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日 星期四

千年藏文書法的民間記憶

 新華網
新華網拉薩8月1日電(記者 許萬虎)豐腴雄渾、恣肆飄逸的藏文書法,作為一種珍貴的民族藝術形式,在雪域高原已經傳承上千年。
藏文歷史悠久,約產生於公元7世紀。在西藏,許多人的童年記憶裡都少不了藏文書法。今年25歲的仁曾達傑來自西藏山南地區浪卡子縣,在他眼中,藏文書法是他文化啟蒙階段的重要記憶。
「上一年級時,我喜歡用粉筆練字,因為粉筆頭容易磨出棱角,輕輕轉動筆尖,就能劃出不同粗細、不同方向的線條。」仁曾達傑用手比劃著說,「後來我們用削好的竹筆在紙上練字,方便多了。」
正如仁曾達傑所說,藏文大多是用硬筆,即竹筆寫的。竹筆分為圓竹筆和三棱竹筆,不論哪一種,均選用質地堅韌的竹子,將其風乾後削制而成。
今年38歲的達瓦次仁來自西藏昌都地區,在大昭寺附近的商場做運貨工已經13年了,當記者與他談起藏文書法時,只上過小學的他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我小時候拿木板練字,用削過的木頭筆蘸上醬油,一筆一畫地寫,寫滿木板時,就用清水沖洗掉,然後拿到太陽底下曬。曬乾後接著在上面練。」他說。
達瓦次仁所說的練字木板叫「牆星」,藏語意為練字板,是藏族民間廣泛使用的書法練習傳統工具。但隨著時代進步,「牆星」已基本淡出人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一套紙上的藏文書寫結構練習方法。
藏文書法字體主要分為烏金體與烏梅體兩大類,其下又能分出眾多的種類。藏文的書寫結構也很講究:以基字為中心,書寫順序是依基字的前加、後加、再後加的次序逐步進行。
達瓦次仁盯著一家服裝店招牌上的藏文說:「這些招牌上的只是一些最基本的字體。藏文裡不同的字體各有各的特點,有的看起來像動物,非常漂亮。」
提起不同的藏文字體,在達瓦次仁的心中,兒子頓珠是他的驕傲。據瞭解,就讀於拉薩市第一小學的頓珠如今已經能書寫3種藏文字體了。
「每天回家,看著兒子有模有樣地練習藏文書法,我感到很欣慰。只要有空,我都會陪著他練字。」達瓦次仁說,「我希望他多學幾種字體,幫我圓了小時候的書法夢。」
據瞭解,目前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藏文書法字體是四川省德格縣的德格藏文書法和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德昂灑智藏文書法。
西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負責人阿旺旦增告訴記者,西藏自治區今年申報的第四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包含了朱匝體等4種藏文書法字體,如果通過審批,將有力促進藏文書法的保護與傳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