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神廟密室裡發現的這批財寶,件件價值連城;當地政府設置三道防線確保安全
神廟裡的無價之寶
喀拉拉邦位於印度西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這裡四季如春,盛產咖啡、橡膠、檳榔等熱帶作物,「喀拉拉」在印度語中,是「椰子之鄉」的意思,大片椰林是這裡常見的風景。
喀拉拉邦宗教氣氛非常寬鬆,多種宗教並存。帕德馬納巴史瓦米神廟是著名印度教廟宇,它有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8世紀,並在18世紀重建。此次 寶藏挖掘之前,神廟一直歸當地瓦爾瑪王族後裔所有。它佔地近7000平方米,以錯綜複雜的雕塑聞名遐邇。這裡供奉著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濕奴神,每年吸 引著大量信眾前來朝拜。
神廟寶藏的發現與一位叫桑達拉拉江的人關係密切。桑達拉拉江是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英迪拉·甘地政府時期的情報局官員,退休後陪同雙目失明 的父親居住在帕德馬納巴史瓦米神廟附近。老人是位虔誠的印度教徒,現在雖然已經年過七旬,但每天仍堅持凌晨2時30分走進神廟禱告,每次持續8個小時。
一直以來,當地就傳說神廟中藏有大量財寶,但誰也沒有真正去挖掘。不過,對藏寶一說,桑達拉拉江深信不疑,而且,他越來越對神廟管理人員心存疑 慮。2009年,桑達拉拉江向喀拉拉邦高等法院投訴,稱有關方面對神廟管理不善,安全措施不當,政府應該收回神廟的管理權,並負責廟內財產的處置和防盜。 2011年1月,喀拉拉邦高等法院裁定,由邦政府接管神廟。5月,印度最高法院要求喀拉拉邦在接管神廟前,成立由7個人組成的委員會,清點神廟總資產,並 列出詳細清單。
6月29日,清點工作正式開始。印度的神廟大多藏有財寶,但幾經戰亂,許多神廟都被侵略者或盜墓賊洗劫一空。相比之下,帕德馬納巴史瓦米神廟中 的財寶保存相對完好。挖掘之前,工作人員確定了6個地下密室,並把它們用字母A至F編號。其中,A、B兩個密室歷史最久遠,據考證已經有139年未曾打 開。
工作人員在打開A密室時,做了充分的準備,也頗費了一番周折:密室外停著救護車以防發生緊急狀況;地下氧氣不足,為了防止工作人員窒息,還要用 風扇將大量空氣輸入地下;就連那把生鏽的大鎖,挖掘人員也是用了2個半小時才打開。密室門開了,在強光燈和火炬的照明下,工作人員緊張而好奇地走了進去。 不過,他們失望地發現,密室幾乎是空的。
然而,挖掘人員並沒有放棄。他們移開密室中的幾塊大石頭,發現了一條通往密室深處的秘密通道。人們沿著通道走了沒多遠,就被眼前所看到的一切驚 得目瞪口呆——他們真的找到了一個巨大寶藏!報導說,在A密室中發現的財寶包括:1200多根長約2.7米、重2.5公斤的金鏈;3個黃金皇冠;近1噸重 的黃金飾品、鑽石古董珠寶、用絲纏繞的寶石;17公斤重的東印度公司時期金幣;18枚19世紀初拿破崙時期的硬幣;1只黃金製成的小象;3尺半高的鑲鑽毗 濕奴神像;一座1尺高、約1公斤重的人形雕像,等等。
除A密室外,工作人員在其他4個已打開的密室中,也發現了不同數量的財寶。喀拉拉邦行政長官賈亞庫馬爾稱,已經發現的寶藏的總價值,初步估算超 過5000億盧比(約合729.5億元人民幣)。印度媒體的估計更為大膽,認為這些寶藏的價值超過1萬億盧比(約合1459億元人民幣)。按照先前記錄, 印度最富有的神廟為安得拉邦的提魯巴提神廟,其擁有財產價值3200億盧比(約合467億元人民幣)。帕德馬納巴史瓦米神廟擁有的寶藏價值遠超這一數字, 一躍成為印度最富的神廟。
不過,印度政府迄今沒有公開任何有關財寶的實物照片,使得印度各界對寶藏到底價值幾何仍有爭議。古董商們認為,文物的價值因個體而異,很難估計 出其市場價格。世界著名藝術品拍賣行之一的佳士得拍賣行印度分行負責人梅娜卡·沙哈也認為,拍賣行迄今沒有看到這批財寶的實物,只有經過鑑定,才能確認其 真實價值。
印度考古學家喜瑪昌德拉認為:「發現的財寶中包括一些17世紀的威尼斯金幣。這種金幣當時在沿海地區非常流行,常被葡萄牙人、荷蘭人和英國人用 作香料貿易的交換貨幣,其貨幣價值和學術價值很難直接用現代的金錢來衡量。」文物中還包括10盞純黃金製作的燈具,是12世紀南印度的潘迪亞王國國王敬獻 給神廟的,即便是拍賣行,都很難對這種罕見的古董準確估價。它們成了實實在在的「無價之寶」。
打開密室會褻瀆神靈
尚未開啟的B密室是6個密室中最大的一個,據傳也是藏寶量最多的一個。現在,B密室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有分析稱,如果B密室被打開,寶藏總價值還將會有新的突破,甚至有可能是目前估價的10倍!
當地政府本打算於7月8日開啟B密室,但遭到了很多信徒的反對。近幾天,已經有大批的印度教信眾聞訊從各地趕來,圍坐在神廟外,唸經禱告以示抗 議,希望政府不要繼續開啟密室,以免為當地招致禍端。其中一個說法是,開啟B密室將打開「潘多拉的盒子」,會給帕德馬納巴史瓦米神廟所在的地區帶來詛咒和 災難,而那些親手開啟密室的人將會遭到毀滅。
還有信徒警告說,有一條地下通道將B密室與大海連在一起。如果打開密室,將會引發神的憤怒,海水會倒灌進來,淹沒整座城市。有人甚至翻出了上世 紀30年代的一則新聞,說1908年有人試圖打開神廟的密室,卻被一群眼鏡蛇嚇跑了。印度教的傳說中,神聖的地方都會有眼鏡蛇守護。所以一些信徒認為,B 密室內肯定有大量眼鏡蛇,它們數百年來守護著密室,時刻準備攻擊那些試圖進入的人。不過,這些傳說在現代科技面前被人看作不足為信,當地一位有著25年豐 富經驗的捕蛇人說,密室中絕不可能有眼鏡蛇,因為那裡沒有足夠的氧氣,也沒有老鼠等食物供蛇來吃,它們靠什麼活下去?
傳說或許不值得相信,但打開B密室的實際困難真的很大。工作人員曾試圖開啟密室的鐵門,但發現用鑰匙無法做到,唯一的辦法是用氣體切割機切開。 但這一想法很快被否決,因為這種「動粗」的行為,真的是對神廟和神靈的褻瀆。最終,政府不得不考慮到民眾的宗教感情,決定暫緩B密室的開啟工作,先對已發 現的財寶進行清點造冊。
寶藏哪裡來的
帕德馬納巴史瓦米神廟的真正起源已無從考證,但有很多相關的傳說,其中一個最為著名:一位聖人向神祈禱,希望見到佛祖一面。神於是化身為一個調 皮的小男孩,吞下了用於拜祭的聖物。聖人生氣地追趕男孩,男孩躲到了一棵大樹下。大樹倒下,並變為一個巨大形態的毗濕奴神。聖人認出了毗濕奴神,懇求他變 小點,到正常人的3倍就行了。毗濕奴神縮小後,告訴聖人,以後朝拜他必須經過3道門:第一道門供奉濕婆神,第二道門通往毗濕奴神肚臍上的蓮花,第三道門後 面是毗濕奴神的腳,這只腳可以帶領信徒們走向神的救贖。帕德馬納巴史瓦米神廟正是依照這道神諭建造的。
公元8世紀時,統治喀拉拉地區的是哲羅王朝,當時流傳下來的民歌和史詩都記錄了這座神廟。神廟的門塔很有特點,它是在1566年建造的,共有7層、30多米高。
到18世紀,喀拉拉地區南部出現了一位驍勇善戰的勇士瓦爾瑪,他率軍擊敗當時該地區的幾個土邦王,建立起了強大的特拉凡科王國。與其他國王相 比,瓦爾瑪深諳統治之道,他運用印度教教義,推廣「君權神授」理念,於1750年重建帕德馬納巴史瓦米神廟,並以該神廟作為王國精神文明的中心,後人將其 尊稱為大君瓦爾瑪。目前的帕德馬納巴史瓦米神廟基本保持了重建後的原貌。
帕德馬納巴史瓦米神廟起初是瓦爾瑪王族的家廟,因此毗鄰瓦爾瑪舊王宮。神廟門前曾是一條年久失修的狹窄巷子,常常聚集著遠道而來朝聖的窮人。
特拉凡科王國十分富有。據說,歐洲的烹飪技藝和餐食本來索然無味,直到歐洲人發現了印度香料,他們的食物口味才得以改善。因此,通往歐洲的香料 貿易成為當時印度最賺錢的生意。在特拉凡科王國的全盛時期,瓦爾瑪強悍的軍隊擊敗了入侵喀拉拉地區的荷蘭艦隊,牢牢控制住了喀拉拉地區與歐洲之間海上貿易 的出口港,這奠定了特拉凡科王國財富的雄厚基礎。
神廟中的寶藏從何而來?印度考古學家喜瑪昌德拉認為:「大量的鑽石、紅寶石和翡翠有可能是國王出於喜好而花重金購買的,也有可能是來喀拉拉邦的 商人向國王進貢的禮品。」據記載,特拉凡科王國似乎從來都不缺少黃金。瓦爾瑪喜歡在純金浴盆中洗澡,高興的時侯會把浴盆砸碎,把碎金塊分給婆羅門群體(印 度社會的僧侶,印度種姓制度中的最高階層),他贈予所尊敬的人的禮品,也都是價值不菲的黃金。瓦爾瑪王族後裔斯瑞庫馬爾·瓦爾瑪稱:「在特拉凡科王國時 期,新國王的加冕典禮中有一個特殊的儀式:神廟中的黃金被拿出來堆在一起,新國王必須把自己全部埋在黃金堆當中,寓意著他將變成黃金和財富的主宰。只有這 樣,新國王才會被認為有做國王的天賦。」
不過,瓦爾瑪本人是位虔誠的印度教徒,他的後人也都醉心於宗教教義,並形成了勤儉的生活習慣,這使得大量的財富得以保存在神廟中,流傳後世,而不像印度北部地區的一些王族,將財富揮霍一空。
安全令人擔憂
印度建國後的幾十年裡,帕德馬納巴史瓦米神廟由瓦爾瑪王族後裔負責管理,他們雇了50多人看家護院,但這些人沒有經過嚴格的保衛訓練,也沒配備武器。一直以來,很多人把宗教的神聖和信徒們的虔誠,當作對神廟最好的護衛。
但寶藏的發現,加劇了人們對帕德馬納巴史瓦米神廟安全的擔憂。據印度媒體報導,發現寶藏的消息讓很多人對神廟趨之若鶩,連神廟周邊的小販們都能 感受到這股熱潮。一位賣香蕉片的小販說:「我們村裡很多人都向我打聽神廟的事情。」他還對自己的生意前景發表了看法:「將來一定會有更多遊客來參觀神廟, 我的香蕉片會越來越好賣。」
與小販們的興奮相反,瓦爾瑪王族後裔們現在心情非常糟糕,尤其是負責管理神廟的王位繼承人蒂奴瑙·瓦爾瑪,心情十分沮喪。他們認為,對外公佈財寶的藏匿地點就在神廟密室當中,可能會給神廟本身帶來安全隱患。
當地政府也認為,目前偷盜的手法多種多樣,有時防不勝防,因此必須為這批財寶提供最為嚴密的防護,同時,還要防範不法分子藉機煽動鬧事。為此, 當地政府任命高級別警務人員統籌安保工作,設置了三道安全防範的屏障:45名便衣警察駐守神廟內,非印度教徒不得入內;65名警察在神廟外守衛;流動巡警 在神廟周圍全天候巡邏。在神廟的關鍵部位,還安裝了金屬探測儀和攝像頭。「我們已經要求警察在執勤時,不得損害神廟的傳統,也不能給信徒們帶來麻煩。」安 保工作負責人說。據說,為了保護這批寶藏,政府已經支付了1億盧比(約合1459萬元人民幣)的安保費用。
誰有資格擁有寶藏
密室中的寶藏被封存了上百年,如今到底應該歸誰所有?瓦爾瑪家族的後人認為,這筆財寶理應歸瓦爾瑪王族後裔所有,因為王室成員掌管神廟已有數百年之久,從未出現任何問題,王室家族已將全部奉獻給了神。
研究瓦爾瑪王朝的歷史學家薩什布沙稱:「帕德馬納巴史瓦米神廟是瓦爾瑪王族的呼吸與生命,財寶應當被繼續保管在神廟內,神廟的一切事務也應當繼續由瓦爾瑪王族後裔掌管。」
多年來,為了管理神廟,瓦爾瑪王族成立了一個信託基金,專門負責控制和管理神廟的一切事務。本來,根據1950年的一項法案,帕德馬納巴史瓦米 神廟以及相關財富和捐贈等事宜,都歸屬於瓦爾瑪王族的信託基金。但1971年,英迪拉·甘地政府又頒佈法令,廢除了一切印度政府在建國時曾與各土邦王公達 成的秘密協定。1993年,印度憲法修正案又規定,印度政府曾與土邦王公訂立的所有契約和保證均已失效。因此,瓦爾瑪王族旗下負責管理神廟的信託基金,對 神廟的所有權和管理權的合法性一直受到挑戰。
也有學者認為,原則上講,這些財寶是捐贈給神的,即便是擁有神廟管理權的王族後裔,也不應該佔有屬於神的財富,而應把財寶交給國家。
印度一些媒體則開始計算:印度現有4.5億貧困人口,而目前從神廟發現的財富價值,超過了喀拉拉邦一年的教育預算,相當於印度7個月的國防支 出,或能為印度償還4個月的貸款利息。所以,印度最高法院前法官克里希納認為,這些財寶應當被公開拍賣,拍賣所得用來賑濟貧困,投入社會公益事業。
還有人認為,鑑於寶藏的歷史性和鑑賞性,應當把它們展示給世人。一些學者說,神廟寶藏是該地區物質文明的最好展示,有利於從多方面詮釋喀拉拉地區曾經的商貿文化。因此,應當向埃及學習,把財寶保存在神廟附近的博物館當中,允許公眾參觀,同時也方便學者研究。
歷史學家帕尼卡建議,應當以這些財寶為基礎,建立起印度的盧浮宮或大英博物館。他說:「這是絕好的機會,應當建立一個擁有國際水準的博物館,把財寶陳列其中,讓全世界的人都來欣賞。」他認為,博物館建成後,將補充和拉動喀拉拉邦的支柱產業——旅遊業。
目前,印度最高法院還沒有判定財寶的最終歸屬,但表示,將在8月份出台解決財寶紛爭的法律綱要。考慮到宗教的敏感性,喀拉拉邦政府對接管神廟的態度也猶豫不決,首席部長歐門·昌迪在發現財寶後立即宣佈,這些財寶將被保存在神廟中,不會被挪用,也不會移往其他地方。
反思文物管理制度
帕德馬納巴史瓦米神廟寶藏的發現,也引起了印度社會各界對印度文物管理制度缺陷的反思。印度雖然是世俗政治國家,但幾乎所有民眾都有自己的宗教 信仰。印度建國時有560多個土邦王國,他們都擁有大量的神廟,各個神廟都在不斷接受來自信徒的大量捐贈。帕德馬納巴史瓦米神廟的財寶被發現後,很多人認 為在印度其他大大小小的神廟中,也藏有巨額寶藏。然而,許多與帕德馬納巴史瓦米神廟齊名的神廟,擁有的資產少得可憐。於是有人說,這很可能是由於神廟管理 方監守自盜,將珍貴的古董文物收入私囊,或是把它們賣到國外。
還有人擔心,一些地方政府會勾結寺廟管理人員,利用寶藏為自己牟利。有分析人士甚至估計,在過去的40年中,印度南部至少有10座最富有的寺廟 中的部分神職人員,利用神廟的文物充當一些政黨洗錢的媒介或工具。比如泰米爾納德邦的德拉維達進步聯盟,曾在從1967年開始當政的10年間,專門設立了 一個特別部門來處理寺廟財產,與寺廟管理人員聯手,複製、替換和走私了相當數量的文物,這些文物最後都出現在了黑市上。
印度著名評論人士薩達南德·梅農近日在《印度瞭望》週刊撰文指出,印度政府6年前試圖修訂文物保護法案時,大量文物正明目張膽地在古玩市場上銷 售。當時政府估計,全國文物的總價值約為4000億盧比(約合583.6億元人民幣)。這次發現的神廟寶藏,很可能使這一數字飆升至4萬億盧比(約合 5836億元人民幣)。這筆錢,是實實在在的國家財富,政府要負起監管責任來。很多民眾也有同樣想法,他們希望中央政府盡力清點和制定出一份詳盡的文物統 計清單,來評估國家的文物財產。同時,要認真檢查各個博物館中的館藏文物,看看有多少是真品,多少是贋品,不能再讓國家寶藏流落海外,或成為一些人的私有 財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