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
道教八仙並無專典掌故,因元時人集八大仙人,作為「八仙慶壽」劇本,世俗乃有八仙名詞。接其所集八仙,為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韓湘子、李鐵拐、曹國舅、藍采和、何仙姑等八仙是也。
八 仙 , 就 是 道 教 供 奉 的 並 且 在 民 間 廣 泛 流傳 的 八 名 得 道 仙 真 , 指 的 是 鍾離權 、 張 果 老 、 呂 洞 賓 、 李 鐵 拐 、 何 仙 姑 、 藍 采 和 、 韓 湘 子 和曹 國 舅 等 八 人 。 道 教 的 八 仙 和 漢代的 「 淮 南 八 公 」 、 唐 代 的 「 飲 中 八 仙 」 以 及 四 川 的 「 蜀 中八 仙 」 等 均 無 關 。 道 教 八 仙 之 說 ,約起 於 宋 元 時 期 。 元 代 馬 致 遠 《 岳 陽 樓 》 、 范 子 安 《 竹 葉船 》 和 谷 子 敬 《 城 南 柳 》 等 雜 劇 都 有八仙 , 與 今 世 所 傳 的 八 仙 大 同 小 異 。 明 代 中 葉 , 吳 元 泰《 八 仙 出 處 東 游 記 》 問 世 後 , 今 世 所 傳的八 仙 才 定 型 。
八 仙 分 別 代 表 中 國 人 的 男 女 老 少 、 富 貴 貧 賤 等 八 個 方 面 , 加 上 八 仙 所 持 的板、 扇 、拐 、 劍 、 葫 蘆 、 拂 塵 和 花 籃 等 均 為 民 間 常 用 之 物 , 因 此 八 仙 和 道 教 信 徒 以 及 民 眾 生 活十分 接近 。 因 此 , 明 清 以 來 八 仙 靈 跡 流 傳 廣 泛 , 深 入 人 心 。 道 教 宮 觀 多 建 有 供 奉 八 仙 的 殿 堂 ,西安還 有 八 仙 宮 ( 古 稱 八 仙 庵 ) , 其 主殿供 奉 八 仙 。 每 逢 新 春 和 朔 望 之 日 , 以 及 八 仙 神 誕 之 日 ,道 教 徒 和 民 眾 到 八 仙 殿 堂 奉 祀 , 以 祈健康 平 安 、 萬 事 如 意 。
八 仙 , 就 是 道 教 供 奉 的 並 且 在 民 間 廣 泛 流傳 的 八 名 得 道 仙 真 , 指 的 是 鍾離權 、 張 果 老 、 呂 洞 賓 、 李 鐵 拐 、 何 仙 姑 、 藍 采 和 、 韓 湘 子 和曹 國 舅 等 八 人 。 道 教 的 八 仙 和 漢代的 「 淮 南 八 公 」 、 唐 代 的 「 飲 中 八 仙 」 以 及 四 川 的 「 蜀 中八 仙 」 等 均 無 關 。 道 教 八 仙 之 說 ,約起 於 宋 元 時 期 。 元 代 馬 致 遠 《 岳 陽 樓 》 、 范 子 安 《 竹 葉船 》 和 谷 子 敬 《 城 南 柳 》 等 雜 劇 都 有八仙 , 與 今 世 所 傳 的 八 仙 大 同 小 異 。 明 代 中 葉 , 吳 元 泰《 八 仙 出 處 東 游 記 》 問 世 後 , 今 世 所 傳的八 仙 才 定 型 。
八 仙 分 別 代 表 中 國 人 的 男 女 老 少 、 富 貴 貧 賤 等 八 個 方 面 , 加 上 八 仙 所 持 的板、 扇 、拐 、 劍 、 葫 蘆 、 拂 塵 和 花 籃 等 均 為 民 間 常 用 之 物 , 因 此 八 仙 和 道 教 信 徒 以 及 民 眾 生 活十分 接近 。 因 此 , 明 清 以 來 八 仙 靈 跡 流 傳 廣 泛 , 深 入 人 心 。 道 教 宮 觀 多 建 有 供 奉 八 仙 的 殿 堂 ,西安還 有 八 仙 宮 ( 古 稱 八 仙 庵 ) , 其 主殿供 奉 八 仙 。 每 逢 新 春 和 朔 望 之 日 , 以 及 八 仙 神 誕 之 日 ,道 教 徒 和 民 眾 到 八 仙 殿 堂 奉 祀 , 以 祈健康 平 安 、 萬 事 如 意 。
正陽祖師 鍾離權
正陽祖師即正陽帝君,姓鍾離名權,古仙人也。據續文獻通考云:【鍾離權咸陽人,號和穀子,
一號正陽子,又號雲房。陝西西安府咸陽人。美髯俊目,身長八尺。歷仕漢、魏、晉為將軍,後因兵
失利,退隱終南山,得東華帝君授道真訣,復隱晉州羊角山,於正陽洞修煉登仙,今號正陽帝君」。
又宣和書譜云:唐時有仙人鍾離權,字雲房,與呂嵒同時,述雙髽髻以授道,嘗自稱「天下都散漢鍾
離權」。】後人因稱為漢鍾離。為正陽派祖師也。
漢 鍾 離 : 原 複 姓 鍾 離 , 名權 , 後 改 名 為 覺 , 燕台人 , 字 寂 道 , 號 和 谷 子 , 又 號 正 陽 子 。 全 真 道 派 尊 其 為 「 正 陽 祖 師 」, 「 北 五 祖 」 之 一 。 鍾離權 神 誕 之 日 為 四 月 十 五 日 。 相 傳 誕 生 時 , 異 光 數 丈 , 狀 若 烈 火 。 生下 後 不 哭 不 食 , 第 七 日 躍然而 起 曰 : 身 遊 紫 府 , 名 書 玉 京 。 及 長 , 為 諫 議 大 夫 , 奉 詔 北 征 失利 , 軍 士 盡 散 。 鍾 離 權 獨 騎奔谷 迷 道 , 路 遇 王 玄 甫 授 以 長 生 真 訣 及 金 丹 火 候 、 青 龍 劍 法 等 。後 入 華 山 、 入 崆 峒 山 , 見 老 君,賜 號 雲 房 。 唐 時 , 度 化 呂 純 陽 後 , 應 詔 昇 天 , 被 封 為 太 極 左宮 真 人 。 鍾 離 權 與 呂 洞 賓 間 有 關神仙 之 道 的 問 答 , 有 《 鍾 呂 傳 道 集 》 傳 世 。 宋 欽 宗 靖 康 初 封為 正 陽 真 人 。 元 至 元 六 年 ( 1 2 6 9 年 ) 又 褒 贈 正 陽 開 悟 傳 道 真 君 。鍾離 權 自 稱 「 天 下 都 散漢 鍾 離 」 , 後 人 破 讀 為 「 漢 鍾 離 」 。 鍾 離 權 逭 雙 髽 髻 以 傳 道 , 手 搖 扇 子,袒 露 大 肚 , 一 派 散仙 之 風 。
漢 鍾 離 : 原 複 姓 鍾 離 , 名權 , 後 改 名 為 覺 , 燕台人 , 字 寂 道 , 號 和 谷 子 , 又 號 正 陽 子 。 全 真 道 派 尊 其 為 「 正 陽 祖 師 」, 「 北 五 祖 」 之 一 。 鍾離權 神 誕 之 日 為 四 月 十 五 日 。 相 傳 誕 生 時 , 異 光 數 丈 , 狀 若 烈 火 。 生下 後 不 哭 不 食 , 第 七 日 躍然而 起 曰 : 身 遊 紫 府 , 名 書 玉 京 。 及 長 , 為 諫 議 大 夫 , 奉 詔 北 征 失利 , 軍 士 盡 散 。 鍾 離 權 獨 騎奔谷 迷 道 , 路 遇 王 玄 甫 授 以 長 生 真 訣 及 金 丹 火 候 、 青 龍 劍 法 等 。後 入 華 山 、 入 崆 峒 山 , 見 老 君,賜 號 雲 房 。 唐 時 , 度 化 呂 純 陽 後 , 應 詔 昇 天 , 被 封 為 太 極 左宮 真 人 。 鍾 離 權 與 呂 洞 賓 間 有 關神仙 之 道 的 問 答 , 有 《 鍾 呂 傳 道 集 》 傳 世 。 宋 欽 宗 靖 康 初 封為 正 陽 真 人 。 元 至 元 六 年 ( 1 2 6 9 年 ) 又 褒 贈 正 陽 開 悟 傳 道 真 君 。鍾離 權 自 稱 「 天 下 都 散漢 鍾 離 」 , 後 人 破 讀 為 「 漢 鍾 離 」 。 鍾 離 權 逭 雙 髽 髻 以 傳 道 , 手 搖 扇 子,袒 露 大 肚 , 一 派 散仙 之 風 。
純陽祖師 呂巖
純陽祖師即孚佑帝君也。姓呂諱巖,號純陽子,世為河中府永樂縣人。據神仙鑑云:「呂
祖係古聖王皇覃氏降凡,於唐貞觀丙午年四月十四日生,名紹先。父諱讓,初為太子右庶子,遷海州剌史。母王夫人,就蓐於林檎樹下,異杳滿徑。及長,身高八尺
二寸,面淡黃,笑臉,微麻,三髭鬚。年二十,娶劉校尉女。武后時,三舉進士不第。天授二年,已四十六歲,父強命赴試,因與童寄兒,往長安,遇鍾離祖於酒
肆。授枕作黃粱夢,醒而悟,遂棄家,隨鍾離祖至終南山鶴嶺修道。因改其名巖,字洞賓」。又呂祖全書呂祖本傳云:「呂祖既得鍾離祖之道,又
得火龍真人天遁劍法,一斷煩惱,二斷色慾,三斷貪嗔。初遊江淮試靈劍,除長蛟之害。至洞庭湖登岳陽樓獨酌,鍾離祖忽降,曰:「來踐前約,上帝命汝及眷屬,
悉居荊山洞府、子之名字,已注玉清籍中」。三月十八日引拜苦竹真君,傳日月交笄之法。年五十三歸宗廬山,年六十四上朝元始玉皇。自是隱顯變化不一;惟其誓
願宏大,是以浮沉濁世,行化度人,雖愚夫愚婦,罔不聞名起敬」。按呂祖得道之後,嘗於唐、宋、元、明間,歷顯靈異,各地多立廟祀之。(如西安八仙宮)元世
祖封號:純陽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加封為孚佑帝君。清代列入祀典。
呂 祖 即 呂 巖 , 亦作 呂 喦 , 字 洞 賓 , 號 純 陽 子 。 由 於 道 教 全 真 道 派 奉 呂 巖為純 陽 祖 師 , 故 世 稱 呂 祖 。 據 《 歷 世真 仙 體 道 通 鑑 》 , 呂 祖 生 於 唐 貞 觀 十 二 年 ( 6 3 8 年 ) 四
月 十 四 日 , 河 中府 永 樂 縣 人。其 父 呂 讓 , 初 為 太 子 右 庶 子 , 遷 海 州 刺 史 。 呂 巖 生 於 林 檎
樹 下 , 出 生 時 異 香 滿徑 。 幼 時 極 其聰明 , 日 誦 萬 言 。 及 長 , 身 高 八 尺 二 寸 , 面 淡 黃 , 笑
臉 , 微 麻 , 三 茈 鬚 。 一 說武 後 時 三 舉 進 士而不 第 。 唐 文 宗 開 成 二 年 ( 8 3 7 年 ) 舉進士 , 後 遊 廬 山 , 遇 異 人 受 長 生 訣而 得 道 。 另 一 說 , 呂 巖 兩 舉 進 士 不 第 , 後 在 赴 長 安 道 中 , 遇鍾離 祖 師 , 授
枕 作 黃 粱 夢 。 夢 中舉 進 士 , 登 科 第 , 歷 任 顯 官 , 入 臺 閣 , 擢 侍 從 , 居 朝 三 十 一 年。偶 上
殿 應 對 差 誤 , 被 罪 謫 官, 南 遷 江 表 , 路 值 風 雪 , 僕 馬 俱 瘁 , 一 身 無 聊 , 方 自 嘆 息 。 忽
然夢覺 , 入 睡 前 所 煮 黃 粱 米 飯尚 未 炊 熟 , 世 稱 「 黃 粱 一 夢 」 。 醒 則 悟 , 遂 棄 家 , 隨 鍾 離
祖 師 赴 終南山 鶴 嶺 修 道 。 據 傳 , 唐僖 宗 廣 明 元 年 ( 8 8 0 年 ) ,
呂 祖 遇 到 崔 公 , 崔 公 授 《 入 藥 鏡 》 , 呂 祖 即 知 修 行 性 命 , 不 差毫 髮。後 在 湘 潭 、 岳 陽 、
湖 北 一 帶 游 歷 度 人 。 又 據 《 呂 祖 本 傳 》 , 呂 祖 得 鍾 離 之 道 以 後 , 又得 火 龍真人 天 遁 劍 法
, 一 斷 煩 惱 , 二 斷 色 欲 , 三 斷 貪 嗔 。 初 遊 江 淮 , 即 以 靈 劍 除 長 蛟 之 害 。後 奉 天 帝之命 ,
居 荊 山 洞 府 。 年 六 十 四 上 朝 元 始 天 尊 、 玉 皇 大 帝 。
自 是 隱 顯 變 化 不 一 , 惟 其誓 願 宏 大 ,是以 浮 塵 濁 世 , 行 化 度 人 , 傳 說 眾 多 。 元 代 道 士 苗
善 時 曾 編 有 《 純 陽 帝 君 神 化 妙通 紀 》 七 卷 ,彙集 呂 祖 一 百 零 八 化 的 故 事 , 無 不 以 勸 人 盡
忠 行 孝 、 積 善 除 邪 為 本 。
對 呂 祖 的 信 仰 和 崇 拜 , 大 約 自 北 宋 末 年 起 開 始 興 盛 。 宋 徽 宗 宣 和 元 年 ( 1 1 1 9 年 ) 封 呂祖 為 妙 通 真 人 。 南 宋 時已有 專 門 奉 祀 呂 祖 的 寺 廟 , 並 有 塑 像 供 奉 。 元 世 祖 至 元 六 年 ( 1 2 6 9 年 ) 褒 贈 純 陽 演 正 警 化 真 君 。 元 武 宗 至 大 三 年 ( 1 3 1 0 年 ) 又 加 封 為 純 陽 演 正 警 化 孚 佑帝 君 。 呂 祖 神 誕 之 日為四 月 十 四 日 , 道 教 信 徒 多 於 神 誕 日 赴 道 觀 中 呂 祖 殿 燒 香 奉 祀 , 或 還 願, 或 祈 願 。 華 南 地 區 和南洋 華 人 盛 傳 呂 祖 籤 文 , 遇 有 急 難 , 常 於 呂 祖 殿 神 像 前 求 籤 問 卜 , 祈求
對 呂 祖 的 信 仰 和 崇 拜 , 大 約 自 北 宋 末 年 起 開 始 興 盛 。 宋 徽 宗 宣 和 元 年 ( 1 1 1 9 年 ) 封 呂祖 為 妙 通 真 人 。 南 宋 時已有 專 門 奉 祀 呂 祖 的 寺 廟 , 並 有 塑 像 供 奉 。 元 世 祖 至 元 六 年 ( 1 2 6 9 年 ) 褒 贈 純 陽 演 正 警 化 真 君 。 元 武 宗 至 大 三 年 ( 1 3 1 0 年 ) 又 加 封 為 純 陽 演 正 警 化 孚 佑帝 君 。 呂 祖 神 誕 之 日為四 月 十 四 日 , 道 教 信 徒 多 於 神 誕 日 赴 道 觀 中 呂 祖 殿 燒 香 奉 祀 , 或 還 願, 或 祈 願 。 華 南 地 區 和南洋 華 人 盛 傳 呂 祖 籤 文 , 遇 有 急 難 , 常 於 呂 祖 殿 神 像 前 求 籤 問 卜 , 祈求
張 果 老
姓
張 , 名 果 , 唐 代 道 士 。 曾 隱 於 中 條 山 修 道 。 自 稱 生 於 堯 時 , 渾 忘甲子。 相 傳 神 誕 之 日 為
十 一 月 二 十 三 日 。 張 果 老 常 騎 白 驢 , 日 行 數 萬 裡 。 歇 則 疊 驢 , 其 厚 如紙 ,置於 巾 箱 之 中
。 乘 則 以 水 噀 之 , 復 成 白 驢 。 唐 太 宗 、 高 宗 均 曾 徵 召 於 他 , 均 不 赴 。 唐 玄宗 開 元二十 三
年 ( 7 3 5 年 ) 賜 銀 青 光 祿 大夫 ,號 通 玄 先 生 。
張果老為唐時方士也。姓張名果,隱居中條山。嘗自言生於堯時渾忘甲子。武后時使使召之,果詐死不應。開元中遣使迎之入京,,賜銀青光祿大夫,號曰通玄先生。玄宗為之建棲霞觀,世稱為張果老。
韓湘子
韓湘子唐時人,姓韓名湘,以其學道成仙,亦稱韓湘子。據韓仙傳云:「韓仙之祖名仲卿,父名會,湘自少學道,呂洞賓度之登仙。湘又欲度其叔愈,愈拜刑部侍郎,朋僚宴賀,湘來赴宴,勸愈棄官學道,呈愈詩有:「解造逡巡酒,能開頃刻花」等句,愈斥為異端,不從。湘乃以僅徑寸葫蘆,酌酒遍飲座客,數鬥不竭。又以火罐栽蓮,頃刻開花,花上有字成聯曰:「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愈仍不悟,湘乃別去。後愈以諫迎佛骨事,眨刺潮州,別家赴任,途經藍關,值大雪。馬憊於道。湘忽至,愈悟曰:「子言驗矣」!然志忠於君,終不欲隨湘學仙。於是湘護愈抵任,以法代除鱷患;復隨愈移袁州,又以法代除巨盜,最後乃度愈成道」。此為韓湘子度叔之事略也。
韓 湘 子 : 名 湘 , 字 清 夫 , 傳為韓 愈 之侄 孫 。 韓 湘 神 誕 之 日 為 十 一 月 初 九 日 。 相 傳 韓 湘 自 幼 學 道 , 追 隨 呂 純 陽 , 後 登 桃 樹 墮死而 屍解 登 仙 。 韓 愈 官 拜 刑 部 侍 郎 時 , 賓 客 盈 門 , 朋 僚 宴 賀 。 韓 湘 子 勸 韓 愈 棄 官 學 道 , 韓 愈 則勉韓湘 子 棄 道 從 學 。 韓 湘 子 以 徑 寸 葫 蘆 , 酌 酒 遍 飲 賓 客 , 數 斗 不 竭 。 又 以 盆 覆 土 , 開 花 兩 朵 ,上有金 字 之 聯 : 雲 橫 秦 嶺 家 何 在 , 雪 擁 藍 關 馬 不 前 。 後 來 , 韓 愈 以 諫 迎 佛 骨 事 , 貶 謫 潮 州 , 別家赴任 , 途 經 藍 關 , 值 大 雪 , 馬 憊 於 道 。 韓 湘 子 冒 雪 而 來 。 韓 愈 問 其 地 , 即 藍 關 , 嗟 嘆 韓 湘子 預言之 靈 驗 。 後 韓 湘 子 護 愈 抵 任 , 復 隨 愈 移 袁 州 , 最 後 度 其 叔 韓 愈 入 道 。
韓 湘 子 : 名 湘 , 字 清 夫 , 傳為韓 愈 之侄 孫 。 韓 湘 神 誕 之 日 為 十 一 月 初 九 日 。 相 傳 韓 湘 自 幼 學 道 , 追 隨 呂 純 陽 , 後 登 桃 樹 墮死而 屍解 登 仙 。 韓 愈 官 拜 刑 部 侍 郎 時 , 賓 客 盈 門 , 朋 僚 宴 賀 。 韓 湘 子 勸 韓 愈 棄 官 學 道 , 韓 愈 則勉韓湘 子 棄 道 從 學 。 韓 湘 子 以 徑 寸 葫 蘆 , 酌 酒 遍 飲 賓 客 , 數 斗 不 竭 。 又 以 盆 覆 土 , 開 花 兩 朵 ,上有金 字 之 聯 : 雲 橫 秦 嶺 家 何 在 , 雪 擁 藍 關 馬 不 前 。 後 來 , 韓 愈 以 諫 迎 佛 骨 事 , 貶 謫 潮 州 , 別家赴任 , 途 經 藍 關 , 值 大 雪 , 馬 憊 於 道 。 韓 湘 子 冒 雪 而 來 。 韓 愈 問 其 地 , 即 藍 關 , 嗟 嘆 韓 湘子 預言之 靈 驗 。 後 韓 湘 子 護 愈 抵 任 , 復 隨 愈 移 袁 州 , 最 後 度 其 叔 韓 愈 入 道 。
李鐵拐
李鐵拐亦云鐵枴李,傳為八仙中之一也。據茶香室叢鈔云:「八
仙中李鐵拐無可考,惟堅瓠集引仙蹤云:「鐵拐姓李,質本魁梧,早歲聞道,修真巖穴。一日赴李老君之約於華山,屬其徒曰:「吾魄在此,倘遊魂七日不返,方可
化吾魄也」。徒以母急病迅歸,六日即化之。李至七日歸,失魄無依,乃附一餓殍之屍而起,故其形跛惡耳」!此仙蹤所載也」。按山堂肆考云:「拐仙姓李,不知其名,夙有足疾,西王母點化其昇仙,封東華教主,授以鐵拐一根」。故鐵拐之名本此也。
李 鐵 拐 , 相 傳 名 叫 李 凝 陽 ,或 名 洪 水 , 小 字 拐 兒 , 自 號 李 孔 目 。 神 誕 之日為 七 月 初 十 日 。 《 混 元 仙 派 圖 》 稱 其 為 呂 洞 賓的 弟 子 。 傳 稱 李 凝 陽 應 太 上 老 君 與 宛 丘 先 生 之約, 魂 游 華 山 。 臨 行 , 囑 咐 其 徒 守 魄 ( 軀 殼 ) 七日 。 無 奈 其 徒 之 母 突 然 急 病 而 欲 速 歸 , 遂 於 第 六 日 化 師 之 魄 。 李 凝 陽 游 魂 於 第 七日 回 歸 時, 無魄 可 依 , 即 附 於 一 餓 殍 之 屍 而 起 , 故 其 形 醜 陋 而 跛 右 腳 。 後 封 為 東 華 齊 陽 啟 元 帝君 。
李 鐵 拐 , 相 傳 名 叫 李 凝 陽 ,或 名 洪 水 , 小 字 拐 兒 , 自 號 李 孔 目 。 神 誕 之日為 七 月 初 十 日 。 《 混 元 仙 派 圖 》 稱 其 為 呂 洞 賓的 弟 子 。 傳 稱 李 凝 陽 應 太 上 老 君 與 宛 丘 先 生 之約, 魂 游 華 山 。 臨 行 , 囑 咐 其 徒 守 魄 ( 軀 殼 ) 七日 。 無 奈 其 徒 之 母 突 然 急 病 而 欲 速 歸 , 遂 於 第 六 日 化 師 之 魄 。 李 凝 陽 游 魂 於 第 七日 回 歸 時, 無魄 可 依 , 即 附 於 一 餓 殍 之 屍 而 起 , 故 其 形 醜 陋 而 跛 右 腳 。 後 封 為 東 華 齊 陽 啟 元 帝君 。
曹國舅
曹
國舅姓曹名景休,宋徐州人。據續文獻通考云「曹國舅宋曹太后之弟,因稱國舅,學道山巖間,遇鍾離權、呂洞賓輩,引入仙班」。又呂祖全書云.「曹仙名景休,
為曹皇后弟,彬之孫也。恥其弟景植倚勢不法而伏罪,遂隱跡山巖,葛巾野服,矢志修真。一日呂祖同鍾離祖來,問曰:「聞子修養!所養何物」?對曰:「養
道」!曰:「道何在」?曹因指天。曰:「天何在」?曹又指心。二祖笑曰:「天即道,道即心,子親見未來矣」!遂授以還真秘旨,令其修煉。未幾道成,二祖來
引之去」。又徐州志云:「宋曹國舅,紹興四年,蟬蛻於「玉虛觀」,觀在縣東南五十里,今更名騰雲寺」。此為八仙中曹國舅的得道事蹟也。
藍 采 和
藍采和唐時逸士也,常著破爛衫,夏則加絮,冬則臥雪,時攜籃唱踏踏歌於長安市,歌詞多神仙意。後得鍾離祖師度引,在濠梁間酒樓,酒醉乘鶴仙去。
唐 代 的 隱 逸 。 據 《 續 仙 傳 》、《 太 平廣 記 》 稱 , 藍 采 和 常 衣 破 藍 衫 , 一 足 靴 , 一 足 跣 , 夏 則 披 絮 , 冬 則 臥 雪 , 氣 出 如 蒸 。藍采 和常 行 歌 於 城 市 乞 討 , 手 持 大 拍 板 長 三 尺 餘 , 似 醉 非 醉 , 踏 歌 云 「 踏 歌 藍 采 和 , 世 界 能 幾何。紅 顏 一 春 樹 , 流 年 一 擲 梭 」 , 均 為 神 仙 脫 世 之 意 。 後 得 鍾 離 權 之 度 化 , 乘 雲 而 去 。
唐 代 的 隱 逸 。 據 《 續 仙 傳 》、《 太 平廣 記 》 稱 , 藍 采 和 常 衣 破 藍 衫 , 一 足 靴 , 一 足 跣 , 夏 則 披 絮 , 冬 則 臥 雪 , 氣 出 如 蒸 。藍采 和常 行 歌 於 城 市 乞 討 , 手 持 大 拍 板 長 三 尺 餘 , 似 醉 非 醉 , 踏 歌 云 「 踏 歌 藍 采 和 , 世 界 能 幾何。紅 顏 一 春 樹 , 流 年 一 擲 梭 」 , 均 為 神 仙 脫 世 之 意 。 後 得 鍾 離 權 之 度 化 , 乘 雲 而 去 。
何仙姑
何仙姑名瓊,琴陵人,住雲母溪。據呂祖全書云:「何
仙姑零陵市道女也。年十三,隨女伴入山採茶,俄失伴獨行,迷歸路。見東峰下一人,修髯紺目,冠高冠,衣六銖衣,蓋即呂祖也。仙姑始僕僕亟拜之。呂祖與一桃
曰:「食此盡,他日當飛昇,不然只居地中也」。仙姑僅食其半,祖指以歸路。仙姑歸,自謂只一日,不知已逾月矣。自是不餓,無漏。洞知人事休咎,後戶解
去」。又零陵縣誌云:「女子何瓊,住雲母溪。年十四,夢神人教食雲母粉,復遇異人與桃食之,遂不餓,往來山頂,其行如飛。能預知人事禍福,鄉入神之,為構樓以居,景龍中仙去」。此為何仙姑得呂祖之度而成道的事實也。
何 仙 姑 是 八 仙 之 中 唯 一 的 女 仙 , 名 瓊 , 永 州 零陵 人 。 相 傳 神 誕 之 日 為 四 月 初 十 日 。 十三歲 時 , 入 山 採 茶 , 遇 呂 洞 賓 。 後 又 夢 見 神 人 教 餌 雲母 粉 , 遂 誓 不 嫁 , 往 來 山 谷 , 輕 身 飛 行 。每日 朝 出 , 暮 持 山 果 歸 來 侍 母 , 後 屍 解 仙 去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