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老子-道德經 (註解版)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白話譯文:
「道」 是可以說的,但說出來了,就不是那恆常的「道」。「名」是可以表白的,但表白出來了,就不是那恆常的「名」。在還沒有表白前,那個無分別的狀態是天地的本 源;既有了表白,這個分別了的狀態,是萬物生長的母親。回到恆常而無分別的狀態,便可以觀看到道體的奧妙。經由恆常而現出分別的跡向,便可以觀看到道體的 表現。無分別的狀態、有分別的跡向,兩者都出於恆常的道體;但在表白上,名稱卻是不同的。就這樣的不同而又同,我們說它叫做「玄同」。「玄同」是說在生命 的玄遠之源是相通的,這便是「道」;「道」是萬有一切所依歸及開啟的奧秘之門啊!
藥方:
遇到了事情,要有沉默而冷靜的思考,不必急於表白。只要問心無愧也就可以了。人間事物,原只是自自然然的生長,不必在乎,但也不是不在乎,要懂得自在、自然。「道」的門是為沉默而生長的,喧譁的人們就讓他們喧譁吧!不是不去管他,而是要沉靜的去管他,管他就要先自在。

河上公章句:
謂 經、術、政、教之道也。非自然長生之道也,常道當以無為養神,無事安民,含光藏暉,滅跡匿端,不可稱道。謂富貴尊榮,高世之名也。非自然常在之名也。常名 愛如嬰兒之未言,雞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處石間,內雖昭昭,外如愚頑。無名者,謂道。道無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本也。吐氣布化,出於虛無,為天 地本始也。有名謂天地。天地有形位,陰陽有柔剛,是其有名也。萬物母者,天地含氣生萬物,長大成熟,如母之養子。妙,要也。人常能無慾,則可以觀道之要。 要,謂一也。徼,歸也。常有欲之人可以觀世俗之所歸趣也。徼,音叫,又古吊反,即竅字。兩者,謂有欲無慾也。同出者,同出人心也。而異名者,所名各異也。 名無慾者長存,名有欲者亡身也。玄,天也。言有欲之人與無慾之人,同受氣於天。天中復有天也。稟氣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則生聖賢;得錯亂污辱,則生貪淫 也。能知天中復有天,稟氣有厚薄,除情去欲守中和,是謂知道要之門戶也。

王弼註: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 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凡有皆始於無,故「未形」、「無名」之時則為萬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時,則長之育之,亭之毒之,為其母 也。言道以無形無名始成萬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妙者,微之極也。萬物始於微而後成,始於無而後生。故常無慾空虛,可以觀其始物之妙。徼, 歸終也。凡有之為利,必以無為用。欲之所本,適道而後濟。故常有欲,可以觀其終物之徼也。兩者,始與母也。同出者,同出於玄也。異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 則謂之始,在終則謂之母。玄者,冥也,默然無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而言謂之玄者,取於不可得而謂之然也。謂之然則不可以 定乎一玄而已,則是名則失之遠矣。故曰,玄之又玄也。眾妙皆從同而出,故曰眾妙之門也。
yin-yan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白話譯文:
天 下人都執著什麼是「美」,這樣就不美了。天下人都執著什麼是「善」,這樣就不善了。「有」和「無」兩者相伴而生;「難」和「易」兩者相伴構成;「長」和 「短」兩者相待而現;「高」和「下」兩者相待依倚;「音」和「聲」兩者互為和合,「前」和「後」兩者互為隨從,貫通天、地、人的聖人瞭然於心,能用「無 為」來處事,用「無言」來行教,萬物就這樣不離開生命之源的道而生長著。「道」生育了它,但不佔有它;「道」長養了它,但不依恃它;成了功,卻不居功;就 因不居功,所以永遠不離。
藥方:
執著是一切弊病之源,不要執著,要放下。放下才能自在。成功是成就它那個功,不是去佔有那個功,要有「功在天下」的心情,不要老以為「功在自己」。「無為」不是不去做,而是做了能「放下」;不是不去說,而是說了就說了,不用擔心,只要心靈明白就可以了。

河上公章句:
自 揚己美,使顯彰也。有危亡也。有功名也。人所爭也。見有而為無也。見難而為易也。見短而為長也。見高而為下也。上唱下必和也。上行下必隨也。以道治也。以 身師導之也。各自動也。不辭謝而逆止。元氣生萬物而不有。道所施為,不恃望其報也。功成事就,退避不居其位。夫惟功成不居其位。福德常在,不去其身也,此 言:不行不可隨,不言不可知,即上六句,有高下長短,若開一源,下生百端。百端之變,無不動亂。

王弼註:
美者,人心之所樂進也;惡者,人心之所惡疾也。美惡,猶喜怒也;善不善,猶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門,故不可得偏舉也,此六者皆陳自然不可偏舉之明數也。自然已足,為則敗也。智慧自備,為則偽也。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使功在己,則功不可久也。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白話譯文:
不 崇尚賢德的名號,使人民不鬥爭;不尊貴難得的東西,使人民不偷盜;不現出貪慾,使人民的心不紛亂。聖人治國,放空了心靈,填飽了肚子,柔弱了意志,強韌了 筋骨,守著恆常之道,使人民不執著、不貪慾,使自作聰明的人不敢有所作偽,回到不為什麼目的的作為,自自然然就能達到無不治的目的。
藥方:
不要被表象的名號所迷惑,心要寧靜,不要紛亂。心情空空、肚子吃飽;不要老說理想,要踏實,尤其要注意身體。不要自作聰明,不要老為了利害、目的才動作。不要老想去對治,自自然然才是真正的藥方。

河上公章句:
賢, 謂世俗之賢。辯口明文,離道行權,去質為文也。不尚者,不貴之以祿,不貴之以官。不爭功名,返自然也。言人君不御好珍寶,黃金棄於山,珠玉捐於淵。上化清 淨,下無貪人。放鄭聲,遠美人。不邪淫,不惑亂也。說聖人治國,與治身同也。除嗜欲,去亂煩。懷道抱一,守五神也。和柔謙讓,不處權也。愛精重施,髓滿骨 堅。彊,平聲。反樸守淳。思慮深,不輕言。夫,音扶。知,音智。不造作,動因循。德化厚,百姓安。

王弼註:
賢, 猶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貴者,隆之稱也。唯能是任,尚也曷為;唯用是施,貴之何為。尚賢顯名,榮過其任,為而常校能相射。貴貨過用,貪者競趣,穿窬探 篋,沒命而盜,故可欲不見,則心無所亂也。心懷智而腹懷食,虛有智而實無知也。骨無知以幹,志生事以亂,心虛則志弱也。守其真也。知者謂知為也。
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白話譯文:
道是生命之源啊!空無地去用它,或且永遠填不滿它。淵深地像是萬物所匯歸的地方。挫掉了銳利,解開了紛雜,柔和了亮光,和同了塵世,它深湛難知,卻像是存在你的左右,我們不要老問「它是誰生的兒子啊!」原來在萬象出生之前它就存在了。
藥方:
不要填滿所有的空間,才有生長的可能。言詞不要銳利,頭腦不要紛雜。不要老求光鮮亮麗,要懂得和著塵世生長。愛護您的左右,要關心他們,大道原在有形的萬象之先!

河上公章句:
沖, 中也。道匿名藏譽,其用在中。沖音蟲(蟲上一撇)。或常也。道常謙虛不盈滿。道淵深不可知也,似為萬物之宗祖。銳,進也。人欲銳精,進取功名,當挫止之。 法道不同也。挫,子臥反。銳,音睿。紛,結根也。當念道無為以解釋。言雖有獨見之明,當知闇昧不當,以曜亂人也。當與眾庶同垢塵,不當自別殊。言當湛然安 靜,故能長存不忘。老子言我不知道所從生。道自在天地之前,此言道乃先天地生也。至今在者,以能安靜湛然,不勞煩欲,使人修身法道。

王弼註:
夫 執一家之量者,不能全家。執一國之量者,不能成國。窮力舉重,不能為用,故人雖知,萬物治也,治而不以二儀之道,則不能贍也。地雖形魄,不法於天則不能全 其寧。天雖精象,不法於道則不能保其精。沖而用之,用乃不能窮滿以造實,實來則溢,故沖而用之,又復不盈,其為無窮亦已極矣。形雖大,不能累其體,事雖 殷,不能充其量,萬物捨此而求主,主其安在乎。不亦淵兮似萬物之宗乎。銳挫而無損,紛解而不勞,和光而不汙,其體同塵而不渝,其真不亦湛兮似或存乎。地守 其形,德不能過其載,天慊其象,德不能過其覆,天地莫能及之,不亦似帝之先乎。帝,天帝也。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白話譯文:
天地不偏私他的仁心,把萬物視為草編的狗,任其自然;聖人不偏私他的仁心,把百姓視作草編的狗,任其自然;天地之間,它就好像個大風箱一般,虛空而沒有盡頭,鼓動它就愈來愈有勁,話多了祇會招來困窘,倒不如默默守著中道而行。
藥方:
要學習天地般的無私,對事情不要看得太重,要輕鬆些!事情要有次序、做了一件,就會帶出一件,引不完的!要放鬆、再用力,愈用會愈有勁!話多了祇會招來困窘,默默地做出成績來,最重要!

河上公章句:
天 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天地生萬物,人最為貴,天地視之如芻草狗畜,不責望其報也。聖人愛養萬民,不以仁恩,法天地,行自然。聖人視百姓如芻草狗 畜,不責望其禮意。天地之間空虛,和氣流行,故萬物自生。人能除情慾,節茲味,清五藏,則神明居之也。橐籥中空虛,又能有聲氣。橐,音託。籥,音藥。言空 虛無有屈竭,時動搖之,益出聲氣也。多事害神,多言害身。口開舌舉,必有禍患。數,王弼注,去聲,謂理數也。明皇注,音朔。不如守德於中,育養精神,愛氣 希言。

王弼註:
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為,造立施化則物失 其真,有恩有為,列物不具存,物不具存,則不足以備載矣。地不為獸生芻,而獸食芻;不為人生狗,而人食狗。無為於萬物而萬物各適其所用,則莫不贍矣。若慧 由己樹,未足任也。聖人與天地合其德,以百姓比芻狗也。橐,排橐也。籥,樂籥也。橐籥之中,空洞無情,無為故虛,而不得窮,屈動而不可竭盡也。天地之中, 蕩然任自然,故不可得而窮,猶若橐籥也。愈為之則愈失之矣。物樹其惡,事錯其言,不濟不言,不理必窮之數也。橐籥而守數中,則無窮盡,棄己任物,則莫不 理。若橐籥有意於為聲也,則不足以共吹者之求也。
第六章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白話譯文:
那川谷之神啊,永生而不死,這就叫根源的生育之門啊。那根源的生育之門啊,這就就做「天地之根」。它綿綿密密的好似存在你左右,用著用著永不停歇。
藥方:
要虛懷若谷,這樣才能起死回生。謙虛是最好的藥方,世間事總有個根源,根源就在天地。要注意生活世界的安排,事情要綿綿密密的,隨時都在思考,自會有答案。永不停歇但不用急種一棵大樹,不是那麼快的。

河上公章句:
谷, 養也。人能養神則不死也。神,謂五藏之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腎藏精,脾藏志,五藏盡傷,則五神去矣。言不死之有在於玄牝。玄天也,於人為鼻。 牝,地也,於人為口。天食人以五氣,從鼻入,藏於心,五氣清微為精神聰明音聲五性,其鬼曰兆魂者,雄生也。主出入人鼻,與天通,故鼻為玄也。地食人以五 味,從口入,藏於胃,五性濁厚為形骸骨肉血脈六情,其鬼曰魂魄者,雌也。主出入於口,與天地通,故曰,為牝也。根,元也。言鼻口之門,是乃通天地之元氣所 從往來。鼻口呼吸喘息,當綿綿微妙,若可存復,若無有。用氣常寬舒,不當急疾勤勞也。

王弼註:
穀神,谷中央 無。谷也,無形無影,無逆無違,處卑不動,守靜不衰,谷以之成而不見其形,此至物也。處卑而不可得名,故謂天地之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門,玄牝之所由 也,本其所由,與極同體,故謂之天地之根也。欲言存邪,則不見其形,欲言亡邪,萬物以之生。故綿綿若存也,無物不成,用而不勞也。故曰,用而不勤也。
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白話譯文:
天地是長久的,天地何以能既長且久呢!祇因為祂不偏私地生長著,因此能長久地生長!聖人瞭然於心,因此把自己放到後面去,這樣好讓人民能擺在前面來,把自己放在外頭,好讓人民能在裡頭生存!正因為祂能沒有私心,所以能夠讓每一個人都成就它自己。
藥方:
要有天地般的心量,不用忍耐,也能長久!「讓開」是最重要的藥方!別人生長了,你也生長了!成就別人,也就是成就你自己!私心不一定那麼不好,但要私得起,也要放得下!

河上公章句:
說 天地長生久壽,以喻教人也。天地所以獨長且久者,以其安靜施,不責報,不如人居處汲汲求自饒之私,奪人以自與。以其不求生,故能長生不終也。天下敬之,先 以為長。薄己而厚人也。百姓愛之如父母,神明祐之若赤子,故身常存。聖人為人所愛,神明所祐,非以其公正無私所致乎。人以為私者,欲以厚己也。聖人無私而 己自厚,故能成其私也。

王弼註:
自生則與物爭,不自生則物歸也。無私者,無為於身也。身先身存,故曰,能成其私也。
第八章
上善弱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白話譯文:
最 上等的善就像水一樣,看似柔弱卻是包容,水的善,利益了萬物,而不與他們爭鬥,處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卻因而接近於「道」。處世要好好學習大地的渾厚, 用心要好好學習深水潭子般的包容,交往要好好學習人際的真實感通,說話要好好學習信用的確定,為政要好好學習治事的穩健,行事要好好學習才能的運用,變動 要好好學習時機的抉擇,正因為不去爭鬥,因此不會招來怨尤!
藥方:
別人以為你是柔弱,其實這是包容,包容可以免除鬥爭!事情總有個定準,要抓準它,不要放過,也不用擔心;治事要穩健,注意時機的抉擇,當斷則斷,不要猶豫!該做的好好做!做你喜歡的,喜歡你所做的!無怨無悔!

河上公章句:
上 善之人,如水之性。水在天為霧露,在地為泉源也。眾人惡卑濕垢濁,水獨靜流居之也。惡,去聲。水性幾與道同。幾,音機。水性善喜於地,草木之上,即流而 下,有似於牝動而下人也。水深空虛,淵深清明。萬物得水以生,與虛不與盈也。水內影照形,不失其情也。無有不洗,清且平也。能方能圓,曲直隨形。夏散冬 凝,應期而動,不失天時。壅之則止,決之則流,聽從人也。水性如是,故天下無有怨尤,水者也。

王弼註:
人惡卑也。道無水有,故曰,幾也。言人皆應於治道也。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白話譯文:
老想維持著滿盈,倒不如罷了!老想錘煉使銳利,那便不可長保!金玉滿堂,卻不能自守;富貴驕慢,將自取其咎;功成了、名就了,正該是把身退下來的時候,這是大自然之道啊!
藥方:
張揚就要付出代價,不想付出代價,那且先別張揚。功成了、名就了,要懂得回來看看自己,不要被拉著在外闖蕩!金玉多了,不只累贅,而且是敗亂的起點。大自然之道啊!不是用名號堆疊成的,只是如實而已!

河上公章句:
盈, 滿也。已,止也。持滿必傾,不如止也。揣,治也。先揣之,後必棄捐。嗜慾傷神,財多累身。夫富當賑貧,貴當憐賤,而反驕恣,必被禍患也。遺,去聲。咎,音 臼。言人所為,功成事立,名蹟稱遂,不退身避位則遇於害,此乃天之常道也。譬如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樂極則哀。

王弼註:
持,謂不失德也。既不失其德又盈之,勢必傾危。故不如其已者,謂乃更不如無德無功者也。既揣末令尖,又銳之令利,勢必摧故不可長保也。不若其已。不可長保也。四時更運,功成則移。
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白話譯文:
魂 魄環抱,和合為一,能夠不離開道嗎?任使真氣,回到柔和,能夠像嬰兒一般嗎?滌除污垢,玄妙照見,能夠沒什麼弊病嗎?愛護人民,治理國事,能夠無為而為 嗎?任由自性,動靜自如,能不柔弱自守嗎?明亮坦白,四通八達,能夠無執無著嗎?生生不息,涵和蘊蓄,使其生長,卻不佔有,任其作為,卻不依恃,由其生 長,卻不宰制,這就叫做玄妙之德啊!
藥方:
和諧的意思不是等同為一,而是讓不同的有一超越克服的可能。任由自性,玄妙自照,沒有什麼執著,就能把握到你想把握的。生長比競爭重要,用涵和蘊藉的心情去接受,自然能夠生長。不要想佔有,不要想依靠,不要想控制,玄玄中自有妙處!

河上公章句:
營 魄,魂魄也。人載魂魄之上得以生,當愛養之。喜怒亡魂,卒驚傷魄。魂在肝,魄在肺,美酒甘肴,腐人肝肺,故魂靜志道不亂,魄安得壽延年也。言人能抱一,使 不離於身,則長存一者,道始所生,太和之精氣也。故曰,一布名於天下,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侯王得一以為正平,入為心,出為行,佈施為德,統名為一。 一之為言,志一無二也。離,去聲。專,守精氣使不亂,則形體能應之而柔順。能如嬰兒,內無思慮,外無政事,則精神不去也。當洗其心,使潔靜也。心居玄冥之 處,覽知萬事,故謂之玄覽也。滌,音迪。不淫邪也,淨能無疵病乎。治身者,愛氣則身全,治國者,愛民則國安。治身者,呼吸精氣,無令耳聞也。治國者,佈施 惠德,無令下知也。天門,謂北極紫微宮。開闔,謂終始五際也。治身,天門謂鼻孔,開謂喘息,闔謂呼吸也。治身當如雌牝,安靜柔弱,治國應變,和而不唱。言 達明白,如日月四通,滿於天下八極之外,故曰,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彰布之於十方,煥煥煌煌也。無有能知道,滿於天下者。道生萬物而畜養之。道生萬物,無 所取有。道長養萬物,不宰割以為器用。長,上聲。言道行德,玄冥不可得見,欲德人如道也。

王弼註:
載,猶處 也。營魄,人之常居處也,一人之真也。言人能處常居之宅,抱一清神,能常無離乎,則萬物自賓矣。專,任也,致極也,言任自然之氣。致,至柔之和,能若嬰兒 之無所欲乎,則物全而性得矣。玄,物之極也,言能滌除邪飾,至於極覽,能不以物介其明。疵之其神乎,則終與玄同也。任術以求成,運數以求匿者,智也。玄覽 無疵,猶絕聖也。治國無以智,猶棄智也。能無以智乎,則民不辟而國治之也。天門,天下之所從由也。開闔,治亂之際也,或開或闔,經通於天下,故曰,天門開 闔也。雌,應而不倡,因而不為,言天門開閡能為雌乎,則物自賓而處自安矣。言至明四達,無迷無惑,能無以為乎,則物化矣。所謂道常無為,侯王若能守,則萬 物自化。不塞其原也。不禁其性也。不塞其原,則物自生,何功之有。不禁其性,則物自濟,何為之恃。物自長足,不吾宰成,有德無生,非玄如何。凡言玄德,皆 有德而不知其主,出乎幽冥。
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互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白話譯文:
三十支車輻拱著一支車轂,正因中間是虛空的,所以車子才能運轉使用。摶揉黏土做成器皿,正因中間是虛空的,所以器皿才得盛物使用。開鑿門窗,起造房舍,正因中間是虛空的,所以房舍才得居住使用。因此有形有像,利益萬物;虛空無物,妙用無窮。
藥方:
心靈放空,才能容物,記住:沒有士兵的大將軍,只能當階下囚。生命不能空度,但卻要有留白,留白才能有想像的空間,才能有發展的可能。捨棄,只是捨棄,根本不用問:是否還有可能,因為真正的可能性,就是回到空無的境地。執著必帶來痛苦,放下是良方;虛空妙用,才得無窮!

河上公章句:
古 者車三十轂,法月數也。共轂者,轂中有孔,故眾輻共湊之。治身者當除情去欲,使五藏空虛,神乃歸之也。治國者,寡能統眾,弱能使強。輻,音福。轂,音谷。 無,謂空虛,轂中空虛,車得其行,轝中空虛,人能載其上也。當,去聲。埏,和也。埴,土也。和土以為飲食之器。埏,音羶。埴,音植。器中空虛,故得有所盛 受。謂作居室。言戶牖空虛,人得以出入觀視,室中空虛,人得以居處,是其用。利物也。利於形用,器中有物,室中有人,恐其屋破壞,腹中有神,畏形之消亡 也。言虛空者,乃可用盛受萬物,故曰,虛無能制有形,道者空也。

王弼註:
轂所以能統三十輻者,無也,以其無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實統眾也。木埴,壁之所以成,三者而皆以無為用也。言無者,有之所以為利,皆賴無以為用也。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白話譯文:
紅 黃藍白黑,五色紛雜,眼花撩亂,令人目盲;宮商角徵羽,五音雜沓,令人耳聾;酸甜苦辣鹹,五味蒸騰,令人口爽;跑馬田獵,心意紛馳,迷失本性,令人心神發 狂;珍貴寶物,難得財貨,引發殺機,令人行動受到傷害。就是這緣故,聖人為了肚子,祇管填飽自得;不為眼睛,向外追逐不停。因此,去掉了外在的追逐,所得 的是恬然自適。
藥方:
眼睛可是靈魂之窗,若一意追逐,靈魂卻可能從這窗口跑走。過頭的事,不要做;過度的努力,也不要做;過人的才華,更要愛惜;須知:過了頭,想回頭都困難。可以多些糞土,因為糞土可以肥沃田地;要少些財貨,因為財貨會引來殺機。停止追逐,你須要的是安靜、自得。

河上公章句:
貪 淫好色則傷精失明也。好聽五音則和氣去心,不能聽無聲之聲。爽,亡也。人嗜五味於口,則口亡,言失於道味也。人精神好安靜,馳騁呼吸,精神散亡,故發狂 也。妨,傷也。難得之貨謂金銀珠玉,心貪意欲,不知厭足,則行傷身辱也。守五性,去六情,節志氣,養神明。目不妄視,妄視洩精於外。去彼目之妄視,取此腹 之養性。

王弼註:
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謂之爽。夫耳目口心,皆順其性也,不以順性命,反以傷自然,故曰聾、盲、爽、狂也。難得之貨,塞人正路,故令人行妨也。為腹者以物養己,為目者以物役己,故聖人不為目也。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上、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白話譯文:
是 寵是辱都令人驚駭,最大的禍患卻是自己啊!怎麼說「是寵是辱都令人驚駭」,寵是得了上頭的寵愛,辱是受了下面的侮辱,得了它讓你驚駭,失了它也讓你驚駭, 所以說「是寵是辱,都令人驚駭」。為何說「最大的禍患卻是自己呢?」我為何有這最大的禍患呢?正因為我老執著佔有自己啊!要是我能不執著自己,我又有何禍 患呢?能重視到拿自己的身子去為天下服務,這樣才能寄望以天下;能喜歡拿自己的身子去為天下服務,這樣才能交託以天下。
藥方:
管它是寵是辱,依然故我,只是個平常心,便是了!最大的禍患就是自己,自己太大了,天地就變得小了,知道嗎?無我才是真我,無我才得自在,「自在」是克服一切「他在」的良方。忘掉自己的利害,忘掉自己的面子,忘掉自己的身段,才能找回自己。

河上公章句:
身 寵亦驚,身辱亦驚。貴,畏也。若,至也。畏大患至身,故皆驚。問何為寵,何為辱?寵者尊榮,辱者恥辱及身。還自問者,以曉人也。辱為下賤。得寵榮驚者,處 高位如臨深危也。貴不敢驕,富不敢奢。失者,失寵處辱也。驚者,恐禍重來也。解上得之若驚,失之若驚。復還自問,何故畏人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 身,有身憂其勤勞,念其饑寒,觸情從欲,則遇禍患也。使吾無有身體,得道自然,輕舉昇雲,出入無間,與道通神,當有何患。言人君貴其身而賤人欲,為天下主 者則可寄立,不可以久也。言人君能愛其身,非為己也,乃欲為萬民之父母,以此得為天下主者,乃可以託其身於萬民之上,長無咎也。

王弼註:
寵 必有辱,榮必有患,驚辱等,榮患同也。為下,得寵辱榮患若驚,則不足以亂天下也。大患,榮寵之屬也。生之厚,必入死之地,故謂之大患也。人迷之於榮寵,返 之於身,故曰大患若身也。由有其身也。歸之自然也。無以易其身,故曰貴也。如此乃可以託天下也。無物可以損其身,故曰愛也。如此乃可以寄天下也,不以寵辱 榮患損易其身,然後乃可以天下付之也。
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白話譯文:
看 它不見(它是無相的)就叫它「夷」,聽它不到(它是無聲的)就叫它「希」,摸它不著(它是無形的)就叫它「微」,它是無相、無聲、無形的,不可以用言語來 形容。它混沌不分,合而為一。這整體不分的「一」,它表現出來的並不亮麗,含藏在裡的,卻也不昏暗;它綿綿不絕地,難以名狀,最後回覆到空無一物,這就叫 做「不可名狀的狀態,不可表象的真像」這就叫做不可捉摸的「恍惚」。想迎接於前,卻見不著它的頭;想追隨於後,卻見不著它的身影。操持古之大道,治理現前 萬有一切;能知原始古道,這叫做「道之統紀」。
藥方:
不要求亮麗,只要不昏暗,就有可能。生命要的不是必然,而是可能。無 相、無聲、無形的時候,就是充滿著可能性的時候。甚至,你要懂得去相、去聲、去形,回到真切的可能點上來。處在環中,才能因應無窮,不必在前在後、在左在 右,徬徨猶豫,浪費心神!不必擔心目前的勢態如何,要用理念去化解,要以理導勢!

河上公章句:
無色曰夷,言 一無采色,不可得視而見之。無聲曰希,言一無音聲,不可得聽而聞之。無形曰微,言一無形體,不可搏持而得之。三者謂夷希微也,不可致詰者,謂無色無聲無 形,口不能言,書不能傳,當受之以靜,求之以神,不可詰問而得之也。混,合也。故合於三,名之而為一。言一在天上,不皦皦光明。皦,音皎。言一在天下,不 昧昧有所闇冥。昧,音妹。繩繩者,動行無窮極也。不可名者,非一色也,不可以青黃白黑別;非一聲也,不可以宮商角徵羽聽;非一形也,不可以長短大小度之 也。物,質也。復當歸之於無質。言一無形狀,而能為萬物作形狀也。一無物質,而為萬物設形象也。一忽忽恍恍者,若存若亡,不可見之也。一無端末,不可預待 也。除情去欲,一自歸之也。言一無形跡,不可得而看。聖人執守古道,生一以御物,知今當有一也。人能知上古本始有一,是謂知道綱紀也。

王弼註:
無 狀無象,無聲無響,故能無所不通,無所不往,不得而知,更以我耳目體,不知為名,故不可致詰,混而為一也。欲言無邪,而物由以成。欲言有邪,而不見其形, 故曰,無狀之狀,無物之象也。不可得而定也。有,有其事。無形無名者,萬物之宗也。雖今古不同,時移俗易,故莫不由乎此,以成其治者也。故可執古之道,以 御今之有,上古雖遠,其道存焉,故雖在,今可以知古始也。
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白話譯文:
古 時候,那善於修道的人,精微、奧妙、玄遠、通達,深涵於道,難以了知。正因為他深涵於道,難以了知,因此我勉強地為他做一番描述形容。他遲疑審慎像是冬天 涉過河川上的薄冰一般,他猶疑拘謹好像是畏懼四鄰的窺伺一般。他莊敬恭謹好像是賓客一般,他除去執著好像冰雪銷融一般。他惇厚樸實好像未經刨開的原木一 般,他胸懷寬廣好像幽深的山谷一般,他渾淪不分看起來像是混濁的水一般。誰能讓那混濁動盪的水,逐漸歸於寧靜,慢慢變得清澈;誰能讓它安歸於靜,再慢慢啟 動、徐徐生長。保愛此道的人懂得不自滿,正因為他能夠不自滿,因此他能夠去舊更新。
藥方:
天道難以了知,不必老是想去窺伺;須知:有幾分敬畏就有幾分福氣。生命不是用分別心去認識,而是用無分別心去感通,真切的感通起於敬畏。寧靜之後,再啟動,這樣的啟動才是強勁而有力的。不避混濁,能讓混濁澄清,這才是真功夫。朋友,息心止慮吧!

河上公章句:
謂 得道之君也。玄,天也。言其志節玄妙,精與天通也。道德深遠不可識知,內視若盲,反聽若聾,莫知所長。舉事輒加重慎與,與兮若冬涉川心,猶難之也。其進退 猶猶如拘制,若人犯法,畏四鄰知之也。如客畏主人,儼然無所造作也。渙者解散,釋者消亡,除情去欲,日以空虛。敦者質厚,樸者形未分。內守精神,外無文采 也。曠者寬大,谷者空虛不有德,功名無所不包也。渾者守舉真,濁者不照然也。與眾合同,不自專。孰,誰也。誰能知水之濁止,而靜之徐徐自清也。誰能安靜以 久,徐徐以長生也。保此徐生之道,不欲奢泰盈溢。夫唯不盈滿之人,能守蔽不為新成,蔽者匿光榮也。新成者,貴功名。

王弼註:
冬 之涉川,豫然若欲度,若不欲度,其情不可得見之貌也。四鄰合攻,中央之主,猶然不知所趣向者也。上德之人,其端兆不可睹,德趣不可見,亦猶此也。凡此諸 若,皆言其容,象不可得而形名也。夫晦以理物則得明,濁以靜物則得清,安以動物則得生,此自然之道也。孰能者,言其難也。徐者,詳慎也。盈必溢也。蔽,覆 蓋也。
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覆命曰常,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白話譯文:
要 極力的回到虛靈的本心,要篤實的守著寧靜的元神。讓萬物如其萬物各自生長,我只靜靜的體會著生命的回歸。一切存在如此錯雜紛紜的生長著,它們總是個自回覆 到自家的生命本源。能夠回覆到自家生命本源,這真叫做生命的回歸啊!回歸生命本身就叫常道,沒體會得常道,胡作非為,那就會產生了禍害。體會得常道就會生 出包容,體會得包容就會變得廓然大公,廓然大公才得周遍完全,周遍完全才能自然天成。自然天成就能符合於道,符合於道也就能悠久無疆,終其一身也就不會有 什麼危險了!
藥方:
要相信生命自己有一回歸與生長的可能,不必造作,不必擔心。虛心吧!由他去吧!他會自己好好生長的,只要關懷他,不要控制他。真正的包容是不必忍受、不必包容,讓他來去自如,如如生長。「道」是你的道、我的道、他的道,大家的道,它靜靜地等著你。

河上公章句:
得 道之人,捐情去欲,五內清淨,至於虛極。守清靜,行篤厚。作,生也。萬物並生也。言吾以觀見萬物無不皆歸其本也。人當念重本也。芸芸者,華葉盛。言萬物無 不枯落,各復反其根而更生也。靜謂根也。根安靜柔弱,謙卑處下,故不復死也。言安靜者,是為復還性命,使不死也。覆命使不死,乃道之所常行也。能知道之所 常行則為明。不知道之所常行,妄作巧詐,則失神明,故凶也。能知道之所常行,去情忘欲,無所不包容也。無所不包容則公正無私,眾邪莫當。公正無私,可以為 天下王。治身正則形一,神明一,萬共湊已躬也。能正德合神,明乃與天子。德與天通則與道合同也。與道合同乃能長久。能公能天,通天合道,四者純備,道德弘 遠,無殃無咎,乃與天地俱,沒不危殆也。

王弼註:
言致虛,物之極篤;守靜,物之真正也。動作生長。以虛靜觀 其反覆。凡有起於虛,動起於靜,故萬物雖並動作,卒復歸於虛靜,是物之極篤也。各反其所始也。歸根則靜,故曰靜。靜則覆命,故曰覆命也。覆命則得性命之 常,故曰常也。常之為物,不偏不彰,無皦昧之狀,溫涼之象,故曰知常曰明也。唯此復乃能包通萬物,無所不容,失此以往,則邪入乎分,則物離其分,故曰不知 常,則妄作凶也。無所不包通也。無所不包通,則乃至於蕩然公平也。無所不周普,則乃至於同乎天也。與天合德,體道大通,則乃至於極虛無也。窮極虛無,得道 之常,則乃至於不有極也。無之為物,水火不能害,金石不能殘。用之於心則虎兕無所投其齒角,兵戈無所容其鋒刃,何危殆之有乎。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白話譯文:
最 上乘的國君治理天下,使得人們不覺得有他的存在;其次者,使得人們來親近他、讚譽他。再其次者,使得人們畏懼他;又其次者,使得人們回過頭來侮辱他;統治 者的誠信不足,老百姓們也就無法相信你。悠悠然地行事吧!不要輕易的發號施令。成功了,完事了,老百姓們說:我們原來就自自然然的這樣了!
藥方:
重點是怎樣把事情做好,不是誰得了權位、誰去完成,誰享了大名。你給出的是天地、是心情、是可能,不是指導、不是控制、不是督促。控制森嚴,這是最不好的管理方式,能物各付物,自然而然才好。不要讓學生老覺得是你教給他的,不要讓兒子老覺得是你傳給他的,自然才好。

河上公章句:
太 上,謂太古無名之君也。下知有之者,下知上有君而不臣事,質樸也。其聽可見,恩惠可稱,故親愛而譽之。設刑法以治之。禁多令煩,不可歸誠,故欺侮之。君信 不足於下,下則應之以不信而欺其君也。說太上之君,舉事猶貴重於言,恐離道失自然。謂天下太平也。百姓不知君上之德淳厚,反以為只自當然也。

王弼註:
大 上,謂大人也。大人在上,故曰大上。大人在上,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始,故下知有之而已,言從上也。不能以無為居事,不言為教,立善行 施,使下得親而譽之也。不能復以恩仁令物,而賴威權也。不能法以正齊民,而以智治國,下知避之,其令不從,故曰,侮之也。夫御體失性則疾病生,輔物失真則 疵釁作。信不足焉,則有不信,此自然之道也。已處不足,非智之所齊也。自然,其端兆不可得而見也,其意趣不可得而睹也,無物可以易其言,言必有應,故曰, 悠兮其貴言也。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以形立物,故功成事遂,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也。
第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白話譯文:
廢棄了自然大道,就得強調人間的真情實感、義理規範;出離了智慧明照,人間的造作詐偽也就群起而生了。父子、兄弟、夫婦,這六親無法和諧共處,這時就得強調孝道與慈愛的重要。國家昏亂不堪,這時候才有所謂的「忠臣」。
藥方:
強調什麼,其實就是失去什麼,要懂得安享幸福,不要老追索幸福。大道自然,無情有情,沒有強迫,卻有道理,不用擔心。與其立志成為忠臣孝子,無寧盼望六親和順、天下太平。與其一直提醒自己要怎麼樣,不如讓自己就這樣、就這樣,如如自然。

河上公章句:
大 道之時,家有孝子,戶有忠信,仁義不見也。大道廢不用,惡逆生,乃有仁義可傳道。智惠之君,賤德而貴言,賤質而貴文,下則應之以為大偽奸詐。六親絕,親戚 不和,乃有孝慈,相牧養也。政令不行,上下相怨,邪辟爭權,乃有忠臣匡正其君也。此言天下太平,不知仁義,盡無慾不知廉,各潔己不知貞。大道之君,仁義 沒,孝慈滅,猶日中盛時,眾星失光。

王弼註:
失無為之事,更以施慧立善道,進物也。行術用明,以察奸偽;趣睹形見,物知避之。故智慧出則大偽生也。甚美之名生於大惡,所謂美惡同門。六親,父子兄弟夫婦也。若六親自和,國家自治,則孝慈忠臣不知其所在矣。魚相忘於江湖之道,則相濡之德生也。
第十九章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白話譯文:
絕 棄了聖智的美名,不會為此美名來迫壓人民,人民自然可以得利百倍。絕棄了仁義的聲名,不會為此聲名來奴役人民,人民自然可以歸返孝慈。絕棄了巧利,不再生 起貪取之心,那盜賊也就不會存在了。這三者是說人間的禮文制度不足以治理這個世界,因而得讓它有所歸屬於自然。讓你的天真朗現吧!永遠懷抱著真樸的本心 吧!自然而然,你的私心就減少了,你的慾望也就降低了。
藥方:
不要貪取美名,要懂得務實,真正的務實就是不強求、就是自然!用再多的語言文字去教導,都不如自自然然的生長。讓你的天真朗現吧!永遠懷抱著真樸的本心吧!這樣自然快活!自我降到最低,才能升起真正的我;慾望減到最少,才能升起生命的真實動力。

河上公章句:
絕 聖製作,反初守元,五帝垂象,蒼頡作書,不如三皇結繩無文。棄智惠,反無為。農事修,公無私。絕仁之見恩惠,棄義之尚華信。德化淳也。絕巧者,詐偽亂真 也。棄利者,塞貪路,閉權門也。上化公政,下無邪私。謂上三事所棄絕也。以為文不足者,文不足以教民。見素者,當抱素守真,不尚文飾也,抱樸者,當見其篤 樸以示下,故可法則。少私者,正無私也。寡慾者,當知足也。

王弼註:
聖智,才之善也。仁義,人之善也。巧利,用之善也。而直云絕,文甚不足,不令之有所屬,無以見其指,故曰,此三者以為文而未足,故令人有所屬,屬之於素樸寡慾。
第二十章
絕 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儡 儡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 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白話譯文:
棄絕後天擾攘的學習,免除憂愁煩惱吧!人家唯唯諾諾說你好,或者人家拿言語呵斥 你,那相去有多遠啊!人家評價是善,或者人家評價是惡,兩者距離可有多遠啊!人家所畏懼的,我們也就不可以不畏懼,這是世事之然啊!不過,大道廣闊,無涯 無際,永不停歇!世俗大眾,熙熙嚷嚷,好像享用了豐富的宴席一般,好似春日裡登臺遠眺一般,總湊個熱鬧!唯獨我澹泊的、寧靜的,起不了什麼兆頭,就好像那 還沒長大的嬰兒一般。閒散悠遊,沒有什麼特定的目的,好像無家可歸似的。世俗大眾總要為自己打算,留個有餘,而我獨獨像是有所缺憾一般!我守著愚人之心 啊!渾渾沌沌的啊!世俗人求的是烜赫顯耀,我獨獨喜歡默默無名。世俗人總好精明能幹,我獨獨喜歡渾渾無心。心地恬澹好像大海一般,飂闊無涯,永無邊際。世 俗大眾總要個目的、有個憑藉,而我獨獨固守自然,寧願鄙陋。我獨獨不同於一般世俗大眾,我所尊貴的是回到母親的懷抱,渴飲母愛甘泉!
藥方:
不 要擔心學不好,放下吧!沒有了憂愁,沒有了煩惱,一切會好!人家所畏懼的,我們也就不可以不畏懼,這是世事之然,就這樣!不必老為自己打算,倒是寧可守著 自然虛靜之道。烜赫顯耀、精明能幹,不如渾渾無心、默默無名,自在的好。當爸爸就要給人,當兒子卻永遠有媽媽的支持!又當個兒子吧!

河上公章句:
絕 學不真,不合道文。除浮華則無憂患也。同為應對而相去幾何,疾時賤質而貴文。善者和譽,惡者諫爭,能相去何如。疾時惡忠直,用邪佞也。人謂道人也。人所畏 者,畏不絕學之君也。不可不畏,近令色,殺仁賢。或言世俗人荒亂欲進學為文,未央止也。熙熙,淫放多情慾也。如飢思太牢之具,意無足時也。春陰陽交通,萬 物感動,登臺觀之,意志淫淫然。我獨怕然,安靜未有情慾之形兆也。如小兒未能答偶人時也。我乘乘如窮鄙無所歸就。眾人餘財以為奢餘,智以為詐。我獨如遺 棄,似於不足也。不與俗人相隨,守一不移,如愚人之心也。無所分別。明且達也。如闇昧也。察察,急且疾也。悶悶,無所割截。我獨忽忽如江海之流,莫知其所 窮極也。我獨漂漂若飛若揚,無所止也。志意在神域也。以有為也。我獨無為。我獨與人異也。食用也,母道也。我獨貴用道也。

王弼註:
下 篇,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然則學求益所能,而進其智者也,若將無慾而足,何求於益。不知而中,何求於進。夫燕雀有匹,鳩鴿有仇,寒鄉之民,必知旃裘, 自然已足,益之則憂。故續鳧之足,何異截鶴之頸,畏譽而進,何異畏刑。唯阿美惡,相去若何?故人之所畏,吾亦異焉,未敢恃之以為用也。嘆與俗相返之遠也。 眾人迷於美進,惑於榮利,欲進心競,故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也。言我廓然,無形之可名,無兆之可舉,如嬰兒之未能孩也。若無所宅。眾人無不有懷有志,盈 溢胸心,故曰,皆有餘也。我獨廓然,無為無慾,若遺失之也。絕愚之人,心無所別析,意無所美惡,猶然其情不可睹,我頹然若此也。無所別析,不可為名。耀其 光也。分別別析也。情不可睹。無所繫縶。以,用也。皆欲有所施用也。無所欲為,悶悶昏昏,若無所識,故曰,頑且鄙也。食母,生之本也。人者皆棄生民之本, 貴末飾之華,故曰,我獨欲異於人。
第廿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像;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白話譯文:
最 大的德行願景,就是順從著自然大道。自然大道究是何物呢?有無虛實,恍惚難辨!恍恍惚惚中,自然大道顯現了意象;恍恍惚惚中,那意象逐漸轉為具體的形物 了;自然大道是何等深遠而幽冥,卻隱含著精誠的動力,自然大道的精誠是真切的,這裡有其確信不移的地方。從古到今,人們用了許多名言概念去建構這世界,它 總離不開「自然大道」。就是經由「自然大道」,才能審閱人間大眾各種事物。我何以能夠知道人間大眾各種事物的情狀呢?就憑這「自然大道」。
藥方:
具 體的形物要分辨清楚,但要超越它,真實的圖像要明白,但要空卻它。自然大道是無名、無形、無情、無象的,只是個自然而已!順從著自然大道,就不必強調自覺 的德行,精誠自可以不移,真正的精誠不是勉強,而是自然。回得「自然大道」,一切清楚明白,人間事物,整整齊齊,一個走不了!

河上公章句:
孔, 大也。有大德之人,無所不容,能受垢濁,處謙卑也。唯,獨也。大德之人,不隨世俗所行,獨從於道也。道之於萬物,獨恍忽往來,於其無所定也。道唯忽恍,無 形之中,獨為萬物法像。道唯恍忽,其中有一,經營主化,因氣立質。道唯窈冥無形,其中有精實,神明相薄,陰陽交會也。言存精氣,其妙甚真,非有飾也。道匿 功藏名,其信在中也。自,從也。自古至今,道常在不去。閱,稟也。甫,始也。言道稟與萬物始生,從道受氣。我何以知從道受氣。此,今也。以今萬物皆得道精 旡而生,動作起居,非道不然。

王弼註:
孔,空也,惟以空為德,然後乃能動作從道。恍惚無形,不繫之嘆。以無 形始物,不繫成物,萬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故曰,恍兮惚兮,其中有像也。窈、冥,深遠之嘆,深遠不可得而見。然而萬物由之,其可得見,以定其真。 故曰,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也。信,信驗也。物反窈冥,則真精之極得,萬物之性定。故曰,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也。至真之極,不可得名,無名則是其名也。自古 及今,無不由此而成,故曰,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也。眾甫,物之始也。以無名說萬物始也。此上之所云也。言吾何以知萬物之始於無哉,以此知之也。
第廿二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白話譯文:
彎 曲正所以能伸直,低窪正所以能滿盈,破舊正所以換新,少了正所以能得到,多了正所以造成迷惑。因此,聖人懷抱著整體的道來做為天下人所學習的範式。不自我 表現,因此反而明白;不自以為是,因此反而彰顯;不自我誇耀,因此反而功勞長存;不自驕自滿,因此反而得以生長。古來所說「曲折才得周全」這樣的話,那裡 是虛飾的話而已呢?實在說來,是應該像這樣的周全才能歸返於道啊!
藥方:
理直不一定要氣壯,做起來儘管有些曲折,但卻可能是 較為周全的。要能「藏」,但不是遮掩;而只是讓自己在安靜的情境下,默運造化,好好生長。不必擔心走錯路,走錯路,就多認得一條路,好好記得這條路,以後 可能也有用。法律對了,道理不一定對;道理對了,人情不一定對;人情對了,還是要求道理對,求法律對。真人情,不是世俗,而是人的真情實感。

河上公章句:
曲 己從眾不自專,則全其身也。枉屈己而申人,久久自得直也。地窪下,水流之;人謙下,德歸之也。自受弊薄,後己先人,天下敬之,久久自新也。自受取少,則得 多也。天道祐謙,神明託虛。財多者惑於所守,學多者惑於所聞。抱,守法式也。聖人守一乃知萬事,故能為天下法式也。聖人不以其目視千里之外也,乃因天下之 目以視,故能明達也。聖人不自以為是而非人,故能彰顯於世。伐,取也。聖人德化流行,不自取其美,故有功於天下。矜,大也。聖人不自貴大,故能久不危。此 言天下賢與不肖,無能與不爭者爭也。傳古言曲從則全身,正言非虛妄也。誠,實也。能行曲從者,實其肌體,歸之於父母,無有傷害也。

王弼註:
不自見其明則全也。不自是則其是彰也。不自伐則其功有也。不自矜則其德長也。自然之道亦猶樹也,轉多轉遠其根,轉少轉得其本。多則遠其真,故曰惑也;少則得其本,故曰得也。一,少之極也。式,猶則之也。
第廿三章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白話譯文:
默 然無語,自然天成,暴風颳不了一整個早上,急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誰使得它們這樣子的呢?是「天地」天地尚且不能讓暴風急雨持續長久,更何況人呢?(人怎可 能讓苛政暴刑長久呢?)因此之故,順從於自然大道的,它就和同於自然大道;依循著天真本性的,它就和同於天真本性;一旦失去了自然大道、天真本性,它也就 這樣失去了自己。生命和同於自然大道的人,自然大道也樂與相伴;生命和同於天真本性的人,天真本性也樂與相伴;生命失去其自己的人,那自然大道、天真本性 也就不願與它相伴。自己守的信諾不足,自然大道、天真本性也就不信任它!
藥方:
與其相信話語的確認,不足相信一切會默運造化、自然天成!暴風急雨,就讓它過去吧!過去了,天地澄明,平坦太平!即使是錯的,包容它,就可能長出對的;即使是對的,強調它,卻可能變成錯的。內在的確認,相信自然天成,也就會自然天成!大自然有一獨特的偉力在焉!

河上公章句:
希 言者,是愛言也。愛言者,自然之道。飄風,疾風也。驟雨,暴雨也。言疾不能長,暴不能久也。孰,誰也。誰為此飄風暴雨者乎,天地所為。不終於朝暮也。天地 至神,合為飄風暴雨,尚不能使終朝至暮,何況人欲為暴卒乎。從,為也。人為事當如道安靜,不當如飄風驟雨。道者,謂好道人也。同於道者,所謂與道同。德謂 好德人也,同於德者,所謂與德同也。失謂任己失人也,同於失者,所謂與失同也。與道同者,道亦樂得之也。與德同者,德亦樂得之也。與失同者,失亦樂失之 也。君信不足於下下,則應君以不足也。此言物類相歸,同聲相應,雲從龍,風從虎,水流濕,火就燥,自然之類也。

王弼註:
聽 之不聞名曰希,下章言,道之出言,淡兮其無味也,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然則無味不足聽之,言乃是自然之至言也。言暴疾美興不長也。從事,謂舉動,從事 於道者也。道以無形無為成濟萬物,故從事於道者,以無為為君,不言為教,綿綿若存而物得其真,與道同體,故曰同於道。德,少也,少則得,故曰得也。行得則 與得同體,故曰,同於得也。失,累多也,累多則失,故曰失也。行失則與失同體,故曰,同於失也。言隨行其所,故同而應之。忠信不足於下,焉有不信也。
第廿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誇者不長。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白話譯文:
墊著腳跟,會站不穩,張大布伐,反而難行!自我表現,反而沒得明白;自以為是,反而沒得彰顯;自我誇耀,反而沒有功勞;自驕自滿,反而沒得生長。像這樣子對於道,可以說是「吃過頭,剩下的飯;做過頭,累贅的行止」,就事來說,會令人心生厭惡,因此有道之士,不願意這樣做。
藥方:
腳踏實地,一步步的往前走,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只是個閒逸,可也。忘記自己的功業,忘記自己的欲求,這樣才是個真幸福的人,上蒼才得幫助你!生長,只是個生長,不必老安在「自己」,自然可也。不要勉強,勉強會造成傷害;寧可順成天地!

河上公章句:
(踮腳、提起腳跟。通「企」。),進也,謂貪權慕名,進取功榮也,則不可久立身行道也。自以為貴而跨於人,眾共蔽之使不得行。人自見其形容以為好,自見所 行以為應道,殊不自知其形貌操行之鄙。自以為是而非人,眾共蔽之使不得彰明。所謂輒自伐取其功美,即失有功於人也。好自矜大者,不可以長久。贅,貪也。使 此自矜伐之人,在治國之道曰然斂餘祿食為贅行。此人在位,動欲傷害,故物無有不畏惡也。言有道之人不居其國也。

王弼註:
物尚進則失安,故曰,企者不立。其唯於道而論之,若卻至之行,盛饌之餘也。本雖美,更可薉也。雖有功而自伐之,故更為疣贅者也。
第廿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白話譯文:
有 個東西混然而成,在天地之前即已存在。無聲無息的、無邊無際的,敻然獨立,永不遷動;週而復始,運行不已,它可以做為一切天地萬物的母親。我們不知何以名 狀它,約定叫它做「道」;勉強地形容它,說它是廣大無邊;廣大無邊而運行不盡,運行不盡而玄遠無際,玄遠無際而又返迴本源。這麼說來,道大、天大、地大、 人亦大。(這麼說來,總體之本源的「道」是創生不已的、普遍而高明的「天」是寬廣無涯的,具體而厚實的「地」是涵藏無盡的,虛靈明覺的「人」也一樣具有自 強不息的創生可能。)整個大宇長宙中有這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學習「地」的厚實涵藏,進而學習「天」的高明寬廣,進而學習「道」的本源創生,最後則是 傚法學習「自然」生成。
藥方:
留意發展的向度,用「圓環式的思考」去替代「單線式的思考」,想想恆久的可能。人之為人,是因為天地萬有一切都可以在一剎那間被納到心中,除非你自己看小了自己。具體的生長,普遍的發展,脈絡的安排,自自然然地,如如無礙!

河上公章句:
謂 道無形混沌而成,萬物乃在天地之前。寂者無音聲,寥者空無形,獨立者無匹雙,不改者化有常。道通行天地,無所不入,在陽不焦,託陰不腐,無不貫穿,不危 殆。道育養萬物精氣,如母之養子。我不見道形容,不知當何以名之,見萬物皆從道所生,故字之曰道也。不知其名,強曰大者,高而無上,羅而無外,無不包容, 故曰大也。其為大非若天常在上,非若地常在下,乃復逝去無常處所也。言遠者,窮乎無窮,布氣天地,無所不通也。言其遠不越絕,乃復在人身也。道大者,包羅 諸天地無所不容也。天大者,無所不蓋也;地大者,無所不載也。王大者,無所不制也。四大,道天地王也。凡有稱有名則非其極也。言道則有所由,有所由然後謂 之為道,然則是道稱中之大也,不若無稱之大也。無稱不可得而名曰域也。天地王皆在乎無稱之內也,故曰,域中有四大者也。八極之功,有四大,王居其一也。居 一作處。人當法地安靜柔和也,重之得五穀,掘之得甘泉,勞而不怨也,有功而不制也。天湛泊不動,施而不求報,生長萬物無所收取。道清淨不言,陰行精氣,萬 物自成也。道性自然,無所法也。

王弼註:
混然不可得而知,而萬物由之以成,故曰混成也。不知其誰之子,故先 天地生。寂寥,無形體也。無物之匹,故曰獨立也。返化終始,不失其常,故曰不改也。周行無所不至而免殆,能生全大形也,故可以為天下母也。名以定形,混成 無形,不可得而定,故曰,不知其名也。夫名以定形,字以稱可,言道取於無物而不由也。是混成之中,可言之稱最大也。吾所以字之曰道者,取其可言之稱最大 也。責其字定之所由,則繫於大,大有繫,則必有分,有分則失其極矣。故曰,強為之名曰大。逝,行也。不守一大體而已。周行無所不至,故曰逝也。遠,極也。 周無所不窮極,不偏於一。逝故曰遠也,不隨於所適,其體獨立,故曰反也。天地之性,人為貴,而王是人之主也。雖不職大亦復為大與三匹,故曰,王亦大也。四 大,道、天、地、王也。凡物有稱有名則非其極也,言道則有所由,有所由然後謂之為道,然則是道,稱中之大也,不若無稱之大也。無稱不可得而名曰域也,道天 地王皆在乎無稱之內,故曰,域中有四大者也。處人主之大也。法,謂法則也。人不違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違天,乃得全載,法天也。天不違道,乃得全 覆,法道也。道不違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於自然無所違,自然者,無稱之言,窮極之辭也。用智不及無知,而形魄不及精象,精 象不及無形,有儀不及無儀,故轉相法也。道順自然,天故資焉。天法於道,地故則焉。地法於天,人故象焉。所以為主其一之者,主也。
第廿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白話譯文:
穩重是輕易的根本,寧靜是躁動的主宰;因此治國的聖人終日離不開承載衣物糧食的車子,即使是華美豐盛蔚為大觀,但平居之時,仍要超然物外,怎麼可以讓那萬乘之君,輕率地治理國家呢?輕率就會失去了根本,躁動則會失去了主宰。
藥方:
穩重才能生長,不要陷溺在浮動的情緒中,要握住方向。不要以為那是沉重的負擔,而要愛惜你已有那麼樣的負重能力。很難下決定,這叫謹慎,能謹慎,表示自己有敬畏的精神。不要輕率行動,否則失去根本,一切危矣!寧靜、深思!

河上公章句:
人 君不重則不尊,治身不重則失神。草木之華輕故零落,根重故長存也。人君不靜則失威,治身不靜則身危,龍靜故能變化,虎躁故夭虧也。輜,靜也。聖人終日行 道,不離其靜與重也。榮觀,謂宮觀燕處,后妃所居也。超然遠避而不處也。奈何者,疾時主傷痛之辭。萬乘之主,謂王。王者至尊而以其身行輕,躁乎疾時,王奢 恣輕淫也。王者輕淫則失其臣,治身輕淫則失其精。王者行躁疾,則失其君位。治身躁疾,則失其精神也。

王弼註:
凡物輕不能載重,小不能鎮大。不行者使行,不動者制動,是以重必為輕根,靜必為躁君也。以重為本,故不離。不以經心也。輕不鎮重也,失本為喪身也,失君為失君位也。
第廿七章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白話譯文:
善 於行事的人,無為自然,不留痕跡。善於言說的人,沉默寡言,言語無過。善於謀畫的人,無心為機,不用計算。善於閉合的人,不用關鍵也打不開。善於結納的 人,不用繩索也解不開。如此說來,聖人用常道的善來救人,因此從沒有棄絕人;用常道的善來救物,因此從來沒有棄絕物;這就叫做「承襲常道之明」。這樣子看 來,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師;而不善之人則是善人所引以為借鑑的。人們要是不懂得去尊貴他的老師,不去愛惜他所該因以為借鑑的;這樣的人即使有再大的才智, 其實卻是大大的迷惑,這道理可真精微玄妙得很啊!
藥方:
「平常」就好,「好」只是平常,平平常常,不用多所計算,自然天成。 平常地好,像日月運行一樣,沒有偏私,卻長久不息!不要嫌那些向你頂禮的人,說他們低下;沒有他們的低下,那有你的尊貴呢!真正的智慧是不為外物所迷,總 在自己的腔子裡做主;進一步做主是無主之主,只是自然。

河上公章句:
善行道者,求之於身,不下堂,不出門, 故無轍跡。善言謂擇言而出則無瑕疵,謫過於天下也。善以道計事者,則守一不移,所計不多則不用籌策而可知也。善以道閉情慾、守精神者,不如門戶有關揵可得 開。揵,音鍵。善以道結事者,乃可結其心,不如繩索可得解也。聖人所以常教人忠孝者,欲以救人在命。使貴賤各得其所也。聖人所以教民順四時以救萬物之殘 傷。聖人不賤石而貴玉,視之如一。聖人善救人物,謂襲明大道也。人之行善者,聖人即以為人師。資,用也。人行不善,聖人猶教導使為善,得以給用也。獨無輔 也。無所使也。雖自以為智言,此人乃大迷惑。能通此意,是謂知微妙要道也。

王弼註:
順自然而行,不造不始, 故物得至而無轍跡也。順物之性,不別不析,故無瑕謫可得其門也。因物之數不假形也。因物自然,不設不施,故不用關楗繩約而不可開解也。此五者皆言不造不 施,因物之性,不以形制物也。聖人不立形名以檢於物,不造進向以殊棄不肖,輔萬物之自然而不為始,故曰無棄人也。不尚賢能,則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則民 不為盜,不見可欲,則民心不亂。常使民心無慾無惑,則無棄人矣。舉善以師不善,故謂之師矣。資,取也。善人以善齊不善,以善棄不善,故不善人善人之所取 也。雖有其智,自任其智,不因物,於其道必失。故曰,雖智大迷。
第廿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白話譯文:
要 司理那向外的雄心,就得固守那內在的母性,像是天下的谿谷一般;像是天下的谿谷,真常本性永不分離,回覆歸返於嬰兒的自然狀態。要司理那彰顯於外的光明, 就得持守那涵藏於內的晦黯,做為天下人所學習的範式。做為天下人所學習的範式,真常本性也就不會有什麼偏差,回覆歸反於沒有終極的真實之境。要司理人間的 榮華富貴,就得記守受辱時的情境,謙卑地像是天下的山谷一般。能謙卑的像是天下山谷一般,這樣子真常本性才得充足,才能回覆歸返真樸本源。真樸本源發散為 天下萬物,聖人體會運用這個道理,如此才能成為百官之長;如此說來,最完善的制度,就是不要陷入支離割裂之中。
藥方:
得 意時,須有失意時之意態;失意時,卻不必落寞,而要平常心。大豪傑之為大豪傑,就在於能放得下,能回到最原初的柔軟狀態。放開了「權、利、名、位」,才能 有「經、義、實、地」,才能生長。操作最好的制度,要有跨出制度的器量!跨出制度,不是不守制度,而是一心向著真樸本源。

河上公章句:
雄 以喻尊,雌以喻卑。人雖知自尊顯,當復守之以卑微,去雄之強梁,就雌之柔和,如是則天下歸之,如水流入深谿也。人能謙下如深谿,則德常在不復離於己。常復 歸志於嬰兒,惷然而無所知也。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雖自知昭昭明白,當復守之以默默如闇昧,無所見如,是則可為天下法式,則德常在。人能為天下法 則,德常在於己,不復差忒。德不差忒,則長生久壽,歸身於無窮極也。榮以喻尊貴,辱以喻污濁,知己之有榮貴,當守之以污濁,如是則天下歸之,如水流入深谷 也。足,止也。人能為天下谷,德乃止於己。復當歸身於質樸,不復為文飾。萬物之樸,散則為器用也。若道散則為神明,流為日月,分為五行也。聖人升用,則為 百官之元長也。聖人用之,則以大道制御,天下無所傷割;治身則以天道制情慾,不害精神也。

王弼註:
雄,先之 屬;雌,後之屬也。知為天下之先也,必後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也。谿不求物而物自歸之,嬰兒不用智而合自然之智。式,模則也。忒,差也。不可窮也。此 三者,言常反終,後乃德全其所處也。下章云,反者道之動也。功不可取,常處其母也。樸,真也。真散則百行出,殊類生,若器也。聖人因其分散,故為之立官 長。以善為師,不善為資,移風易俗,復使歸於一也。大制者,以天下之心為心,故無割也。
第廿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隨,或歔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白話譯文:
想 要去握取天下,大有為地來治理它,依我看來,那是辦不到的事!天下就像是一神聖而奧妙的器物一般,不可以「大有為」,不可以「緊抓不放」。「大有為」就敗 亂了天下,「緊抓不放」卻往往失去了治國先機。如此說來,就像是人一樣,有時走在前,有時跟在後;有時歔氣為暖,有時吹氣為涼;有時體健剛強,有時身骨羸 弱;有時厚實堪載,有時挫折頹廢。因此之故,聖人(做事)不過分,(生活)不奢華,(態度)不傲慢!
藥方:
做事要認真,但不 要執著;要用心,但不要擔心!一方面說,好在有我,一方說,可以沒有我。緊抓不放的人,只能做小事;做大事的人,要能放,但放而不放,不放而放,要有清明 的智慧觀法。做事不過分,生活不奢華,態度不傲慢!人能如此,不成功也成功!一時之間的成敗利害,不要去管他,老管著他,他就糾纏著你!能忘,才是大英 雄、大豪傑!

河上公章句:
欲為天下主也。欲以有為治民。我見其不得天道人心已明矣。天道惡煩濁,人心惡多 欲。器,物也。人乃天下之神物也,神物好安靜,不可以有為治。以有為治之,則敗其質性。強執教之人,則失其情實,生於詐偽也。上所行,下必隨之也。呴,溫 也,吹寒也。有所溫,必有所寒也。有所強大,必有所羸弱也。載,安也。隳,危也。有所安必有所危。明人君不可以有為治國與治身也。甚,謂貪淫聲色。奢,謂 服飾飲食。恭,謂宮室臺榭,去此三者,處中和,行無為,則天下自化。

王弼註:
神,無形無方也。器,合成也。 無形以合,故謂之神器也。萬物以自然為性,故可因而不可為也。可通而不可執也。物有常性,而造為之,故必敗也。物有往來而執之,故必失矣。凡此諸或,言物 事逆順反覆,不施為執割也。聖人達自然之至,暢萬物之情,故因而不為,順而不施。除其所以迷,去其所以惑,故心不亂而物性自得之也。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白話譯文:
用 自然大道來輔佐人主的人,就不會以兵力強取天下,以兵力強取天下,很快就會引發報復!戰爭所在之處,遍地荊棘!大戰之後,凶悍連年。善於用兵的,速求結 束,不敢逞強豪取!速求結束,不敢自負;速求結束,不敢誇耀;速求結束,不敢驕慢!速求結束,用兵乃不得已;速求結束,用兵切勿逞強。任何事物,一旦逞 強,勢必衰頹老死,這就不合自然大道。不合自然大道必然就會很快消逝滅亡!
藥方:
暴力必然引來暴力,只有柔性才能化解暴力。不得已要用到戰爭,但要速求結束,不要逞強!成功了要哀矜而勿喜!過頭的,就會老逝!等待吧!可以不要用霹靂手段,就不要用!殘忍的戰爭,要有一分慈忍的精神!怒目金剛手段要是低眉菩薩心腸!

河上公章句:
謂 人主能以道自輔佐也。以道自佐之主,不以兵革順天任德,敵人自服。其舉事好還,自責不怨於人也。農事廢,天不修。天應之以惡氣,即害五穀,五穀盡,傷人 也。善兵者,當果敢而已不休。不以果敢取強大之名也。當果敢謙卑,勿自矜大也。當果敢推讓,勿自伐,取其美也。驕,欺也。果敢勿以驕欺人。當果敢至誠,不 當迫不得已也。果敢勿以為強兵堅甲,以侵陵人也。草木壯極則枯落,人壯極則衰老也。言強者不可以壯。枯老者,生不行道也。不行道者早死。

王弼註:
以 道佐人主,尚不可以兵強於天下,況人主躬於道者乎。為始者務欲立功生事,而有道者務欲還反無為,故云,其事好還也。言師凶害之物也。無有所濟,必有所傷, 賊害人民,殘荒田畝,故曰荊棘生焉。果,猶濟也。言善用師者,趣以濟難而已矣,不以兵力取強於天下也。吾不以師道為尚,不得已而用,何矜驕之有也。言用兵 雖趣功,果濟難,然時故不得已當復用者,但當以除暴亂,不遂用果以為強也。壯,武力暴興,喻以兵強於天下者也。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故暴興必不道早已 也。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 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眾 多,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白話譯文:
再好的兵器,還是不吉祥的東西。人們多半不喜歡它,因此有道之士不願用兵。有道 君子平常以「左」為貴,而用兵則以「右」為貴。兵,是不吉祥的東西,不屬有道君子的東西。不得已要用兵,當以恬淡為上。用兵得勝也不須讚美,若是喜歡讚美 用兵,我們說這是以殺人為樂。那以殺人為樂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天下人認同的。自古以來,吉祥之事以左為尚,凶危之事則以右為尚。同這道理,偏將軍危害少 些,因此,居於左;上將軍危害大些,故居於右。顯然的是說:以喪禮來處理這樣的事,戰爭殺人眾多,當以悲哀之心,悌泣之。因此,打了勝仗當以喪禮來處理。
藥方:
涉 及於勝敗的事,要用恬淡的心情去處理;涉及於生長的事情,要用心去沾溉它!「自然大道」是生命的源動力,心靈則是土地,要去耕耘它、種植它!在這裡,你會 發現自然大道。哀兵必勝,勝兵當哀,勝的不是讓對方敗了,哀的反倒是這樣的勝敗,這是要讓自己「死去活來」,好自生長。打敗對方,你贏了!可能這樣你就輸 了!輸在哪裡?輸在你贏!

河上公章句:
祥,喜也。兵者,驚精神,濁和氣,不善人之器也。不當修飾之。兵,動 則有所害,故萬物無有不惡之。有道之人,不處其國。貴柔弱也。貴剛強也。此言,兵道與君子道反,所貴者異也。兵革者,不善之器也。非君子所貴重器也。謂遭 衰逆亂禍欲加萬民,乃用之以自守。不貪土地,利人財寶。惔,一作然。雖得勝而不以為利己也。美得勝若是為喜,樂殺人者也。為人君而樂殺人,此不可使得志於 天下,為人主必專制人命,妄行刑誅。左生位也。陰道殺人。偏將軍卑而居陽者,以其不專殺也。上將軍尊而居右者,言其主殺也。上將軍於右,喪禮尚右,死人貴 陰也。傷己德薄,不能以道化人,而害無辜之民。古者戰勝將軍,居喪主禮之位,素服而哭之,明君子貴德而賤兵,不得已誅,不祥心不樂之,比於喪也。知後世用 兵不已,故悲痛之。
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白話譯文:
大 道,恆常變通,是不可名言表述的,像是未雕琢的原木一般!它精微幽深,天下間沒有誰能支配它的!在上位的侯王們要是能守此自然大道,萬物將會如其萬物,自 然生長!就如同天地乾坤、陰陽之氣,和合相感,自然降下了甘露,不必去命令人民,而它已自然均平!人們經由名言去建制這個世界,名言既已構成,那重要的是 要能夠知其所止;能夠知其所止,這樣才能免除危險!大道之流佈於天下,就好像山川深谷的水必然流歸大海一般!
藥方:
心靈的治 療不能老在端倪上用工夫,要回到本源,回歸之法,便得剝落語言的執著!不要強求溝通,要體會靜默!靜默中有真樸的愛,大道之愛!知其所止,不是在現象上去 止住,而是用理想去轉移!猛然煞車是會翻車的,要懂得轉個彎,才能活下去!放下它!放不下,那就放著!放著,用遺忘的方式放著!讓它回到記憶的海洋中!

河上公章句:
道 能陰能陽,能弛能張,能存能亡,故無常名也。道樸雖小,微妙無形,天下不敢有臣使道者也。侯王若能守道無為,萬物將自賓,服從於德也。侯王動作能與天相應 合,天即下甘露善瑞也。天降善瑞則萬物莫有教令之者,皆自均調若一也。始道也有名,萬物也,道無名能制於有名,無形能制於有形也。既,盡也。有名之物,盡 有情慾,判道離德,故身毀辱也。人能去道行德,天亦將自知之。天知之則神靈祐助,不復危殆。言道之在天下,與人相應和,如川谷與江海相流通也。

王弼註:
道 無形不繫常,不可名,以無名為常。故曰道常無名也。樸之為物,以無為心也,亦無名,故將得道莫若守樸,夫智者可以能臣也,勇者可以武使也,巧者可以事役 也,力者可以重任也,樸之為物,憒然不偏,近於無有,故曰,莫能臣也。抱樸無為,不以物累其真,不以欲害其神,則物自賓而道自得也。言天地相合,則甘露不 求而自降;我守其真性無為,則民不令而自均也。始制,謂樸散始為官長之時也。始制官長,不可不立名分以定尊卑,故始制有名也,過此以往將爭錐刀之末,故 曰,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也,遂任名以號物,則失治之母,故知止所以不殆也。川谷之以求江與海,非江海召之,不召不求而自歸者,世行道於天下者,不令而自 均,不求而自得,故曰,猶川谷之與江海也。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白話譯文:
能識別清楚他人,算是「聰智」,能回到自身好自瞭解,算是「明白」。勝過別人,叫做「有力」,勝過自己,才是真正強者。知足的人,算是富有;奮力實踐,必然已確立了志向。不離大道之所,才能長久;身雖死,精神長存,這叫長壽。
藥方:
真 正的智慧是自照照人,明白了自己,因而清楚了別人,是以自身為起點展開的。強者是不隨自家的軀殼起念的,強者是咬著牙,和血吞!更重要的是放下!知足者 富、自尊者貴,能知此,就能立得了志,立得了志,就能奮力向前!情境具有生長的力量,也可能會成為毀損的力量,要好好經營它!有了好情境,心靈主體又順適 可成。

河上公章句:
能 知人好惡是為智。人能自知賢不肖,是為反聽無聲,內視無形,故為明。能勝人者不過以威力也。人能自勝己情慾,則天下無有能與己爭者,故為強。人能知足之為 足,則長保福祿,故為富也。人能強力行善,則為有意於道,道亦有意於人。人能自節養,不失其所受天之精氣,則可以久。目不妄視,耳不妄聽,口不妄言,則無 怨惡於天下,故長壽。

王弼註:
知人者,智而已矣,未若自知者超智之上也。勝人者,有力而已矣,未若自勝者無 物以損其力,用其智於人,未若用其智於己也。用其力於人,未若用其力於己也。明用於己,則物無避焉,力用於己,則物無改焉。知足自不失,故富也。勤能行 之,其志必獲,故曰強行者有志矣。以明自察,量力而行,不失其所,必獲久長矣。雖死而以為生之道,不亡乃得全其壽,身沒而道猶存,況身存而道不卒乎。
第三十四章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白話譯文:
大 道如水,源泉滾滾,盈滿而溢,或左或右,無所不在!天地萬物,依恃大道而生長,永不分離。功業既成,卻不佔為己有,覆育長養萬物,而不去宰控它。大道常 理,無所貪求,可說是精微奧秘!萬有事物,歸於其中,卻不去控制它,可說是包容廣大。正因為它不認為自己如何的包容廣大,因而才真成了包容廣大。
藥方:
能放下,就能不執著,能不執著,就可以無邊際,就可以包容廣大!不要在末節上競爭,要在本源上生長,這叫參贊天地之道。具體的生長一點點,比起在理念上說的天花亂墜要好得多!面對渺小,才能識得其重大;能識得重大,就不為所謂的「偉大」所迷惑!

河上公章句:
言 道氾氾若浮若沉,若有若無,視之不見,說之難殊。道可左右,無所不宜。恃,待也。萬物皆恃道而生。道不辭謝而逆止也。有道不名其有功也。道雖愛養萬物,不 如人主有所放取。道匿德藏名,恆然無為,似若微小也。萬物皆歸道受氣,道非如人主有所禁止也。萬物橫來橫去,使各自在,故不若於大也。聖人法道,匿德藏 名,不為滿大。聖人以身師導,不言而化,萬事修治,故能成其大。

王弼註:
言道氾濫,無所不適,可左右上下周旋而用,則無所不至也。萬物皆由道而生,既生而不知所由,故天下常無慾之時,萬物各得其所,若道無施於物,故名於小矣。萬物皆歸之以生,而力使不知其所由,此不為小,故復可名於大矣。為大於其細,圖難於其易。
第三十五章
執大象,下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言,淡兮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白話譯文:
執守大道,天下都來歸附!往歸於道,無所傷害,便能安順、平坦、通泰!悅耳的音聲與可口的食物,過客之人,暫止於此,過了也又過了!大道顯發為言語,往往平淡無味。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清;用卻怎麼用也用不完!
藥方:
要選擇的是自然、平坦,而不是勝利;要選擇的就是通達,而不是熱烈!過客所要的,往往和住戶不同;想想你是歸人,還是過客,還是||||大道理一定平凡無奇,但平凡無奇可不一定是大道理!不必多所揣度,要如理實在;是怎樣就怎樣,還它個明白!

河上公章句:
執, 守也。象,道也。聖人守大道,則天下萬物移心歸往之也。治身則天降神明,往來於己也。萬物歸往而不傷害,則國家安寧而致太平矣,治身不害神明,則身安而大 壽也。餌,美也。過客,一也。人能樂美於道,則一留止也,一者去盈而處虛,忽忽如過客。道出入於口,淡淡非如五味有酸鹹苦甘辛也。足,得也。道無形,非若 五色有青黃赤白黑可得見也。道非若五音,有宮商角徵羽可得聽聞也。用道治國則國安民昌,治身則壽命延長,無有既盡時也。

王弼註:
大 象,天象之母也,不寒不溫不涼,故能包統萬物,無所犯傷,主若執之,則天下往也。無形無識,不偏不彰,故萬物得往而不害妨也。言道之深大,人聞道之言乃更 不如樂與餌應時感悅人心也。樂與餌則能令過客止,而道之出言,淡然無味,視之不足見則不足以悅其目,聽之不足聞則不足以娛其耳,若無所中然乃用之不可窮極 也。
第三十六章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勝剛,弱勝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白話譯文:
將 要收縮歙合的,勢必先申展擴張;將要刪削減弱的,勢必先加意增強;將要丟擲廢棄的,勢必先支持薦舉;將要劫掠奪取的,勢必先出讓給予;這就叫做「隱微奧秘 的真理」陰柔勝過陽剛,柔弱勝過剛強。總要處在自然大道之中,如同魚不能脫離淵深之水,如同國家銳利的武器不可以輕易示人,以免為人所奪!
藥方:
大自然有一種「物極必反」的道理,不必太用心、太刻意,讓世事交給老天爺吧!對於隱微之明、奧秘之理,默首體會,自有一番心地!柔性的顛覆比起剛性的鬥爭有趣多了,因為這樣的顛覆是一種生長。武備!武備!做為一種裝備,一種準備!有備無患!不可以輕易示人!

河上公章句:
先開張之者,欲極其奢淫。先強大之者,欲使遇禍患。先興之者,欲使其驕危也。先與之者,欲極其貪心也。此四事,其道微,其效明也。柔弱者久長,剛強者先亡也。魚脫於淵謂去剛得柔,不可複製也。利器,權道也。治國,權者不可以示執事之臣也。治身,道者不可以示非其人也。

王弼註:
將 欲除強梁,去暴亂,當以此四者。因物之性,令其自戮,不假刑為大,以除將物也,故曰微明也。足其張,令之足而又求其張,則眾所歙也,與其張之不足而改其求 張者,愈益而已,反危。利器,利國之器也。唯因物之性,不假刑以理物,器不可睹,而物各得其所,則國之利器也。示人者,任刑也。刑以利國,則失矣。魚脫於 淵則必見失矣。利國器而立刑以示人,亦必失也。
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慾,無慾以靜,天下將自定。
白話譯文:
自然大道,原本平常,不為什麼目的,而自如其如的生長著。當政的侯王若能執守這自然大道,天下萬物將回到自身,自然化成。自然化成生出了貪慾渴求,我將憑依不可名狀的本源之道去鎮伏它。如此一來,便可以無貪無求;無貪無求而回到寧靜,天下將因之自然安定!
藥方:
不 要老算計功利、不要老想著目的,無目的、當下自然,便是灑落,這就成個自然豪傑!不須去管理,讓他們自己想出一套自己管理自己的方式,你只須看看就可以 了!一切計議便會生出貪慾渴求,這時須要的不是去壓抑它,而是讓大道顯現,這樣的鎮伏是自然鎮伏,這才有效!無貪無求,就是至福;真正的德從此處立起,這 是通於自然大道的,這叫道德,道生之、德蓄之!

河上公章句:
道以無為為常也。言侯王若能守道,萬物將自化效於己也。吾,身也。無名之樸,道也。萬物以化效於己也。復欲作巧偽者,侯王當身鎮撫以道德。言侯王鎮撫以道德,民亦將不欲改,當以清靜導化之也。能如是者,天下將自正定也。

王弼註:
順自然也。萬物無不由為,以治以成也。化而欲作,作欲成也。吾將鎮之無名之樸,不為主也。無慾競也。
第三十八章
上 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 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 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白話譯文:
至上之德,不執著此德,正因如此,擁有這德性。俗下之德,執持不失此德,正因如此,丟失了 這德性。至上之德,自然無為而且也不為什目的而為;俗下之德,勉力有為而且是為了目的而為;至上之仁,純只感通之為,不為什目的而為;至上之義,勉力為 之,這是為了目的而為。至上之禮,勉力為之,卻沒得恰當回應,就拉著臂膀而勉強將就他。如此看來,失去了大道之源,而後只好強調內在德性;失去了內在德 性,而後只好強調感通之仁;失去了感通之仁,而後只好強調正義法則;失去了正義法則,而後只好強調禮儀規範。那強調禮儀規範的,正可見忠誠、信實已然澆 薄,禍亂災害,已然開始!預先測度未來,只見得大道的表象,這是人們愚昧之始啊!因此,大丈夫寧可居處忠信之厚,不願居處禮文之薄!寧可居處純樸之實,不 願居處浮泛之華,因此寧可去華薄,而取厚實!
藥方:
「道」是有人起個頭,帶著你走,這人是誰,是你胸中的主。「德」是依正直的心來做,直入本源,不必罣礙!「仁」是彼此真誠相感、相應,融合為一體。「義」是自我要求完善,做成規則,戮力為之。回得本源,一切自在、自然!純樸的力量最大!

河上公章句:
上 德,謂太古無名號之君,德大無上,故言上德也。不德者,言其不以德教民,因循自然,養人性命,其德不見,故言不德也。言其德合於天地,和氣流行,民得以全 也。下德,謂號諡之君,德不及上德,故言下德也。不失德者,其德可見,其功可稱也。以有名號及其身故。謂法道安靜,無所改為也。言無以名號為。言為教令施 政事也。言以為己取名號也。上仁謂行仁之君,其仁為上,故言上仁也。為之者,為仁恩。功成事立無以執為。為義以斷割也。動作以為己殺,人以成威賦,下以自 奉也。謂上禮之君,其禮無上,故言上禮。為之者,言為禮制度,序威儀。言禮華盛實衰,飾偽煩多,動則離道,不可應也。言煩多不可應,上下忿爭,故攘臂相仍 引。言道衰而德化生也。言德衰而仁愛見也。言義衰則施禮聘行玉帛。言禮廢本治末,忠信日以衰薄。禮者賤質而貴文,故正直日以少,邪亂日以生。不知而言知, 為前識,此人失道之實,得道之華。言前識之人,愚闇之倡始。大丈夫謂得道之君也,處其厚者,處身於敦樸也。不處身違道,為世煩亂也。處忠信也。不尚言也。 去彼華薄,取此厚實。

王弼註:
德者,得也。常得而無喪,利而無害,故以德為名焉。何以得德?由乎道也。何以 盡德?以無為用。以無為用則莫不載也,故物無焉,則無物不經,有焉,則不足以免其生。是以天地雖廣,以無為心。聖王雖大,以虛為主。故曰,以復而視,則天 地之心見。至日而思之,則先王之至?也。故滅其私而無其身,則四海莫不瞻,遠近莫不至。殊其己而有其心,則一體不能自全,肌骨不能相容,是以上德之人,唯 道是用。不德其德,無執無用,故能有德而無不為,不求而得,不為而成,故雖有德而無德名也。下德求而得之,為而成之,則立善以治物,故德名有焉。求而得之 必有失焉,為而成之必有敗焉,善名生則有不善應焉,故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也。無以為者,無所偏為也。凡不能無為而為之者,皆下德也。仁義禮節是也,將明德之 上下,輒舉下德以對上德,至於無以為,極下德下之量,上仁是也,足及於無以為而猶為之焉。為之而無以為,故有為,為之患矣。本在無為,母在無名,棄本捨母 而適其子,功雖大焉,必有不濟。名雖美焉,偽亦必生。不能不為而成,不興而治,則乃為之,故有宏普博施仁愛之者,而愛之無所偏私,故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 愛不能兼,則有抑抗正真而義理之者,忿枉祐直,助彼攻此物事而有以心為矣,故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直不能篤則有游飾修文,禮敬之者,尚好修敬,校責往來, 則不對之閒,忿怒生焉。故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夫大之極也,其唯道乎,自此已往,豈足尊哉。故雖德盛業大,富而有萬物,猶各得其德,雖貴以無 為用,不能捨無以為體也,不能捨無以為體則失其為大矣,所謂失道而後德也。以無為用,德其母,故能己不勞焉而物無不理。下此已往,則失用之母,不能無為而 貴博施,不能博施而貴正直,不能正直而貴飾敬,所謂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也。夫禮也,所始首於忠信不篤,通簡不陽,責備於表,機微爭制,夫 仁義發於內,為之猶偽,況務外飾而可久乎。故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前識者,前人而識也,即下德之倫也。竭其聰明以為前識,役其智力以營庶事,雖德 其情,姦巧彌密,雖豐其譽,愈喪篤實。勞而事昏,務而治薉,雖竭聖智而民愈害。捨己任物,則無為而泰。守夫素樸,則不順典制,聽彼所獲,棄此所守,識道之 華而愚之首,故茍得其為功之母,則萬物作焉而不辭也。萬事存焉而不勞也,用不以形,御不以名,故仁義可顯,禮敬可彰也。夫載之以大道,鎮之以為名,則物無 所尚,志無所營,各任其貞,事用其誠,則仁德厚焉,行義正焉,禮敬清焉,棄其所載,舍其所生,用其成形,役其聰明,仁則誠焉,義其競焉,禮其爭焉,故仁德 之厚,非用仁之所能也,行義之正,非用義之所成也。禮敬之清,非用禮之所濟也。載之以道,統之以母,故顯之而無所尚,彰之而無所競,用夫無名,故名以篤 焉。用夫無形,故形以成焉。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舉其末,則形名俱有而邪不生。大美配天而華不作,故母不可遠,本不可失。仁義,母之所生,非可以為母。形 器,匠之所成,非可以為匠也。捨其母而用其子,棄其本而適其末,名則有所分,形則有所止,雖極其大,必有不周,雖盛其美,必有憂患,功在為之,豈足處也。
第三十九章
昔 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 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數譽無 譽,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白話譯文:
溯其源頭,古早以前能得大道整體之全的:「天」得此整體之道,因之而清明,「地」得 此整體之道,因之而寧靜,「神」得此整體之道,因之而靈感,「谷」得此整體之道,因之而盈滿,「萬物」得此整體之道,因之而生長,「侯王」得此整體之道, 因而能以正道治國。就此往前推論來說,天若不清明,將恐分裂;地若不寧靜,將恐崩廢,神若不靈通,將恐消歇,谷若不盈滿,將恐枯竭,萬物不得生長,將恐絕 滅,侯王不得高貴正位,將恐頹蹶。如此說來,「貴以賤為根本」、「高以下為基礎」,因而侯王自稱為「孤」、「寡」、「不穀」,這豈不是以賤為本嗎?不是 嗎!由此看來,最高的榮譽,那是無譽之譽;修道之人,不願別人稱譽它琭琭如玉,而寧可無譽的珞珞如石一般!
藥方:
「一」是一 切的本源,也是當下的起點,想著「一」,一件一件的去做完它,不必掛心!你高貴嗎?正因為有所謂的「低賤」襯托出來的,想到這裡,你怎能不對所謂的「低 賤」默首道謝呢?最高的榮譽不必須索、貪求,寧可無什榮譽,因為自然大道本來是平平常常,那有什麼榮譽!你不夠好,人家說你好,這要慚愧!你很好,人家說 你不好,卻要坦然!

河上公章句:
昔,往也。一,無為道之子也。言天得一,故能垂象清明。地得一,故能安靜不 動搖。言神得一,故能變化無形。言谷得一,故能盈滿而不絕也。言萬物皆須道以生成也。言侯王得一,故能為天下平正。致,誠也。謂下五事也。言天當有陰陽施 張,晝夜更用,不可但,欲清明無已時將恐分裂不為天。言地當有高下剛柔,氣節五行,不可但,欲安靜無已時,將恐發洩不為地。言神當有王相囚死休廢,不可 但,欲靈無已時將恐虛歇不為神也。言谷當有盈縮虛實,不可但,欲盈滿無已時,將恐枯竭不為谷。言萬物當隨時生死,不可但,欲生無己時,將恐滅亡不為物也。 言侯王當屈己以下人,汲汲求賢,不可但,欲高於人,將恐顛蹶失其位也。言必欲尊貴,當以薄賤為本,若禹稷躬稼,舜陶河濱,周公下白屋也。言必欲尊貴,當以 下為本基,猶築牆造功,因卑成高,下不堅固,後必傾危。孤寡喻孤獨,不轂喻不能,如車轂為眾轂所湊。言侯王至尊貴,能以孤寡自稱,此非以賤為本乎,以曉 人。非乎?嗟嘆之辭。致,就也。言人就車數之為輻、為輪、為轂、為衡、為轝,無有名為車者,故成為車。以喻侯王不以尊號自名,故能成其貴。琭琭,喻少。落 落,喻多。玉少故見貴,石多故見賤,言不欲如玉為人所貴,如石為人所賤,當處其中也。

王弼註:
昔,始也。 一,數之始而物之極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既成而舍以居成,居成則失其母,故皆裂發歇竭滅蹶也。各以其一致此清、寧、靈、盈、 生、貞。用一以致清耳,非用清以清也。守一則清不失,用清則恐裂也。故為功之母,不可舍也。是以皆無用其功,恐喪其本也。清不能為清,盈不能為盈,皆有其 母以存其形,故清不足貴,盈不足多,貴在其母,而母無貴形。貴乃以賤為本,高乃以下為基,故致數輿乃無輿也,玉石琭琭珞珞,體盡於形,故不欲也。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白話譯文:
正反往復,自然大道,行動不息,柔弱溫順,自然大道,運用無窮,天下有千萬個分別的事物,它生起於人們有形有像的執著分別,這有形有像的執著分別則又生起於無形無象的渾淪為一。
藥方:
將 一條線圈成一個圓,原先的兩端就成為同一個點!想想:這就叫「道」理!管人家說你、笑你脆弱,你明白自己是在生長就好了!須知:此時生長最安全,最有空 間!沒有經驗,正充滿了可能性,誰說一定要是老經驗的好!「無」可以是「沒有」,可以是「可能」,更可以是「無窮無盡」,有個「無」真好!

河上公章句:
反本也。本者道所以動,動生萬物,背之則亡也。柔弱者,道之所常用,故能長久。萬物皆從天地生,天地有形位,故言生於有也。天地神明,蜎飛蠕動,皆從道生,道無形,故言生於無,此言本勝於華,弱勝於強,謙虛勝盈滿也。

王弼註:
高以下為基,貴以賤為本,有以無為用,此其反也。動皆知其所無,則物通矣。故曰,反者道之動也。柔弱同通,不可窮極。天下之物皆以有為生,有之所始,以無為本,將欲全有,必反於無也。
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窬,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白話譯文:
上 士之人聽聞大道,勤勉而行、戮力不懈;中士之人聽聞大道,將信相疑、時存時亡;下士之人聽聞大道,訕然大笑,要是不笑就不叫大道啊!因此古來成語說:光明 之道,像是暗昧;前進之道,像是後退;平坦之道,像是崎嶇;高尚之德,卑如山谷;大功彰著,像是受辱;廣博之德,像是不足;剛健之德,像是偷惰;質樸真 實,像是空虛;方正廣大,便無棱隅;宏偉器識,不必期成;大道之音,無聲可聞;大道之象,無形可見;大道隱微,無名可識;就只此大道善於助長萬物、成就萬 物!
藥方:
別人怎麼說是一回事,我怎麼做更是一回事;這回事不同於另一回事,只此一回事,如其所如,自自在在!世俗人看得很 低,而值得作的事,往往具有強大的生長力量,可以一試!自然大道是「自然」,是「大道」;自然就不在意他人,而是自自然然;大道就不避崎嶇,何路非大道 也。大道是看不見的、聽不著的,但它就在生長中!

河上公章句:
上士聞道,自勤苦竭力而行之。中士聞道,治身 以長存,治國以太平,欣然而存之,退見財色榮譽,或於情慾而覆亡之也。下士貪狼多欲,見道柔弱,謂之恐懼,見道質樸,謂之鄙陋,故大笑之。不為下士所笑, 不足以名為道。建,設也。設言以有道當如下句。明道之人,若闇昧無所見。進取道者若退不及。夷,平也。大道之人,不自別殊,若多比類也。上德之人,若深 谷,不恥垢濁也。大潔白之人,若汙辱,不自彰顯。德行廣大之人,若愚須不足也。建設道德之人,若可偷引使空虛也。質樸之人,若五色,有渝淺不明。大方正之 人,無委曲廉隅。大器之人,若九鼎瑚璉,不可卒成也。大音猶雷霆,待時而動,喻常愛氣希言也。大法象之人,質樸無形容。道潛隱,使人無能指名也。成,就 也。言道善稟貸人精氣且成就之也。

王弼註:
有志也。建,猶立也。光而不耀。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纇,也。大夷之道,因物之性,不執平以割物,其平不見,乃更反若纇也。不德其德,無所懷也。知其白,守其黑,大白然後乃得。廣德不盈,廓然無形,不可滿 也。偷,匹也。建德者,因物自然,不立不施,故若偷匹。質真者,不矜其真,故渝。方而不割,故無隅也。大器成天下不持全別,故必晚成也。聽之不聞名曰希, 不可得聞之音也。有聲則有分,有分則不宮而商矣,分則不能統眾,故有聲者非大音也。有形則有分,有分者不溫則炎,不炎則寒。故象而形者,非大象。凡此諸 善,皆是道之所成也。在象則為大象,而大象無形。在音則為大音,而大音希聲。物以之成而不見其成形,故隱而無名也。貸之非唯供其乏而已,一貸之則足以永終 其德,故曰善貸也。成之不如機匠之裁,無物而不濟其形,故曰善成。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白話譯文:
大 道之生,渾淪為一、「不可言說」,「不可言說」,分裂為二、轉為「可說」;既為「可說」,參合天地、成就為「說」;「說」必有指,指向對象,構成「萬 物」。萬物存在載負陰柔而環抱陽剛,養其虛靈之氣以為調和。孤、寡、不德這些話頭是人所厭惡的,而王公偏以此自稱,為的是調和其氣。如上所說,存在事物雖 或減損,反而增益;雖或增益,反而減損;這道理是前人所留下的教示,我也同樣的教示你!矜強自恃的人,不得好死,我將以此做為教示世人的綱領。
藥方:
人 們用語言名號去對既有的存在定下標籤,但可不要忘了未貼標籤前,正是存在事物生長的過程!任何存在事物總有陰陽剛柔兩個對立面,用你的謙卑心靈去活轉它 吧!「處環中以應無窮」!教,是不言之教,是柔弱之教,這是生長的關鍵處;即使要說話,還是要歸於不說。損之可益,益之可損,自然有一種持平原則,人間福 分亦是如此,且安心吧!

河上公章句:
道始所生者一。一生陰與陽也。陰陽生和氣,濁三氣分為天地人也。天地共 生萬物也,天施地化,人長養之也。萬物無不負陰而向陽,迴心而就日。萬物中皆有元氣,得以和柔,若胸中有藏,骨中有髓,草木中有空虛與氣通,故得久生也。 孤寡不轂者,不祥之名,而王公以為稱者,處謙卑,法虛空和柔。引之不得,推之必還。夫增高者崩,貪富者致患。謂眾人所以教去弱為強,去柔為剛。言我教眾人 使去強為弱,去剛為柔。強梁謂不信玄妙,背判道德,不從經教,尚勢任力也,不得其死者,為天所絕,兵刀所伐,王法所殺,不得以壽命死也。父,始也。老子以 強梁之人為教戒之始也。

王弼註:
萬物萬形,其歸一也,何由致一,由於無也。由無乃一,一可謂無,已謂之一, 豈得無言乎。有言有一,非二如何,有一有二,遂生乎三,從無之有,數盡乎斯,過此以往,非道之流,故萬物之生,吾知其主,雖有萬形,沖氣一焉。百姓有心, 異國殊風,而得一者,王侯主焉。以一為主,一何可舍,愈多愈遠,損則近之,損之至盡,乃得其極。既謂之一,猶乃至三,況本不一而道可近乎,損之而益,豈虛 言也。我之非強使人從之也,而用夫自然,舉其至理,順之必吉,違之必凶。故人相教,違之自取其凶也,亦如我之教人,勿違之也。強梁則必不得其死。人相教為 強梁,則必如我之教人不當為強梁也。舉其強梁不得其死以教邪。若云順吾教之必吉也,故得其違教之徒,適可以為教父也。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白話譯文:
天下間最為柔弱的,往往能夠馳騁在最為堅固的事物之間。沒有形體的東西可以透入看似沒有間隙的地方,我因此明白到無所造作、自然而為,是真切有益的!不經言辭的教導,不執著造作、自然而為,這樣的智慧,普天之下,很少人能及得上啊!
藥方:
有形有像的東西必然會毀壞,無形無象的東西卻可以長存!修行,不是去追求「有」,而是回返於生命的「無」,「無」是本源!「說」了有作用,但「不說」有時作用會更大、更大!「說」與「不說」之間要拿捏恰當!不是不作,而是作了要放下;放下才能自在,才能開啟新局!

河上公章句:
至柔者水,至堅金石。水能貫堅入剛,無所不通。無有謂道也。道無形質,故能出入無間,通神群生也。吾見道無為而萬物自化成,是以知無為之有益於人也。法道不言,師之以身。法道無為,治身則有益精神,治國則有益萬民,不勞煩也。天下人主也,希能有及道無為之治身治國也。

王弼註:
氣無所不入,水無所不出於經。虛無柔弱,無所不通,無有不可窮,至柔不可折,以此推之,故知無為之有益也。
第四十四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白話譯文:
名譽與生命,何者可愛?生命與財貨,何者貴重?獲得與失去,何者有害?因此過分的貪愛必造成更大的耗費,更多的積藏必造成更重的損失。知其所足,不受侮辱;知其所止,無所危險;如此便能長久存在!
藥方:
釐 清何者是「須要」,何者是慾望、是貪求?對生命會有基本的幫助!生命是無價的,用生命去換取其他有價的東西,這是人世間最大的倒反!有個小洞洞,可能保住 了整體;封住了那小洞洞,可能垮掉了全部!留些缺憾,可能是保住美善最好的藥方!知足的人是富有的,知止的人是有福的,合乎大道就能長久!

河上公章句:
名 遂則身退也。財多則害身也。好得利則病於行也。甚愛色,費精神,甚愛財,遇禍患,所愛者少,所亡者多,故言大費。生多藏於付庫,死多藏於丘墓,生有攻劫之 憂,死有掘冢探柩之患。知足之人,絕利去欲,不辱其身。知可止則財利不累身,聲色不亂於耳目則身不危殆也。人能知止,足則福祿在己,治身者神不勞,治國者 民不擾,故可長久。

王弼註:
尚名好高,其身必疏。貪貨無厭,其身必少。得多利而亡其身,何者為病也。甚愛不與物通,多藏不與物散,求之者多,攻之者眾,為物所病,故大費厚亡也。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辯,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白話譯文:
大道之成,若有所缺,它的作用,永不衰敗!大道滿盈,若有所虛,它的作用,永不窮歇!大道平直,像是屈折;大道巧妙,像是愚拙;大道善辯,像是口訥,行動可以克服寒冷,安靜可以克服暑熱;心神清靜方可以君臨天下。
藥方:
大 道生於有餘,留有餘可以補不足,天地之大,有餘可以容物,可以延年!記得:不要做盡了!真正會說話的人,話說出口,就要能回得來,這叫「訥」。清靜是讓渾 濁的澄明了,讓躁動的安住了;你的心自在了,事物也就找到他們的家!留些愚拙給自己,一方面讓自己有變得聰明的可能,一方面讓別人有聰明的喜悅!

河上公章句:
謂 道德大成之君。若缺者,滅名藏譽,如毀缺不備也。其用心如是,則無弊盡時。謂道德大盈滿之君也,如沖者,貴不敢驕也,富不敢奢也。其用心如是,則無窮盡時 也。大直謂修道法度,正直如一也,如屈者,不與俗人爭,如可屈拆。大巧,謂多才術也。如拙者,亦不敢見其能。大辯者,智無疑;如訥者,口無辭。勝,極也。 春夏陽氣,躁疾於上,萬物盛大,極則寒,寒則零落死亡也。言人不當剛躁也。秋冬萬物,靜於黃泉之下,極則熱,熱者生之源。能清靜則為天下長,持正則無終已 時也。

王弼註:
隨物而成,不為一象,故若缺也。大盈沖足,隨物而與,無所愛矜,故若沖也。隨物而直,直不在 一,故若屈也。大巧,因自然以成器,不造為異端,故若拙也。大辯因物而言,己無所造,故若訥也。躁罷然後勝寒,靜無為以勝熱,以此推之,則清靜為天下正 也。靜則全物之真,躁則犯物之性,故惟清靜乃得如上諸大也。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白話譯文:
天下有道,國泰民安,戰馬退回田野,耕種農作;天下無道,戰亂不息,懷胎牝馬,只得生於郊野;最大禍害莫過於不知足,最大罪咎莫過於貪慾掠奪;由此看來,能迴心向內,體會原本富足,這才是永遠的富足!
藥方:
自 然大道,原本富足,尋於本源,自在自得;一心向外,求不得,苦,奈何?檢察心念:念頭!念頭!念要回頭,才有了時!念不回頭,執之成迷!迷而成惑,難解、 難解!慾望會生出力量,但這樣的力量往往會牽引出更大的毀滅性力量!可不慎哉!知足常樂,樂在知足,這種滿盈的感覺,極為自在而可貴!

河上公章句:
謂人主有道也。糞者,糞田也。兵甲不用,卻走馬治農田,治身者卻陽精以糞其身。謂人主無道也。戰伐不止,戎馬生於郊境之上,久不還也。好淫色也。富貴不能自禁止也。欲得人物村且貪也。守真根也。無慾心也。

王弼註:
天下有道,知足知止,無求於外,各修其內而已,故卻走馬以治田糞也。貪慾無厭,不修其內,各求於外,故戎馬生於郊也。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白話譯文:
不出門戶,知得天下大道;不窺窗牖,見得天理自然;那出離自身愈遠的,對大道的體會也就愈少;因此,通達自然大道的聖人不往外追求,心中自有體會;不往外窺探,言說自然明白;不造作執著,活動自然天成。
藥方:
認知是指向對象,但判斷總要回到自家心中,這就是「道」。事物清楚了,還不夠,更重要的是心理要明白!明白就是踏實!緊抓著,把事情做好了,那可真很累!放開它,事情自然天成,才是工夫!自然工夫!不要沒命的努力,要安身立命!讓開!一切自然天成!

河上公章句:
聖 人不出戶,以知天下者,以己身知人身,以己家知人家,所以見天下也。天道與人道同,天人相通,精氣相貫,人君清淨。天氣自正,人君多欲,天氣煩濁。吉凶利 害皆由於己。謂去其家觀人家,去其身觀人身,所觀益遠,所用益少也。聖人不上天,不入淵,能知天地,以心知之。上好道,下好德;上好武,下好力。聖人原小 知大,察內知外。上無所為則下無事,家給人足,萬物自化成也。

王弼註:
事有宗,而物有主,途雖殊而同歸也, 慮雖百而其致一也。道有大常,理有大致,執古之道,可以御今,雖處於今,可以知古始,故不出戶,窺牖而可知也。無在於一而求之於眾也,道視之不可見,聽之 不可聞,搏之不可得,如其知之,不須出戶,若其不知,出愈遠愈迷也。得物之致,故雖不行而慮可知也。識物之宗,故雖不見,而是非之理可得而名也。明物之 性,因之而已。故雖不為而使之成矣。
第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白話譯文:
「為學」旨在日益增進知見,「為道」重在日漸減損執著!減損再減損,減損到無所造作,無所執著的境地;無所造作、無所執著,便能無入不自得,自然而為。順著自然常道,安寧無事,便能得到天下;若是生事擾民,那便無法得到天下。
藥方:
渾默之智,無為天成,放得下,提得起,這樣才能做大事!不要老往外去追逐,要回頭觀照自己;觀照自己,才能歇心!做個管理者,最重要的是:不生事擾民,但要無事而有事!不執著、不造作,只是當下活著!這就是生,就是活,活出意義,活出個自然天機!

河上公章句:
學, 謂政教禮樂之學也。日益者,情慾文飾,日以益多。道謂自然之道也。日損者,情慾文飾,日以消損。損情慾又損之,所以漸去。當恬淡如嬰兒,無所造為。情慾斷 絕,德與道合,則無所不施,無所不為也。取,治也。治天下,常當以無事,不畜煩勞也。及其好有事,則政教煩民,不安故不足以治天下也。

王弼註:
務欲進其所能,益其所習。務欲反虛無也。有為則有所失,故無為乃無所不為也。動常因也。自己造也。失統本也。
第四十九章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白話譯文:
聖 人守著恆常大道,不偏私其心,以百姓之心為心。良善之人我良善待之,不良善之人我亦以良善待之,我只直心行善罷了!信實之人我信實待之,不信實之人我亦以 信實待之,我只直心信實罷了!聖人居於天下,翕合他的意志,天下渾合,其心自然無為。百姓都敬畏而專注地聽聞,聖人當成孩兒般的呵怙著他們!
藥方:
直心行善,入於造化之源,不計較眼前的利害,此是真積德!大道無私,只要讓開,天理自然彰顯,灑落工夫就此做去!渾默之智,翕合其心,能止能觀,萬物自在自得!放棄了權利的自我,心中常有別人,這樣才能有一超越的大我!

河上公章句:
聖 人重改更貴,因循若自無心。百姓心之所便,因而從之。百姓為善,聖人因而善之。百姓雖有不善者,聖人化之使善也。百姓德化,聖人為善。百姓為信,聖人因而 信之。百姓為不信,聖人化之使信也。百姓德化,聖人為信。聖人在天下,怵怵常恐怖,富貴不敢驕奢。言聖人為天下百姓渾濁其心,若愚闇不通也。注,用也。百 姓皆用其耳目,為聖人視聽也。聖人愛念百姓,如孩嬰赤子,長養之而不責望其報。

王弼註:
動常因也。各因其用 則善不失也。無棄人也。各用聰明。皆使和而無慾,如嬰兒也。夫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者,能者與之,資者取之,能大則大,資貴則貴,物有 其宗,事有其主,如此則可冕疏充目而不懼於欺,黈纊塞耳而無戚於慢,又何為勞一身之聰明,以察百姓之情哉。夫以明察物,物亦競以其明應之,以不信察物,物 亦競以其不信應之。夫天下之心,不必同其所應,不敢異則莫肯用其情矣。甚矣,害之大也,莫大於用其明矣,夫在智則人與之訟,在力則人與之爭,智不出於人而 立乎訟地,則窮矣。力不出於人而立乎爭地,則危矣。未有能使人無用其智力乎己者也,如此則己以一敵人,而人以千萬敵己也。若乃多其法網,煩其刑罰,塞其徑 路,攻其幽宅,則萬物失其自然,百姓喪其手足,鳥亂於上,魚亂於下,是以聖人之於天下,歙歙焉,心無所主也,為天下渾心焉,意無所適莫也。無所察焉,百姓 何避,無所求焉,百姓何應,無避無應,則莫不用其情矣。人無為舍其所能而為其所不能,舍其所長而為其短,如此,則言者言其所知,行者行其所能,百姓各皆注 其耳目焉,吾皆孩之而已。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白話譯文:
出 而為生,入而為死,生存之途徑,十之有三,死亡之途徑,亦十之有三;人為了謀生,行動而墮入死地的,也十之有三。這是何故呢?因為他為了生命謀生太豐厚 了!據聞善於攝養生命的人,在陸地行走不會遇見兕牛老虎,入軍作戰也不會為甲兵所傷;兕牛用不上牠的角,老虎用不上牠的爪,士兵用不上他的刀刃,這是何故 呢?只因為這個人不露殺機,沒有致死之地啊!
藥方:
生命的特質就是它自己有他的生、他的命,因此不能太奢求,也不能太用心, 要渾默些、放得下,往往好過活!「生命」、「生命」,有「生」,有「命」,「生」是創造,「命」是限制,正視「命」,才有得「生」。藏其殺機,不如消化殺 氣,化得了殺氣,就可以「無死地」,就可以「保生」!「處所情境」就是「天地」,有天有地,便是道理,便是生命之所寄!

河上公章句:
出 生,謂情慾出於內,魂定魄靜,故生也。入死,謂情慾入於胸臆,精神勞惑,故死。言死生之類各有,十三謂九竅四關也。其生也,目不妄視,耳不妄聽,鼻不妄 香?,口不妄言味,手不妄持,足不妄行,精神不妄施,其死也反是也。人之求生動作,反之十三死也。問何故動之死地也。所以動之死地者,以其求生活之事太 厚,違道忤天,妄行失紀。攝,養也。自然遠避,害不干也。不好戰以殺人。養生之人,虎兕無由傷,兵刃無從加之也。問虎兕兵甲,何故不害之。以其不犯十三之 死地,言神明營護之,此物不敢害。

王弼註:
出生地,入死地。十有三,猶云十分有三分,取其生道,全生之極, 十分有三耳。取死之道,全死之極,亦十分有三耳。而民生生之厚,更之無生之地焉,善攝生者無以生為生,故無死地也。器之害者,莫甚乎兵戈,獸之害者,莫甚 乎兕虎,而令兵戈無所容其鋒刃,虎兕無所措其爪角,斯誠不以欲累其身者也,何死地之有乎。夫蚖蟺以淵為淺,而鑿穴其中,鷹鸇以山為卑,而增巢其上,矰繳不 能及,網罟不能到,可謂處於無死地矣,然而卒以甘餌,乃入於無生之地,豈非生生之厚乎,故物茍不以求離其本,不以欲渝其真,雖入軍而不害,陸行而不可犯 也,赤子之可則而貴信矣。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遵道而貴德。道之生,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長而弗宰,是謂玄德。
白話譯文:
自 然大道,創生天地,內具本性,蓄涵其中,存在事物,形著其體,事物相接,造成時勢。如此說來,存在萬物沒有不遵從自然大道,而以內具德性為貴的。自然大道 的創生,內具德性的蓄涵,不經賦予與命令,就只是自然無為而已!正因自然大道,創生天地,內具本性,蓄涵其中,就如此生長、如此發育,如此結籽,如此成 熟,就如此養育萬物,懷養萬物。自然大道生育萬物,而不據為己有;自然大道助成萬物,而不矜恃其功;自然大道成長萬物,而不主宰控制;這就叫做玄遠幽妙之 德啊!
藥方:
存在的事物必有其根源,必有其本性,根源叫「道」,本性叫「德」,如其根源、本性,就叫「道德」。不要在末端的 事勢用工夫,而要在根源的本性上好好生長。道理、道理,因道成理,事勢、事勢,因事成勢!道理優先,事勢在後!用認知去定住,用智慧去觀照,用德性去成 全,用大道去銷融!

河上公章句:
道生萬物。德一也。一生布氣而畜養。一為萬物設形象也。一為萬物作寒暑之勢 以成之。道德所為,無不盡驚動而尊敬。道一不命,召萬物而常自然。應之如影響。道之於萬物,非但生之而已,乃復長養成熟覆育,全於性命,人君治國治身,亦 當如是也。道生萬物不有,所取以為利也。道所施為,不恃望其報也。道長養萬物,不宰割以為利也。道之所行恩德,玄闇不可得見。

王弼註:
物 生而後畜,畜而後形,形而後成,何由而生?道也;何得而畜?德也;何由而形?物也;何使而成,勢也。唯因也,故能無物而不形;唯勢也,故能無物而不成。凡 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皆有所由,有所由焉,則莫不由乎道也。故推而極之,亦至道也。隨其所因,故各有稱焉。道者,物之所由也。德者,物之所得也。由之 乃得,故曰不得不失,尊之則害,不得不貴也。命並作爵。謂成其實,各得其庇蔭,不傷其體矣。為而不有。有德而不知其主也,出乎幽冥,是以謂之玄德也。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習常。
白話譯文:
天 下有其本源,並以此本源做為天下的母親。既已體會得此天地的本源,便可憑藉此來認知萬物。既已認知萬物,又回來守著那本源;直到老逝都不會有什危險!阻塞 那向外追逐的感官,關閉向外執著的認知,終其一身都不會困竭!打開了向外追逐的感官,促就了外在紛擾的事物,終其一身都難以救治!見得隱微之幾,才叫智 慧;保守柔弱,才是強者;用得外現的亮光,當得歸復內在的靈明;才不會遺給自己禍殃,這叫做習於常道,因任自然!
藥方:
回到本源,一切就好處理,一切危險都可以度過!打開感官、開啟執著,心向外奔馳,這世界一時間美麗起來;但很快就得衰頹!常道是有往有復、有來有去的,一個存在事物能如此出入自得,那也就合乎道了!亮光照人而慴人,靈明照人而自照,因為自照,所以明白動人!

河上公章句:
始 有道也。道為天下萬物之母。子,一也。既知道已,當復立一也。已知一,當復守道反無為。不危殆也。兌,目也。目不妄視也。門,口也,使口不妄言。人當塞目 不妄視,閉口不妄言,則終身不勤苦。開目視情慾也。濟,益也。益情慾之事。禍亂成也。萌芽未動,禍亂未見,為小昭然,獨見為明。守柔弱,日以強大也。用其 日光於外,視時世之利害。復當反其光明於內,無使精神洩也。內視存神,不為漏失。人能行此,是謂習修常道。

王弼註:
善 始之則善養畜之矣,故天下有始則可以為天下母矣。母,本也,子,末也。得本以知末,不捨本以逐末也。兌,事欲之所由生;門,事欲之所由從也。無事永逸,故 終身不勤也。不閉其原而濟其事,故雖終身不救。為治之功不在大,見大不明,見小乃明。守強不強,守柔乃強也。顯道以去民迷。不明察也。道之常也。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貨財有餘,是謂盜誇,非道也哉!
白話譯文:
要 說我有清楚而明白的認知,那是:行走大道,最所擔心的卻是歧出邪路。大道何等平坦,但人民總喜歡險僻的小徑。朝廷宮宇,何等華麗;田園郊野,何等荒蕪!糧 倉國庫,何等空虛!身穿文綵華服,手帶銳利寶劍,饜足了山珍海味,財貨蓄積有餘,像這樣叫做強盜頭子,不合乎「大道」的啊!
藥方:
不要以為平坦無奇,就沒什麼,要知道「沒什麼」,那才能入於大道之門!那些有權有力的人,總在歷史的浪頭上,浪生浪死,沒幾個可以成為中流砥柱的!小草的哲學是:小人物,但生命卻是莊嚴的;大人物可能恰好相反!大道在平正無奇,不在華麗文綵!

河上公章句:
介, 大也。老子疾時王不行大道,故設此言,使我介然有知於政事,我則行於大道,躬無為之化。唯,獨也。獨畏有所施為,失道意。欲賞善,恐偽善生。欲信忠,恐詐 忠起。夷,平易也。徑,邪不平正也。大道甚平易,而民好從邪徑也。高臺榭宮室修。農事廢,不耕治。五穀傷害,國無儲也。好飾偽,貴尚華。尚剛強,武且奢。 多嗜欲,無足時。百姓不足而君有餘者,是由劫盜以為服飾,持行誇人,不知身死家破,親戚並隨也。人君所行如是,此非道也。復言哉者,痛傷之辭。

王弼註:
言 若使我可介然有知,行大道於天下,唯施為之是畏也。言大道蕩然正平,而民猶尚舍之而不由,好從邪徑,況復施為以塞大道之中乎。故曰,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朝,宮室也。除,潔好也。朝甚除,則田甚蕪,倉甚虛,設一而眾害生也。凡物不以其道得之則皆邪也,邪則盜也。誇而不以其道得之,竊位也,故舉非道以明非 道,則皆盜誇也。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白話譯文:
善 於建立功業的人,必立下不拔之基;善於抱持理想的人,必結成不解之緣,子子孫孫的祭祀永不中輟。自然大道,用來治理自身,內具德性,日漸真實;自然大道, 用來治理家庭,內具德性,充實有餘;自然大道,用來治理城鄉,內具德性,日漸長成;自然大道,用來治理邦國,內具德性,日漸豐盛;自然大道,用來治理天 下,內具德性,日漸普遍;如此看來,這叫「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我何以知道天下是怎麼樣的呢,就用以上所說的大道之觀啊!
藥方:
大道之治重在如其所如,觀復其身,讓他自己生長!「觀」是對比而視,是清靜的觀賞,是如其所如的讓它生長!能放得開,他才能生長,給他天地,比給他什麼都重要!不必太關心他,把「關心」轉成「開心」,開開心心的,自在的生長!

河上公章句:
建, 立也。善以道立身立國者,不可得引而援也。善以道抱精神者,終不可援引解脫。為人子孫,能修道如是,長生不死,世世以久祭祀先祖宗廟無絕時。修道於身,愛 氣養神,益壽延年,其德如是,乃為真人。修道於家,父慈子孝,兄友弟順,夫信妻貞,其德如是,乃有餘慶及於來世子孫。修道於鄉,尊敬長老,愛養幼小,教誨 愚鄙,其德如是,乃無不覆及也。修道於國,則君信臣忠,仁義自生,禮樂自興,政平無私,其德如是,乃為豐厚也。人主修道於天下,不言而化,不教而治,下之 應上,信如影響,其德如是,乃為普博。以修道之身觀不修道之身,孰亡孰存也。以修道之家觀不修道之家也。以修道之鄉觀不修道之鄉也。以修道之國觀不修道之 國也。以修道之主觀不修道之主也。老子言吾何知天下修道者昌,背道者亡,以此五事觀而知之也。

王弼註:
固其 根而後營其末,故不拔也。不貪於多,齊其所能,故不脫也。子孫傳此道以祭祀則不輟也。以身及人也,修之身則真,修之家則有餘,修之不廢,所施轉大。彼皆然 也。以天下百姓心觀天下之道也,天下之道,逆順吉凶,亦皆如人之道也。此上之所云也。言吾何以得知天下乎,察己以知之,不求於外也,所謂不出戶以知天下者 也。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晙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白話譯文:
蓄 涵內具德性的豐厚,可好比嬰兒一般;毒蟲不來螫他,猛獸不來害他,鷙鳥不來傷他;他的筋骨柔弱,但拳頭卻能握持的緊密,他尚且不知道男女兩性交合之事,卻 會天生自然的勃起,這純然是乾元之氣啊!他終日號哭而不傷嗓子,這是太和之氣所使然啊!體會得這個太和之氣,就只是常道常理,體會這常道常理,就得智慧明 白!貪求生活享受,必遭禍殃;力求事物壯大,必然老逝;這叫做不合乎自然大道,不合乎自然大道必會早逝!
藥方:
柔性的顛覆比 起剛性的鬥爭,有力量多了!他的力量在於真實的生長!體會自然大道的和氣,和氣是如其所如的喜怒哀樂,並不是無喜怒哀樂!柔性的堅持,「骨弱筋柔而握 固」,因為此中有一大道的生命力在裡面!和諧,不破裂、不迫切,讓他來、讓他去,他來來去去,就停在那裡了!這叫做「常」態!

河上公章句:
謂 含懷道德之厚也。神明保祐含德之人,若父母之於赤子也。蜂蠆蛇虺不螫。赤子不害於物,物亦不害之,故太平之世,人無貴賤之心,有刺之物,還反其本,有毒之 蟲,不傷於人。赤子骨柔弱而持物堅固,以其意心不移也。赤子未知男女之合會而陰作怒者,由精氣多之所致也。赤子從朝至暮,啼號聲不變易者,和氣多之所致 也。人能知和氣之柔弱,有益於人者,則為知道之常也。人能知道之常行,則日以明達於玄妙也。祥,長也。益生,言欲自生,日以長大。心當專一和柔而氣實內, 故形柔而反使妄有所為,和氣去於中,故形體日以剛強也。萬物壯極則枯老也。老不得道。不得道者早已死也。

王弼註:
赤 子無求無慾,不犯眾物,故毒蟲之物無犯之人也。舍德之厚者,不犯於物,故無物以損其全也。以柔弱之故,故握能周固。作,長也。無物以損其身,故能全長也。 言含德之厚者,無物可以損其德,渝其真,柔弱不爭而不摧折者,皆若此也。無爭欲之心,故終日出聲而不嗄也。物以和為常,故知和則得常也。不皦不昧,不溫不 涼,此常也。無形不可得而見,曰明也。生不可益,益之則夭也。心宜無有,使氣則強。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白話譯文:
智慧之人,不誇誇而談;誇誇而談之人,多無智慧。阻塞了貪取,關閉了執著!挫掉了銳利,解開了紛雜,柔和了亮光,和同了塵世,這就叫做玄妙之同啊!玄妙之同,故不親亦不疏,不利亦不害,不貴亦不賤,能夠因應兩端,處其環中,所以為天下所貴!
藥方:
不 要把自己放在一線之兩端來思考,而要「得環中,應無窮」!因「玄」故「妙」,拉成一長遠的辯證歷程,幽深而識其和同,因為和同故知其妙!打扮的光鮮亮麗, 一但習慣,那你就得花許多時間去維護它;回到樸素之地,它會自然生長!每天要插一盆漂亮的花,不如長久種一株會生長的花!不要只重生命的表象,要重視生命 的本體!

河上公章句:
知者貴行不貴言也。駟不及舌,多言多患。塞閒之者,欲絕其源。情慾有所銳為,當念道無 為以挫止之也。紛,結恨不休,當念道無為以解釋之。雖有獨見之明,當和之,使闇昧不使曜眩。不當自別殊也。玄,天也。人能行此上事,是謂與天同道也。不以 榮譽為樂,獨立為哀。志靜無,故與人無怨。身不欲富貴,口不欲五味。不與貪爭利,不與勇爭氣。不為亂世主,不處暗君位。不以乘權故驕,不以失志故屈。其德 如此,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屈,與世沉浮,容身避害,故為天下貴也。

王弼註:
因自然也。造事端也。含守質也。除爭原也。無所特顯則物無所偏爭也。無所特賤則物無所偏恥也。可得而親,則可得而疏也。可得而利,則可德而害也。可得而貴,則可得而賤也。無物可以加之也。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溢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白話譯文:
用 正道來治國,用奇巧來用兵,用無為之事來治理天下;我何以知道該當如此呢!正因為這樣!天下顧忌禁令多了,人民也就跟著貧窮窘困;人民的戰爭利器多了,國 家也就跟著愈為昏亂;人民的技巧機心多了,奇怪邪惡之事滋然而生;刑罰政令繁瑣複雜,偷盜竊賊卻有增無已!基於以上的反省,聖人說:我自然無為,而人民自 得其化,我喜好寧靜而人民自得其正,我無事無擾而人民自其富我無所貪求而人民自得渾樸!
藥方:
台灣俗彥說「嚴官府出厚() 賊」,人為的戮力控制,不如自然無為的調劑!把理想的堅持掛搭在意識型態的執著上,可能生出很大的力量,但破壞性的力量將極為可怕!自然無為吧!不用擔 心,只要用心、關心,寧靜、無擾、無貪,一切會有進境的!用其機,不如渾其機;用其心,不如渾其心;渾樸自然,任天無為,就是藥方!

河上公章句:
以 至也。天使正身之人,使至有國也。奇,詐也。天使詐為之人,使用兵也。以無事無為之人,使取天下為之主。此,今也。老子言我何以知天意然哉?以今日所見 知。天下謂人主也。忌諱者,防禁也。令煩則奸生,禁多則下詐,相殆故貧。利器者,權也。民多權則視者眩於目,聽者惑於耳,上下不親,故國家昏亂。人謂人 君,百里諸侯也。多知伎巧,謂刻畫宮觀,彫琢服章,奇物滋起。下則化上,飾金鏤玉,文繡綵色,日以滋甚。法物,好物也。珍好之物滋生彰著,則農事廢,飢寒 並至,故盜賊多有也。謂下事也。聖人言我修道承天,無所作為,而民自化成也。聖人言我好靜,不言不教,民皆自忠正也。我無徭役徵召之事,民安其業,故皆自 富。我常無慾去華飾,民則隨我為,多質樸也。

王弼註:
以道治國則國平,以正治國則奇正起也,以無事則能取天 下也。上章云,其取天下者,常以無事,及其有事,又不足以取天下也。故以正治國則不足以取天下,而以奇用兵也夫。以道治國,崇本以息末,以正治國,立辟以 攻末,本不立而末淺,民無所及,故必至於奇用兵也。利器,凡所以利己之器也。民強則國家弱。民多智慧則巧偽生,巧偽生則邪事起。立正欲以息邪,而奇兵用 多;忌諱欲以恥貧,而民彌貧;利器欲以強國者也,而國愈昏多。皆捨本以治末,故以致此也。上之所欲,民從之速也。我之所欲,唯無慾而民亦無慾自樸也。此四 者,崇本以息末也。
第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白話譯文:
當 政的人看似悶昧不明,其實自然無為,因而大眾人民富足親睦,民風淳樸。當政的人看似精明能察,其實苛刻剝削,因而大眾人民疏隔匱乏,民風澆薄。災禍啊!往 往就伴隨在幸福邊;幸福啊!往往也就潛隱著災禍!這樣的相伴,又何所止呢?那恐怕沒有一所謂的「正道」。「正道」往往轉成了「奇變」,「良善」則又轉成了 「妖異」;人們迷惑的時日已經很久了,正因如此,聖人立了規矩,不敢以之殺人;廉潔自持,不敢以之傷人;正直自守,不敢以之誇人;反躬自省,不敢以之耀 人。
藥方:
一 種「看不出來」的生長力量,那是最值得學習的!這叫「默運造化」。一直擔心禍福的問題,不如真正的回到自身來體會體會,凡是能回到自身的,就是有福之人! 原則立了之後,便要歇手;歇手才能走出自己的新生命。要照亮人,但可不要讓別人眼睛都睜不開,什麼都看不到,只是一片漆黑!

河上公章句:
其 政教寬大悶悶昧昧,似若不明也。政教寬大,故民醇醇,富貴相親睦也。其政教急疾,言決於口,聽決於耳也。政教急,民不聊生,故缺缺日以疏薄。倚,因也。夫 禍因福而生,人遭禍而能悔過責己,修善行道則禍去而福來。禍伏匿於福中,人得福而為驕恣則福去禍來。禍福更相生,誰能知其窮極時。無,不也。謂人君不正其 身,其無國也。奇,詐也。人君不正,下雖正,復化上為詐也。善人皆復化上為訞祥也。言人君迷惑失正以來,其日已固久。聖人行方正者,欲以率下,不以割截人 也。聖人廉清,欲以化民,不以傷害人也。今則不然,正己以害人也。肆,申也。聖人雖直曲,己從人不自申之也。聖人雖有獨知之明,常如暗昧,不以曜昡人也。

王弼註:
言 善治政者,無形無名,無事無政可舉,悶悶然,卒至於大治,故曰,其政悶悶也。其民無所爭競,寬大淳淳,故曰,其民淳淳也。立刑名,明賞罰,以檢姦偽,故曰 察察也。殊類分析,民懷爭競,故曰,其民缺缺也。言誰知善治之極乎!唯無可正舉,無可形名,悶悶然而天下大化,是其極也。以正治國,則便復以奇用兵矣。故 曰,正復為奇。立善以和萬物,則便復有妖之患也。言人之迷惑失道,固久矣。不可便正善治以責。以方導物,捨去其邪,不以方割物,所謂大方無隅。廉,清廉 也;劌,傷也。以清廉清民,令去其邪,令去其汙,不以清廉劌傷於物也。以直導物,令去其僻,而不以直激沸於物也。所謂大直若屈也。以光鑑其所以迷,不以光 照求其隱慝也,所謂明道若昧也,此皆崇本以息末,不攻而使復之也。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白話譯文:
治 理人民,事奉上蒼,莫過於儉嗇之道;唯有用儉嗇之道才能回到先天大道的本源。回到先天大道的本源可以說深厚地累積其德,既已深厚累積其德,那也就沒什麼事 是不能克服的。既沒什麼事是不能克服的,那也就無法估計其力量。既無法估計其力量,那就可以擁有國家;若能擁有國家之本源,這樣就能天長地久。這就叫做: 深紮其根、固實其柢,長遠其生,永久存在的自然大道啊!
藥方:
不要那麼慷慨,寧可儉約一點地好,儉約會使得人的生命儉肅而有力量!長在枝葉的,不必太在乎!你當在乎的是長在泥土裡,看不見的部分!有個「道」在,一切好辦,「道」是要長養的,不是把捉得到的!給出一片天地,就能生長!給別人天地,就是給自己天地!

河上公章句:
謂 人君欲治理人民。事,用也。當用天道,順四時。嗇,貪也。治國者當愛民財,不為奢泰。治身者當愛精氣,不放逸。早,先也。服,得也。夫獨愛民財,愛精氣, 則能先得天道也。先得天道,是謂重積德於己也。剋,勝也。重積德於己則無不勝。無不剋勝,則莫有知己德之窮極也。莫知己德有極,則可以有社稷為民致福。國 身同也,母道也。人能保身中之道,使精氣不勞,五神不苦,則可以長久。人能以氣為根,以精為蔕,如樹根不深則枝蔕不堅則落,言深藏其氣,固守其精,使無漏 洩。深根固蔕者乃長生久視之道。

王弼註:
莫若,猶莫過也。嗇,農夫,農人之治田務,去其殊類,歸於齊一也。 全其自然,不急其荒病,除其所以荒病,上承天命,下綏百姓,莫過於此。早服,常也。唯重積德不欲銳速,然後乃能使早服其常,故曰早服謂之重積德者也。道無 窮也。以有窮而?國,非能有國也。國之所以安謂之母,重積德是唯圖其根,然後營末,乃得其終也。
第六十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白話譯文:
治 理大國就好像烹煎小魚一樣,不可輕易去攪動它!以自然大道蒞臨天下,就連鬼怪的作祟都不靈驗了;非但鬼怪不靈驗,而是它所顯現出來的神氣不傷人;非旦它所 顯現出來的神氣不傷人,就連統治者亦不會去逼害人;鬼怪以及統治者兩者都不來傷害人,因此人內在的本性就得以陰陽和合歸為一體了!
藥方:
不 要老考慮「勢」如何?要考慮的是「道理」,順道理就能生長!自然大道的恩慈是:使得那會傷你的也不傷你了;自然大道的狠戾是:使那原來不會傷你的,竟然回 過頭來傷你!有了泥土才能生長,大道所強調的只是這麼一點點!不要用「掃黑」的方式,會愈掃愈黑,應當用「照亮」的方式!

河上公章句:
鮮, 魚。烹小魚不去腸,不去鱗,不敢撓,恐其糜也。治國煩則下亂,治身煩則精散。以道德居位,治天下則鬼不敢見,其精神以犯人也。其鬼非無精神也,邪不入正, 不能傷自然之人。非鬼神不能傷害人,以聖人在位,不傷害人,故鬼不敢幹之也。鬼與聖人俱,兩不相傷也。夫兩不相傷,人得治於陽,鬼得治於陰,人得全其性 命,鬼得保其精神,故德交歸焉。

王弼註:
不擾也,躁則多害,靜則全真,故其國彌大,而其主彌靜,然後乃能廣 得眾心矣。治大國則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則其鬼不神也。神不害自然也,物守自然則神無所加,神無所加則不知神之為神也。道洽則神不傷人,神不傷人則不知神 之為神。道洽則聖人亦不傷人,聖人不傷人則不知聖人之為聖也。猶云,不知神之為神,亦不知聖之為聖也。夫恃威網以使物者,治之衰也。使不知神聖之為神聖, 道之極也。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聖人不傷人,神亦不傷人。故曰,兩不相傷也。神聖合道,交歸之也。
第六十一章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白話譯文:
大 國應居於眾流之下,天下眾流才能彙集於此,天下萬物才能安息於母懷!母親常安靜的關懷卻勝過了父親的躁動的責斥,因為安靜才能謙下的去關懷這個世界!正因 如此,大的國家應謙下的去關懷小的國家,這樣就贏得了小國的信服!小國應謙下的去禮讓大國,這樣就贏得了大國的信任!因此,不論是謙下以取得信服,還是謙 下以取得信任。大國不過想要領導諸小國,而小國不過想要能恰當的入事大國而已!這兩者都能各得他們所要的,就此而已,大國更應該謙下的去體貼小國的心聲!
藥方:
站 在上方的,就要給人;處在下方的,才能得到別人的恩賜!這是一個極為簡單的道理!最好的領導者,不是站在上方指揮,而是處在下方觀看,並且要懂得回到本源 的看!不必打破身段,因為根本就沒有身段,有的只是讓自家生命恰當的、好好的活著!離去不必要的高傲,正視真正的卑下;卑下才有坤德載物!

河上公章句:
治 大國,當如居下流,不逆細微。大國天下士民之所交會。牝者,陰類也。柔謙和而不昌也。女所以勝屈於男,陰勝陽以安靜,不先求之也。陰道以安靜為謙下。能謙 下之,則常有之。此言國無大小,能執謙畜,人則無過失也。下者謂大國以下小國,小國以下大國,更以義相取。大過不可失則,兼併人國,而牧畜之。使為臣僕。 大國小國,各欲得其所。大國又宜為謙下。

王弼註:
江海居大而處下,則百川流之,大國居大而處下,則天下流 之,故曰,大國下流也。天下所歸會也。靜而不求,物自歸之也。以其靜故能為下也,牝,雌也。雄躁動貪慾,雌常以靜,故能勝雄也。以其靜復能為下,故物歸之 也。大國以下,猶云以大國下小國。小國則附之。大國納之也。言唯修卑下,然後乃各得其所。小國修下自全而已,不能令天下歸之,大國修下則天下歸之。故曰, 各得其所欲,則大者宜為下也。
第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白話譯文:
自 然大道是萬物所歸趨的奧秘之所。善人懂得去寶愛它,而不善之人則因為有它,所以方得和合保育。合於至道的美言可以得到別人的尊崇,合於至道的美行可以提高 人的形象。即使人會做出不善之事,但自然大道企怎又忍心拋棄它呢?因此要是你立為天子,並置設了三公,即使是擁有了兩手相拱的璧玉,並且乘坐駟馬所駕的華 車,這都不如進入到這自然大道之中,好得安歇!古先聖人之所以特別尊榮自然大道,這又為什麼呢?難道不是說:只要真心探求,必有所得,即使獲了罪,也可得 大道之保育而豁免,正因如此,自然大道是天下人所尊榮的。
藥方:
自然大道是萬物所歸趨的奧秘之所,它以包容為德!世間紅塵, 且讓它囂嚷一下,也就沉寂了!沉寂了,就好。靠著外在的華美、光鮮,是不實際的;要由內在樸實的生長起來!大道無形,去掉了「形」,進到了「無」,這樣才 能入乎「道」,最後是要無所不在的「大」,這是一個不休止的歷程。

河上公章句:
奧,藏也。道為萬物之藏,無 所不容也。善人以道為身寶,不敢違。道者不善人之保倚也,遭患逢急,猶自知悔卑下。美言者,獨可於市耳。夫市,交易而退不相宜,善言美語,求者欲疾得,賣 者欲疾售也。加,別也。人有尊貴之行,可以別異於幾,人未足以尊道。人雖不善,當以道化之。蓋三皇之前,無有棄民,德化淳也。欲使教化不善之人。雖有美璧 先駟馬而至,故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不日日遠行求索,近得之於身。有罪,謂遭亂世闇君,妄行刑誅,修道則可以解死,免於罪耶。道德洞遠,無不 覆濟,全身治國,恬然無為,故可為天下貴也。

王弼註:
奧,猶曖也。可得庇蔭之辭。寶以為用也。保以全也。言 道無所不先,物無有貴於此也。雖有珍寶璧馬,無以匹之,美言之則可以奪眾貨之賈,故曰,美言可以市也,尊行之則千里之外應之,故曰,可以加於人也。不善當 保道以免放。言以尊行道也。此道,上之所云也。言,故立天子,置三公,尊其位,重其人,所以為道也。物無有貴於此者,故雖有拱抱寶璧以先,駟馬而進之,不 如坐而進此道也。以求則得求,以免則得免,無所而不施,故為天下貴也。
第六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圖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白話譯文:
無 所造作,自然無為,而勇於有為;不生事擾民,自然無為,而勇於任事;不嗜厚味,自然無為,而仔細品味!大事看小,多事看少;面對怨懟,要有大道包容之德。 要去做難事,就從易處做起;要去做大事,就從細處做起。天下難事一定得從易處著手;天下大事一定得從細處下手。因此,聖人始終不敢自稱為大,正因如此,所 以才能成就其大。輕易應諾的人一定少了些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一定會遭到更多的困難。因此,即使是聖人對任何輕易的事也謹慎而莊嚴的像是難事去面對 它,所以到頭來,天下事也就都不困難了!
藥方:
有一個做事原則要記得: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容易的通過了,難的也變簡單了。要鄭重其事,但不要焦慮;要放下,但不要忘了;要緩緩地處理!不要再計畫了,開始吧!有了第一步,一切就好端端地來了!可以慢些,但不能停歇;要綿綿若存的努力!

河上公章句:
因 成修故,無所造作。豫有備,除煩省事也。深思遠慮,味道意也。陳其戒令也。欲大反小,欲多反少,自然之道也。修道行善,絕禍於未生也。欲圖難事,先於易 者。未及成也。欲為大事必作於小,禍亂從小來也。天下共歸之也。不重言也。不慎患也。聖人動作舉事猶進退,重難之慾塞其源。聖人終身無患難之事,猶避害深 也。

王弼註:
以無為為居,以不言為教,以恬淡為味,治之極也。小怨則不足以報,大怨則天下之所欲誅,順天下之所同者,德也。以聖人之才猶尚難於細易,況非聖人之才而欲忽於此乎,故曰,猶難之也。
第六十四章
其 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 而不敢為。
白話譯文:
安定才容易維持,還沒有徵兆才容易謀策。脆弱容易被分化,微弱就容易消除。在還沒發生前就要去做,在還 沒亂以前就要整治。就像兩人合抱的大木,是從毫末般萌芽長成的;九層樓的高臺是一畚箕一畚箕堆累起來的;千里的旅程是從足下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太造作有 為,往往會失敗;執著不放,反而會失去了機會。因此之故,聖人自然無為,因而不會失敗,沒有執著不放,因而不會失去先機。一般人做什麼事常常是快要完成 了,反而失敗了!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能夠好像原初的努力一樣,謹慎的去完成一件事,那就不會有什麼失敗的事了!因此,聖人不貪求他所想要的,不寶 愛世俗人所以為的難得之貨;聖人之所學不是一般世俗百姓所追求學習的,對於眾人過頭追求的有一深刻的反省作用,用這樣的方式來輔助天下萬物,務使其自然, 所以他是不敢執著造作!
藥方:
要懂得見微知著,或者見縫插針,不要讓它勢態擴大了!不是去弄心機,而是回到「大道之源」,你 自會有一番機趣,並因之而玩味一下「道之幾」也,進一步體會歷史之勢!天下不是打來的,而是人們送給你的,不送給你,奈何?要人家送給你,那就要懂的謙虛 些!快成功了,就是最危險的時候;要懂得「保合太和」,要懂得好自努力,慎終如始!

河上公章句:
治身治國, 安靜者易守持也。情慾禍患,未有形兆時,易謀正也。禍亂未動於朝,情慾未見於色,如脆弱易除破。其未彰著,微小易散去也。欲有所為,當於未有萌芽之時,塞 其端也。治身治國於未亂之時,當豫閉其門也。從小成大。從卑至高。從近至遠。有為於事,廢於自然,有為於義,反於仁,有為於色,廢於精神也。執利遇患,執 道全身,堅持不得,推讓反還。聖人不為華文,不為色利,不為殘賊,故無壤敗。聖人有德以教愚,有財以與貧,無所執藏,故無所失於人也。從,為也。民人為 事,常於功德幾成而貪位好名,奢泰盈滿而自敗也。終當如始,不當懈怠。聖人欲人所不欲,人欲彰顯,聖人欲伏光,人欲文飾,聖人欲質樸,人欲色,聖人欲於德 也。聖人不眩為服,不賤石而貴王。聖人學人所不能學,人學智詐,聖人學自然,人學治世,聖人學治身,守道真也。眾人學問反,過本為末,過實為華,復之者使 反本也。教人反本實者,欲以輔助萬物自然之性也。聖人動作,因循不敢有所造為,恐遠本也。

王弼註:
以其安不 忘危,持之不忘亡,謀之無功之勢,故曰易也。雖失無入有,以其微脆之故,未足以興大功,故易也。此四者,皆說慎終也,不可以無之,故而不持,不可以微之, 故而弗散也,無而弗持,則生有焉,微而不散,則生大焉,故慮終之患,如始之禍,則無敗事。謂其安未兆也。謂微脆也。當以慎終除微,慎微除亂,而以施為治之 形名,執之反生事原,巧辟滋作,故敗失也。不慎終也。好欲雖微,爭尚為之,興難得之貨雖細,貪盜為之起也。不學而能者,自然也。喻於學者,過也。故學不 學,以復眾人之過。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白話譯文:
古 來聖人善於依著自然大道來治理國家,他並不喚醒人們的利害智巧,而是要人民守著純樸愚厚。人民之所以難治,正因為人們的利害巧智多了,因此,用利害巧智來 治國,這便戕害了國家!不用利害巧智來治國,這才是國家之福!知道以上這兩個道理,那也就真切瞭解到治國的準則了;能夠恆久體會這準則,這就叫玄遠幽深之 德。玄德是何等的幽深而深遠啊!它和一般世俗的事物是截然相反的,如此才能自然無為,大順而成。
藥方:
天下國家不是用計較心去做成的,而是用一番真心做成的!要守愚,純樸自然,看似笨笨,其實才能生長!追求世俗,太辛苦了,何妨守著原先的純樸氣質,雖然粗粗的,卻有力量!最「玄」的事是:好像沒有,其實是有,生命的奧秘就在這裡!

河上公章句:
謂 古之善以道治身及治國者。不以道教民明知巧詐也。將以道德教民,使樸質不詐偽。以其智多,故為巧偽。使智惠之人治國之政事,必遠道德,妄作威福,為國之 賊。不使智惠之人治國之政事,則民守正直,不為邪飾,上下相親,君臣同力,故為國之福也。兩者,謂智與不智者。當知,智者為賊,不智者能為福,是治身治國 之法式也。玄,天也。能知治身及治過之法式,是謂與天同德也。玄德之人,深不可測。遠不可極也。玄德之人,與萬物反異,萬物慾益己,玄德施與人也。玄德與 萬物反異,故能至大順,順天理也。

王弼註:
明,謂多見巧詐,蔽其樸也。愚謂無知守真,順自然也。多智巧詐, 故難治也。智,猶治也,以智而治國,所以謂之賊者,故謂之智也。民之難治,以其多智也,當務塞兌閉門,令無知無慾,而以智術動民。邪心既動,復以巧術防民 之偽,民知其術,防隨而避之,思惟密巧,奸偽益滋,故曰,以智治國,國之賊也。稽,同也。古今之所同則而不可費,能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反 其真也。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白話譯文:
汪 洋江海之所以能成為百川眾谷之王,因為它善處卑下,故能成為百川眾谷之王。因此,統治天下的聖人想要居於人民之上,必得以謙卑的言語來取得人民的信賴;想 要人民站出來,那麼聖人必得把自己退到後面去!因此,聖人處在上面而人民不覺得有沉重的壓力,站在前頭領導而人民不覺得有妨害!這樣一來,天下人都樂意推 戴他,而不會厭棄他;這是因為聖人不與人相爭,因而天下人沒有人能與他相爭!」
藥方:
如果你已經是一個領導者了,那你就儘可 能的謙卑吧!如果你將要成為領導者,那你要學習謙卑!落入競爭的機制,那有爭得過的道理;只有不落入競爭的機制,才能爭得過人!等在下頭,別人會給你;站 到上頭,那你就得給人;好好選擇吧!卑下得別人都不覺得你是一號可競爭的人物,但你卻是一最能競爭的人物,這局勢如何,不問可知!

河上公章句:
江 海以卑,故眾流歸之,若民歸就王。以卑下故能為百谷王也。欲在民上。法江海處謙虛。欲在民之前也。先人而後己也。聖人在民上,為主不以尊貴,虛下故民戴而 不為重。聖人在民前,不以光明蔽後,民親之若父母,無有欲害之心也。聖人恩深愛厚,視民如赤子,故天下樂推進以為主,無有厭也。天下無厭聖人時,是由聖人 不與人爭先後也。言人皆有為無爭,與吾爭無為。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白話譯文:
天 下人都告訴我「道」太大了,什麼都不像,正因為道太大了,所以什麼都不像,要是它像什麼,那早就銷損殆盡了!我有三條寶貴的原則,一直持守而珍惜著它,一 是慈愛、二是儉樸、三是不敢自傲,居天下之先。因為慈愛所以勇敢,因為儉樸所以寬廣,因為不敢自傲居天下之先,所以能成就大器。要是,你捨棄了慈愛卻好 勇,捨棄了儉樸卻只浪費,捨棄了謙讓卻只爭先,這麼一來,你就死定了。要是能夠慈愛,那一旦戰爭才能得勝,守護起來也才堅固;上蒼救人是用祂的慈愛之心來 衛護他的。
藥方:
滿懷「愛」的人,無所怖慄、無所憂懼,因此是最為勇敢的!「儉嗇之道」可以令人回到自家生命之源來,不外放、不衰歇!不用急,在後頭,只要有生長的力量,後頭總會跑到前頭來的。戰爭是不得以的,只有「愛」才能化解戰爭!

河上公章句:
老 子言,天下謂我德大,我則佯愚似不肖。唯獨名德大者,為身害,故佯愚似若不肖,無所分別,無所割截,不賤人而自貴。肖,善也。謂辨惠也。若夫辨惠之人,身 高自貴,行察察之政,所從來久矣。言辨惠者唯如小人也,非長者。老子言我有三寶,抱持而保倚。愛百姓若赤子。賦斂若取之於己也。執謙退不敢倡始也。以為仁 故能勇於忠孝也。天子身能節儉,故民日用廣矣。不為天下首先。成器長謂得道人也。我能為道人之長也。今世人舍慈仁,但為勇武也。舍其儉約,但為奢泰。舍其 後己,但為人先。所行如此,動入死地。夫慈仁者,百姓親附,並心一意,故以戰則勝敵,以守衛則堅固。天將救助善人,必與慈仁之性使能自當助也。

王弼註:
久矣其細,猶曰其細久矣。肖則失其所以為大矣,故曰,若肖久矣,其細也夫。夫慈,以陳則勝,以守則固,故能勇也。節儉愛費,天下不匱,故能廣也。唯後外其身,為物所歸,然後乃能立,成器為天下利,為物之長也。且,猶取也。相敏而不避於難,故勝也。
第六十八章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白話譯文:
善於做勇士的人不誇奢自己的武力,善於帶兵大仗的人不輕易被激怒,善於戰勝敵人的人不和敵人硬拚,善於用人的人能謙卑的聆聽屬下的心聲,這就是不與人爭的美德,這就用了人的真切力量,這就配合了大自然,是古來最高的原則。
藥方:
「對治」很辛苦,要懂得轉圜,留了餘地,才可能轉圜。「生氣」是下下策,要懂得不生氣,才可能鼓足勇氣,克服困境!什麼事都自己做,那鐵定會累死;做領導的人,是去領導人做事,不是讓事把自己做死了!大自然的啟示是:讓該活動的活動,自己還給它個自己!

河上公章句:
言貴道德不好武力。善以道戰者,禁邪於胸心,絕禍於未萌,無所誅怒也。善以道勝敵者,附近以仁,來遠以德,不與敵爭而敵自服也。善用人自輔佐者,常為人執謙下也。謂上為之下也,是乃不與人爭之道德也。能身為人下,是謂用人臣之力。能行此者,德配天也。是乃古之極要道也。

王弼註:
士,卒之帥也。武,尚先陵人也。後而不先,應而不唱,故不在怒。不與爭也。用人而不為之,下則力不為用也。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吾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扔無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白話譯文:
古 來用兵有個訓言說:我不敢主動挑戰,而只是被動應戰;我不敢逞強前進一寸,我寧可後退一尺,這就是要行動而無行動相,出手而又無出手相,執握武器而無武器 相,往前進攻而無敵人相。戰爭禍害莫大於輕敵,一旦輕敵將會喪失了我們最可貴的東西;因此,兩軍對峙打仗,哀憫天下蒼生者必能勝利!
藥方:
凡 屬於「生」者,就主動參與;凡屬於「死」者,就被動些吧!有了最深沉的悲憫與關懷,一切著相的戰爭,都會過去的;而且一定會成功!老在意會贏與否,那就很 難說;用了氣力、智謀,一切由它去吧!放開往往是最大的力量!有餘地可退就退,不用急地反擊,長成力量時,它就衰頹了!悲憫些吧!

河上公章句:
陳 用兵之道,老子疾時用兵,故託己設其義也。主,先也,不敢先舉兵。客者,和而不倡,用兵當承天而後動。侵人境界,利人財寶,為進;閉門,守城,為退。彼遂 不止,為天下賊,雖行誅之,不行誅也。雖欲大怒,若無臂可攘也。雖欲仍引之心,若無敵可仍也。雖欲執持之,若無兵刃可持用也何者?傷彼之民,罹罪於天,遭 不道之君,愍忍喪之痛也。夫禍亂之害,莫大於欺輕敵家,侵取不休,輕戰貪財。幾,近也。寶,身也。欺輕敵者,近喪身也。兩敵戰也。哀者慈仁士卒,不遠於 死。

王弼註:
彼遂不止。行,謂行陳也,言以謙退哀慈,不敢為物先,用戰猶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扔無敵 也,言無有與之抗也。言吾哀慈謙退,非欲以取強,無敵於天下也。不得已而卒至於無敵,斯乃吾之所以為大禍也。寶,三寶也,故曰,幾亡吾寶。抗,舉也;加, 當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勝。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白話譯文:
我的話很容易明白,很容易實行;但天下人竟然沒人能明白,沒人能實行。說話有宗旨,做事有主宰。那些人對大道毫無體認,因此無法明白我所說所做。能明白我所說的,那可真是難能;能學習我所做的,那可真是可貴;因此,聖人外面雖披著樸素的布衣,但內裡卻懷著珍貴的寶玉。
藥方:
真人是被褐懷玉,俗人卻是被玉而懷褐;名牌是為俗人妝點的,真人只是個素樸而已!話不用多,意思到了,就要停!事不用繁,可以成了,就罷手!有了共識好說話、好做事;共識雖難,但要用心培養!最可貴的東西通常是要珍藏起來的,不必現!

河上公章句:
老 子言:吾所言,省而易知,約而易行。人惡柔弱,好剛強也。我所言有宗祖根本,事有君臣上下,世人不知者,非我之無德,不與我反。夫唯聖人也,是我德之暗, 不見於外,窮極微妙,故無知也。希少也。惟達道者乃能知我,故為貴也。被褐者,薄外;懷玉者,厚內。匿寶藏懷,不以示人也。褐,音曷。

王弼註:
可 不出戶窺牖而知,故曰,甚易知也。無為而成,故曰甚易行也。惑於躁欲,故曰,莫之能知也。迷於榮利,故曰,莫之能行也。宗,萬物之宗也。君,萬物之主也。 以其言有宗,事有君之故,故有知之人不得不知之也。唯深故知者希也,知我益希,我亦無匹,故曰,知我者希,則我者貴也。被褐者,同其塵,懷玉者,寶其真 也。聖人之所以難知,以其同塵而不殊,懷玉而不渝,故難知而為貴也。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白話譯文:
能體會得大道之難知,這是上焉者;對大道無所體會而又強以為知,這是病痛。唯有對這樣之病痛有所對治,這樣才能免於病痛。聖人之所以不患此病痛,就是因為他能對治這病痛,因而能不患此病痛!
藥方:
對於自己所知的要知清楚,對於所不知的則常存敬意!事物之總體本源是難以了知的,但卻可以以生命相遇!去除心知執著,讓自家生命回到本源,好自生長!識得病痛,當可免得病痛,這是認不是的工夫!

河上公章句:
知 道言不知,是乃德之上。不知道言知,是德之病。夫唯能病苦眾人有強知之病,是以不自病也。聖人無此強知之病者,以其常苦眾人有此病。以此非人也,故不自 病。夫聖人懷通達之知,託於不知者,欲使天下質樸忠正,各守純性,小人不知道意而妄行強知之爭,以自顯著,內傷精神,減壽消年也。

王弼註:
不知知之不足任則病也。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白話譯文:
人 民不畏懼統治者的威勢,那麼人民所發出的更大威力勢將來臨!不要狹迫人民的居處,不要壓迫人民的生長;唯有居上位者不鎮壓,因此居下位的人民才不會厭棄 它。正因這樣,聖人反躬自省瞭解自己,而不會限於己見,誇耀自己,懂得寶愛內在真實的自己,而不為外在的榮華富貴所迷惑;正因如此,聖人捨棄了後者,而寧 取前者。
藥方:
居下位的力量是微弱的,但卻也是巨大的,官逼民反,天地覆滅,可不慎哉!人民的力量要懂得去欣賞它、裁成它,千萬不要壓制它!「統治者」是去「統」那些「治者」,而不是統統你自己來治理!「自知」是一切認識的起點,先明白自己吧!

河上公章句:
威, 害也。人不畏小害,則大害至,謂死亡也。畏之者當愛精神,承天順地也。謂心居神,當寬柔,不當急狹也。人所以生者,為有精神,託空虛,喜清淨,飲食不節, 忽道念色,邪僻滿腹,為伐本厭神。夫唯獨不厭精神之人,洗心濯垢,恬泊無慾,則精神居之不厭也。自知己之得失。不自顯見,德美於外,藏之於內。自愛其身以 保精氣也。不自貴高,榮名於世。去彼自見自貴,取此自知自愛。

王弼註:
清靜無為謂之居,謙後不盈謂之生,離 其清淨,行其躁欲,棄其謙後,任其威權,則物擾而民僻,威不能複製民,民不能堪其威,則上下大潰矣,天誅將至,故曰,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 厭其所生,言威力不可任也。不自厭也。不自厭,是以天下莫之厭。不自見其所知,以光耀行威也。自貴則物狎厭居生。
第七十三章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白話譯文:
勇 於表現兇狠果敢的人,勢將帶來殺身之禍;勇於表現不兇狠不果敢的人,才能存活起來。這兩者有利有害。自然大道就是厭惡勇於果敢的人,這又有誰知道它的原因 呢?因此即使是聖人還是很難瞭解這道理。自然大道不競爭而善於取勝,不說話而善於感應,不召喚而自動到來,胸懷寬廣而善於謀畫,上天所布下的天網雖是寬廣 的,稀稀疏疏,卻絲毫沒有漏失!
藥方:
有人激你說「你敢嗎?」,那就厚著臉皮告訴他,「我真的不敢」!世間事有一自然的奧秘在,真的是疏而不漏,且寬寬心吧!用命令的,不如用說的;用說的,不如用感應的!「奧秘」不是讓你去認知的,而是讓你去體會的!

河上公章句:
勇 敢有為,即殺身也。勇於不敢有為則活其身。謂敢與不敢也。活身為利,殺身為害。惡有為也。誰能知天意之故而不犯。言聖人之明德,猶難於勇敢,況無聖人之德 而欲行之乎。天不與人爭貴賤,而人自畏之。天不言,萬物自動應以時。天不呼召,萬物皆負陰而向陽。繟,寬也。天道雖寬博,善謀慮人事,修善行惡,各蒙其報 也。天所網羅,恢恢甚太,雖疏遠,司察人善惡無有所失。

王弼註:
必不得其死也。必齊命也。俱勇而所施者異, 利害不同,故曰,或利或害也。孰,誰也。言誰能知天下之所惡,意故邪,其唯聖人,夫聖人之明,猶難於勇敢,況無聖人之明而欲行之也,故曰,猶難之也。天唯 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順則吉,逆則凶,不言而善應也。處下則物自歸。垂象而見吉凶,先事而設誠,安而不忘危,未召而謀之,故曰,繟然而善謀也。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白話譯文:
人 民不畏懼死亡,奈何以死亡來威脅人民呢?要是人民通常會畏懼死亡,而那些胡作非為的,我就可以拘捕起來殺掉他們,這樣又有誰敢為非作歹呢?自然的經常之道 一直有專門管理殺人任務的人去殺人。那代替這專門管理殺人任務的人去殺人,這叫代替自然大匠去砍木頭。那代替自然大匠去砍木頭的人,很少有說不傷害到自己 的手的啊!
藥方:
死亡的恐懼是一切恐懼根源,人民連死亡都不恐懼了,這世界就要變了!若要去撻伐一個人,那就慢些吧!因為有一大自然的奧秘會展開祂懲罰的手段的!能不動手,就不動手;因為自然大道有其好生之德。讓「畏懼」轉成「敬畏」,再轉而成為「敬意」,這豈不善哉!

河上公章句:
治 國者,刑罰酷深,民不聊生,故不畏死也。治身者,嗜欲傷神,貪財殺身,民不知畏之也。人君不寬刑罰,教民去情慾,奈何設刑法以死懼之。當除己之所殘剋,教 民去利慾也。以道教化而民不從,反為奇巧,乃應王法,執而殺之,誰敢有犯者。老子傷時,王不先道德化之,而先刑罰。司殺者天,居高臨下,司察人過,天網恢 恢,疏而不失也。天道至明,司殺者常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斗杓運移,以節度行之。人君欲代殺之,是猶拙夫代大匠斲木,勞而無功也。人君行刑罰,猶拙人代 大匠斲,則方圓不得其理,還自傷。代天殺者,失紀綱,不得其紀綱,還受其殃也。

王弼註:
詭異亂群謂之奇也。為逆順者之所惡忿也,不仁者人之所疾也。故曰,常有司殺也。
第七十五章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白話譯文:
人 民之所以飢餓,乃因為居上位的統治者縱慾玩樂收稅過多所致,因此人民受了飢餓之苦。人民之所以難以治理,乃因為居上位的統治者太過於有為造作,因此人民難 以治理。人民之所以不懼死亡(輕忽死亡),乃因為居上位的人縱慾玩樂,逼得人民梃而走險,因此人民才會輕忽死亡。那一些不把自己生命當生命來看待的人,比 起那些縱慾玩樂,老以為自己生命是最重要的人可要賢德的多!
藥方:
「強將手下無弱兵」,這樣的「強」不是強力之強,而是能自勝者強,能夠退到後頭去的「強」。「有為造作」所可能的成績仍然是有限的,「無為自然」才能好自生長!當屬下已不把他們的生命當生命來愛護時,這團體早該散夥了!「尊重」是一切領導者所要學習的最重要良方!

河上公章句:
人 民所以饑深者,以其君上稅食下大多。民皆化上為矣,叛道違德,故饑。民之不可治者,以其君上多欲好有為也。是以其民化上有為,情偽難治。人民輕犯死者,以 其求生活之道太厚,貪利以自危。以求生太厚之故,輕入死地也。夫唯獨無以生為務者,爵祿不干於意,財利不入於身,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使,則賢於貴生也。

王弼註:
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亂,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從上也。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白話譯文:
人 活著時身體是柔軟的,而死亡後身體反而是堅硬的。草木萬物活著時也是柔軟的,而死亡後卻是枯槁僵硬的。由此看來,堅持己見,個性剛強的人往往屬於「死亡之 徒」,柔和溫潤的人才是「生存之徒」。因此,依賴強大軍力,逞強好戰,這難以取勝;樹木高大強壯則必遭砍伐,強大者反而居於下風劣勢,柔弱者卻可以處在上 風優勢。
藥方:
不要以為弱勢人家會瞧不起,其實,正因為人家看不在眼裡,反而是生長的好契機。生命的原則是看內裡的,不是看外表的;是看生長的,不是看既有的。真正的強者是柔弱之人,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像嬰兒一般!死板板的,有什麼好;活生生的才好!

河上公章句:
人生含和氣,抱精神,故柔弱也。人死,和氣竭,精神亡,故堅強也。和氣存也。和氣去也。以其上二事觀之,知堅強者死,柔弱者生也。強大之兵,輕戰樂殺,毒流怨結,眾弱為一,強故不勝。木強大,枝弱共生其上也。興物造功,大木處下,小物處上,大道抑強扶弱,自然之效。

王弼註:
強兵以暴於天下者,物之所惡也,故必不得勝。物所加也。木之本也。枝條是也。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白話譯文:
自 然之道就好像人們張開弓弦對準目標一樣!目標居高,弓弦下抑;目標在下,弓弦上舉;弦拉過頭了就放鬆一點,弦拉得還不夠就再拉緊一點。自然之道就是這樣, 減損有餘的來彌補不足的。人世之道卻往往不是這樣,它竟是減損不足的來奉獻給那有餘的。誰能夠真讓那有餘的拿來奉獻給天下呢!這只有那有道者才做得到。正 因如此,聖人他能努力實踐而不恃恩求報,成就了事功而不居執其功,他不願意誇耀自己的賢德。
藥方:
自然有一調節性的原理,因 此「損有餘以補不足」,但人間世往往「西瓜偎大邊」,損不足以奉有餘。「依道不依勢,依理不依力」,這原則很簡易,不要自己弄混淆了!放大空間,心胸自然 寬廣;放長時間,目光自然久遠!大時間、大空間,自有大格局!跳脫開目前的限制,超越出來,你真會有意想不到的喜悅!

河上公章句:
天 道暗昧,舉物類以為喻也。言張弓和調之,如是乃可用。夫抑高舉下,損強益弱,天之道也。天道損有餘而益謙,常以中和為上。人道則與天道反也。世俗之人,損 貧以奉富,奪弱以益強也。言誰能居有餘之位,自省爵祿以奉天下不足者乎。唯有道之君能行也。聖人為德施,不恃其報也。功成事就,不處其位。不欲使人知己之 賢,匿功不居榮,畏天損有餘也。

王弼註:
與天地合德,乃能包之,如天之道。如人之量,則各有其身,不得相均,如惟無身無私乎,自然然後乃能與天地合德。言唯能處盈而全虛,損有以補無,和光同塵,蕩而均者,唯其道也。是以聖人不欲示其賢以均天下。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白話譯文:
天 下間的東西沒有比起水還來得柔弱的,但要攻擊堅硬的東西,卻沒有比起水還能勝任的,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水啊!軟弱能勝過強硬,溫柔能勝過剛強;這道理天下 人沒有不瞭解的,卻沒有人能好好去實踐它。正因如此,古先聖人說:能為國家大事而蒙受污垢的人,這就叫國家社稷之主;能為國家大事而擔負禍患的人,這才足 以做為天下之王。以上所說乃是雅正之言,但看似相反爾!
藥方:
話怎麼說都不重要,事怎麼開展的,這才是重點,請注重「坤」 (具體性)原則。語言的最大限制與弔詭就是它具有兩面性,解開這兩面性,直入本源,你才能真明白事理。柔性的顛覆與瓦解勢將帶來真正的生長,不必太強調剛 性的建構!「正言若反」,但不一定「反言若正」,正正反反,要息心止慮,想一想!

河上公章句:
圓中則圓,方 中則方,擁之則止,決之則行。水能懷山襄陵,磨鐵消銅,莫能勝水而成功也。夫攻堅強者,無以易於水。水能滅火,陰能消陽。舌柔齒剛,齒先舌亡。知柔弱者長 久,剛強者折傷也。恥謙卑,好強梁。君能受國垢濁者,若江海不逆小流,則能長保其社稷,為一國君主也。君能引過自與,代民受不祥之殃,則可以王有天下。此 乃正直之言,世人不知以為反言。

王弼註:
以,用也。其謂水也,言用水之柔弱無物,可以易之也。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白話譯文:
調解了大怨,之後,一定有餘怨,這怎可以說是完善的結局呢!因此聖人執拿著債券,卻不向人逼求。有德的人手拿債券亦無所逼求,無德的人手拿著租稅章例向人逼索稅租;自然大道是無所偏私的,祂永遠幫助那有德的善人。
藥方:
與 其事後還要調節,無寧就不要發生,這要有一點歷史發展的智慧!還它個本來面目,讓出一片天地,這世界就會變得很美好,不是嗎!站到裡面去,會很擠;站出 去,一切不就都好了嗎?另立新的生長可能!什麼是「德」,就是讓他覺得有「得」,若老讓人覺得失去了什麼,這德就不叫德。

河上公章句:
殺 人者死,傷人者刑,以相和報。任刑者失人情,必有怨及於良人也。言一人吁嗟則失天心,安可以和怨為善也。古者聖人執左契,合符信也。無文書法律,刻契合符 以為信也。但刻契之信,不責人以他事也。有德之君,司察契信而已。無德之君,背其契信,司人所失。天道無有親疏,唯與善人,則與司契者也。

王弼註:
不明理其契以致大怨已至而德和之,其傷不復,故有餘怨也。左契防怨之所由生也。有德之人念思其契,不念怨生而後責於人也。徹,司人之過也。
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白話譯文:
小 小的國度,很少的人民,讓那些超過十人、百人這樣的有才華的人物也用不著,讓人民愛惜生命而不願意遠徙外地,即使有舟船車轎,也用不著乘坐;即使有盔甲兵 器,也用不著陳列;讓人民回覆到遠古結繩紀事的時代,品嚐甘甜的食物,穿著豐美的衣服,居住安適的處所,悅樂文雅的風俗,接鄰的國度,彼此相望,雞啼狗叫 的聲音,彼此相應感通,人民直到老死也不必急得往來。
藥方:
有了真情相感相應,那就不必用言語急得去溝通,只是雞犬之聲相 聞,已是悅樂一懷了!爾分我界的觀念是人類文明的象徵,這是文明,同時也是「文蔽」!生命的可生長性原則是優先於一切的,不要在世俗的勢上打轉,把自己都 轉糊塗了!雞犬之聲無意義而有意韻、有意味,人們的語言看似有意義,但可能既無意韻,也無意味!

河上公章句:
聖 人雖治大國,猶以為小,儉約不奢泰,民雖眾,猶若寡少,不敢勞之也。使民各有部曲,什伯貴賤不相犯也。器謂農人之器,而不用徵召奪人良時也。君能為民興利 除害,各得其所,則民重死而貪生也。政令不煩則安其業,故不遠遷徙,離其常處。清淨無為,不作煩華,不好出入游娛也。無怨惡於天下。去文反質,信無欺也。 甘其蔬食,不漁食百姓也。美其惡衣,不貴五色。安其茅茨,不好文飾之屋。樂其質樸之俗,不轉移也。相去近也。其無情慾。

王弼註:
國既小,民又寡,尚可使反古,況國大民眾乎,故舉小國而言也。言使民雖有什伯之器而無所用,何患不足也。使民不用,惟身是寶,不貪貨賂,故各安其居,重死而不遠徙也。無所欲求。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白話譯文:
真實的話不華美,華美的話不真實;良善的人不巧辯,巧辯的人不良善;真懂的人不炫博,炫博的人不真懂;聖人不積蓄,他深切體認:盡力助人,反而更富有;盡力給予別人,反而更充足。上蒼的自然之道,利益萬物而無害於萬物。人間的聖人之道,服務大眾而不與大眾相爭!
藥方:
話要聽真的,不要聽漂亮的;人要交善良的,不要找會說話的;懂了就懂了,不必找那麼多啦啦隊!利他就能利己,這原則是一共利的生長性原則!退到後頭去,讓該上場的上來,舞一番新姿,便會有新的氣象!說了就算了,沒說也不必再說,反正說了還是白說,一切默然可也!

河上公章句:
信 者,如其實不美者,樸且質也。滋美之言者,孳孳華詞,不信者,飾偽多空虛也。善者以道修身,不綵文也。辯者謂巧言也,不善者,舌致患也。山有玉,掘其山, 水有珠,濁其淵,辯口多言,亡其身。知者謂知道之士,不博者,守一元也。博者,多見聞,不知者,失要真也。聖人積德不積財,有德以教愚,有財以與貧也。既 以為人施設德化,己愈有德。既以財賄佈施與人,而財益多,如日月之光,無有盡時也。天生萬物,愛育之,令長大無所傷害也。聖人法天所施為,化成事就,不與 下爭功名,故能全其聖功也。

王弼註:
實在質也。本在樸也。極在一也。無私自有,唯善是與,任物而已。物所尊也。物所歸也。動常生成之也。順天之利不相傷也。
(全文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