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30日 星期一

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威震天下」的「六大悍將」

[经典老歌500首] 好歌如同美酒般越醇越香濃~閉起眼睛 找回因歲月流失 而在 被淡忘中的回憶 Oldies Songs

RTHK華人移民史 01 華人與沖繩 2014 1 25

戰火紋身的玫瑰 - 聚焦越南 《聚焦全世界》第21期

歐陸巨人成功學 - 聚焦德意志《聚焦全世界》第22期

星際拓荒者 - 聚焦休士頓《聚焦全世界》第23期

冰與火之歌 - 聚焦俄羅斯邊境《聚焦全世界》第24期

融化中的冰凍星球 - 聚焦北極《聚焦全世界》第25期

極地長征 - 聚焦阿拉斯加《聚焦全世界》第27期

巨人的挑戰 - 聚焦德國難民潮《聚焦全世界》第28期

聖戰下的玫瑰城 - 聚焦約旦《聚焦全世界》第29期

中華新聞社報導-柯沛鴻仿古山水畫溪壑幽居作品賞析


2018年4月28日 星期六

中華新聞社報導-古代女人蓬頭垢面見父母公婆是要被責罰的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以花間詞著稱的晚唐詞人溫庭筠慣於塗寫閨中風情,並將閨閣梳妝的場面描繪得如此細緻入微。

  對於古代女人來說,梳妝是大事情,蓬頭垢面見父母公婆,是要被責罰的。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胭脂口紅不可少,眉如青山才入畫。由於眉毛的濃密稀疏,粗細長短不同,所以,“裝飾”眉毛的步驟必不可少,畫眉是經常而必須的。但是,眉毛不一定天天畫,於是,眉梳便派上了用場。

  筆者收藏有一把清代的眉梳,原是祖母使用之物。後來,祖母病故,那天收拾老屋,發現這把精美的眉梳,便保留了下來,不想,距現在已經有十多年了。眉梳為銅製,呈魚形,折開來是一把眉梳,而折進去便是魚形擺件,造型精美,它長7.1厘米、寬2.5厘米、厚0.6厘米。

  其實,這個魚形只是梳子的柄,用手握著比較舒服。魚是鯉魚,魚鱗、魚頭、魚尾、魚鰭等,莫不畢現,使人想起在汪洋大海中歡快地游來游去的魚類。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這種形而上學的哲學命題能夠由這把魚形眉梳引發,不經意間,便是一場驚天動地的文化辯論。

  在我國的民間,梳子這種生活用品早已經超過它的使用範疇。在我國的許多地方,至今流傳著新婚的陪嫁品中有梳子的風俗。按照結婚的禮儀,婚禮當天,司儀會在新房內把梳子拿出來,象徵性地照著新娘的頭髮梳上幾下,口中還吟唱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髮齊眉,三梳子孫滿堂。”梳子因為能夠理順頭髮和眉毛,也被當成了吉祥喜慶的禮儀用品來使用。

  眉梳千秋彎彎月,臨窗畫眉正當時。古代閨中的風情,欲說還羞,欲與先奪,就像我國古老的文化,瀰漫著歷久彌香的魅力,洋溢著芳華絕代的風采,令現時現世的我們,身雖不能至,而心嚮往之。 (呂冠蘭)

  (來源:中國商網—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中華新聞社報導-肯吃虧,來生一定有大福報!

中華新聞社報導-肯吃虧,來生一定有大福報!
我們這個世間的眾生,哪一個不具足自私自利,起心動念先為誰說?都是為自己,沒有想到別人。古人,他起心動念頭一個會想到父母、想到老師,為什麼?這一生對自己恩德最大的,會想到別人。現在的人只知道自己,不知道別人,這個問題就嚴重了。這是什麼?這就造罪業,起心動念無不是罪,《地藏經》上的話。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貪戀七情五欲,六根對著六塵境界就起貪瞋痴慢疑,這五惡,貪瞋痴慢疑五惡,也叫五毒。這五個字要把它簡化就三個字,貪瞋痴,慢跟疑,慢是瞋恚裡面生出來的,懷疑是愚癡裡面生出來的,所以可以包括在這三個字裡面。

  我們常常說到這個地方,我都提醒大家,貪瞋癡不好大家都知道,可是傲慢、懷疑往往疏忽了。傲慢是瞋恚的核心,懷疑是愚癡的核心,人不懷疑,他就不會愚癡,人沒有傲慢,他就不容易瞋恚。前面有個貪,貪的核心是什麼?是情執。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這個東西不斷掉就出不了六道輪迴,念佛也不能往生。為什麼?臨終最後一念,這個東西障礙你。你這些東西沒斷乾淨,冤親債主就有把柄,障礙你,讓你不能往生。為什麼不叫你往生?你跟他結的怨沒化解,你殺他的,他要跟你討命;你奪取他的,他要給你要債。他有堅固的執著,他不肯放下,所以欠命還命,欠債還錢。

  因此,學佛的人才知道,決定不傷害別人,決定不佔小便宜。持戒要嚴,也就是認真去修十善業道,養成一個歡喜布施的心,把貪捨掉。自己生活清苦一點沒關係,來生好。吃虧是福,古人講的話一點都沒錯,人只要能肯讓別人,肯吃虧,來生一定有大福報。為什麼?欠你的人多,你不欠別人的。欠你的人多,將來還你的人就很多。今生欠我的人,我不向他們討債,沒有報復的心、沒有怨恨心,來生他還你是恭恭敬敬來供養你,一報還一報。

  積德,積來生的德。一定要知道,人沒有離開六道,生生世世跟一切眾生的關係就是討債還債、報恩報怨,就這麼來的。現在的人,兒女、親戚、朋友報怨的多,報恩的少,什麼原因?我們沒有布施恩德所造成的。你能捨、能布施,來生好。行善不求果報,那就變成功德了,功德能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往生極樂世界,幫助你提升品位,這更好,這全是事實真相。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注(第二五九集)

中華新聞社報導-柯沛鴻仿古山水畫靈山訪友作品賞析


中華新聞社報導-英國婦女不識貨閒置價值千餘萬乾隆花瓶


中國的瓷器享譽世界,18-20世紀早期,許多珍貴的中國瓷器物件遠涉重洋,來到了歐洲大陸,很多歐洲家庭都有一兩件說不上什麼年代的中國瓷器,要么束之高閣、要么扔在一邊吃灰。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些東西價值連城,能賣出的數字嚇死人。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傑里米·摩根(Jeremy Morgan)是英國克里斯蒂拍賣行的中國藝術專家,他應約到一名女性客戶家中,被徑直帶到了一個房間。摩根剛看到客戶的藏品,一下子就被鎮住了:這是一對18世紀乾隆時期的瓷器花瓶,十分稀少,目前市面上還沒有發現相同的款式。

  當時摩根心跳得咚咚響,讓客戶先坐著聽他說這花瓶的事。可能因為自己太興奮了,看上去有點不對勁,客戶反而提醒摩根說:“親愛的,我覺得你才是要坐下來冷靜下。”

  這對花瓶是客戶從親戚那裡繼承下來的,購於1930年,一直放在鄉下老家的壁爐台上。摩根和這位客戶聯繫了很長時間,他們很喜歡中國藝術,這對花瓶客戶也曾經去其他地方估過價,被認為是19世紀甚至更晚時期的作品,價格不超過1000英鎊(約合8920元人民幣),而客戶也不太懂,就接受了這是一對好看的卻很普通的瓷器,當成了普通裝飾品放在家裡。

  作為拍賣行資深的中國藝術專家,摩根給客戶重新估了個價,差點沒讓人從凳子上摔下來:

  “這一對花瓶,價值200萬英鎊。”約合1784萬人民幣。

  客戶簡直不敢相信這個估價,這對花瓶不到23厘米高,上面有牡丹、蝴蝶裝飾,形制比較特別。重要的這是完整的一對,拍賣行曾經拍賣過4個類似的瓷器,但都是單個的。儘管有一隻耳朵在100多年前損壞過一點,但摩根有信心這件藏品會拍出超過200萬英鎊的價格。

  摩根感嘆到,這種收藏品你能遇見一個已經是很幸運了,碰上同款一對那就是中五百萬的概率,居然被自己撞上了。

  來源: 99藝術網

中華新聞社報導-明代瓷畫《鷹吞海岳圖》之寓意




明代嘉靖前後,瓷器上出現了一個以鷹為主體的紋樣品種。此紋樣中,一隻鷹以一足獨立於巨石之上;石下是一片遼闊的海洋;天空中有層層的雲氣和一個太陽。細看鷹的姿勢,只見它高昂著腦袋,眼睛似乎在盯視太陽。這樣一幅圖,是要表達什麼畫意呢?經初步研究,我以為此圖是在表現當時造反者的“豪邁”之氣!具體而言,與發生在正德年間的一次民間起義有關。

  正德年間因皇帝昏庸,全國處於動盪不安之中,各地出現了許多規模不等的造反事件。其中劉六、劉七在河北一帶發動的起義,對朝野震動最大。

  劉六、劉七起義之初具有草寇的特點,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正德六年(1511),劉六、劉七率眾攻打霸州文安縣時,招攬到一位能人,名叫趙鐩。趙鐩原本是一名生員,懂些文武之道,加入起義軍後,很快就成了重要將領。趙鐩要求起義軍不要濫殺無辜,要懂得爭取民心,重點打擊貪官污吏,樹立起正義之師的形象。這樣的主張,對起義軍影響很大。與此同時,趙鐩還創作了許多振奮人心的詩句、對聯等作為口號,鼓舞士氣。比如在義軍大旗上金書聯對雲:“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混沌之天。”以大紅彩緞書:“英雄吞海岳,氣勢轉乾坤。”在征戰各地時,還常常題寫這樣的標語:“平欺敵將虎擒羊,縱橫六合誰敢捕?”“幾回月下敲金鐙,多少英雄喪膽寒。”(見《七修類稿》卷十三)

  這裡我們重點來看看趙鐩創作的標語口號。 “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混沌之天。”這對聯氣勢十分豪邁,直接就宣告要與昏君爭天下了。不過此聯本身是改編而來的,原句出自元末紅巾軍領袖韓山童的戰旗標語:“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趙鐩將“大宋”改為“混沌”,一副歷史名聯就巧妙地成了劉六、劉七起義軍最激動人心的口號了。後來清代的太平天國起義也藉用過此聯,但將“混沌”兩字又改作了“堯舜”。

  “英雄吞海岳,氣勢轉乾坤”則是趙鐩的原創,氣勢似乎更足。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裡,宇宙的本質是“氣”,一切事物都是由氣轉化而來。起義的英雄好漢,氣勢能“吞海岳”,能“轉乾坤”,那還有誰能比肩呢?

  趙鐩創作的口號,對起義軍來說相當的提氣。有了高昂的氣概,軍隊才能勇往直前,屢戰屢勝。劉六、劉七領導的起義軍規模最大時擁兵十多萬,“擾亂六省,延逾兩年”,攻破州縣城池約兩百座。這樣的戰績與趙鐩善於鼓動軍心應該有很大的關係。

  雖然劉六、劉七領導的起義最後失敗了,但趙鐩創作的口號卻在民間得以廣泛流傳。挑戰皇權,在傳統等級社會裡,是大逆不道的,但它卻能激發起民眾內心深處對自由、平等的嚮往。明代有許多文藝作品都熱衷於表現這樣的反抗精神,瓷畫也不例外。

  我們來看瓷畫《鷹吞海岳圖》(圖1、2)。此圖可以說是直接圖解了趙鐩創作的造反口號“英雄吞海岳,氣勢轉乾坤”。畫面中的“鷹”,與“英雄”之“英”諧音,故是英雄的代表。鷹單足而立,象徵著它具有獨立性格。鷹足下的巨石表示山岳,借助以鷹為近景的獨特視角,營造出山岳與海水有被身軀高大的雄鷹一口吞沒之感。這正是“鷹吞海岳”(即“英雄吞海岳”)的意蘊所在。

  圖中天上的太陽,是皇帝的象徵。鷹對太陽側目而視,表示英雄對皇帝的權威不服,有著明顯的挑戰意味。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在傳統社會裡是最大膽的造反氣概,直接要求改朝換代,顛倒乾坤。鷹對太陽的睥睨,應合了趙鐩口號的下半句:“氣勢轉乾坤”。

  和平年代,人們在茶餘飯後談起歷史上出現過的造反英雄的故事,總不免要為他們的英雄氣概所感動。這就產生了人們欣賞這種英雄氣概的需求。瓷畫中的《鷹吞海岳圖》,就是為滿足這種欣賞需求而創作的。

  來源: 《收藏快報》 作者:李熊熊

2018年4月27日 星期五

中華新聞社報導-根雕藝術的精髓:三分人工 七分天成



 
  根雕是一門古老的技藝,然而一說到它,不少人就會想起以往濫砍濫伐,四處“刨根問價”的亂象。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和欣賞水平的提高,根雕藝術也越來越注重可持續發展。儘管其產量有所降低,但質量卻越來越高,好的根雕作品藉此脫穎而出,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

  “三分人工,七分天成” 根雕作品幾無一件重樣

  根雕,取材於樹木砍伐之後遺留下來的根部。從直觀上看,樹根醜俗不雅,盤根錯節,疤瘤節結,蟲蛀洞孔,蟠虯殘缺,令人不屑。可是一旦遇慧眼有識和靈犀相通者,就會創造出佳品。正是這種由醜到美的奇妙變化,激發了藝術家的創作靈感。一件件根藝作品或成山水風景,或成花鳥魚虫,或成歷史人物,具有妙趣天成的藝術感染力。

  根雕藝術在中國的發展歷史可謂源遠流長。早在遠古時期,人們就已經會雕刻根木作為裝飾。 1982年在湖北發現的戰國時期的根雕藝術作品“辟邪”經國家文物部門考證,距今約2300年,其形為虎頭、龍身、兔尾的四足怪獸,極富動態神韻,色彩古樸典雅。隋唐以後,根雕不僅在民間普遍流傳,同時也得到皇室貴族的青睞。宋元時期,根雕藝術還出現在石窟、廟宇之中。明清時期,根雕藝術的發展更趨於繁榮,近代學者趙汝珍在《古玩指南》中曾記載了明至清代根雕名家50多人,其作品廣佈於世。古代根雕名家創作的大批飛禽走獸、花鳥魚虫、人物神仙等優秀作品被歷代文人雅士所收藏,至今在北京的故宮、頤和園及上海的豫園中,仍收藏著許多清代的根雕珍品。

  根雕藝術的精髓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一件作品天然成分佔七分以上,才屬於根藝範疇,如果七分或八九分都雕刻了,即屬於木雕範疇了。所以說,根雕的自然程度越高,加工程度越少,價值就越高。

  根雕藝術品最大的特點是獨一無二,世界上不會有完全相同的兩件根雕,每一件作品都是依據根料的自然形態、質地、色澤等確定題材內容,依形賦意的。因此,選材對根藝創作來說至關重要,一塊好的根料是作品成功的一半。

  年漲幅達10% 原料稀缺致使根雕價格陡增

  隨著國家對林木資源保護力度的加強,根雕作品的原料越來越少,珍稀木種原材料的價格越來越高,根雕的升值空間逐漸增大。據統計,目前根雕作品以年均10%以上的幅度在升值。雖說近年來根雕藝術品升值較快,但總體來說,目前它正處於一個平穩發展的階段,仍然是投資收藏者入市的較好時機。

  上世紀80年代,中國根雕藝術品曾紅極一時。 1986年,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成立根藝研究會,組織並指導根雕創作,大量作品被藏家收入帳下。

  近年來,根雕藝術受到藏界廣泛關注,甚至進入了拍賣市場,其價格逐年走高。 2004年4月,由中國民間藝術大師葉玉青先生雕刻的《世紀大象》巨型根雕,以60萬元的價格成功拍賣;西泠拍賣也曾經在2011年秋拍時推出“清華妙賞——中國首屆明清竹雕專場竹根雕”拍賣,其中一件兼具藝術底蘊與精湛工藝的清竹根雕白菜,從85萬元起拍,經過激烈競價,以178萬元成交。

  “柴火棒”充斥市場 收藏根雕要有慧眼

  近年來,隨著新材料、新工具、新技術用於根雕藝術品的修復,大量粗製濫造、胡亂拼接的根雕製品開始充斥收藏市場。相當數量的藏家因閱歷不深、辨別能力差,而花費大價錢買回一堆“柴火棒”。

  對藏友來說,根雕好不好,樹根材質是關鍵,只有熟悉材質有選擇地進行收藏才是明智的做法。在材質上,黃花梨、紫檀做成的根雕質量較好,這些名貴木材成長周期長,其材質堅硬、木質細膩、不易龜裂變形,品種優良,隨著存世量越來越少,增值空間較大。

天然本色也是根雕愛好者的審美看點,因為樹根天然的顏色和紋理是根雕藝術品最為自然的表象,也是根雕藝術品價值的直接表現,所以切記不要用人工來隨意增加顏色,失去本色的根雕幾乎沒有收藏價值。樟木樹根色澤較好,古樸自然,香味怡人,是做根雕藝術品的好材料;紅豆杉樹根木質不易開裂、變形、腐爛,從淡紅到深紅直到變成紅褐色,給人一種古色古香的感覺。

有條件的話,收藏者在購買根雕藏品的時候,最好選擇沒有經過雕琢且造型獨特的樹根,然後只需經過很少的雕琢甚至是不經過任何雕琢,一件優秀的作品就新鮮出爐了。為了使根雕的意義更加顯現,進行一些大手筆的修飾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定要保持它的原創性。根雕最忌諱的就是粗製濫造,進行亂七八糟的拼接,那樣只能導致它的價值盡失。

  如果哪件根雕作品有故事、有淵源,打上了歷史的烙印,那自然就有了更高的收藏價值。因此,盡量收藏根齡大、形狀奇異、體積大、天然成分高的根雕,因為樹根的年齡越大越能體現出根雕的藝術價值。

  雖然根雕藝術品的升值潛力較大,但由於其價格昂貴,產品流通渠道有限,有一定的投資風險。因此,在收藏根雕作品時應理性購買,盲目的貪大求全將造成資金積壓。最好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及喜好擇優而從,如盲目高價買進很容易被套牢。
(來源:西安晚報 林華)

中華新聞社報導-銅鏡收藏中的罕見之品

 天象纹镜 唐 直径24.7厘米 1973年浙江省上虞县文化站收集

吾浙之銅鏡收藏,多見於民間私家——各家省、市級博物館的收藏其實原本不少,但因為新出土或傳世銅鏡流入市肆數量較多,文物市場開放後,私家用心搜訪,肯出重金,出手豪闊,時有大獲,比公家收藏經費有限囊中羞澀自不可以道裡計。久而久之,一些知名的收藏集群開設私家博物館,古銅鏡的收藏無論質量規模,即使國立博物館亦未可望其項背。甚至有國立博物館的公職人員乃至專家,感嘆現在公家敵不過私家,在浙江,民營資本充沛,尤其是銅鏡、瓷器、錢幣等等,私家之優於國立,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從殷商開始,銅鏡即已出現在上古人的生活中,戰國秦漢,為銅鏡生產製作的第一個高潮期。唐鏡則為第二個高潮期——與其他青銅器研究到秦漢為止不同,銅鏡研究一直到唐代都是鼎盛期。宋代以後,銅鏡製作呈現出美術化狀態,另闢蹊徑,從考古學、古器物學上看價值不高,但從工藝美術學上看卻別有風采,亦不可以衰落期視之。

  銅鏡的收藏、著錄研究始於北宋,《宣和博古圖》已經收錄了一批銅鏡,作為金石學的一個分支來對待。這種習慣做法一直沿用至今。而專門著書,則要等到清代中葉金石學大盛之際。 20世紀初田野考古大興,地下出土銅鏡極多,獲得渠道相對不難,引出民間收藏銅鏡之風忽起,前述所謂“公家不及私家”的現象,正印證了當今這一獨特的社會文化風氣。

銅鏡研究牽涉到古器物學、金石學、考古學、文字學、美術史學、科技史學等一系列複雜的學科內容,非個人所能獨立擔當,故到目前為止,稱得上的研究成果較少。我所寓目的最有印象的讀物,一是沈從文《銅鏡史話》,二是上海博物館青銅器專家陳佩芬《上海博物館藏青銅鏡》 。其他考古文物雜誌中也有一些刊載,大都是常識介紹與圖冊彙編。現今則有《中國青銅器全集·16銅鏡》《中國銅鏡圖典》等等,基礎性資料大致齊全,有志者若以收藏鑑定為契機,活用上述學科的專業知識,交叉歸納,或可以得其一二。

  普通的銅鏡範例甚多也易得,不必贅舉。茲介紹兩件具有獨特文化視角的罕見珍品。

  第一例是天象銅鏡。

  瓦鈕,弦紋三週將圓形鏡分為四層。內圓最大,圖形七曜即日,月,金,木,水,火,土;間隔北斗七星與四神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由於內圓空間巨大,諸題材元素並非簡單排列佈如算子,而是互為呼應,饒有疏密揖讓的構圖意識:如白虎與青龍呈奔逐戲神珠狀,玄武(龜)與朱雀呈顧昐對視狀。

內圓往外,則分裡、中、外三層:里圈為二十八宿名稱,環列:角、亢、氐、房、心、尾、箕、鬥、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

  中為天干地支,環列:子、癸、醜、寅、甲、卯、乙、辰、已、丙、午、丁、未、申、庚、酉、辛、戌、亥、壬。

  外圈為八卦圖與銘文環列一周:曰“百煉神金、九寸圓形。禽獸翼衛、七通靈。鑑天地、威山仙,奔輪上清”。全鏡多達81字,且有八卦圖與四神四仙人,圖像與文字兼得,謂為當時製鏡人的巧妙構思,形同銅鏡製造中罕見的“主題性創作”,當不為過。

集中這麼多信息,排列又不規範,顯見得不是用它來直接操作某些儀式,應該是作為特定的吉祥寶物,既用於鏡照,又是一種特殊工藝美術形式的文化儲藏,雅玩之意多於應用功能。

  第二例是詩詞銅鏡,

  這枚《滿江紅》詞鏡在尚實用的製鏡界更見稀罕。八角菱花形,扁小鈕。鏡邊有突棱,均勻分佈32個梅花形嵌槽。鑲嵌32朵銀製小梅花,已脫落,但這還不算稀罕。中圓有突起雙線紋圈組成環帶,環帶上嵌有《満江紅》詞一首,錄如下:

  雪共梅花,念動是經年離拆,重會面,玉肌真態,一般標格。誰道無情應也妒,暗香埋沒教難識。卻隨風偷入梳妝台,縈簾額。驚醉眼,朱成碧。隨冷暖,分青白。嘆朱弦凍折,高山音息。悵望關河無驛使,剡溪興盡成陳跡,見似枝而喜對楊花,須相憶。

  詞寫得相當文氣,用典也貼切,顯非俗手所能為。我估計這32朵小梅花的繪製與這首《滿江紅》的撰寫,應該是製鏡工匠請文字高手與丹青高手專門而為。如此費工費力的“自找麻煩”,肯定是出於文化的需要,而不限於實用用途與工藝技術要求。就好比在篆刻藝術領域中,早年印章為取信實用;後來轉向藝術化,第一判斷標準即是印面文字內容的文學化與用於書畫即使用環境藝術化。

  這樣想來,銅鏡研究可銜接戰國秦漢古印章,還可參酌漢畫像石畫像磚,其研究的比較意義亦不可小覷,僅僅限於自身的收藏式研究,似乎又至為可惜了。

  來源:杭州日報 文:陳振濂

中華新聞社報導-清代掐絲琺瑯麻姑獻壽銅像

在頤和園展廳,有一尊精美的清代掐絲琺瑯麻姑獻壽銅像。仙女麻姑亭亭而立,髻下長髮飄逸,圍有紫色脖巾,腰間絲帶飄逸,金光燦燦。特別是那身衣裳,紋理奇特,並非帛錦,實為樹葉縫製,讓人返璞歸真。麻姑身前佇立的仙鶴,引脖側目,彷彿羞視。

  全器工藝融鑄鎏金、掐絲琺瑯、鑲嵌技法於一體,其質佳、形美、色豔之宮廷風格濃厚,乃禮儀祥瑞佳器。這尊銅像的一個獨特之處就是掐絲琺瑯工藝, 也就是常說的景泰藍,這種工藝元代由波斯傳入中國,本與釉、琉璃同種,但因附著物不同叫法不同。附在陶或瓷表面的稱“釉”,附於建築構件表面的稱“琉 璃”,附於金屬表面者稱“琺瑯”。製作掐絲琺瑯先要用紫銅製胎,接著工藝師在上面作畫,再用銅絲在銅胎上根據所畫的圖案粘出相應的花紋,然後用色彩不同的琺瑯釉料鑲嵌在圖案中,最後再經反复燒結,磨光鍍金而成。到了明清兩代,景泰藍專供宮廷貴族享用,成為權力與地位的象徵。

  銅像所塑造的麻姑,其實就是女性壽神。麻姑自詡曾親見東海三次變為桑田,蓬萊之水也比她初見時淺了一半,下次再去恐怕要化為陸地了。滄海桑田, 不知要幾千萬年,而她竟已經見過三次,她的年紀簡直無法估算了。結果可想而知,於是麻姑便成為長壽的象徵,與壽星地位相仿。後來,民間傳說三月初三為王母 祝壽的蟠桃盛會上,麻姑獻以絳珠河畔靈芝釀成的美酒作為禮物,這就是“麻姑獻壽”的來歷。

  古人追求長壽之道,所以壽與儒家的修身,佛家的養性,道家的效法自然都有著內在的聯繫,成為中國文化傳統中的生命觀、倫理觀、價值觀的構成基因。

  實際上,頤和園也和壽文化相關。頤和園本身就是乾隆皇帝為了給自己母親祝壽而修建的皇家園林,乾隆是一個特別孝順的皇帝,為了給他母親祝壽,把甕山泊近四千畝的水域修成了一個壽桃型湖泊,並於1751年將其改名為昆明湖。而慈禧晚年更是對長壽有著無限的渴望,因此園中無論是宗教建築還是房屋裝飾或是頤和園中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的福山壽海,長壽的寓意幾乎隨處可見,王公大臣進獻的壽禮也特別多,麻姑獻壽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一類題材。

  慈禧後來活到了1908年,73歲也算得上長壽了。但她的生命並不光彩,垂簾聽政、剿殺義和團,八國聯軍入侵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她的名字也鐫刻在中華近代史的恥辱柱上。

  長壽固然使人羨慕,你不可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充實、光明、正義的人生才是幸福的真諦所在,難道不是嗎?
  中國文物網

中華新聞社報導-去南越王博物館欣賞楚國貴族珍品


由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與湖北省博物館共同舉辦的“吉金華彩——湖北九連墩青銅器漆器展”日前開幕,展期3個月。本次展覽分為列鼎而食、楚風漆韻和金戈鐵馬三部分,精選了湖北九連墩戰國楚墓中出土的93件套文物,以青銅器和漆器為主,涵蓋了祭祀、生活、宴樂、軍事等方面,集中反映了2000多年前楚文化的獨特魅力。

九連墩1、2號墓於2002年9月開始發掘,其中1號墓出土文物4000餘件(套),2號墓出土隨葬文物1000餘件(套),屬於楚國鼎盛時期的墓葬,是目前已發掘的楚墓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墓葬,被譽為“楚國貴族的地下宮殿”,楚文化之瑰麗,盡現於此。 (梁志欽)

 廣州市越秀區解放北路867號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中華新聞社報導-戰國三龍三鳳紋飾銅鏡


在中國古代的青銅生活用器中,照面用的銅鏡流傳深遠,多彩多姿,製作也非常講究。早期的銅鏡均作圓形,正面磨光發亮,背面有鈕用於穿帶,便於佩掛。而到了戰國時期,隨著青銅冶煉技術的不斷發展,銅鏡的製作越發精巧輕薄,紋飾也越發豐富而精美,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件藏於河南博物院中的戰國三龍三鳳鏡。

  此件戰國三龍三鳳鏡整面龍鳳紋飾,祥雲纏繞,為五弦鈕,直徑23厘米,緣厚0.9厘米,重975克。包漿自然,黑漆古造型漂亮,代表了那個時期精湛的青銅鑄造工藝。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鮮明特徵,一個時代會留下一個時代的歷史痕跡。戰國時期銅鏡的紋飾區域滿地子紋、淺浮雕、鈕弦式就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徵和痕跡。這面戰國三龍三鳳鏡可說是戰國時期的代表之作。

  細細觀瞧這枚銅鏡,主紋飾區域滿地子菱格型雲雷紋,淺浮雕三龍三鳳。龍口大張,威猛無比。龍角遠伸與鳳尾相勾連,龍四爪騰起強勁有力,又似騰雲駕霧之氣態,極為生動。鳳口銜一束鮮花,單爪獨立,一爪騰空緊緊抓住從淺浮雕開口菱形處分體而來的龍身,似騰飛狀,極具靈動感。三處菱格紋套菱格紋,將龍鳳合理的分配在三個區域範圍之內,互相纏繞,相互連接,似一幅極具欣賞力的浮雕畫。

  此鏡以鏡鈕為中心,按九個區域向外擴大輻射,第三區為繩紋,其餘為旋紋。喻“九九歸一”之含意。不僅雕工一流,而且版模首屈一指,可見當時工匠們的高超技藝和雕刻水平是多麼嫻熟與精妙,讓今人嘆為觀止。鏡面大氣磅礴,龍飛鳳舞,神態一目了然,給人以極其開闊的想像空間。似三條巨龍與三隻美麗的鳳在天空中飛翔和追逐,又像在天空中載歌載舞。讓人們聯想到當時先人們安居樂業,一派盛世景象。 (李訓剛)

  (來源:中國商網—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原標題:龍飛鳳舞)

中華新聞社報導-尋找明清銅爐科學鑑定方法


清雍正或乾隆鬲式爐“宣德年制”篆書款 一談到銅爐收藏,就引來挺敏感的問題:這是宣德朝的嗎?如何從一件器物本身提供的信息來判斷它的製作年代?我國焚香習俗由來已久,近年來伴隨著沉香文化的興盛,人們將目光再次投注到銅香爐上來,那古雅的造型、簡練的線條、精美的皮色無不讓人傾心不已。

   一談到銅爐收藏,就引來挺敏感的問題:這是宣德朝的嗎?如何從一件器物本身提供的信息來判斷它的製作年代?我國焚香習俗由來已久,近年來伴隨著沉香文化的興盛,人們將目光再次投注到銅香爐上來,那古雅的造型、簡練的線條、精美的皮色無不讓人傾心不已。毫無疑問,由皇帝親自督促,並採用進口風磨銅鑄造的宣德爐已然成為銅香爐製作的頂峰。然而,後世頂禮膜拜者有之,欺世牟利者有之,仿製品的絡繹不絕,使得宣德爐的鑑別變得極其困難。

  不久前由正莊投資(北京)有限公司主辦、 天津博物館協辦的“吉金——明清銅爐特展”。這次展覽囊括了330件造型各異的明清銅爐,並按造型、皮色、款識、宮廷爐、迷你爐五大單元進行分類展示。如此有規模、成系列的銅爐特展在國內舉辦尚屬首次,同時配套的講座非常好,不僅營造了濃厚的學術氣氛,也讓銅爐愛好者知曉從宣德爐如何肇始,以及從明至清順延下來不間斷鑄造,構成了比較廣義的宣德爐概念。筆者有幸參與了觀展和聽課的全過程,自感受益匪淺。試將內容做一歸納。

  從明向清——由遠及近的演變過程

  宣德爐的造型大多參照了上古青銅器和宋瓷兩個體系,《宣德鼎彝譜》也提供了宣德爐的經典造型,如衝耳爐、簋式爐、鬲式爐等。據說宣德皇帝會利用宮裡留下來的銅器或瓷器作為造型的基準,所以像故宮博物院舊藏的哥窯,以及其他造型的宋代瓷爐造型也在宣德爐裡邊有所反映。然而同樣是衝耳爐,明清兩代都有鑄造,必須通過一些細微變化來判定年代和真偽。一般規律是,明向清過度,爐身從矮向高的漸變提示了爐子的年代特徵。這僅僅是堅定地一個方面,整個鑑賞必須從造型、質地、皮色、款識四個方向展開。

專家列舉一件甪端形熏爐循循道來——“當時見到這件東西的時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審視:人們經常會在瓷、銅或掐絲琺瑯質地的器物上見到甪端身影,這樣的造型基本上產生於晚明到清代。它的大致特點是,爐體比較高,甪端處於一個站著的狀態。而這個甪端形熏的爐體是矮扁的,重心很向下。其次從銅質和鎏金上看,銅的顏色比較淺,發青白,通體鎏金比較厚。對比宣德時期的銅和金以及同時期金銅佛像還是比較接近的。最後就是它的款識,其脖頸下面有'大明宣德年制'。我們知道,瓷器當中的宣德款識在盤、罐、碗的底部,甚至在器物的口沿落款成為一個常態,就是說,宣德的款識可以充滿器身的各個部位。這件器物落款的位置以及款識的筆體與同時期瓷器所書款識面貌和風格非常相像。通過這幾點,我覺得這件東西的年代能看到本朝的”。

  專家僅僅是舉證並做闡釋,雖然沒有非常明確斷定就是“宣德年制”,但從器形、質地、皮色、款識各方面進行分析,基本能推理該熏爐就是宣德無疑。一系列類比和邏輯推論非常具有說服力。

  重標準器——帶年款的器物很重要

  有時候,鑑定明清銅香爐可以舉一反三,把視野擴大。同時代的爐,它們的材質可能不同,但制式卻殊途同歸。這次展覽中有一個帶著崇禎款的蚰龍耳爐,另一個落著大清乾隆年制款的蚰龍耳爐以及一件雍正爐鈞釉的蚰龍耳爐也陳列在一起。人們不僅能看到崇禎爐式相較明中期所發生的過渡性變化,也可以看到,雍正乾隆時期爐子的圈足會變得比較直,與崇禎比較,已經具有高器身的特點,同時口沿上也具有清代的特點。當我們把眼光擴展到雍乾時期掐絲琺瑯或者畫琺瑯的香爐製品上,就會發現,其時代風格如出一轍,這對於判定銅爐的年代就有十分準確的參考作用。就連爐鈞釉的斑斕變化,其實也是用來模擬宣爐皮色斑駁的藝術效果的。雍乾時期督陶官是唐英,他在督窯的時候,常常用瓷器來模擬其他材料的特點,被稱為仿生瓷,成為當時中國瓷器工藝史上的一個高峰。

  另外舉例的成化瓷器,是從景德鎮明代御窯廠窯址出土的,帶有成化年款,成為成化地層出土的標準器。從其造型上看,在銅器上或掐絲琺瑯上都能看得見完全相仿的樣式。這說明它是嚴格按照一定制式來製作的。

  各種皮色——帶有時代特徵的審美

  宣德爐最奇妙處在於色彩,真品宣德爐色彩融於內質,從黯淡中放出奇妙的光澤,於是皮色成為宣德爐一個很重要的特質。有關記載,真正的宣德爐之銅來自暹邏國進貢的一批質量極好的風磨銅,銅質之佳可以想像。又經過前所未有的冶煉,最精者十二煉,至少也須六煉,普通品若經四煉也會顯現珠光寶色。有經驗者看宣爐首要即翻視底足所露出的銅,如果質地不佳,其他都不必研究,則必為偽製品。因為鑄造中加入了金、銀等多種貴重金屬及多種礦物,所以在史書上記載皮色有上百種之多。簡單地歸類大概可以分成兩種:一個為紅色系,一個是黃色系,另外還有鎏金的工藝。黃色係是目前傳世量最大的,從深到淺依次為栗殼、糖梨、蠟茶、鱔魚黃到藏經紙色。紅色係從明代的正德紅開始,它具有最紅、最艷麗、最厚的特徵。整個明代崇尚紅色,明代的紅跟清代的紅截然不同,清代的偏洋紅色,比較淺比較薄。另外還有鎏金和點金,就是在銅爐製造完以後並上完皮色,在上面再鎏金。有通體鎏金的,也有點金,就是把黃金跟汞調和在一起,點完以後再進爐子,因汞的沸點比較低,所以它被揮發掉後黃金就覆蓋上去了。

  標準款識——以沈度館閣體為法度

  宣款各種字體都有,但以楷書為多。據說沈度是永樂時期倍受皇帝喜愛的一個書法家,永樂將沈度比喻為當朝之王羲之,所以他的書法從永樂到宣德一直為宮廷所推崇,以致朝野都以沈度的書體為榜樣,一時形成了明代的“館閣體”書風,後世普遍認為宣德爐的標準款識應該出自沈度之手,甚至不僅僅是宣爐,就連瓷器款識也是標準的沈度“館閣體”。這種體式一脈相承至今,我們依然能夠看到沈度字體的精神面貌,如果與其法度稍有不合,就要懷疑爐子的真偽。

這次展品中,有不少屬於銅爐界上公認的“沈度體”,除了書法體式特色以外,它在地子上的開窗也很講究,開窗裡面字的筆法與大小,留白的空隙都顯得非常嚴謹。

  宣爐中除了標準的宣德六字款以外,在明代中晚期的嘉靖、萬曆,直到清代早期的康熙這段時間裡,非常流行私家款。在當時這段社會背景中,有大量的落人名或者製作工匠的名款。其間很典型的是胡文明。胡文明是萬曆年間一個很有名的鑄爐大家。展品中一件由香港蘇富比拍出的“明萬曆癸丑秋仲胡文明製為石語齋用”篆書款,系胡文明於明萬曆癸丑秋仲為他的朋友周迪光做的,周迪光的齋號就是石語齋。這個爐子的重要就是有確切紀年。另外胡文明的兒子“雲間胡文明男光宇制”也時有問世。胡文明是雲間人,在現在上海的松江,明代的時候為雲間。他的兒子叫做胡光宇,這也是傳世品一個很有力的證據。

  所展現的實物已經印證各個歷史時期的宣爐都是根據《爐譜》上具體身形而製作的,是有著歷史依據的,並不是當時的人憑空杜撰出來的。雖然學術界對《宣德鼎彝譜》存有不同看法,其中一種觀點認為,可能是晚明人所為,年代也許不到宣德,但宣爐確實在成書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整個講堂完全以實物為本,各款爐式都承傳有序,值得信賴。縱橫對比之後,給各款爐找到了符合歷史事實的定位。這為當下各種爐式橫陳,各種觀點紛雜屢清了一個線索。得見真品宣爐後,似讓人感覺鑑別並非高不可攀,原因是真偽之間區別懸殊太大。因此奉勸愛爐者多看博物館真爐, 真偽優劣心中自有權衡。
 來源: 雅昌藝術網作者:王歌

中華新聞社報導-格物致知是什麼?


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要知道全是假相,我們今天的身心是假相,全都要知道。假相有用處,豈不聞古大德常常教我們藉假修真,所以假相有用處,假相裡頭第一功德、第一大用處就是藉假修真。我們藉這個假相,借身體假相,借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假相,回歸自性,回歸常寂光,這就對了,完全對了。那你要問我從哪裡下手?從格物致知下手。格物致知是什麼?就是章嘉大師所講的看破放下,格物是放下,致知是看破,通的。看破是明了真相,怎麼明了真相?你得看破,得放下。不放下,看不破。放下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看破了。才知道什麼?萬法一如,無有一法不是自性。

宗門大德,我們在《五燈會元》看過,《景德傳燈錄》裡面看到過,禪宗的大師勘驗學人,也就是考試,你是不是真見性了,叫你舉一物來,你說給我聽聽。這些學人幾乎是隨便拈一物,什麼樣心態?沒有起心動念、妄想執著,隨拈一物。老和尚給他印證,他明心見性了。那我們隨便拈一物怎麼不行?我們裡頭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個不行。如果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我們隨拈一物,老和尚也會點頭,也會給我們印證。關鍵、秘訣就在此地。實際上說穿了,很平常。然後跟你說“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就是真心,平是平等,常是永遠不變,你的平等心永遠不變,那是真心。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注(第四一0集)

中華新聞社報導-柯沛鴻仿古山水畫靈氣環繞作品賞析


2018年4月26日 星期四

中華新聞社報導 - 河南博物院藏四神雲氣圖


四神雲氣圖河南博物院藏
西漢1987年出土於永城芒碭山梁國王陵區柿園墓,壁畫長5.14米,寬3.27米,面積16.8平方米,後經考古專家通過科技手段對壁畫進行原樣切割移至河南博物院。“四神雲氣圖“位於墓室頂部,中部一條7米長巨龍飛騰,東朱雀,西白虎,四周由怪獸,靈芝及雲氣紋圖案裝飾。它填補了我國西漢時期壁畫的空白,比敦煌壁畫要早600多年,被譽為“敦煌之前的敦煌”。四神雲氣圖壁畫不但是中國目前所見時代最早,畫面最大,級別最高,保存最為完整的壁畫,更是一部承載西漢初年中國神仙思想的壯麗史詩。

中華新聞社報導 - 弘洛陽博物館藏石辟邪


石辟邪東漢洛陽博物館藏

1992年12月洛陽孟津油坊村出土,高190厘米,長297厘米,寬90厘米,重量8噸。通體由整塊青石雕鑿而成,身若虎豹,頭類獅子,昂首斜側,呈躍起地動態情勢。辟邪和天祿,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祥瑞神獸,可以上天入地,自由的往來於人神之間。漢代時期,道教中的昇仙思想充斥於整個社會,人們生前期冀昇仙飛天,死後就寄希望於這些瑞獸,使靈魂可以超升。這件石辟邪造型偉岸,昂首挺胸,步履矯健,陽剛大氣,體現出漢代藝術工匠們豐富的藝術想像力和嫻熟的技法,也象徵著洛陽作為天子之都,睥睨天下的雄渾霸氣,堪稱國之瑰寶。

中華新聞社報導 - 弘一大師: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人生活在一個相對的世界,總是無法避免苦樂的感受,追求幸福安樂,希望遠離苦難。究竟什麼是真正的苦與樂,應該追求哪方面的樂趣,卻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這一條格言告訴我們,心志要苦,這個苦不是痛苦,而是刻苦,勤苦。心意志向要刻苦,勇於承當,敢於面對,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自覺磨練心性,把自己打造成上根大器。玉不琢,不成器,沒有艱苦的鍛造,何來精美的珍器?

意趣要樂,意味旨趣要和樂。用心追求真理,用諧調和雅的禮樂陶冶性情,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與一切人和睦相處,隨處都能悟入真實。這種學習,成長中的欣喜快樂,從心底流出,雋永綿長,生活的簡單清苦無法沖淡,沒有曲終人散的淒涼,沒有盛宴難再的悲嘆。基督教說神貧,中國古人說甘貧,都是得到了真正的趣味。這裡苦樂二字必須看的清楚,不可解錯認錯,行錯做錯,就一錯到底了。

“氣度要宏”,宏是寬宏大量。內心的度量氣概,表現在外的氣魄風度,內外一如,共同構成一個人的氣質,心胸寬廣,眼界開闊,氣概宏偉,自然表現出器宇軒昂,風度瀟灑,自在解脫。

“言動要謹”,謹慎。這個謹字不是拘謹因循,而是思惟嚴謹,態度恭謹,做事勤謹。因為心胸開闊,見識深遠的人知道,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在言語舉動上所表現出來的,一定是對事情負責盡職,言語動作要謹慎,態度謙和,不會傷害別人。所以言語行動的謹慎正是來自於氣度的宏大,二者不但沒有矛盾,其實正是統一的整體。

中華新聞社報導 -柯沛鴻山水畫黃河山川之美作品賞析

【艺术简介】
柯沛鸿1964年生于台湾台南,字清庵,号一真,现任牛津艺术学院台湾地区教学中心长,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菁艺术学院创院院长,中华慈孝总会副会长,世界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社团法人台北市南菁书法学会理事长,炎黄九州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理事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兼台湾分会会长,中国人民美术协会台湾分会长,湄洲妈祖书画院台湾总分院院长,九州书画院台湾分院院长,黄石美术协会荣誉主席,中国五台山佛教书画院名誉院长,艺术教授,中国孔府书画院名誉院长,庐山妈祖文化协会名誉会长,陆丰妈祖文化协会顾问,香港国际华人书画家协会上海分会培训中心特约教授,香港书画艺术中心特约画家,中国收藏协会特聘书画家,核定国家一级书法,国家一级美术师。
国画师承王太田大师,在机缘之下学习诗,书,画,印的四艺,亦结合崇山,流云,苍松,飞瀑及清溪的五绝技法于画作之技巧,每每触动我心灵,心中灵感顿悟,并依唐宋文化焚香,插花,点香,挂画美之习境,结合禅学,现代美学及国画艺术,进而提升及创作出「精,气,神」的灵性与「真,善,美」艺术境界结合之易经风水山水画,提升与佛道禅修再融合,成为全能之禅佛灵气书画家。
柯院长的字笔随佛意转,禅道自心态;春苗新竹之精神;高松古梅之风韵嶙峋虬僧客;佛意画中来;似云非雾;无欲无求;无我无相;禅意悠悠......
台湾导报,工商时报,人间福报及大陆央视一幅一故事,香港旅游卫视名人堂多次专访报导
- 中央画院院长管华评柯沛鸿院长禅字画
2016年韩国亚细亚招待展荣获20余国家及地区最高荣誉最大赏。
20165月作品荣获韩国国际文化Art Fair大赏奖,国际唯一书法,人物及山水。
获颁大赏奖
书画家柯沛鸿CCTV2017年度中国影响力人物评选中荣登金榜一最具影响力书画家
【两会专题】2018年全国两会重点推荐艺术家- 柯沛鸿
作品曾于北京鸟巢,国父纪念馆及中正纪念堂联展多次,清明上河艺术中心及韩国首尔个展
作品曾于北京鸟巢,韩国首尔美术馆,中正纪念堂,国父纪念馆等各地美术馆个联展。另中央电视台,香港卫视旅游电视台,中国共产党报,新华卫视网,中国国际新闻社,天津日报,台湾导报,工商,经济时报等多家媒体报导。

中華新聞社報導 - 印章:不斷攀升雙名印





印章的收藏自古有之,在清末,民國時期,印章的收藏已形成一種熱潮,那些具有影響力的藏家輩出,如:丁輔之,張魯庵,華篤安,高絡園,葛書徵等印章收藏大家及近代錢君匋等人。隨著印章拍賣的興起,名家篆刻印章逐漸為藏家所追捧,市場行情在不斷攀升。

從印章拍賣行情觀察,市場對一些流傳有序並有著錄的名人用印,認可度頗高,這些章價格也遠遠高於其他名家作品。還有田黃,雞血,芙蓉,荔枝凍等名貴珍稀印石也頗受收藏投資者的青睞,量價齊升,已成為印章拍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與名貴印石相比名家篆刻市場價位相對較低,呈現慢牛態勢。名家篆刻的真偽鑑定及流通數量,是影響其價值的兩大原因。但隨著市場認知度不斷提高,未來行情將繼續看漲,因為名家篆刻在整個印章拍賣中的地位相當於書畫中的古代字畫,藝術和收藏價值及文化底蘊是不言而喻的,與之相關的印章也成為拍場上的新寵。

名家篆刻印章與書畫同理,一些在篆刻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開派人物和具有代表性人物的篆刻作品,價值往往要高於其他篆刻家的作品如:吳讓之,吳昌碩,齊白石,以及新浙派代表人物王福庵,還有“元朱文第一”之稱的陳巨來等人的作品,他們對篆刻的發展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在篆刻史上具有相當的歷史地位和重要意義。

印章的內容和一些具有歷史意義的作品,直接影響價值和市場行情,如:方介堪刻張大千象牙用印“瀟湘畫樓”,此印刻製精美,品相較大且完整,同時也承載了方介堪與張大千之間的友誼,創造了99萬元的天價,而方介堪的一般篆刻作品則在萬元左右。一方吳昌碩刻象牙閒章“人生只合住湖州”也因內容的特殊性,以78.1萬元成交。一方印章在有好的內容的同時,刻製的精美程度對價值的影響也是很大的。特別是一些在篆刻家作品集中有所注錄的篆刻作品,這類作品相對來說屬於作者的代表作,價值與其他作品的區別也可想而知。

因各類名貴印材資源逐漸稀少,價格也不斷攀升。特別是田黃,雞血等名貴印石,更是如日中天。一方4厘米見方,高8厘米的田黃凍雙鳳鈕閒章,因高,大,方的完美品相,以431.2萬元成交。印紐雕工也是影響其價值的一大重要因素,在印紐發展的歷史上,名家輩出,清代有楊玉璇,週尚均等,近現代又有林清卿,林文舉等人,這些名家精良的雕工,其本身就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名家用印就收藏而言,具有相當的人文價值,如:潘伯鷹,溥儒,殷梓湘,任政等書畫家用印,以及周湘雲等藏書家用印,他們的價值不僅在於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更是承載著一段歷史,人文價值不可輕視。

來源:東南早報

中華新聞社報導 - 阿姜查尊者:如何認識業力,煩惱?


業是一種造作,一種執著。我們一有執著,身,口,意都在造業。我們養成種種的習性使將來受到苦報,這是我們的執取,以及過去染污行為的結果,所有的執著導致造業。假使你以前是個小偷,現在出家了。你曾偷竊別人的財物,使他人以及你的父母憂愁苦惱,現在雖然出家了,但只要一想起以前如何造成他人內心的焦慮痛苦,你現在也會覺得憂悔而承受這個苦果。記住,不只是身體的行為,言語和心念也在造作來日果報的因緣。假使你以前做了些善事,現在回想起來,仍然會喜悅,這種喜悅的心情就是過去所造的業的結果。一切事物的形成都是有因有緣的,若去觀察它,會發現因緣即是源遠流長,也是片刻相續,前後影響的。但毋需在過去,現在以及未來上費心思,只是單純地觀照自己的身心,即可知道自己的業。只看著自己的心,自己的修,你會清楚地見到法的真相。切記,別人造業是他自己的事,不須你來執著,也不要管他人的事。我若​​吃了毒藥,受苦的是我自己,你不必來陪我一起受苦。要擷取你老師的優點,這樣你會愈趨祥和,你的心也會愈來愈像你老師的心,將來檢證,自己就會明白。即使現在體會不到,只要開始做,這個道理也會愈來愈清楚,你可以自知自證的。這才叫做修持佛法。

我們小的時候,父母教導我們並且也會對我們生氣,他們是真正在幫助我們,經過很久以後,你才了解到這一點。父母和師長指責我們,我們心裡不高興,但後來也了解到他們為什麼這麼做;修行也是如此,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你才會領悟到它的好處那些太聰明的人,才學了一陣子就動身離去;他們永遠學不到東西你必須放棄自己的聰明才智,若自認為高人一等,來日唯有自嘗苦果,這是多麼悲哀啊!切記,不要心生懊惱,只是單純地觀照。

2018年4月25日 星期三

中華新聞社報導 - 柯沛鴻山水畫三峽之美作品賞析

【艺术简介】
柯沛鸿1964年生于台湾台南,字清庵,号一真,现任牛津艺术学院台湾地区教学中心长,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菁艺术学院创院院长,中华慈孝总会副会长,世界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社团法人台北市南菁书法学会理事长,炎黄九州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理事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兼台湾分会会长,中国人民美术协会台湾分会长,湄洲妈祖书画院台湾总分院院长,九州书画院台湾分院院长,黄石美术协会荣誉主席,中国五台山佛教书画院名誉院长,艺术教授,中国孔府书画院名誉院长,庐山妈祖文化协会名誉会长,陆丰妈祖文化协会顾问,香港国际华人书画家协会上海分会培训中心特约教授,香港书画艺术中心特约画家,中国收藏协会特聘书画家,核定国家一级书法,国家一级美术师。
国画师承王太田大师,在机缘之下学习诗,书,画,印的四艺,亦结合崇山,流云,苍松,飞瀑及清溪的五绝技法于画作之技巧,每每触动我心灵,心中灵感顿悟,并依唐宋文化焚香,插花,点香,挂画美之习境,结合禅学,现代美学及国画艺术,进而提升及创作出「精,气,神」的灵性与「真,善,美」艺术境界结合之易经风水山水画,提升与佛道禅修再融合,成为全能之禅佛灵气书画家。
柯院长的字笔随佛意转,禅道自心态;春苗新竹之精神;高松古梅之风韵嶙峋虬僧客;佛意画中来;似云非雾;无欲无求;无我无相;禅意悠悠......
台湾导报,工商时报,人间福报及大陆央视一幅一故事,香港旅游卫视名人堂多次专访报导
- 中央画院院长管华评柯沛鸿院长禅字画
2016年韩国亚细亚招待展荣获20余国家及地区最高荣誉最大赏。
20165月作品荣获韩国国际文化Art Fair大赏奖,国际唯一书法,人物及山水。
获颁大赏奖
书画家柯沛鸿CCTV2017年度中国影响力人物评选中荣登金榜一最具影响力书画家
【两会专题】2018年全国两会重点推荐艺术家- 柯沛鸿
作品曾于北京鸟巢,国父纪念馆及中正纪念堂联展多次,清明上河艺术中心及韩国首尔个展
作品曾于北京鸟巢,韩国首尔美术馆,中正纪念堂,国父纪念馆等各地美术馆个联展。另中央电视台,香港卫视旅游电视台,中国共产党报,新华卫视网,中国国际新闻社,天津日报,台湾导报,工商,经济时报等多家媒体报导。
作品获艺术家杂志报导并列入艺术市场行情表每平方尺人民币5-12万元

2018年4月24日 星期二

中華新聞社報導-崖柏:什麼是紅木家具的“衣服”

                                   清19世紀 髹漆描金嵌寶石“庭院仕女嬰戲圖”立櫃(一對)
 髹漆、燙蠟、擦油,一方面是對紅木家具的保護,另一方面把木頭不同的色差倒齊,工序之複雜,對材料的要求之高,其製作工藝本身就是一個文化。

紅木家具外表處理有“南漆北蠟”之說,即南方天氣潮濕,為保證新家具不變形和防蟲害,流行用“大漆”進行外飾;而北方天氣乾燥,為防止新家具開榫變形,講究外表打蠟處理。因此,漆、蠟、油也被稱為紅木家具的“衣服”。從古至今,隨著工藝的發展,工匠在紅木家具使用的漆、蠟、油上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髹漆:紅木家具最早的“衣服”

  大漆是紅木家具最早的“衣服”。它是從漆樹上採割的一種乳白色、純天然液體塗料,具有耐腐、耐磨、耐酸、耐溶劑、耐熱、隔水、絕緣性好、富有光澤等特性。

  上漆工藝既能使家具防腐防潮,又適合美化加工,應用於家具的歷史悠久,成為中國家具主要的裝飾方法。從商周時期至南北朝,漆木家具一直是中國家具的主流。

  明代以來,漆飾工藝十分發達,能工巧匠輩出,工藝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民間漆飾比較簡樸,宮廷則講究華麗。清代以後,黑色的大漆家具有著廣泛的市場,至今在北方的一些地方還能看到這種文化傳統。

生漆塗在家具表面形成漆膜,漆膜表面反射光線的多少就形成或顯示了漆膜的光澤,能全部或大部分反射光線的漆膜則光澤度高,只反射部分光線的則光澤度低。

  漆膜光澤一般用60°鏡反射儀測得,根據漆膜光澤的高低,通常分為高光、半光、平光三類,其中半光即為現代家具市場上所稱的啞光。

  漆膜表面光澤的高低由漆膜表面粗糙程度決定:表面平光澤度高,表面糙光澤度低。因此,漆膜與家具表面砂光程度密切相關,砂光的次數愈多,砂紙標號愈高,光澤就愈高。

  燙蠟:紅木家具的“保護層”

  保養紅木家具的燙蠟也對材料有很高的要求,要選擇天然的蜂蠟,即由蜜蜂蠟腺分泌出來的蠟。蜂蠟中所含脂類中的軟脂酸蜂花酯(約佔80%,是蜂蠟主要成分)對木材纖維有緊固作用,芳香性有色物質蟲蠟素和揮髮油對木材有養護作用。

  傳統的工匠師傅在燙完蠟之後還有起蠟的工序,即用蠟起子將殘存在家具表面的浮蠟鏟淨,直至用手摸上去感覺不發黏為佳。起蠟要仔細認真,特別是有雕刻的地方,不能留殘蠟,否則會影響家具表面的光潔度。

  技術精湛熟練的老師傅,一次就可以將燙蠟塗得恰到好處,不用再起蠟,不僅節省蠟也節省了時間。最後是擦蠟,即用棉佈在家具表面用力反复擦拭,直至把表面的蠟全部擦掉而顯現光澤,手感潤滑時為好,這是一個較長的過程,不能馬虎。

  當代的燙蠟工藝對打磨的要求更高,純正的燙蠟工藝一般要精磨至2000目。開始燙蠟時,首先將蜂蠟放入金屬容器中加熱熔化成液體,再用蠟布或者棉布將蜂蠟均勻地由里往外刷在家具表面,接下來就是燙蠟。

  用電熱槍進行加熱,燙蠟所用的電熱槍的溫度較高,目的是使刷在家具表面的蜂蠟受熱熔化。如果家具含水量偏高,加熱時則要循序漸進,反复幾次,使蠟一點一點地逐漸滲透到木頭內層,直到蜂蠟起泡均勻且不再繼續往木頭內層滲時為止。

  擦油:紅木家具的“最後一件衣服”

  在近代的江蘇、浙江、西北部分地區,擦油作為一種新興的工藝,也有著眾多的愛好者。油,指的是天然核桃油,紅木家具在打磨、拋光後上油,之後採用拋光輪高速打磨,讓油吃入家具,讓家具產生一種自然光亮和色澤。

  而上油之後的紅木家具,能對家具起到深層滋潤保養、防裂、防蛀、防變形、控制縫裂、出現自然光澤之優點。產品在出廠時上油後,一般一年擦一次油,且在最乾燥季節使用。

  紅木木材經加工成家具後,在使用過程中多多少少會出現開裂、彎曲、板與板間的縫裂。而上油之後,對家具起到深層滋潤保養、且防裂、防蛀、防變形、控制縫裂、出現自然光澤之優點。家具使用久而久之,且當自然包槳出來後,達到純天然光澤。

同為木材的最後一層保護膜,無論髹漆、燙蠟還是擦油,不僅要在抹塗前對已經過打磨的木材順著紋理再次打磨,更是有“漆必生漆,蠟必蜂蠟,油必核桃”的唯一性。

  除了要按部就班地將所有塗裝的工序一道不差地完成,更需要時間的沉澱,才可以為紅木穿上玉一樣溫潤柔和的最後一件“衣裳”。
中國文化報 知木

中華新聞社報導-崖柏:以香養生香之道


什麼是崖柏?
崖柏最早源於3億年前恐龍時代白堊紀的孑遺植物,收藏家和愛好者們所追逐的是那些生長在懸崖、岩石縫隙、條件惡劣的山石等環境下、形狀扭曲飄逸或千奇百怪、香味醇厚、自然死亡風化多年的柏樹根或樹乾化石,這些統稱為“崖柏”。由於奇特、惡劣的生長環境,鍛造出其扭曲、飄逸、細膩、馨香的質、形、味。歷經大自然千百年的風雨洗禮和鬼斧神工般雕琢,崖柏自然腐朽形成造型奇絕、肌理豐富多變、柏油充盈的奇異根材,被當今根藝界譽為“根中之寶”。

崖柏的區分!
中國那麼大,崖柏分佈廣。在我國的很多地方都有崖柏,不同產區的崖柏又有不同的特點。崖柏在主要延山脈分佈,主要有太行山脈一帶、秦嶺山脈一帶、大巴山脈一帶等。那麼,哪個產區的料子好呢?必須指出的是,這是個籠統的問題,只能從整體來給出一個經驗性的評價,其實每個產區都有出類拔萃的好料,具體崖柏的優劣,只能針對具體的料子才能精確回答。崖柏大致可分為南北兩個產區,同是崖柏,也各有自己的特點。崖柏在陳化程度上分為生料、老料、陳化料、雙色料等,各有特點,也各有價值所在。

崖柏的特徵!
剛剛明確了崖柏的定義,那麼下面總結一下分辨崖柏的幾個具體方法,方便和混跡於市場上相當大一部分的地柏、坡柏相區分。
崖柏紮根石縫,根部扁平 崖柏生長在少土少水的懸崖峭壁之上,紮根於石縫之中,所以,根的形狀一定是由岩石縫隙的形狀來決定的,大多為扁平狀。如果是長在地裡的地柏和坡柏,根系生長不受限制,多為圓根,沒有擠壓後的扁平狀根系。

崖柏造型奇特,紋理優美由於生長條件惡劣,崖柏的生長和陳化過程面臨著風吹日曬雨淋,其生長方向經常會因為外力因素而發生扭曲和變化,這才形成了崖柏千奇百怪的形態,以及百轉千迴的表皮紋理。而普通土柏、坡柏不用說了,都是直挺挺的,留著肥大的根部,長著一張大眾臉,一根一個樣,十根還是一個樣。

崖柏香味醇厚,無刺鼻感崖柏油性好,香味醇正,太行地區的崖柏總體偏甜香,而大巴山地區的崖柏總體來說偏藥香(但由於崖柏的特殊性,香味僅能做大致區分,倦勤曾見過採集距離不超過十米,但香味差異較大的料子,還見過同一個料子根部和頂部香味一個是薄荷香味,一個是甜香味的極端例子)。但不論是北方的料子還是南方的料子,在嚴酷環境下生長出來的崖柏,其香味與地柏、坡柏生澀、髮乾的水性味兒都是有很大區別的。

崖柏易於打磨,表面油亮 生長緩慢的原因導致崖柏密度大,油性足,木質結構緊密。所以,即使是簡單打磨拋光,表面也會非常光亮。油性足的崖柏就算表面出油“結霜”,也只需用棉布輕輕盤玩一下,一樣的會非常亮。如果是地柏、坡柏,盤玩起來髮乾,再怎麼盤也不一定會亮,因為它本身不油、不硬。

崖柏藥用價值!
1、安魂、定魂——能明顯改善失眠多夢,其香味可提高血液含氧量,使人精神愉悅。在日本,柏木香氣被譽為“空氣維生素”,有癌症專家讓病人在柏木林中進行保健治療。用崖柏做熏香讓崖柏的香氣環繞在病人周圍,可以改善病人心情,提高免疫力。
2、排毒、養顏——《本草綱目》載:“可利水道,興陽道”。崖柏五行屬金,能助肺氣,合皮毛;崖柏飲片沖茶泡酒,可潤腸祛油,促進新陳代謝,清除體內垃圾,美顏潤膚。
3、抗炎、解毒——崖柏芳香之氣,能淨化空氣、殺滅細菌和病毒,具有抗炎消腫的功效。崖柏精油對蟲蟻叮咬、無名腫痛有奇效。 《中國藥典》載:“蜀東有痔瘡者,坐柏木,止痛消腫奇效;其木煮水,澤頭髮,治疥癬。
崖柏能夠安神、排毒、消炎,特別是夏天,還具有驅蚊的作用。經常佩戴崖柏飾品,可遠離蚊蟲叮咬。


崖柏,不僅因其自然的造型獲得人們的喜愛,也因其獨特的香韻被人們所追捧。崖柏聞香養生,中國古典文獻中均有記載,現代醫學也已充分證明崖柏的成分與香氣對人類有益。
  一件崖柏製品,人們喜歡他旋轉飄逸的造型,更喜歡它沁人心脾的香氣。多年陳化的崖柏,城金黃色或者紅褐色,其香味醇厚綿長。崖柏的香氣更是被譽為“空氣維生素”,其香不僅可以幫助人們舒緩情緒,更能改善失眠的症狀,達到安神定魂的功效。崖柏的香,除了能幫助我們提高血液的含氧量量,安神靜氣意外,更能幫我們緩解疲勞,這也是很多人聞香養生的道理所在。


  隨著崖柏市場的開放,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所接受和喜愛,現在更是有專人開發應用為崖柏香道。崖柏製香,市面上主要有線香、盤香、塔香和倒流香,以及最原始的崖柏粉熏香。一身都是寶的崖柏,釋放出的香味,除了能安神、緩解疲勞外,在排毒養顏、消炎和解毒上也有一定的功效,聞其香味,可助我們“養命”
  
崖柏的香氣有益於人體健康是不爭的事實,崖柏因其產區不同,其香味也不盡相同。崖柏醇香四溢,沁人心脾,這就是幾百上千年的自然的氣息。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中華新聞社報導-王子午鼎的故事:楚王好細腰鼎身也束腹



北京的霧霾如約而至,首都博物館舉辦的“鳳舞九天——楚文化特展”即將結束,可還是有不少觀眾前來觀看。走進以紅色調為主的展廳,記者似乎進入了尊龍崇鳳的楚人精神世界,每一件文物都在訴說著楚國盛極一時的故事。

  其中,第一單元“尊禮崇樂”的展廳中部,一口大鼎引起不少觀眾前去觀賞。記者也好奇地走過去,看到一位老先生正拿著放大鏡在仔細查看。他說:“因為好奇上面繁縟的紋飾,所以專程帶了個放大鏡。”這就是楚國令尹王子午墓中發現的7件列鼎中最大的一件,現藏於河南省博物院,其他6件分別藏在國家博物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淅川縣博物館。聽博物館講解人員說,該鼎在發掘時曾引起考古界很大轟動。那麼,王子午鼎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40年前出土 列鼎彰顯尊貴

  要想了解王子午鼎的身世,不得不將時間倒回至40年前。 1977年,河南省淅川縣發生了罕見的大旱,丹江水庫一度枯竭,河水一退數里。一天,一個放羊的孩子在沙灘上玩耍,一不小心被什麼東西絆了一下,他低頭仔細一看,原來是沙灘上露出了一個綠色的東西,他趕緊叫來大人,後來又發現一些類似的東西,隨後大家趕緊將消息上報至淅川縣文物局,淅川縣文物局經過初步勘探懷疑有古墓葬,所以立即組織考古人員在丹江口水庫邊上的龍山山脊開始了考古發掘。

  不出所料,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古,考古隊員們發現了3座古墓,從銘文判斷,年代都是春秋時期楚國墓葬。雖經盜掘,墓中依然出土了不少青銅禮器、樂器和兵器。而王子午鼎就是在其中的2號墓出土的。這些鼎共有7件,造型與紋飾完全相同,只是大小迥異,最大的高67厘米、口徑66厘米、腹徑68厘米,每件鼎寬體、束腰、平底,口部有一周厚邊,器身周圍攀附著6條浮雕夔龍,獸口咬著鼎的口沿,獸足抓著鼎的腰箍,給人一種欲要升騰的感覺。如此規模宏大的陪葬列鼎,充分顯示出墓主人極為顯赫的身份。

  列鼎主人為王子午

  據《周禮》記載, 西周時期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那麼,根據河南淅川下寺2號墓出土的七鼎,可以斷定該墓墓主人身份一定是諸侯。那麼,他又是哪一位諸侯呢?

  按照中國古代的禮制, 鼎為重器,一旦刻上名字就不能隨便送人,除享用終身外,死後還要陪葬在墓中,所以發現了鼎,也就等於找到了鼎的主人。所幸的是,經過專家的修復,原先破碎的鼎已經修復完整,所以其內銘文也得以破解。鼎內壁及底部,鑄有鳥篆銘文14行84字:“佳正月初吉丁亥,王子午擇其吉金,自作□彝□鼎,用享以孝於我皇祖文考,用祈眉壽(溫)恭舒遲,畏忌□□,敬其盟祀,永受其福。餘不畏不差,惠於政德,(淑)於威儀,闌闌獸獸。令尹子庚,民之所亟,萬年無期,子孫是製。”銘文中提到了一個名叫王子午的人,根據史籍記載,王子午又稱子庚,是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的兒子,也是楚共王的弟弟。他在楚共王時任令尹一職。之後,河南淅川下寺2號墓七大列鼎被後人稱為“王子午鼎”。

  外撇耳、平底、束腰

  除了王子午鼎的主人是達官顯貴之外,其造型獨特也是人們一直所稱道的。春秋中期以後,宗周禮制崩壞,各諸侯國的青銅器製造一掃周王室的影響,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形制不再拘泥於固定的模式,紋飾也開始了新的風尚。其中,王子午鼎正是這種新風尚的體現。外撇耳、平底、束腰是王子午鼎的最大特點,而這些特點均與實用有關。春秋時,升鼎裝好牛羊肉後一般會被移至中庭,所以鼎兩邊就設計為外撇耳,這樣利於抬鼎。而束腰的設計卻和其他升鼎有很大不同,其他地方的鼎腰部渾圓外凸,而王子午鼎卻是束腰收腹,腰部好像被一條腰帶緊緊地紮起來似的,顯示出濃厚的楚國風格。為什麼楚國鼎會形成如此不同的風格呢?有研究人員稱,這與楚王的癖好有關。

《史記》中記載,楚靈王喜歡腰身纖細的人,而對肚大腰圓的人極為反感,楚國的朝中官員為了迎合楚靈王奇怪的癖好,都普遍進行節食減肥,並且把腰帶束得緊緊的。相傳,為了能讓自己的腰纖細,楚國朝中官員們常常餓得頭昏眼花,站都站不起來。從此也就有了“楚王好細腰,國中多餓人”的典故。後人也常把女子纖細的腰稱為“楚腰”。這種追求細腰的風氣刮到青銅禮器的鑄造上,就形成了王子午鼎的獨特風格。

  再現失蠟法鑄造工藝

  除了王子午鼎的造型別具一格之外,其上的爬獸裝飾也引起不少學者研究的興趣。根據專家檢測,這些爬獸都是用失蠟法鑄造的。據介紹,用失蠟法鑄造的青銅器在此之前沒有發現過,原來出土商代的一些青銅器如四羊方尊等曾經被認為運用了失蠟鑄造法,後據鑑定,仍是分範鑄造的。

  同樣用失蠟法鑄造的青銅器,之後還發現有銅禁、銅壺蓋冠、銅盞附件,銅尊、銅盤等。可以說,用失蠟法鑄造令人眼花繚亂的青銅裝飾是那時楚國王室貴族競相效仿的時髦之一。可惜的是,這種鑄造工藝早已失傳。

  來源:中國文化報 本報記者 杜潔芳

中華新聞社報導-彩繪雁魚青銅釭燈


漢代青銅燈具形式多樣,鑄造工藝精巧實用,造型多取祥瑞題材,如雁足燈、朱雀燈、牛燈、羊燈等。這件彩繪銅雁魚燈採用傳統的禽鳥銜魚的藝術造型。此釭燈整體作鴻雁回首銜魚佇立狀,由雁銜魚、雁體、燈盤和燈罩四部分分鑄組合而成。雁頸修長,回首銜一魚。雁體肥碩,其身兩側鑄出羽翼,短尾上翹,雙足並立。燈盤帶柄,位於雁背。燈罩為兩片弧形板。燈盤、燈罩可轉動開合以調整擋風和光照,魚身、雁頸和雁體中空相通,可納煙塵,各部分可拆卸以便清洗,構思設計精巧合理,達到了功能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

  釭指的是導煙管,釭燈就是帶導煙管的燈,是漢代新創制的一種燈具。漢代釭燈通常被做成人形、動物形和器物形,其導煙管有單管和雙管兩種,都能將煙氣導入燈腹內,使室內減少煙炱而保持清潔。構思設計巧妙合理,達到了功能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水禽銜魚圖案,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就已經出現,水禽銜魚造型的漢代釭燈在陝西神木、山西襄汾均有出土,說明這種傳統形像在當時依舊博得人們的喜愛。

  延伸閱讀:

“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一點殘釭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幃。”這裡的“銀釭”、“殘釭”都是指古代的一種燈具,發明於兩千多年前的漢代。

  釭是指導煙管,釭燈就是帶導煙管的燈,又可簡稱為釭,是漢代新創制的一種燈具。漢代燈通常被做成人形、動物形和器物形,其導煙管有單管和雙管兩種,都能將煙氣導入燈腹內,使室內減少煙炱而保持清潔。燈盤一般帶有燈罩,燈罩由兩片弧形屏板構成,每片屏板的寬度為半個圓周或超過半個圓周,合攏成圓形。其作用除配合導煙管控制燈煙的污染外,還可以根據風向和使用者的要求,隨意調節屏板的開合方向和開啟程度,從而達到擋風和調節光亮度以及光照方向的目的。燈具的各部分構件均能拆卸,便於清除燈內煙垢。釭燈是漢代燈具在功能方面最先進的發明創造,構思設計巧妙合理,達到了功能與形式的完美統一,在世界燈具史上處於領先地位。南北朝時,這種燈具仍為人們熟知,經常在詩文中被提到。到了唐代,人們可能還使用釭燈,或者至少還了解這種類型的燈。唐代以後,這種燈型則湮沒不存。

這件青銅釭燈出土於山西朔縣照十八莊,令人驚奇的是,在離朔縣不遠的陝西神木也出土了形狀極為肖似的另一件青銅燈,它們應該是一組器物。兩件青銅燈的水禽銜魚形象,更是耐人尋味。水禽銜魚圖案,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就已經出現,商和西周時期的玉雕以及東漢石刻畫像中也有這一題材。古人把魚視作吉祥之物,釭燈作成此形,無疑更能博得當時人的喜愛。

  來源: 國家博物館網站

中華新聞社報導-戒律是戒自己,不是戒別人

中華新聞社報導-戒律是戒自己,不是戒別人
佛陀在世教我們出家弟子早晚摸三次頭,這個摸頭還有首偈子,是在《華嚴經·淨行品》裡面。偈的意思是這樣的,「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這就是摸摸頭,已經剃了發,剃了發跟在家人不一樣,所以對於戒行就要特別注意。戒行,小乘戒,戒在身、戒在事,我們的學佛要從小乘學起;大乘戒,戒在心、戒在行,比小乘的境界更要高。這裡頭有事有理,一切都要明達,要明了通達,然後才曉得大小乘戒律如何去修學,戒律修學的結果就是得定,因戒生定。如果我們戒律持得很嚴,而得不到定,自己就要檢討,你的戒律縱然很嚴,一定有毛病。如果沒有毛病,為什麼不得定?所謂是因戒生定,這是一定的道理。持戒而不得定,他的毛病在哪裡?就是佛所講的,《圓覺經》裡面所講的五種毛病,瞋恚、貪欲、嫉妒、諂曲、好勝,他自己覺得自己的戒律很謹嚴,看到別人犯戒他就生氣,心裡就不舒服,自己感覺得自己比別人要高、瞧不起人,就犯這些毛病,所以他得不到定。這個持戒就是不曉得戒的意義,我們所謂盲修瞎練。

戒律是戒自己,不是戒別人。你要懂得這個意思,你的心就平靜,這個毛病才可能去得掉,你的戒才能夠修得好,才能夠真正幫助你得定。不但小乘戒是戒自己的,不是戒別人的,就是菩薩戒也是戒自己的,也不是戒別人的。如果要是戒別人的話,你們想想,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應當有同修伴侶,他為什麼沒有?常不輕菩薩看一切眾生都是佛,為什麼不拿戒律去衡量別人?諸位從這兩部大經裡頭,應該要得到啟示。除了自己一個人需要守戒、修定、要修慧之外,外面的境界都是佛菩薩,這樣才行,我們自己才能成功;如果要拿戒的尺度處處去量別人,就造罪業。所以戒定慧的尺碼子天天量自己,不是量別人的。為什麼?除了自己以外,像《華嚴》、《圓覺》裡面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所以諸位要修行,要能夠遵照佛陀這樣的開示去修,你的一生當中怎麼會不成就?決定成就!

如果你違背佛的開示,自以為聰明,天天在那裡造口業,還認為自己了不起,認真檢討檢討,你這一生還是空過了,修的什麼?我們淨土法門真是方便當中的方便,在一生當中一心沒有得到,連功夫成片都沒有得到;換句話說,煩惱心所一天到晚還在那裡起伏,沒有力量把它控制住,這就是博地凡夫。所以自己對自己要清楚、要明白,這一日三摩其頭的意思,就是叫不要忘了戒行,從初發心到等覺菩薩都不能離開。下面這是佛以這個為大前提,因為這個事情是出家比丘每天的功課一樣,三摩其頭是功課,所以佛說法也就近取比喻。

摘自 楞嚴經  (第九十三集)

中華新聞社報導-柯沛鴻山水畫悠遊黃河靈氣環繞作品賞析


【艺术简介】
柯沛鸿1964年生于台湾台南,字清庵,号一真,现任牛津艺术学院台湾地区教学中心长,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菁艺术学院创院院长,中华慈孝总会副会长,世界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社团法人台北市南菁书法学会理事长,炎黄九州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理事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兼台湾分会会长,中国人民美术协会台湾分会长,湄洲妈祖书画院台湾总分院院长,九州书画院台湾分院院长,黄石美术协会荣誉主席,中国五台山佛教书画院名誉院长,艺术教授,中国孔府书画院名誉院长,庐山妈祖文化协会名誉会长,陆丰妈祖文化协会顾问,香港国际华人书画家协会上海分会培训中心特约教授,香港书画艺术中心特约画家,中国收藏协会特聘书画家,核定国家一级书法,国家一级美术师。
国画师承王太田大师,在机缘之下学习诗,书,画,印的四艺,亦结合崇山,流云,苍松,飞瀑及清溪的五绝技法于画作之技巧,每每触动我心灵,心中灵感顿悟,并依唐宋文化焚香,插花,点香,挂画美之习境,结合禅学,现代美学及国画艺术,进而提升及创作出「精,气,神」的灵性与「真,善,美」艺术境界结合之易经风水山水画,提升与佛道禅修再融合,成为全能之禅佛灵气书画家。
柯院长的字笔随佛意转,禅道自心态;春苗新竹之精神;高松古梅之风韵嶙峋虬僧客;佛意画中来;似云非雾;无欲无求;无我无相;禅意悠悠......
台湾导报,工商时报,人间福报及大陆央视一幅一故事,香港旅游卫视名人堂多次专访报导
- 中央画院院长管华评柯沛鸿院长禅字画
2016年韩国亚细亚招待展荣获20余国家及地区最高荣誉最大赏。
20165月作品荣获韩国国际文化Art Fair大赏奖,国际唯一书法,人物及山水。
获颁大赏奖
书画家柯沛鸿CCTV2017年度中国影响力人物评选中荣登金榜一最具影响力书画家
【两会专题】2018年全国两会重点推荐艺术家 - 柯沛鸿
作品曾于北京鸟巢,国父纪念馆及中正纪念堂联展多次,清明上河艺术中心及韩国首尔个展
作品曾于北京鸟巢,韩国首尔美术馆,中正纪念堂,国父纪念馆等各地美术馆个联展。另中央电视台,香港卫视旅游电视台,中国共产党报,新华卫视网,中国国际新闻社,天津日报,台湾导报,工商,经济时报等多家媒体报导。
作品获艺术家杂志报导并列入艺术市场行情表每平方尺人民币5-12万元

中華新聞社報導-購買壽山石要注意哪些



質感鑑別:品質好的壽山石用手掂量會有明顯的壓手感,呈自然的塊狀,具有明顯的皮色,如果是水坑石就會呈透明狀,以為內由於其生長的環境是長期的盡在水下,所以多是“晶”、“凍”狀體。

  肌理鑑別:都包括有紋理、裂隙以及風格線或是紋線等。大部分的壽山石都會有格存在,有有一些石種會具有比較漂亮的紋理,例如荔枝洞石的蘿蔔絲紋,大山石的波濤形紋理等。

  雕刻技法:如果是年代比較久遠的壽山石製品其技法都是比較簡練的;而現代的壽山石雕作品多是採用精細的雕刻手法,常見的有透花雕、鏤空雕、圓雕等。

  刀法鑑別:壽山石雕的精美與否出了造型能體現出來,刀法也是衡量的標準。玉雕壽山石人物多是採用圓雕手法,而古獸印鈕等多是一些不叫樸茂的刀法,這是因為它更加適合藏家們放在手上盤玩,而不會刺傷手。

  來源:華夏收藏網

中華新聞社報導-端硯清賞:上海博物館藏硯


形成的大小三個孔洞,即所謂“蟲蛀”。蟲蛀妙化為墨池,與玉帶組成硯名“玉帶池”。其下有行書款:“乾隆丁巳石道人成。”硯名與落款俱填金。

清光緒辛卯年邱啟壽銘樂炳元刻端硯板 長20厘米,寬15厘米,高3.1厘米
  隨形,板式,硯質絕佳,色似天青、胭脂,有魚腦凍、火捺、青花、金線等石品。板硯的一面周緣起邊,下半部有行書銘,銘文中記載的“光緒己丑初,開水岩選得佳石”是指光緒十五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批准硯工重開淤塞多年的老坑,這是歷史上最後一次有組織、有規模的老坑採石,所得的這批老坑石為硯中珍品,時人稱為“張坑”。

清早期謝汝奇制赤壁圖端硯 長18.2厘米,寬14.7厘米,高3.1厘米
  略呈長方形,半璞半雕。硯體厚實,如一塊山石。硯正背面琢東坡赤壁夜遊,墨池作圓月形,有云朵掠過,組成雲月圖案。雲紋動勢洶湧,氣象萬千;硯右側,山崖高聳,亂石疊嶂,古木叢生;硯下部水波漣漪,小舟夜遊。硯兩側分刻“汝奇作”行書款與“環翠樓”篆書印。

清道光乙未年張廷濟銘張熊端硯 長13.5厘米,寬12.5厘米,高1.3厘米  
  硯略呈箕形,硯兩側保留石的原狀,未加工。石色紫紅,有翡翠斑等石品。硯面平坦,開梯形墨池,硯面右下角有“子祥清賞”篆書陰文印。背面有行書銘:“大劈斧,小劈斧,作畫乃此筆愈努。銘之者誰?叔未叟;用之者誰?子祥甫。道光乙未九月九日。”

清何栻藏柳下月影端硯板 長19.3厘米,寬12.6厘米,高2.4厘米
  長方形,色呈紫紅,有蕉葉白、翡翠條、蟲蛀、石眼、火捺等石品,硯質嬌嫩、細膩,為麻子坑所出。硯面平坦,浮雕柳下月影圖,以一枚青綠的石眼為月,掩映於垂柳之下。左下側有“悔餘藏石”。

  來源:東方早報-藝術評論

中華新聞社報導-聖嚴法師:忍氣吞聲就是在修忍辱行嗎?

中華新聞社報導-聖嚴法師:忍氣吞聲就是在修忍辱行嗎?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渡過煩惱苦海之意,而“忍辱度”的確也有忍氣吞聲的意思。比如《遺教經》說:“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七也說:“云何忍辱?謂由三種行相應知:一不忿怒,二不抱怨,三不懷惡。”

另《大智度論》卷六亦云:“眾生種種加惡,心不嗔恚;種種恭敬供養,心不歡喜……是名生忍。”同書卷十五也有:“忍諸恭敬、供養眾生,及諸瞋惱、淫欲之人,是名生忍。忍其供養、恭敬法,及瞋惱、淫欲法,是為法忍。”

在《優婆塞戒經》卷七也另示如下:忍有兩種:第一是世間忍,就是能忍飢、渴、寒、熱、苦、樂;第二是出世間忍,即能忍信、戒、施、聞、智慧、正見無謬,忍佛、法、僧,忍罵詈、撾打、惡口、惡事、貪、嗔、癡等,能忍難忍,能施難施。

  從以上所引經論內容看來,忍辱二字的涵義甚廣,有拒受諸樂而接受諸苦之意。無理的侮辱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拒絕美女的投怀送抱,也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得到的;而信受佛法中的種種法門,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夠辦得到的。一般而言,若與自己無關的事,大致能夠忍受;若與切身的名利、眷屬、男女等相關諸事,那就不容易忍了。

  佛法不僅為個人忍,也要為眾生忍。到達無諍的程度時,就成了八風吹不動,即對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的八種現象,無一不能忍的境界。所以,解脫的菩薩稱為已得無生法忍。對於內六情的眼、耳、鼻、舌、身、意等不著,於外六塵的色、聲、香、味、觸、法能不受,即稱為法忍。如能遇迫害而不嗔,受供養而不喜,既無能受的我,也無使我接受的他,能達如此,則稱生忍。此不僅是聖位菩薩的境界,也是修行佛法的目的。能忍就能安己安人、和眾共濟,所以忍辱是建立和樂人間的最佳準則。

  根據這樣的標準,好像忍辱就是忍氣吞聲,一切的冤枉、侮辱、毀謗、打擊,都應該全部接受,沒有反抗的餘地似的。然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必須注意,如果不是出於智慧的忍辱,很可能造成更大的災難,因此透過智慧的觀照,應當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說,風雨水火的襲擊,是無法控制的,但是仍可以未雨綢繆,設法避免,來減少傷害、損失。業報是要正面接受它,但也可以經過努力,來改變業報的程度和方式。

所以,若對雙方無損並且有益的事物,那是必須接受的;如果對他有益,於己無益,也應考慮接受的;若對雙方都是有害而無益,那就需要設法避免或轉變它了。例如:明明知道對方是醉象、瘋狗、狂人,見人就咬、逢人就殺,就當然要設法制止,因對方已經不幸,切莫讓他再製造更多的不幸。但也不可存著“以牙還牙”的報復心態,應是基於慈悲的原則,自己時時加以反省和慚愧懺悔。對於喪失理性的人,應該通過制約、教化等方式和方法,使他們得以恢復正常。這對他們自己本身,以及整個社會,乃至所有的眾生,都是有大功德的。

中華新聞社報導-柯沛鴻仿古山水畫靈氣環繞作品賞析


【艺术简介】
柯沛鸿1964年生于台湾台南,字清庵,号一真,现任牛津艺术学院台湾地区教学中心长,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菁艺术学院创院院长,中华慈孝总会副会长,世界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社团法人台北市南菁书法学会理事长,炎黄九州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理事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兼台湾分会会长,中国人民美术协会台湾分会长,湄洲妈祖书画院台湾总分院院长,九州书画院台湾分院院长,黄石美术协会荣誉主席,中国五台山佛教书画院名誉院长,艺术教授,中国孔府书画院名誉院长,庐山妈祖文化协会名誉会长,陆丰妈祖文化协会顾问,香港国际华人书画家协会上海分会培训中心特约教授,香港书画艺术中心特约画家,中国收藏协会特聘书画家,核定国家一级书法,国家一级美术师。
国画师承王太田大师,在机缘之下学习诗,书,画,印的四艺,亦结合崇山,流云,苍松,飞瀑及清溪的五绝技法于画作之技巧,每每触动我心灵,心中灵感顿悟,并依唐宋文化焚香,插花,点香,挂画美之习境,结合禅学,现代美学及国画艺术,进而提升及创作出「精,气,神」的灵性与「真,善,美」艺术境界结合之易经风水山水画,提升与佛道禅修再融合,成为全能之禅佛灵气书画家。
柯院长的字笔随佛意转,禅道自心态;春苗新竹之精神;高松古梅之风韵嶙峋虬僧客;佛意画中来;似云非雾;无欲无求;无我无相;禅意悠悠......
台湾导报,工商时报,人间福报及大陆央视一幅一故事,香港旅游卫视名人堂多次专访报导
- 中央画院院长管华评柯沛鸿院长禅字画
2016年韩国亚细亚招待展荣获20余国家及地区最高荣誉最大赏。
20165月作品荣获韩国国际文化Art Fair大赏奖,国际唯一书法,人物及山水。
获颁大赏奖
书画家柯沛鸿CCTV2017年度中国影响力人物评选中荣登金榜一最具影响力书画家
【两会专题】2018年全国两会重点推荐艺术家 - 柯沛鸿
作品曾于北京鸟巢,国父纪念馆及中正纪念堂联展多次,清明上河艺术中心及韩国首尔个展
作品曾于北京鸟巢,韩国首尔美术馆,中正纪念堂,国父纪念馆等各地美术馆个联展。另中央电视台,香港卫视旅游电视台,中国共产党报,新华卫视网,中国国际新闻社,天津日报,台湾导报,工商,经济时报等多家媒体报导。
作品获艺术家杂志报导并列入艺术市场行情表每平方尺人民币5-12万元

2018年4月22日 星期日

中華新聞社報導-水晶酒瓶拍得62萬美元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瓶 水晶酒瓶拍得62萬美元
 在剛剛結束的香港蘇富比2014首場洋酒拍賣會上,單一麥芽威士忌的世界拍賣紀錄被刷新,一位買家花了62萬美元拍得6公升威士忌。威士忌這麼值錢嗎?當然不是,買家看中的其實是它的包裝——The Macallan 六公升裝“M”水晶酒瓶。

  蘇富比曾盛讚此酒瓶道:“這絕對是一件見證了卓越工藝、非凡品質及充滿熱誠的曠世珍品”。怎麼說呢?原來,該酒瓶是由三位世界頂尖藝術大師聯袂打造的簽名級傑作,獨一無二,且容量超大,前所未有。那麼這件酒瓶有多大呢?據了解,它高70厘米,空瓶重11.3公斤,而普通威士忌酒瓶也只有20到30厘米。

  當然酒瓶說到底還是用來裝酒的,此瓶中裝的“單一麥芽威士忌”是什麼瓊漿玉液呢?據了解,所謂“單一”,就是說由同一家廠蒸餾,“麥芽威士忌”就是用發芽大麥製造,經發酵、蒸餾後在舊木桶中酵化而成的酒。此瓶中酒為The Macallan的代表作,該廠先準備了他們最出色的20萬桶單一麥芽威士忌,再從中挑選出少數1940年至1990年的西班牙雪梨橡木桶威士忌,最終兌成了這瓶“僅限全球頂尖成功男士享用之頂級單一麥芽威士忌”。 (綜合)
西安新聞網-西安晚報

中華新聞社報導-瀋陽故宮博物院藏彩色寶石

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一直與玉文化密不可分,但我們對寶石的認識卻不足。明代時就發現了一些寶石,其中不乏絕世珍品,體量碩大,但當時人們只是將它們認為是玉石類,在加工時方法也不得當,未能一展寶石之美。但是這些古時的寶石,仍不失為一件件珍貴的文物。

  清朝取代明朝之後,推行等級森嚴的九品官制,同時制定了九種不同服飾的朝服,規定以九種不同的寶石和金銀作為官員的帽頂,成為官員品級高低的一種標誌。一品官的帽頂為紅寶石。常見的紅寶石有玫瑰紅、薔薇紅、大紅和暗紅等色,其中以血紅、鴿血紅為稀世珍品。二品官的帽頂為珊瑚。主要有桃紅、絳紅等色,以艷紅的最為名貴。三品官的帽頂為藍寶石。顏色是決定其優劣的關鍵,顏色太淺或太深都不理想,以藍得像雨後晴空那種“蔚藍”為最佳。自然界中藍寶石比紅寶石多,所以不如紅寶石珍貴。四品官的帽頂為青晶石。自然界的青晶石顏色是極為鮮豔的深藍色、天藍色或紫藍色。五品官的帽頂為水晶。水晶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結晶石英,純淨的水晶是無色透明的,但由於多數水晶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所以有呈紫色的“紫晶”、呈薔薇色的“薔薇水晶”、呈黃色的“黃水晶”以及“煙晶”“墨晶”“白乳晶”等多種,其中又以“藍水晶”最為少見。六品官的帽頂為硨磲,又叫“車渠”。它是生活在熱帶海底的一種軟體動物的貝殼,殼大而厚,大致呈三角形,顏色有黃綠、青紫等顏色。七品官的帽頂為素金頂。八品官的帽頂為陰文縷花金頂。九品官帽頂為陽文起花銀頂。今天瀋陽故宮博物院所見一些古代寶石飾件,有些可能即屬清朝官員的帽頂。

  本文我們主要介紹瀋陽故宮博物院的寶石藏品:

  1. 清藍寶石頂夏朝冠


  寶石下口徑1.8厘米,上口徑3.2厘米,頂高12厘米。鏤花鎏金座中飾小藍寶石,無瑕疵,顏色為深藍色,飽和度高。系三品官的帽頂。

  2. 透雕枝葉果實紫水晶墜


  長3.7厘米,寬2.7厘米,厚1.52厘米,重15.4克。水晶為透雕蔓枝紋環繞著紫色果實狀,晶體顏色上淺下深,尤其是果實呈現玫瑰紫色。做工精細,巧奪天工。綴有綠玻璃珠及料製小圓珠。

  3. 雕花果草蟲碧璽墜


  長5.6厘米,寬3.9厘米,厚0.8厘米,重38.5克。此碧璽墜為桃紅色,呈葫蘆形,上雕飾花紋紐結,晶瑩潤澤,在光的折射下,內有紫色結晶。碧璽上綴桃形綠玻璃料一塊,上下鑲小珍珠。

  4. 紅寶石嵌件


  長2.02厘米,寬1.65厘米,厚0.55厘米,重8.1克。呈圓形,中間有一圓形凹陷,顏色是鮮豔的亮紅色,在光折射下呈現深淺結晶變化。

  5. 紅寶石嵌件


  長1.70厘米,寬0.7厘米。似桃形流線狀紐結,中部有圓形凹陷,質地略有錯雜紋。在光的折射下,寶石顏色亮暗相間,色彩飽和度高。背面粘有水銀。

  6. 藍寶石嵌件


  長0.80厘米,寬0.61厘米,厚0.39厘米,重4克弱。橢圓形,一端有小孔,略有石性瑕紋,顏色為湖藍色,顏色純度高,內部結晶呈規律性變化。
瀋陽 杜恆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