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西周玉璧:曾是祭天神器(圖)

 北方網
李智刚收藏的西周玉璧。 肖亮摄 李智剛收藏的西周玉璧。 肖亮攝 李智刚向记者讲解古玉的有关文化。 肖亮摄 李智剛向記者講解古玉的有關文化。 肖亮攝
記者田芳實習生胡謙金亞平
「在電影《孔子》裡有這麼一段,孔子收到某國王送的一塊玦,於是讓學生馬上逃走。孔子為什麼要逃走呢?玦是古代一種玉器,是一種禮器,意味『決 絕』,國王送你一玦,表示要麼要你的腦袋,要麼讓你流亡國外,所以,孔子趕快逃走了。同樣的,如果皇帝送給出征的將軍一塊玉玦,那就表示『要不就馬革裹 尸,要不就凱旋回朝。』而如果皇帝送給大臣一塊瑗,那就表示對臣子的勉勵『我要重用你了。』」李智剛收藏古玉,因此研究積累了許多玉文化,和記者談起來, 滔滔不絕。說話間,他拿出一塊璧。「這塊玉璧應該誕生在西周,屬於高古玉,你看上面的饕餮紋、雙溝陽線,都是典型的時代特徵。在古代,這就是件神器,主要 作祭祀用。」
在古代,玉是一種地位的象徵,玉器一直都是作為禮器,十分珍貴,百姓基本上接觸不到,元代以後禮制混亂,老百姓家中才慢慢出現玉器。而玉器中以 漢代的白玉最美,一方面材質最美,在製作上因為只有王室貴族才能擁有,所以工藝也極為講究。「漢代和田白玉的開採量是極大的。」李智剛說,「古代玉器的雕 琢主要靠玉農腳踩軲轆,用動物的皮來磨,所以有時候一年才磨出一條痕跡。」
流傳下來的古玉由於大多從古墓中出土,玉埋在地下,經過數年的地下時光,外界物質長年積累沁入玉器中,給玉器浸染上各種顏色,就是所謂的 「沁」。古玉器中有所謂血沁、硃砂沁、土沁、水銀沁、金屬沁等200多種沁色。這是經過數千年的地殼運動,「一般來說,如果一塊玉上面同時有硃砂沁和銅 沁,那麼基本上就可以判斷為是一級文物了。」李智剛告訴記者。「這塊西周玉璧上也有沁,十分難得。」記者看到這塊玉璧上有一道小裂紋,覺得很可惜,李智剛 說:「這叫『沖』,玉器長期在地下,受地熱、地濕等影響,張裂所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十玉九裂』。這也是出土玉器的一個明顯的特性。」
在收藏界有一種說法,要成為一名大收藏家的一個標誌便是必須收有至少7件以上的高古玉。李智剛說自己已經有四件了,還要努力。而他手中的這塊西 周玉璧是換來的,「隔壁店的老闆相中了我店裡的三塊玉牌,我索性就用一萬塊錢和那三塊玉牌換了他店中放置了半年的這塊西周玉璧。」
李智剛祖籍長沙,曾是長沙有名的「元豐書齋」的主人,「我每個月賣書賺的錢,除留下生活費其他全部用來淘寶貝了。」李智剛說。從1995年開 始,他涉足收藏,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我喜歡逛地攤,以前每週五、六必定逛清水塘古玩一條街,既便在外地,遇到集市也都會去瞧瞧。」李智剛說,一是淘寶 貝,二是學習別人怎麼造假、做舊。「只有這樣,你才會不斷提高自己的辨識力。」李智剛說,「我老婆身上戴的那個『勒子』就是去年在天心閣的地攤上300塊 錢淘到的,也是高古玉,現在至少要叫價3萬。」逛地攤,圖的是樂趣,為的是眼緣,這就是所謂的修心。
慧眼識寶
  六法斷古玉
記者田芳實習生胡謙金亞平
高古玉主要指戰國和漢以前的玉器,明以前的玉器稱為古玉。大部分高古玉都是用和田玉製作,而高古玉的作偽者出於對成本和加工難度的考慮,往往用青海玉、京白玉或俄羅斯玉作假。以下是幾種鑑賞高古玉的方法。
1.斷新老:器物部分鈣化,沁色過渡自然,並且深入肌理。短時間作假,絕對不會如此。
2.看包漿:古玉除了被腐蝕外,都會有包漿,最重要的是,打孔及刀工中的包漿應該與外面的包漿一致,並且渾然一體。有的還會有局部的氧化突起同時存在。
3.把玉器放進80度左右的溫水中,鈣化的,會從裂縫中連續不斷的冒出細小的氣泡(因為鈣化後,改變了內部分子結構,變得疏鬆了)。沒有鈣化部分不會出現此現象。
4.許多玉器都有自然的裂紋,這是由於玉器長期在地下,受地熱、地濕等影響,張裂所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十玉九裂」。這也是出土玉器的一個明顯的特性。
5.出土玉器都有陰陽面,因為受地濕地熱礦物質等的影響,陽面變化較陰面變化小,也就是鈣化、沁色、腐蝕等比陰面差。
6.看反光,因為古玉是手工加工而成,由於用力不均,加工面由很多細小的面組成,所以迎光看時,會有不同的反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