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觀音藝術形象賞析(圖)

 大洋網-廣州日報 
德化瓷观音像 德化瓷觀音像 善财和龙女是观音胁侍(资料图片) 善財和龍女是觀音脅侍(資料圖片) 送子观音像 送子觀音像
元代观音像(资料图片)元代觀音像(資料圖片)
觀音菩薩,家喻戶曉,印度傳來的菩薩與中國 民眾結緣最深者,莫過於觀音。究其原因,皆因諸佛菩薩幾乎全是男性形象,唯有觀音以女性形象出現在中國。在女人看來,她是一尊可以吐露心聲的慈悲菩薩;在 男人看來,她又是一位風姿窈窕的妙齡女子。正因為如此,女性觀音像魅力無窮,深受男女老少的歡喜讚歎。
  本版圖/文:鐘葵(除署名外)
  解讀佛教造像
  佛教諸神中在中國民間影響最大的觀音菩薩乃大乘菩薩,梵文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或「阿縛盧枳多伊濕伐羅」,意譯為「觀世音」、「光世音」、「觀自在」或「觀世自在」,一般稱為「觀世音」,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諱,略稱「觀音」,便一直沿用至今。
  佛教經典《妙法蓮華經·普門品》稱觀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菩薩,能現三十三化身,救十二種大難,遇難眾生只要唸誦觀音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 聲」,前往拯救解脫。觀音主張「隨類化渡」,對一切人救苦救難不分貴賤賢愚,所以觀音的美名尊號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簡稱「大悲」。南北朝 時期,觀音已逐漸獲得社會上的普遍信仰。
  觀音菩薩不僅以「大慈大悲」贏得大眾的信仰,在形象上也別具一格,佛教造像中別的菩薩都是男身,唯有觀音菩薩以女身形象出現,填補了佛教造像的 空白。女身觀音形象是佛教文化與中國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是唐以後中國佛教走上獨立發展道路的標誌之一。南北朝以前,觀音菩薩的造像多作男性打扮,唇上蓄有 小鬍子,表明觀音在印度本土為男性。《華嚴經》也說,善財童子往普陀洛迦山參拜觀音,「見岩谷林中金剛石上,有勇猛丈夫觀自在,與諸大菩薩說法。」文中的 「大丈夫」就是觀音。
  唐以後觀音以女性形象出現後,最受女性信眾的歡迎。不僅尼姑庵裡以觀音像為主要造像,在一般家庭裡供奉的也大多是觀音像。因佛經稱觀音有三十三 化身,觀音造像的種類也特別多,居佛教造像之冠。常見的有「六觀音」、「十五觀音」、「三十二應身」、「三十三觀音」等,大多是密宗所傳,也有一些是歷代 藝術家的創造。
  不管觀音的化身有多少,「聖觀音」是觀音形象的標準像,這種造像又稱「正觀音」,具體形象是頭戴天冠,天冠中有阿彌陀佛像,結跏跌坐於蓮花座上,右手持半開蓮花,左手結大悲施無畏印(即橫臂當胸側,拇指尖頂在食指尖上,中空成圓形,其餘三指直豎而微微分開)。
  佛教天台宗和密宗都有「六觀音」的說法,雖名稱不同,實際上是一樣的。密宗的「六觀音」包括聖觀音、千手千眼觀音、馬頭觀音、十一面觀音、准提 觀音和如意輪觀音。聖觀音為觀音標準像,千手千眼觀音也是人們常見的造像,不需多說。馬頭觀音形象在觀音的諸多形象中顯得很另類,頭是馬頭,身是菩薩身, 一般右手捻蓮花,左手持武器(常為長柄大斧),或坐或立,表情憤怒,形象威猛,象徵鎮妖伏魔時之狀,又稱「馬頭明王」。十一面觀音前三面為慈悲相,左三面 為瞋怒相,右三面白牙上出,為兇殘相,後一面為獰笑相,頂上一面為佛相。各戴寶冠,寶冠中有阿彌陀佛像,有二臂四臂兩種造型。准提觀音的造型是三目十八 臂,如意輪觀音有六臂。
  「六觀音」再加九尊,是為「十五觀音」。這九尊是:不空羂索觀音、白衣觀音、葉衣觀音、水月觀音、楊柳觀音、阿摩提觀音、多羅觀音、青頸觀音、 香王觀音。羂索即捕魚之網、捕獸之索,觀音手持羂索,從事漁獵,百發百中,無有空時,故名不空羂索。寓意誘人入彀,歸於佛道。白衣觀音又名白處觀音,身著 白衣,處白蓮中,手執蓮花。葉衣觀音身披樹葉,頭戴寶冠,有四臂。水月觀音坐水邊觀水中月,寓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楊柳觀音手持淨瓶和柳枝,寓意施惠眾 生,此造像常戴女式包頭披肩長巾,是近現代最常見的觀音造像之一。阿摩提觀音是觀音乘獅子而身放火光之像,密宗所傳,近代中國少見。多羅觀音現中年女人 狀,合掌持青蓮花,身著白衣,高髻微笑。青頸觀音造像為觀音坐懸崖上,左手撫岩,右手撫膝,寓意臨危不懼。香王觀音右臂下垂,五指伸開,右臂屈肘,手當胸 捻青蓮花。
  「十五觀音」之上又有「三十三觀音」,其名號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值得一提的是,常見的觀音造像中有一尊名為送子觀音,這尊觀音懷抱胖娃娃的 造像最為婦女所熟知。在廣大婦女心目中,觀音菩薩給人間帶來的吉祥,最重要的就是送子。很多婦女在結婚後專門去拜觀音,祈求早得貴子。沒有兒女的婦女,要 到觀音廟裡去「竊取」佛桌上供奉的蓮燈。因「燈」與「丁」諧音,拿到觀音菩薩像前的蓮燈,寓意添丁。另外,很多人還在家裡供奉送子觀音像。
  善財童子與龍女
  無論是觀音圖像還是觀音造像,觀音身旁常見一童男和一童女,童男名為善財童子,童女名為龍女,人們常稱他們為金童玉女,把他們視為吉祥的象徵。
  善財童子和龍女是觀音的脅侍。在佛門中,擁有脅侍的菩薩,一般為菩薩中品位高、名望大、常受人們單獨供奉者,觀音即是其一。按佛經的說法,善財 童子和龍女都來歷不凡。據說善財生時,種種珍寶自然湧出,故名善財。不過善財一心向佛,視錢財如糞土,發誓修行成菩薩。有一次文殊菩薩說法時,善財便向文 殊請教佛法。在文殊指示下,善財歷盡千辛萬苦參拜了五十三位善知識,這就是佛教書籍中經常提到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在普陀洛迦山,善財童子見到觀音並 得到他的教化,後來隨侍在觀音身旁。
  龍女是文殊菩薩的啟蒙弟子。《法華經·提婆品》稱,龍女是娑竭羅龍王之女,自幼智慧不凡,八歲時在龍宮聽見文殊說法,頓然覺悟,遂至靈鷲山禮拜 釋迦牟尼,成就佛道。龍女頓悟成佛,猶如一步登天,速度太快,不免使一些人感到驚訝和不解。智積菩薩悄悄問文殊:「有這麼快就成佛的嗎?」文殊回答說: 「有。於頃刻間發菩提心,就能成佛。」為輔助觀音菩薩普度眾生,龍女成佛後又由佛身變為童女身,成為觀音的右脅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