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
「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
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
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熱,有的放矢地
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
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
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
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
這裡須要注意的是,我國幅員遼闊,
地理環境各異,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
同屬冬令,西北地區與東南沿海的
氣候條件迥然有別。
冬季的西北地區天氣寒冷,進補宜
大溫大熱之品,如牛、羊、狗肉等﹔
而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但氣溫較
西北地區要溫和的多,進補應以清補
甘溫之味,如雞、鴨、魚類﹔地處高原
山區,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
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為宜。
除此之外,還應因人而異,因為食有
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別,
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辯,本著人體
生長規律,中醫養生原則,少年
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
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
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
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
● 「三九補一冬 來年無病痛」
按我國傳統民間習慣,「立冬」
代表著冬季的開始。
「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
自然界陰盛陽衰,各物都
潛藏陽氣,以待來春。
「寒」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
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
飲食保健也很重要。
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
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
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
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
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
熱量散失過多。因此,冬天營養應以
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
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
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個
冬季過後,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
缺乏維生素C,並因此導致人發生口腔
潰瘍、牙根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症狀。
那麼人們可適當吃些薯類,
如甘藷、馬鈴薯等。
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還有
維生素A,紅心甘藷還含較多的胡蘿蔔素。
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
還有清內熱的作用。
此外,在冬季上市的菜中,除大白菜外,
還應選擇圓白菜、心里美蘿蔔、白蘿蔔、
胡蘿蔔、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
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要經常
調換品種,合理搭配,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冬季也是進補的好時機,但要提醒
大家的是,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
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一般來說,
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
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
以調整脾胃功能。
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
如吃「臘八粥」有助於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
小麥粥有養心除煩的作用、芝麻粥
可益精養陰、蘿蔔粥可消食化痰、
胡桃粥可養陰固精、茯苓粥可健脾養胃、
大棗粥可益氣養陰等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