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藏友收藏秤砣市價過百萬

 北京日報
曾經司空見慣的秤砣,已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漸行漸遠,它所承載的度量衡歷史與文化,也正在被人們遺忘。為了留住這份記憶,市民鄭海生20年多來,天南海北收集秤砣上千個,從元代的微型秤砣到百餘斤的大秤砣,再到民國時期的標準秤砣,不一而足。
  秤砣學名「古權」。報國寺裡的「古權齋」就是鄭海生收藏秤砣的大本營。走進「古權齋」,桌上、地下、箱中,一千多個樣式各異的秤砣讓人目不暇接。
  「這些沉甸甸的秤砣,大部分是銅鐵的,但也有不少陶、瓷、玉的,甚至還有翡翠和琉璃的。」鄭海生說,他收藏的這些秤砣中最大的有180斤,是商 家門口的裝飾,最小巧的只有兩釐米高,重8克,是元代的寶貝。「別小看它們,它們中有不少編入過國家出版的度量衡書籍、上過中央電視台的節目呢。」
  說起最近的收藏,鄭海生拿出了他的新寶貝:三件秤桿。一件是民國的公正器,也就是標準秤桿,一米多長,木質的;另一件秤桿上有一個郵字,是當時郵局使用的標準秤桿;還有一件秤桿是清末的,桿上的「郵務局」三字清晰可見。
  「這幾個秤桿都不貴,幾百塊錢。但意義不小,你看那時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標準秤,郵政的、藥品的、賣花生瓜子的都有標準,不能亂來。度量衡就是標準,就是法律,法律就是天平。一個社會的安定就是要靠按規矩辦事,按法律辦事。」鄭海生說得頭頭是道。
  鄭海生的這些藏品幾年前,市場估價就過了百萬元,但他卻不為所動,只進不出。談到今後的打算,他說準備把所有的古權整理造冊,把這些寶貝都彙集在一起,以圖錄的方式出一本書。「那樣就可以讓更多的人瞭解古權,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鄭海生說。
  (原標題:京城收藏界有位「秤砣大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