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資料
花貨的自然美學
紫砂藝術源於自然卻又高於自然,這句話最能表現花貨藝術,花貨採用提煉取捨的手法,突出自然形態中富有美學價值的部分.
明清時期是紫砂發展的鼎盛期,紫砂花貨藝術的高手名師層出不窮,優秀的花貨藝術品也是層出不窮,一些文人雅士為之傾倒.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 陳鳴遠作宜興紫砂壺南瓜式壺拍出了842萬港元.該南瓜壺採用團山泥.壺體為南瓜形,壺蓋為瓜蒂狀,壺嘴由瓜葉捲成,壺把則是瓜藤.壺身筋囊生動自然,壺 嘴、壺把造型和諧統一,葉脈藤紋刻畫逼真,極為自然可愛.
紫砂的可塑性,賦予了藝術家對線條的無限追求,可剛可柔,可繁可簡.造型也賦予了觀者無窮想像.蔣蓉的花貨,以果品居多,花生、核桃、菱角,也 做筆洗、荷葉盤.朱可心的花貨,多樹樁、松竹梅.裴石民的花貨與蔣蓉類似但也有區別.曾經跟蔣蓉學藝的汪寅仙,在"松竹梅"、"梅樁"、"南瓜"、"桃 子"等系列上也都有了不少的創新.如汪寅仙的斑竹提梁壺,壺身為圓竹段,竹節壺身採用傾斜的曲線,提梁把手為雙枝交叉,其竹稍延長線化於壺身竹節之中,給 人以流暢抒懷之感.
紫砂光貨雖沒有華麗的外表,卻以其樸素的自然形態、簡潔明快的線條訴說著自己獨特的造型語言,使之具有高雅脫俗的藝術魅力和獨特的文化風格.光 貨對面、線、角及線條的不同處理,使紫砂壺呈現出或粗獷、或豐駿、或剛健、或清秀的不同造型風格,甚至可以說,光貨的造型之美便是曲線與直線巧妙組合的藝 術之美.
雖然被稱為"光貨",但是其工藝卻一點也不簡單.紫砂光貨飾器裝飾藝術,有刻、塑、雕、琢、貼、繪、彩、絞、嵌、縷、釉、堆、印、鑲、漆、色、 鎏等等形式.清初以宮廷彩繪、泥繪、描金、縷空、上漆、掛釉、堆貼等形式風行於上流社會,民間也受此影響而逐步崇尚.時大彬所代表的紫砂光貨素器裸胎藝 術,使紫砂光貨素器成為藝術品的標誌,是紫砂藝術化的一個里程碑,同時又是紫砂光貨素器的精華所在,即最高表現形式,時大彬深受供春的影響,造器多以光貨 為主,形成了不務研媚、古樸雅緻的獨特藝術風格,深受藏家親睞.
光貨與花貨價值現狀
光貨在幾年前的市場上比花貨更受歡迎,許多人都是通過喝茶與泡茶認識紫砂壺的,在上世紀90年代茶藝熱的出現進一步帶去了紫砂壺收藏熱,當時市 場最受追捧的是宜興紫砂名家,像顧景舟、裴石民等大師的作品,這些老師的作品被當時可謂一壺難求,而在十幾年前的拍賣市場光貨佔著非常大的比例.為何當時 光貨會比較受歡迎,因為花貨相較之下較複雜,實用價值不高且不好清洗上手也不好把玩,但隨著對紫砂藝術的進一步研究,紫砂壺的線條與神形都得到完美體現, 這些不但體現在光貨上在花貨上亦得到體現,於是大家又看到了花貨的市場,因而這些年花貨的價值又提高了.
其實光貨簡單素雅,花貨精工細描,價值孰向孰低都不能一概而論,兩者各有各的藝術價值與審美特點,故而如果對其者偏愛的側重點不同也會影響兩者 的價值,無論是光貨還是花貨,對於初入行的人來講,收藏無須再過複雜,投資紫砂壺也是一種文化的積澱,投資紫砂壺更不能盲目跟風,要把握好自身的定位.
來源:新浪收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