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0日 星期五

《翡翠收藏入門百科》之原石的蟒與癬

新浪收藏

癣加绿 癬加綠 凸起的色蟒 凸起的色蟒 黑癣 黑癬
文/郭穎(微博) 《翡翠收藏入門》
  翡翠的
  「蟒」是描述翡翠原料的術語,是指翡翠中的綠色條帶在風化殼的表現形態。一般呈凸起的曲折細脈狀分佈在風化殼表面,猶如一條蟒蛇盤捲,是判斷有 無顏色及顏色分佈狀態的—種依據。翡翠的成岩成礦有著不同的世代,形成了結構、成分上的差異,這就導致了硬度不同,在風化過程中產生差異風化。因此,翡翠 的蟒帶有兩種,一種是對應結構變化的「種蟒」,另一種是對應顏色變化的「色蟒」。
  種蟒
  翡翠質地中最細膩、最緻密的種分就是玻璃種,依次是冰種和糯化種。在翡翠原石的表面,種分越好的區域質地也就越好。所以好質地(好種分)的地方 的抗風化能力強,同樣的外界條件下,其餘部分被風化得下凹,而好質地(好種分)部位倒顯得凸出來,成為「種蟒」。用手觸摸翡翠原石外皮,「種蟒」會明顯得 呈條帶狀凸起,並有一定的走向。
  色蟒
  翡翠的綠色條帶多是成岩期後改造的結果,成岩期後改造首先是在應力作用下硬玉岩塑性變形、破裂,而後含致色離子的熱液侵入,進行離子交代,形成 綠色條帶。所以說有色條帶多是變形破裂帶,而這一破裂帶又繼續在應力和熱液作用下發生了揉皺和重結晶,形成了一條結構緻密的彎曲翡翠色帶,反映在風化殼 上。一般細粒緻密結構比粗粒疏鬆結構抗風化能力強,綠色部分比無色部分抗風化能力強,所以與無色、淺色粗粒疏鬆結構的基底相比是細粒結構的綠色部分凸出 來,形成「色蟒」。還有一種情況,翡翠顏色集中的帶狀區域可能含有一定閃石或綠輝石,這兩種礦物的抗風化能力均弱於無色的硬玉,因此有顏色的帶狀區域反而 凹陷下去。「色蟒」一般平行綠色的走向,綠的走向或稱綠的形狀,大多為原生裂隙中充填了富含鉻離子的物質而致色。蟒帶的形態、顏色、走向、傾向是判斷翡翠 綠色變化的重要標誌。
  翡翠的癬
  「癬」是指在翡翠原料皮殼表面上出現大小不同、形狀各異,以斑塊狀和條帶狀出現最多,呈黑色、深綠色或灰色的印記。是一種與翡翠綠色有關聯的表 現特徵,是鉻離子的提供者,即在翡翠成岩初期,由癬內釋放出將翡翠致綠色的鉻離子,在適當的條件下進入礦物晶格致色,因此行話稱「癬吃綠」或「綠隨黑 走」。癬與綠關係密切,但有癬不一定有綠,有綠不一定有癬,要看癬的生成環境與時間,以及癬內是否有鉻離子的存在等因素。故民間又有「活癬」與「死癬」之 說。在生成翡翠的過程中及以後的多次地質運動、多次熱液活動中,有鉻離子釋放的地質環境,可使翡翠致綠。這時不一定有癬,癬與綠關係不大。若癬與翡翠共 生,有利於鉻離子釋放的地質條件、熱液活動,癬內的鉻不斷釋放致色離子,當地質環境的改變不利於鉻離子釋放致色時,終止致色,就會產生黑隨綠走的現象,稱 「活癬」。生成翡翠以後,產生的「癬」,沒有鉻離子釋放的地質條件產生的癬稱死「癬」。「活癬」顏色鮮豔亮麗,「死癬」顏色黯淡發黑。根據翡翠原料上的綠 與癬,小構造與瘤,翡翠礦物與癬的穿插關係,可準確判斷「活癬」與「死癬」。癬與綠之間的關係可分為三種,1、癬與綠相互包容不易分離,2、癬與綠逐步過 渡或界域分明,3、綠與癬相隔一段距離、各方單獨存在。有時癬旁有「松花」顯示,這指示其內有綠,但其內綠有多少、形狀實無法判斷。因此行內說看翡翠原石 需要三分眼力,更要七分運氣。癬的主要礦物成分是鹼性角閃石,通常呈柱狀、纖維狀集合體,呈靛藍色、藍黑色,往往圍繞輝石、尤其對硬玉呈邊緣交代或完全交 代,與皮殼周圍的物質有明顯的顏色變化。如果在一個面上出現有大量的片狀癬,而另一個面上有大量的點狀癬,那麼內部可能含有太多的陽起石等產生癬的礦物; 如果有一些癬僅僅在一個面上有表現,而且都是片狀癬就有可能僅僅在表面有—點「髒」,不會產生很大影響;如果在二個面甚至三個面上有癬時,有可能內部很 「髒」。
  翡翠地子
  「地」的含義是翡翠的綠色部分及綠色以外部分的乾淨程度與水(透明度)和色彩之間的協調程度,以及「種」、「水」、「色」之間相互映襯的關係。 民間稱「地」為「地張」或「底障」等。翠與翠外部分要協調,若翠很好,但翠外部分水差雜質髒色多,稱「色好地差」。翠的「水」與「種」要協調,如「種」老 色很好,水又好,雜質髒色少,相互襯托,強烈映襯出翡翠的清麗、潤亮及價值來。「地」的結構應細膩,色調應均勻,雜質髒色少,有一定的透明度,互相照應方 能稱「地」好。好的「地」有蛋清地等;不好的「地」有石灰地,狗屎地等。水不好的翡翠稱「地干」或「底干」。
  翡翠的棉
  白棉是指翡翠內部的「絮狀物」,是透明或半透明的翡翠通過側光或底光的照射,在翡翠內部出現一些棉絮狀物質的現象,也稱為「綿」。「絮狀物」多 半是由於翡翠中硬玉礦物的顆粒間隙、裂隙和雜質包裹體對光線的反光引起,也稱為「粒間光學效應」,這些包裹體由斑塊狀、條帶狀、絲狀、波紋狀的半透明、微 透明的白色礦物及一些氣液態包體組成。翡翠中硬玉等礦物主要呈短柱狀的形狀,大多數「絮狀物」呈長條狀,有的還可以顯示組分礦物的輪廓,棉絮相互交織在一 起;而一些仿翡翠製品,如由鈉長石組成的水沫子或石英顆粒組成的石英岩玉組成礦物都是等徑粒狀的,所觀察到的「絮狀物」也顯示的是等徑粒狀特徵;岫玉的棉 絮則為團塊狀。翡翠內的雜質物,嚴重影響翡翠的質量與美觀。它的存在將大大影響翡翠的價格。還有綠色之間的白棉,也可能是硬玉本身,這屬於綠色分佈不均勻 而造成的。
  翡翠的綹
  也稱綹裂,裂開的稱裂,復合或充填了物質的稱絡。綹裂分為原生綹裂,即與原石同時生成。後期綹裂,即成岩後生成的。原生綹裂有些已被後期熱液活 動修復,或在後期的動力地質作用下受擠壓而癒合,所以翡翠大多數的綹內充填了後期形成的礦物,尤其是碎屑物質。後期綹裂大多肉眼明顯可見,行話稱之為 「筋」,也許筋這個字聽起來比綹的感覺好些,不是那麼像缺點吧,所以「筋」在行業中的使用頻率高過了綹。綹對翡翠原石的整體性破壞很大,行話中綹可分大 綹、小綹、井字綹、細綹等。有些綹裂會把綠色條帶切斷,錯位。有些綠色條帶本身就是綹裂,後被綠色充填了的。要根據綹裂的分佈估價。
  翡翠翠性
  「翠性」多出現在粒狀纖維交織結構中,在白色團塊狀的「石花」或「石腦」附近較易觀察。礦物顆粒越粗大「翠性」越明顯,顆粒細膩越不易觀察。顆 粒較粗的拋光良好的翡翠表面常出現「微波紋」。這種微波紋是由於柱狀、粒狀具定向分佈的翡翠組分礦物顆粒間硬度差異所造成的,是翡翠內部結構的外在體現。
  在陽光或燈光下,借助反射光在翡翠的表面尋找「翠性」以及「微波紋」;在透射光下注意觀察翡翠特有的柱粒狀變晶結構。
  翡翠的「翠性」是判別翡翠真假的重要標誌之一。那何為翡翠的「翠性」呢?一般認為,翡翠的「翠性」應當是指翡翠中主要組分礦物硬玉的顆粒大小和 相互組合關係在肉眼觀察下的直觀表現形式。通俗地解釋,翡翠的「翠性」是指在翡翠表面可以直接觀察到的翡翠組分礦物的晶面閃光或解理面的反光,俗稱「蒼蠅 翅」。「蒼蠅翅」僅僅是翡翠「翠性」的一種表現形式,隨著對翡翠觀察角度的不同,翡翠「翠性」的表現形式也不同。
  蒼蠅翅基本反映了柱狀硬玉礦物的大小和相互組合關係。由於翡翠中各硬玉礦物的大小與取向不同,在光照下轉動翡翠,不同部位的「蒼蠅翅」會出現大 小不同的閃光,此起彼伏,特徵明顯。但是,「蒼蠅翅」並非所有的翡翠中都會出現,其主要在粗糙的翡翠平面或拋光不完整的平面上表現明顯;而在拋光完好的平 面、尤其是弧面表面上並不一定能表現出來。
  進行翡翠「翠性」的觀察是在日常翡翠貿易過程中鑑別翡翠的重要手段之一。觀察的技巧在於:在翡翠相對粗糙的表面注意觀察翡翠的「蒼蠅翅」;在拋 光較好的平面上通過表面反光注意觀察橘皮效應;在透射光下或側光照射下主要觀察翡翠內部的「絮狀物」特徵。通過綜合觀察分析,就可以比較全面地瞭解翡翠的 「翠性」特徵,從而鑑別翡翠與其它相似玉石了。
  場口與皮
  緬甸翡翠原生礦床主要分佈在3大地區,即雷打場區和龍肯場區的西部和北部。次生礦床主要為次生砂礦床,分為沿霧露河河床的河漫灘沉積翡翠砂礦和遠離河床的高地礫石層翡翠砂礦。河漫灘沉積翡翠砂礦主要分佈在霧露河主河道的兩側,在帕敢場區最為發育,翡翠質量較高。
  場口就是翡翠的產地。緬甸翡翠產地也稱礦區或場區,共分六個場區,每個場區又分許多場口。各個場區所產翡翠的外觀、質量、顏色都有各自的特點, 而這些特點就能夠充分地表現在翡翠原石的皮殼上,因此根據場區場口所產翡翠的特殊性,判斷翡翠的價值,是業內評估原石時常用的最重要手段。具體場口的內容 見第五編。
  由此可見,翡翠皮殼在鑑別原石真偽、評估賭石價值等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