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日 星期四

一台相機可換一座豪宅(圖)

 天津網
图片资料 圖片資料
除了文化情懷,老相機還有什麼價值?拍賣市場給出了答案,一台老相機的價格相當於一個古董瓷器的價格。
與書畫、瓷器等傳統收藏門類相比,收藏老相機比較冷門。不過,隨著近年來各種收藏熱的升溫,原本門庭冷落的古董相機收藏,由於贋品少、升值空間大而受到青睞,價格一路飆升。而市面上應運而生的各種翻新機、偽造機也多如牛毛。
在杭州高氏相機收藏館館長高繼生看來,真正的老照相機,只要品相好,越老價值就會越高。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由於相機的品種、功能、款式、形狀各不相同,在歐美已經出現了零星的相機收藏人。各大照相機公司也先後建立了本公司產品陳列室,如柯達、富士等,繼而發展成照相機博物館。
20世紀60年代,在國內信託商店購買一台「小蔡司」相機,大約要花費40元,「美能達」風琴式舊相機,則要大約50元。在一個每月定糧、定肉的憑票購買的年代,這個價格是大部分人一個多月的工資。
「我的相機都是從那個年代開始收藏的。」杭州高氏照相機博物館館長高繼生對記者說,收藏老相機也是從國外刮來的一陣風,上世紀50年代出品的德國萊卡M3相機,在上世紀80年代的價格約為8000元,目前市價已高達2萬元。
而一些19世紀出品的古典相機,如果機械構件保存上佳、使用靈活的話,在歐美市場上的交易價格則超過10萬歐元,精品級老相機則拍出過百萬美元的身價。
但讓高繼生感到惋惜的是,由於相機收藏與投資在歐美較為盛行,國內市場並不景氣,造成新中國成立初期經典相機藏品與頂級藏品大量外流歐美各國收藏品市場,「我就想把更多好照相機都留在中國。」
一台相機可換一座豪宅
在高繼生的博物館裡有一台英國倫敦1850年生產的Ross濕板相機,鏡頭長30cm,直徑10cm,紅木雕刻鏡頭座,全銅鏡頭重量有3斤,鏡筒上英文字全部手工刻寫,整隻鏡頭是鍍金的,全中國僅此一台。
2009年,高繼生去參加中國第十三屆國際攝影藝術展「中外相機精品展」,一位英國攝影家看到了高繼生那台1850年產的Ross相機後,十分驚訝地說:「沒想到,中國人這麼識貨,有了這台老相機,就等於是個富翁啦。」
回來後,高繼生查閱了歐洲老相機交易資料才知道,一架年代和歷史價值遠遠低於自家相機的Ross濕板相機,2006年拍賣的價格相當於600多萬元人民幣,「這樣的價格放在現在,也能買一座豪宅啦。」高繼生說。
除了這台Ross濕板相機,高繼生還有一台無價之寶。1843年,浙江寧波海神廟旁邊的手工業作坊生產的隆茂號鏡箱式相機。幾年前,高繼生去寧波紅木舊貨市場偶然淘到。目前,屬世界級孤品,「沒有價格。」
在收藏古董老相機的同時,高繼生也不斷研究老相機,「中國的第一台照相機是誰做的?很多專家都說過,但沒有統一的答案,今天我可以告訴大家,它就是『錢塘鏡匣』。」
1992年5月17日, 一位70多歲老太給高繼生送來兩隻帶鏡頭的木匣子,大木匣已部分散架,小紅木匣完整無損;她嘮嘮叨叨自我介紹:「我們家解放前開過照相館,祖輩在清朝時做 過照相機、千里眼,當年還是蠻有名氣的大戶人家,這兩隻木頭相機就是我祖輩留下的遺物,一隻還是紅木的,裝上暗盒還能拍照。」高繼生匆匆看了一眼就花 2000元買下了。當時這2000元也不是小數字, 「能買美能達X-700一套;基輔88型120單反相機兩套,海鷗DF相機五台。當時一個普通職工全月總收入才300元。」
20年後,高繼生重新拿出這個木匣子鑑定時,驚訝地發現這個木匣子很有可能是中國第一個女攝影光學家黃履研製的,「在時間和歷史記載上都十分吻合,也就是說中國第一台照相機出現在1810年前後。」
問到「錢塘鏡匣」價值,高繼生說:「這應該當做傳家寶,中國人的傳家寶,根本不能拿價值來衡量。」
無人識貨 一度當做廢銅爛鐵
這些年,因為收藏相機,高繼生接觸了很多攝影愛好者,在他看來,這些人根本不懂得尊重相機,只是湊熱鬧玩,只要出了新相機就趕緊換,「殊不知他們是在大把大把地扔錢。」
今年6月,有一位從影40年的攝影發燒友來他的博物館參觀,轉了一圈後說,他保存了兩大箱自己拍攝的照片和底片,但對於照相器材的宗旨是:一過時就淘汰,處理掉,省得以後當廢銅爛鐵賣。
「他很有理地說,攝影報刊上經常有專家撰文批評老相機不值一文,就把自己的萊卡、尼康Sp、紅旗、紫荊山全部處理掉了, 最後還問我,現在這些相機值多少?」高繼生不想讓他感到難過,說了最低價,「也許幾十萬吧!」
「其實,一台十九世紀早期相機拍賣成交幾百萬元早已不是稀奇事了。」高繼生說,很多人都像收藏古董一樣希望能撿漏買個好的古董老相機,可珍貴的 古董老相機往往留存於行家手中,不可能當廢鐵賣,也不會賣到淘貨市場的地攤裡。高繼生曾多次接到一些藏友電話,說只花8000元就買到了珍稀的萊卡相機, 「可送來杭州鑑定,不是複製的就是改裝的,有些連品牌名也搞錯了。」
價格攀升 老相機也開始造假
2011年5月份,在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場拍賣會上,一架產於1923年的小型萊卡相機,拍出了110萬歐元的高價。這一下子刺激了古董老相機收藏市場,使得19世紀生產的老相機成為人人垂涎的稀罕貨。
「自那次拍賣會後,經常有人拿著所謂19世紀產的機器來鑑定,有的說是歐美買來的,有的說是國內買的,買進的價格從幾千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可一 看就知道是假的。」高繼生說,「我從1999年至今找了13年,真品的19世紀木質平板、箱式相機沒有找到一台。」高繼生說,古董相機不是陶瓷器、青銅 器,由於工藝複雜很難仿製,只要注意鑑別肯定能發現「假貨」。
高繼生告訴記者,一台品相好的老相機主要把握兩個方面:外觀的機身和內部的機械裝置。從外觀上看,磨損程度、機身的完好性是直觀的視點,如果機 身嚴重磨損的需要考慮規避,而機身是否存在著碰傷、零件缺少和外殼貼皮的完好性或皮腔是否斷裂,都會影響到價格。而鏡頭更加需要重點關注,購買時檢查鏡頭 有沒有黴變和劃傷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從內部機械裝置看,快門的靈活性、鏡頭裝卸的正常度、後蓋能否開啟自如和膠卷轉軸的有效性,都需要一一查驗。如果帶有 電路裝置的,還應該仔細查驗,看一下是否失靈。
「收藏老相機是一種情懷,也是一種投資,對我一個活過70個年頭的人來說,錢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這些老相機能一直留在中國。」高繼生說。
珍品·老相機
  1839年達蓋爾式照相機
1839年,被國際上公認為攝影技術誕生之年。由達蓋爾親自監製的達蓋爾式照相機從1839年開始批量銷售,這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市售相機。相機側面有橢圓形的品質保證單。全世界目前僅存12台。
1923年萊卡照相機
2007年11月18日,在維也納的攝影器材拍賣會上,一架產於20世紀20年代的小型萊卡照相機拍出33.6萬歐元。這架編號為107的小型 黑色萊卡相機產於1923年,是當年德國韋茨拉爾萊卡工廠為檢驗市場對小尺寸膠片相機的反應而試生產的產品,當時僅製造了21架,當時被拍賣的是其中的第 7架。
紅旗20
1969年上海照相機二廠為向國慶20週年獻禮,接受了研製一架仿造國際著名品牌「萊卡」相機的任務。經過一年的努力,10架「紅旗20」樣機 終於出廠了。相機品牌上的紅旗二字取自於毛主席為《紅旗》雜誌書寫的字體,20指建國20週年之意。據廠方提供的數字,從1970到1979年,「紅旗 20」共生產271台,其款式分相機後背小開門與大開門兩種,當時消費者僅限於新華社等少數單位。作為收藏精品,受到國內外相機收藏家的追捧。
東風6920
上海照相機廠在1969年年底試製成功了東風樣機。當時定名6920型(意為國慶20週年)。東風相機後改為東風牌照相機。是以瑞典的哈蘇勃萊 德500c型120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為藍本設計製作的。當時生產僅97台,加之研製費、設備費以及製造費等成本極高,在國際相機收藏界具有極高的收藏地 位。
海鷗501
「為人民服務」海鷗501型簡易120相機,1968年生產。此版本產量很少,為罕見藏品。
新報記者 劉超群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