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明式家具上寫實龍紋
圖2 清式家具上寫實龍紋
明清家具上的龍紋雕飾一般可以分為常規龍紋和變體龍紋兩大類.常規龍紋主要特徵是牙角鬃髦俱全,鱗片爪尾分明,圖案較為寫實.主要有正龍、升 龍、降龍、行龍等形式,常見的圖案有雙龍戲珠、云龍、龍鬧靈芝、龍生九子等喜聞樂見的組合圖案.這一時期的寫實龍紋為帝王專用圖案.
明代的寫實龍紋(圖1)大多雄勁有力,細脖、小頭、龍發多從兩角前聳,呈怒髮衝冠狀,龍爪多呈五指風車狀.從明中期至晚期龍身姿態無大的變化,只是龍發從一綹變成了三綹.
入清後,家具龍紋圖案中的龍發不再上聳,而是披頭散髮,龍身也漸粗.清代乾隆時期,龍的眉毛朝下,而且龍尾加長,頭頂雕刻裝飾七個圓包,正中稍大,周圍較小(圖2).
總體來說,明代到清乾隆前的常規龍紋大多姿態優美,清代的很具象,雕刻非常細緻,無論眼鼻毛髮均精雕細刻,一絲不茍,龍身鱗片都無一疏忽.到了 清晚期,龍紋姿態日趨呆板,脖子漸粗,龍鼻也大起來,俗稱「腫鼻子龍」.清代龍紋中寫實龍紋應用得十分廣泛,基本是帝王的專用圖案,宮廷中各種寫實龍紋極 盡繁雜華麗之能事.圖案組織較鬆散、自由,到清中後期,龍紋受西方和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加入卷草和花卉等圖案,組合形式更為多樣.
變體龍紋是指龍紋的各個部位刻畫圖案化,雕工吸收古代圖案的韻味,較為古趣,形態處理也較自由發揮,主要形式有螭龍(草龍)、虁龍、枴子龍等,在明清家具上應用相當廣泛.
以螭龍紋為例,頭似龍,一般無鱗,而且頭、爪、體部有較大的變化自由,其構成基本遵循「三停九似」的原則,也就是無論對其進行何種變形,都要保 證脖、腰和尾處的位置不動,「九似」即角似鹿,頭似蛇,眼似鬼、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在形態構成上採用含蓄、隱喻等手法,融 進了對稱與變化、均衡與運動、盤曲與伸張等諸多對立統一的審美因素,「三停九似」的總體構成原則是變體龍紋構形的基本韻律,蘊含著中華民族所尊崇的空靈、 曲折、變化的境界.在明式家具中螭紋(如圖3,4,5,6)的應用最為普遍,雕飾活潑靈動,巧中藏拙,樸中顯美,很有生氣.看似圖樣簡樸,可做起來很有些 難度.清式家具中流行夔紋雕飾(如圖7),夔紋構形拐來拐去,剛好可以把家具上需要裝飾的表面充滿,而且一般在枴子上滿雕迴紋,符合清式家具滿雕密飾的風 格.
圖3 明羅漢床圍子雙螭鬧靈芝紋
圖4 明椅背雙螭紋
圖5 明螭紋角牙
圖6 明團螭紋結子
圖7 清式家具上夔龍紋雕飾
圖8 清背福慶枴子紋
圖9 清牙板雙喜枴子紋
來源:新浪收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