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策杖圖》 黃君璧 78.5x27cm
《通到白頭》 李復堂 169x89cm
畫廊:畫家本人鑑定準確率相對較高
張向東(微博)(華藝廊總經理、著名策展人)
古今中外,藝術品的真假問題一直都存在,其背景及相關因素比較複雜,難有絕對的評斷標準.有時甚至可以這麼說,甄別真假也是收藏的一種趣味.當 今絕大多數畫廊都是以經營當代在世藝術家的作品為主的,他們與藝術家有著直接的合作關係,因此這些畫廊沒有所謂的藝術品真假問題,只有對其所經營的作品是 否喜歡及是否接受的問題.
華藝廊成立14年來,只推廣過黎雄才、王肇民、李宗津三個已逝藝術家的作品,其中王肇民和李宗津的作品都由親屬直接提供,作品及相關資料保留比 較完整;黎雄才的作品則來自於家屬及部分藏家.華藝廊對這些推廣的作品,會同畫家親屬及業內資深人士一道進行認真地甄別、梳理,結合美術理論批評家的研究 評論,在展覽同期結集出版同名畫集,算是對經手的藝術家、作品以及藏家所盡的一份責任,也是留下憑據,經受時光的檢驗.
中國書畫的真假問題之所以在近年來受到比較特別的關注,原因主要在於中國書畫在藝術品市場中佔據著最大、最熱鬧的板塊.一般情況下,從事中國書 畫創作的畫家,作品數量都不算少,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甄別真假的難度.說句題外話,書畫造假相對於近年來國內那些危及大眾生命安全的行業造假來說,我們有 理由更關注後者.當然,對於那些存心進行書畫造假牟利的個人及機構,應當予以揭露及懲罰.然而,在書畫真假甄別上,沒有絕對的權威,只有相對的準確率,所 以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一般情況下,只能說畫家本人及其親屬、業內專家及行業資深人士的評斷,準確率會更高.對於那些有收藏打算、初步入門的人們來說,首 先應尋找專業人士諮詢,或在經營時間較長、運作規範、在業內有相當知名度及影響力的藝術品經營機構裡購買,這樣相對更有保障,風險也小.
在我個人看來,關注書畫的真假,這個起點還是太低,更為重要的問題在於,即便是原作,又如何辨別真正藝術價值的高低?王肇民有詩云:「四王吳惲百千紙,不及虹廬一幅珍.」當我們開始重點關注藝術品的真正價值究竟高低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人們的文化素質開始得以真正提升.
藏家:不要「聽故事」、「圖便宜」 拒買無依據的藝術品
郭慶祥(微博)(著名收藏家)
今天,各個藝術門類都有贗品,辨別起真偽來是個難題,尤其是書畫.一來因為假畫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可以說自打有畫那天起恐怕就有假畫了,比如 不同時代的學生臨摹老師的畫作,這些技法、紙墨等相似的藝術品隨著時間流逝,後人是很難分辨的;那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假畫,更難辨識真偽,就連乾隆 也不例外,他的《石渠寶笈》只是文字記載,而沒有圖錄,所以這位皇帝收藏一些假畫也是正常的.更讓人無奈的是,我國還有一些偽藝術商品.
按理說,贗品本來與藝術家無關.但中國例外,因為贗品不僅僅是假品,還有偽藝術商品,它們出自所謂的藝術家之手,如工作室的代筆畫家、「流水 線」作畫且自稱「大師」的人等,這些人就是偽藝術商品的製造者.耐人尋味的是:中國現在的畫家和美術工作者都自稱「藝術家」,導致中國的「藝術家」遍地都 是,以至於我們一聽到「藝術家」這個詞就渾身起雞皮疙瘩.在我看來,現在中國的畫家,大多數都不具備藝術家的創作態度,如剛才提到的用克隆方法製造的產 品,以及以工作室名義的代筆作品都是普通的商品畫、行畫,都是中國這些冒牌藝術家假借藝術之名來愚弄大眾的「符號」.這種現象蔓延下去會直接影響和歪曲大 眾審美情趣,同時會給以後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帶來不可估量的惡果.我認為:代筆畫家就是贗品的製造者,而「流水線」生產的產品則一定是贗品.藏家和投資者一 定要分清什麼是商品畫,什麼是藝術作品.只有明白了這一點,收藏才有意義,也增添了自己的審美情趣,更不會吃虧上當.
在藝術品市場摸爬滾打多年,我的經驗是收藏一定不要「聽故事」、圖便宜.今天的拍賣行,拍品越拍越多,尤其是那些真假不分、很有爭議的作品,打 著海外回流的旗號,竟然能拍出幾個億!誠信何在?這些東西顯然是沒有任何說服力,就靠編「故事」愚弄市場,拿抬高拍品價格來提高拍賣行自身品牌——你拍 30億,我就拍40億;你有一件一個億的拍品,我就有一件兩個億的拍品,就連徐悲鴻的兒子都不認媽了,他將美院的研究生的習作說成其父早年畫其母蔣碧薇的 作品,公開欺騙大眾.為了錢,拍賣行竟然能和徐悲鴻的兒子聯手坑騙大眾,毫無道德觀念更無誠信可言!而一個沒有誠信的藝術品市場,一定是短命的不打自敗的 市場.
因此,我認為辨別藝術品真偽一定要靠自己,不買沒有任何依據的、沒有正規出版物的作品就是贏,而藝術品的真假永遠是有研究、有頭腦的買家說了算的.
拍賣行:畫家說了不算的事情時有發生
許習文(華藝國際拍賣公司總裁、著名書畫鑑賞家)
拍品主要是徵集來的,而關於準入的門檻,每個拍賣公司不盡相同.儘管面臨著各種人情關係,但我們在挑選拍品時依然強調高品質,比如要求當代畫作拍品的作者起碼是中國美術家協會的會員;同時,我們還對拍品的藝術價值嚴格把關,儘可能把藝術和市場兩者緊密結合在一起.
就古董而言,我們要先搞清楚送拍品的來源出處以及其是否傳承有序:如果藏家的眼光特別好,那他送拍藝術品的可信度就比較高,因為他知道哪些人曾 經收藏過,比如說王季遷、吳湖帆曾藏過的藝術品,他們的後人拿來了,那相當於他們已經幫我們把了一次關.過了這一重要的關,我們的專家再來看,都覺著沒問 題,那送拍品就可以上拍了;如果我們有疑問,再請北京、上海等地的專家看.而在世藝術家的作品,大部分由公司自己把關;少部分沒把握的,有些請熱心的藝術 家看,有些就沒辦法上拍,因為現在有些藝術家鑑定真偽要收費,那這些送拍的藝術品讓我們出資鑑定就有些不合理了,只好放棄.
儘管如此,時不時還是有拍品的真假糾紛出現,而且這個問題永遠無法避免.就說書畫作品吧,不僅謝稚柳、啟功、劉九庵、楊仁愷、徐邦達等鑑賞大師 的去世,令古代書畫的鑑定遭遇到了瓶頸,而且在世書畫家作品的真偽鑑定也是個老大難問題——究竟是拍賣行說了算,還是畫家說了算,抑或畫家的親屬說了算 呢?我認為應該具體送拍品具體分析:本來畫家說了應該是算的,但也有畫家說了不算的事情發生.比如在日前蘇富比(微博)的春拍中,某當代藝術家發微博稱上 拍的那張他的作品不對,但蘇富比經過調查認為拍品的來源可靠,非偽作,便不撤拍.後來畫家道歉了,承認自己「走眼」了.而有藝術家說自己的某些作品 「假」,可能事出有因:比如某畫家可能跟人有合同,不能私下賣畫:一旦私下賣了,就違反了約定,是要賠款的.那他們只能說「假」了;有些成名畫家對自己早 期的某些作品不滿意,也不肯承認是真品;畫家覺得以前送人情的東西被拿出去賣了,心裡很不舒服,也會不認.我認為,既然你已經送給人家了,怎麼處理是別人 的事.有些書畫作品人家已經藏了二三十年了,拿出來流通也是正常的事.更匪夷所思的是,有些畫家公開說自己沒賣過一張畫,外面流通的全是贗品……我覺著這 種人挺不負責任的,因為現在是商品社會,一位有名的畫家(除非市場不認可你),我就不相信你沒賣過畫?那麼,畫家家屬說了算不算呢?這些人大都不會畫畫, 所以也有很多弄假成真或弄真成假的情況出現.當然,拍賣行也不能說自己說了算.
總之,「藝術品真假誰說了算」是個很嚴肅的問題,我認為應該是買家說了算,出錢的人說了算,因為人品好的藏家既然敢來拍賣行舉牌,就應該把拍品及其作者研究得比較透;如果研究得不透甚至不懂,那就乾脆不要入這一行.
來源:新浪收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