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4000年前陶器什麼樣(圖)

 中國文物網
①椭圆形豆 ①橢圓形豆 ②盖豆 ②蓋豆 ③泥质红陶罐 ③泥質紅陶罐
④盉④盉
⑤高柄豆⑤高柄豆
上個雙休日,平湖市博物館底樓大廳裡比平時要顯得熱鬧不少,幾位來自省考古所的專家正對莊橋墳遺址墓葬內出土的數千件陶器進行分類整理。修復完 成的陶器,按照時間順序整齊地排列著。「這裡的陶器都是墓葬裡出土的,初步統計在3000件左右,完成所有出土器物的整理工作需要一年半的時間,預計到今 年年底應該能完成。」昨天下午,莊橋墳遺址考古隊領隊、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徐新民對記者說。
  出土陶器3000件
  據瞭解,平湖莊橋墳遺址是在2003年5月下旬被發現的。當年6月1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平湖市博物館聯合組成考古隊進駐林埭鎮群豐村,對莊橋墳遺址進行了長達15個月的搶救性考古發掘。
  徐新民說,該遺址墓葬位於人工堆築的土台上,分佈相當密集。一些墓葬規模較大、等級較高,可能與當時的社會結構有關,對研究當時的社會發展程度有著重要意義,「該遺址的發現與發掘,入圍了當年度的全國十大考古發現評選。」
  在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其中包括一級文物——帶木質犁底的分體式石犁。除了這些文物外,還有大量的陶器、石器和玉器。徐 新民說,目前整修的陶器是分兩次發掘出土的,前後歷時一年多。「這些陶器都是當時的祭祀陪葬品,並不是生活中的實際器具。」平湖市博物館副館長張蜀益說, 最大的墓葬出土隨葬品幾十件,而有些墓葬出土器物只有一兩件甚至沒有,這說明當時已經出現貧富差距與等級觀念。
  修復是件細緻活
  據瞭解,從去年8月開始,徐新民帶領專業人員來到平湖市博物館,開始對這些有4000多年歷史的陶器進行修復。
  平湖市博物館野外文保部主任田敏告訴記者,因為年代久遠,幾乎所有的陶器都已經破損,完整器物較少。為了修復這些文物,考古人員在發掘時會進行仔細辨認,按照出土位置和陶片的質地、顏色進行分析、編號,最大限度保留文物的原始信息。
  「有些陶器的胎壁非常薄,修復起來得十分小心。」徐新民告訴記者,如果稍有不慎的話,不但修不好,反而會進行二次損壞。據悉,最薄的陶器胎壁厚度僅在1毫米左右,修復的技術含量相當高。
  珍貴寶貝可不少
  已經修復好的陶器如今正在按墓葬編組,按時間早晚排隊,通過對這些器物進行分析,可以瞭解墓葬主人的身份、地位等。
  這些陶器看得記者眼花繚亂,張蜀益擔當起了臨時講解員,向記者介紹了幾件特別新奇的陶器,他也想讓晚報的讀者領略一下4000多年前古人的手藝與聰慧。
  陶器①:豆是古時一种放食物的器皿,眼前的這件豆呈橢圓形,有一個蓋子,豆的邊緣有4個小耳。張蜀益說,從去年重啟修復工作到現在,3000多 件陶器裡只發現了這麼一件形制特殊的豆,這在其他同時期遺址中也極少見。當時這件橢圓形豆修復後讓所有人都感到很振奮。這種形狀的豆據猜測可能是現在盤子 的源頭。
  陶器②:這是一件蓋豆,蓋子倒過來也可成為一件豆,行使豆的功能進行擺放物品。這種形狀的豆在商周時期的遺址中也有出土,只是那時已經用銅來製作了,具有禮器的功能。這種形狀的陶豆遺址中出土較少,相信也是一些社會地位較高的人才能使用。
  陶器③:這是一件泥質紅陶罐,放在眾多灰色的陶器中很明顯。在遺址中出土的陶器以灰陶為主,這種紅色或者橙色的泥質陶器物只有四五件。這件陶罐的特殊之處在於胎壁較厚,拿在手裡比較沉,口沿還有分佈均勻的戳印紋。這說明當時的居民在製作時初步懂得裝飾。
  陶器④:這件陶器名叫盉,是一種盛放液體的容器,有點像現在的水壺。這件盉底部有3只短足,器身一側帶有寬把,與把相對的一側有「流」,傾倒液體時不向其他部位流出,這種設計極為精巧,說明製作者具備了相當的才智。
  陶器⑤:這是一件高柄豆,這件陶器最吸引人之處在於陶豆內底中心部位刻有紋飾圖案,這圖案是兩隻體形較長的動物,均勻分佈在陶豆內,身形略微彎曲,有些像龍,形象非常生動。這也是在這些陶器裡目前唯一發現的具有寫實圖案的器物。
  文章來源於:嘉興在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