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一時期墓葬出土玉器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僅有簡括的玉豚、玉蟬之類的玉雕,而且僅在有限的范圍內存在。以不見各種玉用具和玉佩飾出現,說明此時無論是玉器的加工制造還是社會保有量都大大減少。
南北朝時佛教傳入中國,故在這一時期出現用於佛教方面的玉器,主要是各種佛像。我們現在還可以見到這一時期流傳下來的玉雕佛像或引進玉佛。民間則多以曲陽白石和黃花石造「玉佛」供養。
因此兩晉南北朝對於中國玉文化的發展來說是一個斷裂帶,玉器制作比兩漢明顯蕭條,傳世或出土玉器也寥若晨星,即使偶而發掘出土少量玉器,也大多做工簡略樸素,精工者極少。這表明在兩晉南北朝時期玉器發展已由高度發達的、處於巔峰地位的兩漢玉器工藝漸漸滑落低谷。
南北朝 雕螭渫形佩
說明: 高62.5mm 寬56.5mm 厚5.5mm 重32.7g
青白玉,黃沁。此渫沿襲漢以來的形式,但螭身及腿部多刻密排短線表示毛,又在螭身多雕小圓圈,屬於東漢後期或南北朝前期的特點。
六朝 佩蟬
南北朝 透雕龍紋玉鮮卑頭
北朝 雕青黃玉駝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