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
澤尊王:姓郭名忠福,字洪福,泉州府南安縣人。在後唐時代,同光年間 二月二十二日
,生於清溪梓裡,據說是郭子儀的後裔。幼年時,極神異豪邁,不食肉與眾不同。不幸父親早喪,家貧如洗,不得已,在陳員外家做一牧童,專事放羊工作。有一
次,陳員外聘一地理師為祖先選擇墓地,因陳員外為人刻薄寡恩,性格鄙陋慳吝,對地理師待遇也很刻薄,地理師所擇之吉祥穴地,是在羊柵中,秘而不言。而牧羊童忠福對地理師,卻很有禮貌,朝夕敬奉茶水。
有一天陳員外親送一碗羊肉給地理師,地理師吃後覺得味道特別,一問忠福,始知溺斃在廁所中的死羊,非常憤恨,乃決心成全牧童。
問牧童父葬有吉穴否?牧童說:「我家貧無法請地理師,一切草草了事。」地理師說:「我願代擇一吉地葬你父遺骸,可使你享受萬代香煙。」即囑咐牧童於某月某日,將父遺骨燒灰研末持來給我,我有辦法達成你的願望。牧童果然照辦,地理師等時刻一到,即用木桶盛水混合骨粉,然後潑散在羊柵中。牧童驚問其故,地理師告訴他:「此為吉地龍蜂穴,必出一代天子或萬世香火,這裡將要出現黑龍蜂,刺人必死,你可速疾遠遁,今後若遇有頭戴銅笠,牛騎人,魚上樹,就是你為神之時。你即擇地趺坐而待之。」
不久,果如地理師所言,黑龍蜂群出,陳員外一家全被刺死。牧童出走,途遇大雨,附近適有出殯者,一僧人用銅鈸為笠戴在頭上遮雨,又一牧人卻伏在牛腹下避雨,更見漁夫釣得一魚,釣竿卻鉤在樹枝上。
牧童見一切都如地理師所言,遂選一場所,趺坐神化,時年僅十六歲。他叔叔看到,慌忙中只拉到他的左腳。因此,神像造形仍保持著童稚的臉,配上後代朝廷劫封的官服,流露出少年老成的威儀。由於坐化昇天時左腳遭叔叔拉扯,至今神像均以單腳打坐。牧童自歸神後,時常顯化救世,祈願者必有靈驗,後來鄉人就集資建廟宇祀奉,號為聖王廟,鳳山寺。
其一:泉州一帶居民大受亢旱之苦,乃集眾向尊王祈雨,旋獲甘霖普降,百姓感恩而崇祀更隆,玉帝論功賜號廣澤尊王。後來人們就在這裡建廟,把祂的不死之身供奉在正殿。如此,人民就把祂視為守護神,並且連名上奏朝廷,敕封為「廣澤尊王」。以上傳說流傳於民間甚久,福建泉州的移民奉之為神。故「廣澤尊王」可謂是閩籍移民所奉祀的「守護神」。
其二:傳雍正帝為太子時得天花,病勢危急,夜夢有人送降痘丹之藥,雍正服後問以姓名,送藥者自稱「泉州郭乾」,遂不見其人,次日雍正果病勢好轉,癒後派人至泉州查訪,始知郭乾即廣澤尊王,致又加封保安廣澤尊王其廟有五十二。廣澤尊王的造形十分特殊,由於祂是十多歲之童年昇化成佛,九龍尊神的造型,童年模樣,眼睛圓瞪,一足盤起,一足垂下,正是「廣澤尊王」昇化成神的形態。所以祂的神像是屬於兒童的臉型,眼珠圓而炯炯有光,頭戴官帽,身穿蟒袍,那是清朝雍正下旨敕封的廣澤尊王的造型。
此外,右腳作打坐狀,左腳下垂,廟宇所供奉者,左右有持劍之「劍童」與左手拿印箱之「印童」。祂們都是具有「王爺」尊號的神仙。
尊王之全號為「威鎮忠孚惠威武烈保安廣澤尊王」,簡稱除「廣澤尊王外」,尚有「保安尊王」、「郭聖王」、「郭府聖王」、「郭王公」、「郭姓王」、「聖王公」諸稱。
宋封廣澤尊王;明封慈惠真人;入清,同治封保安尊王、宣統封救濟真人。尊王又稱保安尊王,郭聖王、郭王公,乃清光緒年間敕封者。
妙應仙妃是廣澤尊王的妻子,但他們有夫妻之名而無夫妻之實。
故
事的由來是,在大陸泉州鳳山古寺後面住一道土,其女一日在河川流衣,忽漂來一盒內有革結的環,好奇往手一套,竟然再也取不下來,隔日廣澤尊王化為人身前往
道士家提親,遭到道士反對及質疑,便說其女手上的革環即是訂親之物,道士大怒,想與郭聖王鬥法,終究不敵,不久,婚嫁之日,途中起大風將花轎吹入廟內,大
風後轎伕發現新娘不見,原來已得道升天,坐於廣澤尊王之旁。道士大怒想與郭聖王鬥法,命終時囑其妻在棺內四周置炭火,依其法可以使鳳山寺燒燬。
尊王化為老者登門造訪,勸道士的妻子死者不能復生,要求把炭火挾出,但由於挾得不夠徹底,影響所及泉州鳳山寺如何修建,都不免有漏水之虞。
十三太保有的傳說是廣澤尊王的兒子,有的傳說是尊王的部將。保安廣澤尊王與妙應仙妃結婚後,曾於夜間聽聞孩兒的哭泣聲,次日廟棹前之鋪石隆起,廟祝採石塑像稱太保。他們的造形與保安廣澤尊王完全一樣。十三太保在全省也受到廣泛的奉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