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大英博物館的中國青銅器:青銅簋組圖

人民網 
中国周朝仪式器具(簋)来自中国,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 中國周朝儀式器具(簋)來自中國,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中國周朝儀式器具(簋)
  簋是盛食物祭品的儀式器具,使用於中國商朝和整個周朝時期。
  公元前1050年,武王推翻商朝(約公元前1500-1050年)建立了周朝。青銅器上長長的銘文記載了這次戰役和之後的事件。
  這麼長的銘文僅偶爾鑄刻在商朝時期的青銅器上,但是這種做法到了周朝確得到了大力推廣。青銅器上鑄刻的銘文是為了傳達所有者在政治上和社會上的成就。如今,它們成為了重要的歷史文獻。
  這件器具裡的銘文記載了武王的兄弟康侯和沬司徒因論功行賞獲得了魏國(在今天的河南省)的領土。銘文還記載了商朝殘存者發動的叛亂,周王成功將其鎮壓,銘文幫助我們得知了這場叛亂的時間。

大英博物館的中國青銅器:曼荼羅

镀金青铜曼荼罗 来自中国,清朝,公元17-18世纪。 鍍金青銅曼荼羅 來自中國,清朝,公元17-18世紀。
這件精緻的青銅曼荼羅是漢藏風格的物品。清朝時期在中國製造,但呈現的卻是藏傳佛教的元素。這件鑄造品就如同一朵石榴花,與蓮花樣式的印度鑄造品有點相似。
  佛像與裝飾合為一體。在花壇的中央有一尊佛像,其佛教頭銜為本尊。他與其般若,即智慧纏繞在一起。20尊佛像環繞著本尊和他的般若,每片花瓣上 有兩三尊小佛像立於圓鼓,即祭壇前方。花瓣上刻有佛像和各種符號,包括:馬、大象、輪子、香爐、水罐、仗、傘、緞帶、天蓬和寶石。

大英博物館的中國青銅器:釋迦牟尼佛像

释迦牟尼镀金青铜像 来自中国,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 釋迦牟尼鍍金青銅像 來自中國,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1424年)。
公元8世紀,西藏王邀請佛教僧侶修建寺院,並在這片與世隔絕的土地上傳播佛教。最終,佛教掌握了很強的勢力,吸收當地信徒。中原佛教和藏傳佛教 的聯繫由來已久,公元9世紀,中原和西藏佛教僧侶談判達成和平條約。從那以後,很多中國皇帝,尤其是明朝和清朝時期(1368-1911年)的皇帝,都受 到佛教僧侶神賜能力的鼓舞,成為了藏傳佛教忠實的支持者。
  這尊歷史著名的釋迦牟尼佛像,複雜的設計和金屬鑄造工藝,彰顯中原佛教和藏傳佛教的融合。它是現存的15世紀早期最大、最華麗的中藏佛教風格的 青銅器之一。這尊青銅像分三部分鑄造:佛像和雙層蓮花座、矩形階梯式基座以及圖案為火焰和纏枝花紋的橢圓光輪背景。佛像的姿勢表明著釋迦牟尼抵擋住誘惑, 獲得了安寧和真理。

大英博物館的中國青銅器:嵌花青銅鏡

珍珠母嵌花青铜镜 来自中国,唐朝,公元8-9世纪。 珍珠母嵌花青銅鏡 來自中國,唐朝,公元8-9世紀。
鏡子是私人物品,通過鏡子光亮的一面,鏡子的主人可以看到自己的容貌。在顧愷之的名作《女史箴圖》中可以看到宮廷女子使用鏡子的一幕,這幅圖現收藏在大英博物館中,原作作於公元前353年左右。
  鏡子沒有鏡面的一面通常都有華麗裝飾。但是這樣的裝飾並不是用簡單的裝飾物,帶有宗教意義的鏡子可能早在公元前18世紀就出現了。
  最早的鏡子出現在公元前兩千年,那時的鏡子往往是小鏡子,通常是沒有裝飾的青銅盤。漢朝時期,通過鏡子上的銘文和裝飾可以得知相關的宗教信仰,這關係著今生獲得好運,死後能夠永生。
  唐朝時期(公元618-907年)的鏡子,其設計工藝明顯是延續於之前的朝代,有時也採用以前的鏡子設計,如:雕刻銘文,裝飾暗指整個宇宙的四象神獸,以及採用其它奇珍異獸的圖案。
  同時也加上了新設計,包括在鏡子上嵌入珍珠母和琥珀。這面鏡子上有一對在荷花池中的鴨子,這是婚姻幸福的象徵。它有可能是一份結婚禮物。

大英博物館的中國青銅器:圓形錢幣

青铜半两钱 来自中国。秦国,公元前3世纪。 青銅半兩錢 來自中國。秦國,公元前3世紀。
在這枚錢幣上刻有「半兩」二字,「半」在洞的右邊,「兩」在左邊。半兩意為半盎司,是錢幣的重量。
  在戰國時期(公元前475-221年),半兩幣是強大的秦國的通用貨幣。公元前221年,秦國獲得戰爭勝利,建立了新大秦帝國。秦始皇帝是統一中國的第一位皇帝,也是統一貨幣的第一位皇帝,他宣佈半兩錢是整個大秦帝國的標準貨幣。
  一些人認為半兩錢的形狀是一種象徵。在中國古代,人們相信天圓地方。因此,在發行貨幣的時候,秦始皇帝認為自己直接連接著天與地。另一些人則認 為半兩錢的形狀是根據生產工藝的需要而造。半兩錢被鑄進模具當中,在澆鑄後需要挫磨錢幣的邊緣。由於有這樣的方形孔,一整堆錢幣都可以穿在一根方形木棒 上,可以同時對所有的錢幣進行挫邊。

大英博物館的中國青銅器:鏟形錢幣

青铜空首布钱币 来自中国晋国。东周,公元前5世纪 青銅空首布錢幣 來自中國晉國。東周,公元前5世紀
這枚中國早期的鏟形錢幣形似鏟,其首中空,聳肩,尖足。早期的中國鏟形幣取相真實工具的形狀。鏟形錢幣和鏟具都是澆鑄到模具中製作的,但錢幣通 常較小,所需的金屬比鏟具薄。為瞭解決關於鏟形錢幣在中國發展的爭論,科學家們近來已經分析了鏟具和最早的鏟形錢幣的金屬成分。他們發現用來製作鏟形錢幣 的金屬與製作鏟具的金屬有很大的區別。
  最早的鏟形錢幣是周國皇室發行的。公元前7世紀晚期,或6世紀早期,周國在地理上是「中央王國」。在三百年裡,鄰近的大多數國家也發行了鏟形錢 幣。鏟形幣的形狀、錢幣上的銘文和發現地使人們可能得知某些鏟形幣的特殊產地。有好幾百種不同的銘文,它們通常是某個地方的名字或鏟形幣的重量。這枚鏟形 錢幣上沒有銘文。

大英博物館的中國青銅器:青銅壺

青铜壶(仪式酒器)来自中国山西省。东周,公元前5世纪。 青銅壺(儀式酒器)來自中國山西省。東周,公元前5世紀。
這對壺是在山西省侯馬的晉國鑄造廠製造的,這裡是北部的青銅鑄造地,成為了東周時期(公元前771-221年) 的青銅製造中心。在壺蓋的下邊緣,即花瓣壺頂的下方都有同樣的銘文。銘文記載著公元前482年晉國和吳國會晤時,晉國大臣趙孟鑄造了此壺。在這次會晤中, 兩國力圖簽訂合約,或結盟。
  這對青銅壺上的紋飾是一樣的。每尊壺的壺身上都有四隻饕餮,或四張怪物的臉。這樣的設計很有創意,在粘土上刻出花紋印版,並用浮雕裝飾。八張臉 的模具部分是用單獨的花紋印版做成的。花紋印版可以做出很多印圖,因此這種工藝是一種早期大規模生產的方式。許多這樣的模具已經在晉國鑄造廠找到。

大英博物館的中國青銅器:青銅卣

金银错青铜卣 来自中国,清朝,公元18世纪。 金銀錯青銅卣 來自中國,清朝,公元18世紀。
古代模型複製品
  青銅器是在公元前1600年首次鑄造的。通常在儀式上使用,向祖先供奉食物和酒。成套的青銅器與其所有者下葬。皇帝及其妻妾比皇室貴族們擁有更 多的精緻器皿,皇室貴族比一般貴族更為富有,富貴程度由社會等級來劃分。在墓穴和寶庫裡發現了許多不同形狀的器皿,這讓我們瞭解到了它們的歷史和樣式的發 展。
  卣是商朝(公元前1500-1050年)至西周朝(公元前1050-771年)中期使用的儀式酒器。這件藏品是清朝(公園1644-1911年)時期製造的仿古卣,是西周時期更古老的卣的複製品,與真品極為相似。
  複製品是為了表達對古代傳統的尊重,但是這件複製品使用的鑲嵌工藝並不是那個時代的。這件藏品大膽地運用了金銀錯工藝進行裝飾,在西周(公元前771-221年)以前都沒有將此工藝運用在青銅器上,也沒有用在這種器皿上。

大英博物館的中國青銅器:青銅鐘

中国青铜钟 来自中国,东周时期,约公元前6-5世纪。 中國青銅鐘 來自中國,東周時期,約公元前6-5世紀。
這件藏品最初來自於一組鐘,這組鐘中的很大一部分現在仍然存在,它們在侯馬(位於今天的中國山西省)的晉國鑄造廠製造。
  音樂是古代中國宮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宮廷典禮和儀式奏樂的傳統已有很悠久的歷史了。鼓和鐘都在奏樂中使用。隨著青銅鑄造的出現,公元前7世紀產生了小鐘,而大鐘在幾百年後才流行於世。
  此鐘被稱為镈,是使用型模製作的。這種模具是用粘土做成的,將熔化的金屬灌入模具當中。為了讓所有鐘上都有同樣的紋飾,製作者製作了特殊的花紋 印版,讓完全一樣的圖案出現在鐘的表面。一種印版可以使用多次。因此,鐘上的所有窄邊都是用相同的蟠龍紋,這樣的蟠龍紋都是用單獨的印版製作的。
  這個時期中國北部的青銅鑄造集中於晉國,該地區因工藝精湛的鐘而聞名,就如這件藏品,青銅鑄造術也說明了機器生產的方法已經成為了典型的工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