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為茶之母,壺是茶之父」,中國的飲茶文化以及人們對茶的喜愛逐漸影響到人們在茶具使用和收藏方面的選擇。
要獲取一杯上好的香茗,需要做到茶、水、火、器四者相配,缺一不可。紫砂壺因其「色香味皆蘊」而廣受好評。而宜興當地絕無僅有的泥土結構則讓紫砂壺更加受到茶客們的偏愛。
1、【紫砂壺之優點】
許多名家在選擇茶具時唯獨對紫砂壺情有獨鍾。紫砂為什麼這樣受茶客喜愛?
據前人總結,紫砂壺有七大優點:其一,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蘊",使"茶葉越發醇郁芳沁";其二,壺經久耐用,即使空壺以沸水注入也有茶 味;其三,茶葉不易黴餿變質,"茶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文震亨《長物誌》);其四,耐熱性能好,冬天沸水注入,無冷炸之虞,又文火燉 燒;其五,砂壺傳熱緩慢,使用提攜不燙手;其六,壺經久用反而光澤美觀,"壺經久用,滌拭日加,自發闇然之光,入手可鑑"(《陽羨茗壺系》);其七,紫砂 泥色多變,耐人尋味。
2、【紫砂壺之藝術價值】
紫砂壺以其溫潤朴茂的材質、獨具匠心的表現形式、氣韻生動的造型藝術、精湛唯美的手工工藝贏得了無以數計的收藏家的盛譽。收藏紫砂壺關鍵在於藝術價值,有人曾把紫砂壺之美總結為「三美」,頗為合理精闢。
一、材質的天然美。所謂「紫玉金砂」,就是對紫砂原礦材料的古樸自然風骨的一種讚美,紫砂壺需「光華內斂」,泛黯然之光,其神采在不經意間倏然一亮,而不像陶瓷、玻璃一樣耀眼炫目。
二、體現華夏魂魄的民族文化韻味。紫砂壺吸納、交融詩、書、畫、銘,充盈著濃郁的文化味和書卷氣,滿足了人們的審美情趣與鑑賞需求。從歷史上 看,不少著名的文化人、詩人、學者、書畫家、名人,都曾以各種形式參與紫砂壺藝的創作,並在每一個歷史時期影響著紫砂壺藝的發展,如董其昌、陳鴻壽、吳昌 碩、吳大澄、蔡元培、黃賓虹、吳湖帆、李可染、啟功、吳作人等等,不勝枚舉。
三、和諧自然的意境美。「天人合一」是中國人傳統的精神追求,而紫砂完全可以被賦予人的性格。這種互為置換的關係和諧地反映出「天人合一」的人性追求。
3、【紫砂壺之投資前景】
紫砂壺正在成為一種極具潛力的藏品進入投資者視野。如十年前一把名家顧景舟做的壺當時價值20萬元,而如今價值最低已超過百萬元,最高甚至上千萬元。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最受市場升值潛力最高的要屬紫砂茶具和瓷質茶具。有數據表明,繼2010年顧景舟的石瓢壺被拍賣到了千萬元人民幣的價格後,在2011年,紫砂壺的價格漲幅達到了近三成。而紫砂壺工藝大師的作品,尤其受到收藏家青睞。
2012年紫砂市場現狀:
近年的成交資料數據表明,2010年至2012年,高級美術師製作的紫砂壺價普遍以每年30%--50%的幅度攀升,個別名家壺的價格成倍飆升。當前一部分收藏愛好者選擇集中手中的流動資金投入到更為喜愛的藝術精品之上。因此,檔次越高的紫砂陶藝精品價格不跌反漲。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汪寅仙透露,紫砂壺的價格走向與中國經濟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我相信紫砂壺不會掉價,只 會增值。」與此同時,一位來自「中國陶都」江蘇宜興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大膽預測,到2015年,紫砂壺價錢每年漲幅將不低於20%。
4、【紫砂壺之鑑別與收藏】
紫砂壺是民間收藏的大項,其收藏與投資古已有之。進入20世紀70年代末期,紫砂壺的投資價值受到了人們青睞,其市場價格也不斷上漲,但仿製品 也大量出現。收藏紫砂壺一定要提高自己的鑑賞水平,以防陷入紫砂藝術收藏誤區,讓自己的保藏路越走越順。以下是為藏者提供的一些參考建議。
紫砂壺鑑藏七忌
就紫砂壺型創作而言,通常有七病,可做賞析紫砂參考之用,收藏時也當忌此類作品。
一忌臃腫:造型之道,多一分則胖,少一分則瘦。
二忌繁贅:實則匠心過重,在壺身上做繁雜的雕、塑、刻,破壞應有之簡潔。
三忌懈怠:線條處理拖泥帶水,壺嘴胥出無力、壺把收放不夠精神、身筒沒有拍出氣勢。
四忌纖巧:一是大氣灑脫的作品在改製作小容量時未必能小中見大;二是局部比例失調,過於纖細。
五忌駁謬:將極不相干的題材生硬地組合在一起,缺乏內在的聯繫。比如茄段的身筒配個南瓜的壺把,這類形式上有謬、意境相駁的壺型均屬病態。
六忌媚俗:一是純粹迎合客戶和市場需求,盲從市場流行,不考慮壺形應有之意。如流行如意紋裝飾,於是不分壺形統統刻上如意紋;又如流行壺身刻竹,就連合歡、西施壺身也刻竹,沒有一個正確的藝術定位。二是作品的立意庸俗,高調不高雅。
七忌失位:沒有裝好流、把的位置,或高或低,刻畫構圖不均衡。
除此之外,紫砂茶具收藏還需藏家能夠分辨紫砂壺的泥色、注意紫砂著色、亮色以及最明顯的造型和氣味,以"古拙雅趣"者為精品。
紫砂壺是集中國茶文化和傳統文化內涵於一身的藝術品,充滿了古樸典雅的中國式氣息,當前,紫砂壺因其材質的特點和市場現狀,無論在實用功效方面 還是收藏投資方面,都是一個值得藏家考慮和選擇的方向。目前,永樂國際2012秋拍仍在徵集階段,有意向委託拍賣的藏家與客戶可發郵件與我們聯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