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你對葡萄酒是如何產生興趣的?
計渝:我最早接觸國產葡萄酒,後來開始遊歷法國酒莊,那是在上世紀90年代,採訪去了波爾多、巴黎,一品之下驚為天人.在法國跟莊主聊天,他們 說得最多的是酒背後的故事,家族文化和歷史的傳承.深入接觸之後,更加震撼我的是,這一系列的過程都與人有關,什麼樣的人會經營出什麼樣的葡萄園,能釀造 出什麼樣的葡萄酒.所以,我更看重葡萄酒背後自然和人力的造化.
商報:也就是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釀造的部分?
計渝:很多人對葡萄酒的興趣可能在於它與人生的相似點.釀酒分兩個階段,第一是釀造過程,風土、物候、陽光……這是大自然的恩賜.接下來就是自 釀過程,好年份的紅酒一定要窖藏.接著在桶中自釀,這個過程人工給予的力量、外部加諸的因素減少或者消失了,要繼續成長為口感豐富、醇美的紅酒,要靠酒自 己進一步成長.這就像一個人的前半生,往往是被家庭、父母、學校、朋友互相影響塑造出來,但你是不是最後能成為一個完善的人呢?僅靠前半部分是做不到的, 需要後半部分的造化之功,再用20年、30年時間,把自己釀造成好酒.這就是我偏愛紅酒的原因,自釀的過程才真正決定其品質和價值.
商報:這是否可以用來比喻你目前的人生階段,四十而不惑,自我實現的需求已經達成,未來的人生方向和激勵因素需要重新自釀?
計渝:人生需要再次定位,就像紅酒需要自釀.就像我前20年一直在趕路,很忙.那麼人到40,需要放慢腳步重新思考.一般酒窖裡的紅酒需要耐住 3年的寂寞,在這3年中,需要自己在橡木桶中忍受黑暗,自己去沉澱,這個過程沒人去相助.葡萄掛在枝頭時有陽關、雨露、清風,還有人工修剪枝幹,會感受到 有力量在幫助,開花結果何其光彩.榨汁過程也是熱熱鬧鬧.人生第二、第三階段恰恰需要忍受,恰似忍受橡木桶中的孤寂,耐心等3年.我在波爾多酒莊看到,酒 窖裡大約每半年倒一次桶,3年左右第一批酒出來,莊主會選擇更好的、更有陳年潛質的酒繼續窖藏,也許5年、10年、20年……這個過程給我很大的啟發:人 生有鮮亮的階段,花枝招展,力量非凡.但是往後走,經歷了生活、工作和時間的磨煉,你會發現,人生這個階段需要沉澱.紅酒的釀造過程和自釀過程都是脫胎換 骨的過程,酒中的各種物質逐漸平衡,單寧也不再嗆口的刺激,這時酒變得更加醇厚了.人的沉澱並非頹廢、與世無爭,而是找到你設定目標的蟄伏過程,自我塑 造、重新定位、再次出發,這個過程很有意思.
就我個人而言,我從年輕時就做電視這行,希望白髮蒼蒼時還能坐在主播臺前.但未來10年、20年,我也希望在更多方面去發展.在不斷的嘗試中否 定自己並肯定自己,如果不嘗試,永遠在原地,一輩子過後會感覺人生缺憾很多.到了法國才發現,不同酒莊不同年份的酒的顏色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這個豐富 就在折射人生中的不同選擇.杯酒人生的說法,此言不虛,小小酒杯,折射人生百態,賞玩也是思考,這大概就是葡萄酒讓很多人沉迷的緣故.人只有在不同的地方 才能找到平衡點,如果你待在原地那只是一個立足點,不需要平衡.所以我覺得,在人生走到一定階段時候需要自釀,自釀的過程才是決定人生價值的關鍵.
商報:作為財經節目的主持人,你如何看待目前葡萄酒市場的一些亂象?
計渝:葡萄酒帶有區域特徵,包含民族、地理物候特徵,很多酒莊一代一代人去耕種、選育,用幾代人的心血培育出一個特別好的品種,貧瘠的土壤培育 出豐饒果實的過程就包含文化.品種和酒的風味確立後,形成了另一種文化,即對酒的知識產權保護.在法國是通過立法形式加以保護,如香檳出產地的才能叫香檳 酒,其他產地的就只能稱之為起泡酒了.為什麼其他地方出現違反傳統釀造方式、以次充好的情況,而法國盜用仿冒的紅酒就很少?文化、習俗、法律是重要的原 因.
僅有他律無法消除不良現象,法國酒莊之所以歷朝歷代都能執行法律和遵循傳統,是因為多數莊園主們有嚴格的自律要求.自律要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 知道自己的邊界,知道如何幫助別人,知道生存發展中不能影響別人.在當今多數人都想走捷徑的快消社會裡,品味紅酒背後的這種文化基因,是更有意義的.
商報記者 李瀛/文 高鵬/攝
論酒
杯酒人生的說法,此言不虛,小小酒杯,折射人生百態,賞玩也是思考,這大概就是葡萄酒讓很多人沉迷的緣故.
我更看重葡萄酒背後的東西:透過酒看到品種,透過品種看到土地,從土地感受自然和人力的造化、釀造者家族文化和歷史的傳承.
手工作坊式的酒莊按照莊主自己的理解,投入全部心血,與大眾、商業的風格去抗衡,我欣賞這樣多元的狀態.
來源:新浪收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