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2003年讓先前「曲高和寡」的古琴收藏走進了一個分水嶺。近幾年,古琴的價格從十萬、百萬、千萬級別跨入億元門檻,不斷刷新的成交價格,讓藏家逐漸認清古琴收藏潛在的「爆發力」。
2009年,明代「月露知音」琴以2184萬元在中國嘉德成交。同年,一張晚唐「太古遺音」琴也以2072萬元在北京匡時(微博)拍出。古琴的收藏價值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
及至2010年,古琴拍賣更是天價迭出。在北京保利5週年秋拍中,一張北宋宋徽宗御製、清乾隆帝御銘的「松石間意」琴,以1.37億元的天價成 交,中國古琴首次突破億元大關。此琴之所以能以高價成交,除了古琴本身所具備的收藏價值外,更重要的是其除了為宋徽宗御製外,還有乾隆皇帝的御題。此為錦 上添花,身價倍增。
到了2011年,古琴拍賣市場持續升溫,古琴拍賣價格繼續攀升。其中,唐「大聖遺音」伏羲式琴在中國嘉德春拍會上以1.15億元成交,成為目前第二件過億的樂器。該琴為桐木胎,金徽玉軫,遍體蛇腹斷紋漆色璀璨古穆,銘刻精整古樸,圓形的龍池上方刻有「大聖遺音」四字。
儘管如此,古琴藝術家杜大鵬仍認為,「古琴的春天」遠未到來。「現在一幅好的字畫都能賣四五億,何況琴是"四藝之首"。因此,古琴收藏的升值空間依然很大」。
存世量極少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或七絃琴。
「昔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關於古琴的產生存在多種說法。據文獻記載,先秦時期,古琴除用於郊廟祭祀、朝會、典禮 等雅樂外,一度還盛興於民間。《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說明在春秋時期,古琴在民間已是非常普遍的一件樂器。
「這些年出現天價古琴,主要還是因為物以稀為貴!」廣州稼軒琴坊坊主陳志彥對南方日報記者說。滄海桑田,經歷過社會變革的滌盪,能倖存下來的古琴,尤其是流傳有序的名琴已寥若晨星。目前,真正具有收藏意義的古琴存世量極其稀少。
有行家在考察了北京故宮(微博)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館藏機構和包括香港在內多個地區的私人收藏後得出結論:目前存世的包括民國在內的古琴數量應不會超過2000張。
據瞭解,古琴收藏大體可分為三個檔次。唐、宋、元琴和明代皇家宗室制琴備受藏家關注與追捧,目前在市場上屢創新高的多為此類。而明代文人制琴,雖尚有一定數量留存,但市場價格也已不菲。至於清代和民國時期的古琴,品質遠遜於前兩類,數量也相對較多。
唐琴最為珍貴,人們卻也極難窺見其蹤影。據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鄭玟中統計,全世界收藏的唐琴僅18張,中國藏17張(台灣和香港各藏1張)、美國藏1張。而且,這些琴多藏於博物館,私人手中僅有5張。
「天價古琴不一定是壞事!」
「我並不認為天價古琴是件壞事,從某一方面說,它增大了普通民眾對古琴的認知欲,大家開始想要瞭解古琴究竟是什麼。」陳志彥對南方日報記者說。
千百年來,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的中國古琴,一直是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愛不釋手的器物。古琴音樂,也以多重美的高雅品質,引人無限 嚮往和追求。有人認為,在人心容易流於浮躁的今時今日,亟需古琴這般恬淡、平和的音樂,讓人心得以安於沉靜,回歸內心豐富的精神世界。
陳志彥認為,在過去幾十年中,中國傳統文化出現了斷層和流失,而古琴重回人們視線,不僅催生了古琴收藏熱,而且喚起了民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注。
「現在,人們在物質層面富足了,在精神層面上就開始有訴求了。」陳志彥告訴記者,正因為人們越來越看重「傳承的文化精神」,就他所知,一些好彈古琴、聽古琴、或是鍾愛古物的人,都有收藏古琴的意願。
「古琴收藏不是一門"買賣"」。對於古琴收藏、投資,陳志彥有獨到見解:「我覺得,不能為了把古琴賣出去而收藏它。這樣古琴就失去了它的文化價值。」他說,在古琴大師的眼裡,「世界上所有的樂器都是為取悅別人的,惟有古琴是用來撫慰自己心靈的。」
新手可從新琴入手
「古琴有點像高品質的紅酒,經過使用、存放和反覆調試後,聲音比剛做出來就拿出去賣的琴要好。」據瞭解,無論是新制琴還是老琴,都需要經歷長期 使用方能使琴音臻於佳境,無論是蒼勁、古樸或沉雄,古琴體現的神韻,都不斷傳承著中華傳統文化的脈絡。唐代制琴世家雷氏家族有云:「選材良,用意深,五百 年,有正音。」
著名文物鑑藏專家、古琴收藏者梁基永博士指出,對古琴賞玩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先從新制的名家古琴開始涉獵,穩妥保險,且有一定的升值空間。
據瞭解,全國有近百家制琴的作坊,價格較低的新琴從幾千到上萬元不等,而出自名家之手的琴已動輒近十萬甚至幾十萬元。在手工制琴的工坊裡,製作一把琴要耗時半年,甚至更長。這些新制名家之琴全部採用傳統工藝,上百道工序大部分靠手工完成。
陳志彥的稼軒琴坊也製作古琴,價位分別在三萬、六萬、十萬元不等。每把全部採用傳統工藝:選材都是百年以上的舊杉木,127道工序大部分是全手工完成,灰胎堅持用鹿角脫脂霜和天然大漆製作,每一把琴都經過廣陵派古琴大師徐永的嚴格監製。
據古琴專家介紹,評定一張古琴的價值,不僅要參考包括材質、工藝、品相、年代、式樣以及其流傳情況等因素,「最重要標準還是音色」。因為,每張琴的音色各不一樣,十張同一個樣式的古琴,做工精美的聲音可能很一般,而做工普通的可能音色絕佳。
鑑賞古琴有秘訣
音色
以彈奏為主要目的收藏者,一定會以琴的音色為主要標準。聽一張古琴的聲音,音色沉厚而不失亮透,上中下三准音色均勻,泛音明亮如珠而反應靈敏,就知是一張上好的古琴了。有些古琴因有斷紋,所以按音彈奏時會出現「剎音」,影響聽覺,此時要慎重權衡得失,切勿輕易棄之。
斷紋
古琴斷紋不經百年而不出,這是鑑定古琴非常重要的一點。偽制斷紋五花八門,自古以來就有很多。例如,用猛火烘烤,再以冰雪激之使其迸裂;或以蛋白滲入灰中刷漆,做成後用甑蒸,然後風乾等等。
銘刻
古琴背均為刻款,而琴腹則有刻款和寫款兩種。刀刻者容易保存,墨寫的若年代長久,就會比較難辨識。對於古琴腹內的刻款,如果琴體兩側上下板粘合處無剖過重修的痕跡,可判定大多是原款,若發現重修痕跡則需仔細研究。
最難辨認的,是將老琴剖開重修刻上偽款,而粘合處又做得天衣無縫。另外,用古木製琴時就刻上偽款的情況也很難辨認。無論是腹款,還是背款,資深的鑑定家還可以從歷代帝王年號的慣稱、用字避諱及一個朝代或某書法家的書風加以辨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