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伊萬里瓷的歐洲脈絡(圖)


青花人物纹葫芦瓶 江户时代,1650~1670 产地:有田 高:40.8厘米,腹径:20.8厘米 青花人物紋葫蘆瓶 江戶時代,1650~1670 產地:有田 高:40.8釐米,腹徑:20.8釐米 青花婴戏纹花口过滤碗、托盘 江户时代,1750~1770年 产地:有田 总高:8.6厘米 (碗)高:7.6厘米,口径:24.5厘米 (托盘)高:5.8厘米,直径:30.3厘米   青花嬰戲紋花口過濾碗、托盤 江戶時代,1750~1770年 產地:有田 總高:8.6釐米 (碗)高:7.6釐米,口徑:24.5釐米 (托盤)高:5.8釐米,直徑:30.3釐米 五彩缠枝花卉纹瓶 江户时代,1660~1680 产地:有田 高:45.2厘米,腹径:24.2厘米 五彩纏枝花卉紋瓶 江戶時代,1660~1680 產地:有田 高:45.2釐米,腹徑:24.2釐米
伊萬里瓷已有400多年歷史,在日本也被稱為有田瓷、肥前瓷,產生於17世紀初葉,當時正值日本歷史上的江戶時代(1603~1867)。
  江戶時代是日本文化史上的巔峰之一。這一時期,伊萬里瓷通過引進、借鑑以景德鎮瓷為代表的中國瓷器既有成果及生產體制,在以有田為中心的肥前地 區成功燒製出來,並逐漸形成日本風格。至17世紀後半葉,有田瓷開始受到歐洲人的青睞,和中國的景德鎮瓷一道對德國的梅森窯、法國的塞夫勒窯、英國的切爾 西窯等製品產生了巨大影響。因為有田瓷需要在伊萬里港轉運出口,因而,又被稱為伊萬里瓷。
  本次展覽展示的160件精品伊萬里瓷器,以時間為序,分為「伊萬里外銷西洋」「風靡歐洲的伊萬里」「伊萬里的絢爛與華貴」「輝煌的落幕」四個單元,全面展示了伊萬里走向歐洲的過程,是難得的瞭解全球瓷器發展脈絡的重要展覽。
  伊萬里外銷西洋(1660~1670)
  清政府頒佈的海禁政策導致景德鎮瓷器出口銳減,荷蘭東印度公司因此將目光轉向有田瓷。當時出口的伊萬里瓷中有以景德鎮瓷器為樣本的,也有按照歐 洲一些陶器的造型燒製而成的餐具、水器和酒具,因而青花瓷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其中模仿明末景德鎮向歐洲大量出口的「芙蓉手瓷盤」就是最有代表的例子。
  風靡歐洲的伊萬里(1670~1690)
  這一時期是伊萬里瓷向歐洲出口的鼎盛時期。根據荷蘭東印度公司要求,大約在1670年代,柿右衛門窯燒製出了呈暖色調乳白色的細膩白瓷,上繪精美細緻的彩色圖案,這便是現在「柿右衛門樣式」的原型。其備受歐洲青睞,紛紛仿製。
  伊萬里的絢爛與華貴(1690~1730)
  1690年,華貴氣派的「金襕手樣式」瓷取代了「柿右衛門樣式」而風靡歐洲。而在1684年,隨著清政府頒佈瞭解禁令,景德鎮瓷器得以重新出口,從而與伊萬里瓷器在歐洲市場角逐,已取得好評的伊萬里樣式,為景德鎮窯所仿製,產品被稱為「中國伊萬里」。
  輝煌的落幕(1730-1750)
  1684年以後,伊萬里瓷器在與再度出口歐洲的景德鎮瓷器的抗衡中敗下陣來。荷蘭在對亞洲的貿易中也輸給了英國,歐洲各地瓷器生產也方興未艾, 故而,伊萬里瓷在歐洲的人氣迅速下滑。1733年,還可以看到典型的伊萬里瓷,但到了1757年,伊萬里瓷向歐洲的出口正式落下帷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