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0日 星期五

市面99%端硯非老坑(圖)

 長江商報 
本报记者 孙辰 摄 本報記者 孫辰 攝
長江商報消息 端硯、歙硯、洮硯和澄泥硯被稱為我國四大名硯。隨著肇慶的全面「封坑」,麻子坑、坑仔岩、梅花坑、宋坑等坑口產的端硯身價因此而猛漲。在業內,收藏硯石首推居於「四大名硯」之首的端硯,而端硯中最具升值潛力的為「老坑」。
  「普通市民低價或是高價在市面上買回的端硯99%都不會是『老坑』。」中國收藏家協會文房之寶收藏委員會委員、中國文房天下特聘專家唐寶兒昨日 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稱,「老坑」始采於唐代,從古到今也只有一個洞有老坑石料出產,入口位於斧柯山端溪左方,且已深入河床200米。該坑口每年僅有四五 個月能進洞採石。
  唐寶兒介紹,「老坑」自1972年開採,當時為出口創匯,毛石為9角錢/斤,這個價格在當時已稱得上「昂貴」。隨著過度開採,資源枯竭,肇慶當地政府早已從上世紀90年代末起封坑,目前就連廠家手上的老坑端硯也賣得所剩無幾。
  那麼市面上海量出售的「老坑」究竟是什麼?唐寶兒表示,市面上所謂的「老坑」要麼是存貨,要麼就是與之接近的冒充貨。如用始采於宋代的「坑仔」 及始采於清乾隆的「麻子坑」及沙浦石冒充的,初涉端石的玩家較難辨別。這數個坑口都位於斧柯山,雖為「鄰居」,但價格卻相差十分驚人。
  「上好的『老坑』端硯雖然賣價百萬元,甚至千萬元,但也屢屢成交。」唐寶兒給記者舉了個例子,約8吋大小較為純淨的「老坑」端硯目前價值20來萬元,而從「鄰居」開採製作的端硯,價值為三千元到三萬元。
  由於「老坑」端硯在市場獲利豐厚,精明的商家把目光投向省外甚至國外早期的「老坑」端硯。唐寶兒說,「老坑」端硯「剛柔兼備」的特性,從古至今都被人推崇。隨著藝術品投資者逐步轉向投資高端硯石,老坑端硯與其他坑硯肯定還會呈現更大的價差。
  她提醒收藏及投資者,入手「老坑」端硯前還是得多看多問多學,特別是網絡發達的今天,並非一門難事。除了在找知名硯石廠家進購,還應在市面購買時讓商家做出書面承諾及保證,以保障個人權益。
  故事
  如今寫毛筆字的人已越來越少,不少年輕人甚至都沒有見過「硯」。但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和藝術品位的它,卻一直受到文人墨客們的青睞,並以豐厚的價值回報被無數收藏者關注。
  縱觀各大拍場,百萬元乃至千萬元成交的硯台比比皆是。與字畫、瓷器等藏品的爆炒爆漲不同的是,從古至今,好硯的身價一直穩中有漲,巴掌大的極品「老坑」端硯,「換房換車」都綽綽有餘。本報記者 羅義實習生 孫穎 袁芬
  為女兒學書法藏硯
  70後美女走「個性」收藏路線
  在精不在多,購硯不走尋常路
  30歲出頭,一身清爽打扮,從小就有書畫情結的唐東瑾,將書法夢想寄託在了女兒微微身上。五年前,她給女兒報了書法班,看著孩子每天練習,她也不由自主地加入其中。書法離不開硯、墨,她的收藏便始於此,並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最多時,她的藏品一度達到上百方。
  「硯不在多,而在精。」三年前,唐東瑾改變了既「廣」又「泛」的收藏風格,將大量硯台轉手,只留下了30來方精品,均為「老坑」端硯及大師雕琢的硯台。
  與不少藏友的收藏渠道不同,唐東瑾幾乎很少在市場上購買硯石,更別說通過地攤「撿漏」購進的低價貨了。她的收藏宗旨是,直接拜訪大師大家,上門求硯。
  談及數年前經朋友引薦,與丈夫前往我國十大制硯大師、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常務理事梁煥明家做客淘硯的經歷,唐東瑾頗為得意。當時,看到大師家大廳中擺放的各類雕刻精美的硯石,她十分興奮,但都不太滿意,而擺放在一間小房內的作品,卻讓她眼睛一亮,但可惜均是「非賣品」。
  執著地兩度登門後,唐東瑾最終捧回了三方硯台。現場,她向記者展示了一方僅巴掌大小的「猴硯」,那是出自梁煥明之手。硯石周身不規則地遍佈著9 個藍色的「石眼」,間隔相近的地方被大師設計成了猴子的一對眼睛,而一邊的「廢料」也被雕琢成了精細的樹葉。巧妙的造型及雕工令人歎為觀止,連遍佈全身的 一根根猴毛都栩栩如生。
  玩硯台講究實用
  收藏講究機緣,有時錯過的東西,就再也回不來了。
  唐東瑾給記者講述了初涉硯石時的一則故事。一次,朋友給她介紹了一方10釐米左右的「老坑」端硯,因初涉圈子,她沒敢下手。一個星期後,她再次 聯繫賣家得知,這方硯台已被人以1.6萬元的價格買走了。不甘心的她又聯繫上了買家,又被告知剛以2.7萬元轉手。「在能力範圍內,買最好的永遠不會 錯。」一位老收藏家的話讓唐東瑾受用至今:「強者恆強,而普通的硯石,即使過了十年,價格依舊未動。」
  「玩硯台講究實際使用,就如高跟鞋一樣,只有穿著合腳才舒服。」 與不少藏友收到藏品便「封存」不用的作風不同,多年來,每當購進一方新硯,唐東瑾都一直堅持結合墨先用用,「這也是鑑定品質好與壞的一個途徑」。
  ◇小知識
  硯台使用與收藏講究各不同
  一方好硯,使用及收藏都是十分講究的事。業內將收藏硯分為實用派與觀賞派。
  良馬用好鞍,同樣好硯要用好墨,磨墨首先要用清水,膠質重的差墨容易造成硯的劃傷,影響硯的品相。在使用完硯台後,要將殘餘在內的墨盡快清洗乾淨,以免石質受到影響。
  收藏硯,應注意陽光直曬,否則容易引起硯匣開裂變形。也不宜將其放置於過分乾燥的地方,一是硯容易失去滋潤,另外研磨出來的墨也會失去優點。對於古硯,應不宜多用,注重保養。用後清洗時得格外注意,不要損傷硯的四側以及硯背的包漿,以免古硯失去古雅的特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