密集文殊金剛大壇城、熱氏閻摩敵大壇城、如來吉 祥紅色閻摩敵十三尊大壇城、身部忿怒閻摩敵六面文殊大壇城;《金剛橛根本續》儀軌中的金剛部忿怒吉祥童大壇城、智慧亥茹迦壇城;《不共勝樂輪續釋續》所述 吉祥空行海大壇城、路夷波式吉祥勝樂大壇城;《密集續部寶帳金剛空行母》所述五空行大壇城;《二猛相寶帳怙主續》所述比瓦巴氏呼金剛大壇城、幻化勝樂諸佛 加行大壇城;《大日如來部四位續》所述大壇城等等。
從總體看,夏耶拉康的壇城壁畫,無論是從符合密教修習儀軌上,還是在色彩、構圖、線條、人物、裝飾等方面,都堪稱是藏傳佛教壇城壁畫中的傑出作 品。諸如壇城繪製的嚴謹細密,圓方形態的變化,色彩圖案的運用,佛、菩薩、眷屬、護法金剛的安置,佛智與禪思的象徵表達等都完美地呈現了出來,生動地流露 出了一種禪思與密修、莊嚴與靈動、靜默與神聖的宗教美學情韻。
據傳,措欽大殿的壇城壁畫,以及白居塔五層的壇城壁畫都是出自同一藏族畫師之手。但是否都是出自江孜法王之手,還有待於進步一研究。
2、白居塔壁畫
白居塔的建築藝術,不但具有獨特的創造性和想像力,其壁畫也有與眾不同的美學風格,其內容之豐富、題材之廣泛、技巧之嫻熟、規模之宏大,堪稱明代藏傳佛教藝術的瑰寶。
在明代藏傳佛教壁畫中,白居塔壁畫更具有一種活潑清新、凝重寂靜、靈動優美的江孜畫派的藝術特徵。
白居寺吉祥多門塔的每個佛堂內都繪製有大量的佛教壁畫。根據《江孜法王傳》記載,其壁畫的繪製嚴格遵守密教四續部——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 瑜伽部的儀軌要求、修習次第繪製而成的。據藏族學者熊文彬博士的研究和統計,從吉祥多門塔的一層至塔幢各殿,共繪製有佛、菩薩、金剛、度母、祖師等各類畫 像27529多身。
一層繪有2423身、二層繪有1542身、三層繪有3400身、四層繪有1278身、五層繪有18886身、橫斗繪有321身、十三法輪繪有677身、塔幢繪有127身,真不愧「見聞解脫十萬佛塔」的美譽。
與後期格魯派寺院哲蚌寺、色拉寺壁畫相比,白居寺壁畫中少了一些富貴的金碧輝煌的裝飾追求。例如白居塔中的藥師佛像,布繪於花蔓之中,藍色的身 軀、紅色的袈裟、金色的火焰光紋組成背光色彩,左手托缽、右手持印的藥師佛,似從天降一般,莊嚴妙好。其壁畫風格,仍具有早期單純古樸的畫風。
花卉裝飾在白居寺壁畫中佔有一定的比例,特別引人注目。這些花卉裝飾一來是為了渲染佛國淨土世界的純淨美好,二是為畫中的修行人物、高僧大德們做背景裝飾,使人物與環境互相映襯,和諧統一,體現對極樂世界的嚮往和讚美之情。
白居寺壁畫中的西方淨土變壁畫,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花生赤身坐於盛開的蓮花心中,佩戴瓔珞珠寶,雙手合十於頭頂之上,如出水芙蓉,純潔童稚,親 切可愛。另一幅畫中,少女翩翩起舞,左腿單立於荷葉上,右腿彎曲,短裙繫於臂部,飾環珮,飄帶飛舞。舞女前方雙膝跪坐的花生,全身赤裸,左手托腮,右手扶 葉,似閉目沉思於極樂淨土世界的美妙之中。
《漢藏史集》形容讚歎道:「此佛像,真可說是虔信佛陀而產生的神變幻化之一。……使得天界蓮花開放」。
在同類佛教題材中,白居寺西方淨土變,在壁畫的整體構圖與佈局上,可謂別出新裁,給人以強烈深刻的審美印象。
白居寺壁畫中的密教修行者,大多具有尼泊爾佛教繪畫的風格與技巧。例如,各大尊者做不同的修習舞蹈動作,形態舒展優美,古札傑細眉大眼,雙腳交 叉,兩臂舉頭雙手合十,尤其是他們的眼神,被畫家們傳神地點在右目的左眼角上,生動之極。充分體現了藏傳壁畫藝術「點晴」的藝術魅力。
嘎那熱尊者的造型,富有女色美的形態,濃眉大眼的胡髻臉龐,似與頗具女性味的舞蹈造型有所不符。嘎那熱左腿內屈,右腿曲結於下腹,腳根恰到好處擋住了赤身裸體的男根。全身飾珮環,造型獨特,右側的眷屬做舞蹈狀,壁畫的空白處佈滿了祥云、花卉等裝飾圖案。
《漢藏史集》在談到白居寺的壁畫時曾說:「瑜伽續部諸佛奇妙之圖案……有胎藏蓮台等裝飾,猶如有護持力的寶藏,使眾生到達福樂之地。」可見白居寺壁畫是非常重視裝飾藝術的。
在藏傳壁畫中,這類赤身裸體布繪於優美花卉裝飾中的密教壁畫並不多見。同類的繪畫題材,年代較早的有古格、托林寺、薩迦寺、夏魯寺等。因而從某種角度說,白居寺的密教造像也就成了明代不可多得的密教壁畫中的精品。
總體看,白居寺壁畫的人物造型、神態表情,頭部、身段、手腳、服飾、配飾等的描繪,非常注重人物神態與情態的優美渲染,人物與人物、主像與脅 侍、背景與造像等,都處理得非常細膩,畫面比例協調,在嚴謹莊嚴中流露出清新與靈動的美感。尤其是在人物的量度上,畫師們一方面遵循《造像量度經》的要 求,另一方面也打破傳統的儀軌限制。如果說,佛、菩薩、金剛護法、曼陀羅壇城等有嚴格量度要求的話,那麼,歷史人物、大成就者、經變故事畫以及裝飾花卉等 題材,則有時處理得非常靈活多變。正因如此,使得千佛一面、凝重威嚴的畫面,在瞬間變得靈活而具生氣。
從比較的眼光看,白居寺壁畫可謂吸收了古格藝術、夏魯寺、薩迦寺等壁畫與造像藝術的精華,在畫面的佈局、人物勾勒、色彩暈染、背景處理等方面, 都達到了相當的藝術境界。尤其是壁畫中的單身、雙身、群像處理,既表現了單個造像的功能,又照顧到了畫面整體與局部的比例關係,生動體現了古印度美學的傳 統精髓。在同一畫面中,展示了壁畫舞蹈造型的美和音樂旋律的美,護法神張狂猙獰的美,以及佛、菩薩安詳寂靜的美等等。
為使信眾在禮佛觀畫的過程中,油然產生慈悲、浩然、寂靜之心,進而從唸佛、見佛到即心是佛,正如《觀無量壽經》所言,「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的修心境界。
來源:《法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