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犀皮漆筆筒。
明崇禎青花人物筆筒。
民國時的雕花筆筒。
在翰墨飄香的中國傳統文化中,除了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之外,還包括了很多的輔助文具,筆筒就是其中的一種。從明代起,製作精緻的筆筒就成為文人雅士和收藏家的寵物,至今不衰。昨日,記者在我市收藏愛好者張先生家中,見到了他收藏的不少雅緻精美的筆筒。
筆筒收藏源於學習書法
走進張先生的書房,彷彿走進了筆筒的世界,書桌上、博古櫃裡,都擺著各種各樣,形狀各異的筆筒,有圓形的、扁形的、方形的、棱形的,也有梅花、 葵花等造型和云頭、卷書等式樣的;材質大多為瓷、竹、木、漆,也有玉石、象牙、水晶、翡翠、端石等質料。僅是木質的,就有黃花梨、紫檀、雞翅木、金絲楠 木、紅木、烏木、櫸木等。
「我與筆筒結緣是很偶然的。」張先生說。出身書香門第的張先生,讀小學起就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書法。一天,住在隔壁的一位老伯看到張先生在練書 法,就對他說,我有一個青花瓷筆筒,放毛筆最好,我也沒什麼用,你要就五毛錢賣給你吧。張先生一看到這個繪畫著花鳥的青花瓷筆筒,便十分喜歡,於是這個筆 筒便成了他收藏的第一個寶貝。「但真正說收藏,還是我高中畢業進入工廠工作以後。」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張先生一個月的工資只有幾十元,但只要發現有精美的筆筒,便會毫不猶豫地買下來。1989年,他到廣西梧州旅遊。吃早餐時, 一名遊客說晚上誑街時在一間小店裡見到一個很漂亮的瓷筆筒。聽了遊客的描述,張先生立即放下碗筷前往尋覓,花了2個多小時,終於找到了那個明崇禎青花人物 筆筒。2001年,他聽朋友說廣西桂平一藏家有一個造型頗為奇特的清代黃花梨筆筒想出手,於是馬上開車前往廣西,花幾萬元把筆筒買了回來。「那時對筆筒的 痴迷,真有點像瘋了一樣。」張先生笑說。
犀皮漆筆筒偶然得到
在張先生收藏的筆筒中,記者見到有一個棱形的漆筆筒,高約18釐米,表面光滑,圖案花紋由不同顏色的漆層構成,像行云流水,又像松樹幹上的皺 紋,色澤燦爛,十分美觀。張先生介紹說,這叫犀皮漆,根據明代漆工名匠黃成的《髹飾錄》記載,犀皮漆又稱「菠蘿漆」、虎皮漆。製作時,是用不同顏色的稠漆 堆塗在高低不平的器胎上,等漆料乾燥後再打磨,從而產生出色澤亮麗、光滑異常、自然生動的藝術效果。由於這種工藝技術的要求很高,歷來製作較少,而且所見 也都是扇骨、捧盒等小件的器物,如此形制巨大的犀皮漆筆筒,十分罕見。「這是我收藏的筆筒中唯一的一個犀皮漆筆筒。」
提起這個犀皮漆筆筒的來歷,張先生臉上露出了笑容,說是在北京無意中得到的。2002年,張先生和幾個朋友到北京遊玩。那天早上,他們幾個人一 大早就來到潘家園淘寶。但走了幾個小時也一無所獲,正當他們準備回去的時候,張先生發現不遠處一位老人的攤檔裡有一個紅色的東西,好像是筆筒,張先生心中 一動,馬上走過去一看,竟然是一個平時難得一見的犀皮漆筆筒,而且價格也相對便宜,於是馬上收入囊中。
瞭解我國的翰墨文化
「有時候要藏到一件好東西也是不容易,這個筆筒就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才獲得。」 張先生拿出一個明萬曆時的青花瓷筆筒對記者說。1995年,張先生到廣西梧州出差,聽當地的一位朋友說,他的一位親戚藏有一個明萬曆時的青花瓷筆筒,張先 生一聽,馬上來了興趣。根據資料,瓷筆筒始於明嘉靖、萬曆年間,分青花、五彩和粉彩等,傳世品極少。張先生當即央求朋友帶他去見識一下這個青花瓷筆筒。
在那位朋友的親戚家,主人捧出來一個用錦盒裝著的青花瓷筆筒,筆筒約高16.5釐米,口徑約20.5釐米,筒身繪有龍、馬等圖案,有著典型的明 青花瓷特色。張先生一見到筆筒,就被那略帶誇張,非常有動感的龍馬圖紋吸引住了,他試探地問那位藏家想不想出手,孰料藏家想也不想就回答:無論多少錢,他 都不會出手。
回到佛山後,張先生就是忘不了這個明青花瓷筆筒,於是,每隔十天半月就打個電話找那位藏家聊聊天,有時出差途經梧州,也到他家裡坐坐,請他吃頓 飯,但絕不開口提起那個明萬曆青花瓷筆筒。經過兩年多的時間,那位藏家終於被張先生的誠心所打動了,主動提出把這個青花瓷筆筒讓給張先生。
經過幾十年的尋覓,至今張先生收藏的各種筆筒近100個。早年花一兩百元購買的筆筒,現在的價格已是數千上萬元,張先生說,筆筒收藏,不僅僅是 一件文房用具的器物收藏,更是一種文化的收藏,一種歷史的收藏。他表示,無論價錢多高,他收藏的筆筒都不會出手。如果條件許可,他會舉辦一個筆筒展,讓更 多的人通過筆筒瞭解我國的古文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