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鶴
文: 記者金葉
2000年,在秦陵外城東北角約900米處,考古隊發現了一座陪葬坑。它面積978平方米,平面略呈「F」形,是一個地下坑道式土木結構建築的 陪葬坑。坑中出土了46件青銅水禽,其中天鵝20只,鴻雁20只,鶴6只。它們都與實際大小相同,動作姿態多種多樣,個別銅禽身體上還能看到清晰的彩繪痕 跡。這些水禽分佈在一條模擬性小河兩岸的台地上,有的在覓食,有的在小憩,動作各異,但頭部都面向中間的河道。
和這些銅禽同時出土的還有大型陶俑15件,目前已經修復9件。有箕踞姿和跽坐俑兩類。兩種姿態俑著裝相同,都頭戴布制軟帽,身穿長襦,下著長褲,腰繫革帶,右腰處懸掛著長方形的扁囊,腳穿布襪,沒有穿鞋靴,似乎在室內或者榻席之上從事某種勞作。
結合坑中出土的銀、銅、骨質小件器物,有專家分析,這些陶俑似乎在演奏樂器,他們在用音樂馴化水禽,使這些水禽能夠按照人的意願做出各種整齊劃一的舞蹈動作。
在滿是兵戈鐵馬的秦始皇陵,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座閒適的所在?這個陪葬坑究竟是什麼用途?它究竟是秦帝國中央政府或皇宮某個官府機構在地下的模 擬再現,還是宮廷苑囿中的禽園,或者是雁池或鶴池的象徵?學界仍然在研究當中。而陪葬坑中的一隻青銅鶴,還給學者們的思考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
這只仙鶴是出土銅水禽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一個。它長喙、曲頸、羽翼豐滿、雙腿修長,嘴裡還銜著一個青銅製成的小魚,捕食姿態十分生動。在科技並不 發達的兩千多年前,秦代工藝師居然可以讓仙鶴身上的羽毛如此纖微畢露,並令兩隻細長的鶴腳成功支撐起沉重的青銅鶴身,都足以讓當代的人們感到歎為觀止。但 最令人感興趣的是,仙鶴的底座上,裝飾著秦漢時期流行的云紋,表明這只仙鶴正停駐在白雲之巔。
所謂的仙鶴,其實是丹頂鶴。丹頂鶴的壽命可達60到80年,在人均壽命很短的古代,被視為長壽的仙鳥,因此有「仙鶴」之稱。它被認為是仙人的坐 騎,同時也是仙人的化身。而秦始皇,眾所周知,是一位痴迷於長生的皇帝。他曾派徐福帶領三千童男童女遠赴東海蓬萊、方丈、瀛洲尋找長生不老仙藥,他本人也 經常出巡尋訪仙人。公元前的120年,秦始皇在這樣的一次出巡的歸途中,一病不起,求仙之旅最終成為死亡之旅。
對於這一求仙的黯淡結局,秦始皇應該早有思想準備。生前求仙未成,但還可以寄望於死後進入仙境。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才會早早地在自己的陵墓當中,安排了一隻可以騎著飛天成仙的仙鶴。
可以說,這只青銅鶴的出土,成為秦始皇的「仙人夢」最生動的論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