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

傳世銅鼓掀起收藏熱

 經濟參考報 
一位86歲的耄耋老人韋萬義,用半個世紀的時間,收藏民間傳世銅鼓30餘面,被譽為「銅鼓王」。「解放後,銅鼓的製作基本就停下來了,這些年,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又興起了銅鼓熱,從收藏到製作,形成了一種現象。」韋萬義說。
  近日,記者走進以「世界銅鼓之鄉」聞名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在韋萬義的故鄉東蘭縣,民間藏鼓、護鼓、用鼓之風盛行至今,廣大銅鼓愛好者對銅鼓的需求與日俱增。
  生生不息尋鼓路
  史學界素有「北鼎南鼓」之說,銅鼓之於紅水河流域的百姓,是最神聖、最具威信的器物。目前,全世界現存傳世銅鼓2400多面,而河池市就擁有1400多面,其中東蘭有612面記錄在案,為全球民間銅鼓收藏之最。
  「東蘭縣民間收藏的銅鼓大約有600多面,其中有一半我都見過了,但我認為最好的鼓在我手中,經過鑑賞,可以稱作是絕無僅有的了。」韋萬義告訴 記者,1980年,他從廢品回收站「淘」到了一件寶貝,「鼓面什麼圖案都沒有,根據鼓型判斷,應該屬於麻江型第一代銅鼓,可追溯到東漢時期。」
  韋萬義花180元買下那個稀世銅鼓。在月工資只有幾十元錢的上世紀80年代,他幾乎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用於收購銅鼓。問他為何對銅鼓情有獨 鍾,他說「文革」期間,東蘭銅鼓遭受厄運,許多銅鼓被當作「四舊」砸毀,從少年時代就開始痴迷於銅鼓的他,下定決心要用一生的時間來救護銅鼓。
  2011年,備受矚目的東蘭民間銅鼓收藏館開館,館內收藏了一百多面傳世銅鼓,主要來自另一位「鼓王」陳耀靈多年的集藏,鼓面鑄有青蛙、太陽、禾苗等多種圖案,千姿百態,神奇豁然。
  在河池,像韋萬義、陳耀靈這樣熱愛銅鼓收藏的人不在少數。一生致力於探尋和保護傳世銅鼓的河池市文物管理站退休站長梁富林在90年代初,帶著一台相機、一台錄音機,深入山區走村串戶,「地毯式」尋找傳世銅鼓。
  從山區走向世界傳世銅鼓身價飆升
  有關專家介紹,銅鼓用途的變遷,實際上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的進步而演變的。銅鼓起初是一種用來盛裝糧食或水的器皿。後來,人們聚集在一 起慶豐收時,把銅鼓當成樂器敲打,戰爭年代,人們敲打銅鼓傳遞敵情。如今,銅鼓已經成為一種民族文化的象徵,或者作為一種民族工藝品,進行交流普及。
  據有關資料記載,全世界傳世銅鼓大體上分為8種類型,即石寨山型、萬家壩型、北流型、靈山型、冷水沖型、遵義型、麻江型和西盟型。東蘭傳世銅鼓主要有3種類型,以麻江型居多。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河池民間銅鼓表演隊多次赴美國、法國、香港、北京等地進行文化交流演出;2011年12月,河池文化廣場上演500面傳世 銅鼓齊奏的壯觀場景,並成功申報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銅鼓真正從山溝走向世界,吸引大批遊客前來觀光,傳世銅鼓的身價也應聲而漲。
  河池民間歷來有自由交換和買賣銅鼓的習俗,其中一部分銅鼓甚至是從貴州、云南等地交換或交易來的。但如今,名聲遠颺的銅鼓,也給自己惹來了麻 煩。在東蘭縣蘭陽村,記者看到每一面傳世銅鼓都標上了編號。村民說,90年代以來,不少外地客商冒充銅鼓收藏家,高價收購銅鼓,賣出去的銅鼓,再也沒有了 下落。「許多人對銅鼓的情結遠不如他們的長輩,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銅鼓也就失去了精神內涵,淪為『值錢貨』」。梁富林說。
  雖然贊同「藏寶於民」,梁富林卻又不忍看著大量銅鼓損毀和外流。好在當地政府越來越重視銅鼓文化的保護,2007年,河池市在實施「紅水河流域 銅鼓藝術」保護工程中,給每一面傳世銅鼓配上了「身份證」,記錄著銅鼓所在地、特徵等。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銅鼓的流失,另一方面又讓銅鼓抬高了身價。
  近年來,買賣銅鼓的村民越來越少。韋萬義告訴記者,「除非兄弟分家,或是家庭條件實在拮据,才想到賣銅鼓。」如今一個傳世銅鼓大約可以賣到6、7萬元左右,而韋萬義視為珍寶的銅鼓,「十幾萬元都買不走」。
  新鼓與老鼓送禮、收藏各取所需
  據銅鼓收藏專家介紹,鑑賞銅鼓,要從音色、銅質以及花紋圖案入手,對銅鼓進行分辨。品質好的銅鼓呈赤紅色,質純型正,更重要的是能夠敲出7個音 符;在花紋圖案選擇上,以圖案簡單、鼓模粗糙的為優,且年代越久遠越有價值。「但是如果能鑄造出符合民間需要的新銅鼓,就能以新代舊,讓傳世銅鼓都得到保 護,新銅鼓同樣有價值。」韋萬義說。
  梁富林介紹,清道光年間,銅鼓鑄造技術失傳,後人多方努力,卻效果不佳,近年來,河池市一些銅鼓藝術傳人試圖復原失傳百餘年的鑄鼓工藝。20多年來梁富林與幾位銅鼓藝術傳人無數次嘗試用不同的合金配方鑄鼓,「但在銅鼓的質量、音色方面,始終達不到傳世銅鼓的水平。」
  即使傳世銅鼓無法複製,但在河池,大大小小的銅鼓製造廠還是相繼建立,銅鼓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也日漸完善。記者來到位於東蘭縣長江鄉的東蘭傳承 民間銅鼓廠,在這間用土磚搭起的不到100平方米的廠房裡,工人們鑄造銅鼓的方式,還是相當的原始,從制模到配砂,從澆注到拋光,都是人工操作,不用任何 機器設備。
  銅鼓廠的羅慶站說,目前銅鼓廠每年可產大小銅鼓3000多面,包括不同規格、不同聲音的銅鼓、銅鑼、銅鼓紀念品、收藏品和裝飾品等,價格在500元至5000元之間。不少喜愛銅鼓的村民都來這裡選鼓買鼓,同時,銅鼓已被視為高檔的時尚贈品,深受外地遊客青睞。
  有專家認為,新銅鼓要打開市場,首先製作上要追求更加精美的工藝,以考究的材質贏得口碑。同時,要從傳統文化的傳承入手,讓世界聽到銅鼓的聲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