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藝術網
玩玉牌:玩出文化味兒
6月7日,一個晴朗的周六,北京懋隆文化產業創意園10棟卻一改雙休日的安寧。 “您幫我看看這塊玉牌怎麼樣?”“您覺得這是和田籽料嗎?是否適合做玉牌?”“這塊料是俄料嗎?能雕玉牌嗎?”……被一群人七嘴八舌、團團圍住的人,是中國玉石雕刻大師蘇然。 她剛剛結束“玉牌鑑賞——方寸間的玉雕藝術”講座,到場的幾十位觀眾就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收藏的玉牌、玉料給蘇然鑑賞。
這場講座於當日下午兩點半開始,很多觀眾早早就到了現場。 蘇然開講後,不少細心的觀眾拿出筆記本記錄下要點,大家對玉牌的喜愛由此可見一斑。 其實,自古以來,玉牌就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一塊小小的玉牌,方寸間融繪畫、書法、雕刻及文化故事於一身,使天生麗質的玉經過一番修飾後又被賦予了特別的價值與文化。
正因為此,即便在當代,許多人也都被玉牌的魅力所折服,不少沉湎於瓷器、字畫、古籍、錢幣等的藏家,也不忘適時地購藏幾塊心儀的玉牌。 在拍場上,一塊精雕細琢或造型考究的當代玉牌往往會引來諸藏家的爭搶。 別小看這些把玩件,如今的身價可謂不菲,十幾萬元、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也屢見不鮮。
面對各種各樣的當代玉牌,這方寸間的藝術也常常讓一些收藏愛好者購藏時舉棋不定。
疑問一:越貴越好?
在前不久結束的春拍,當代玉雕大師的作品紛紛現身。 中國商報記者註意到,一些“當代玉雕大師作品專場”有三四成的拍品是玉牌。 料普通、雕工還不錯的玉牌大多在六七萬元成交,而出自稍有名頭雕刻師之手的玉牌身價都要十幾萬元,不少名家大師的作品則要價更高。
據專業人士介紹,玉牌的價格由兩方面構成,一方面是玉牌原料的價格,另一方面是玉雕大師的工藝價格。 雖然近年來玉原料價格高昂,但這並不是主導因素。 北京玉器收藏愛好者周先生告訴中國商報記者:“玉料是有價的,但玉雕大師的工藝卻是無價的,也就是說人們通過雕刻賦予在玉牌當中的文化價值比原料更貴。”在雕刻大師蘇然看來,玉牌的選購是分幾個層次的,“有的人要商品,有的人要藝術品,有的人要收藏,這與他們的生活水平、財力有關係。在同等價位的玉牌中,我鼓勵大家買小一點但極具審美意蘊的。”
也有一些收藏愛好者表示,有時候也能發現一些價格較低、雕工精湛的玉牌,讓人愛不釋手。上海藏家劉先生直言:“玉牌的價格不能完全與價值劃等號,也並非所有玉牌的價格越貴越好。由於玉牌承載文化的特殊性,收藏者在選購時還是要從自己的審美感受出發,選擇具有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的玉牌。一味追價格有縮水的風險。”
疑問二:大師的就好?
由於用料少、題材豐富、便於把玩等因素,大師們也都很喜愛在玉牌上進行創作。 那麼,是否大師做的就一定是好玉牌呢?
周先生對記者表示:“這是一種過於盲目的現象。首先,當代對'玉雕大師'的定義就不明確。在市場化的情況下,不排除會存在一些沽名釣譽的'大師',作品單純靠包裝打開銷路,卻缺少真正的技藝和能力。反而有些真正技藝高超的創作者卻不屑於'大師'的名號,這種大師的作品在圈內認可度非常高。我認識一個人,他只會雕佛像,也自稱大師,這種'大師'豈不可笑。玉牌作品的流傳很重要,名頭其實沒有意義,時間能夠證明一切。”
對此,玉牌收藏愛好者趙先生也認為:“在一個時間段裡,某位大師可能只有某幾件作品是真正意義上的精品,並不可能做到每一件作品都很好。所以,收藏的時候也不需要執著於'大師'的名號,有的不知名的師傅雕刻的玉牌比大師雕得更合心意。”
當前,這種單純追求大師名頭的做法,已經催生出一種造假現象。 據了解,在河南就有專門仿刻大師落款的地方,這些人根據玉牌的風格與哪位大師的風格相似,就刻上相應大師的落款,200元可落吳德昇款,崔磊款150元等,讓普通藏家難以辨別。 “這種現像在蘇州也有,而且更便宜,只要花100元想落誰的款都可以。”周先生介紹說。
疑問三:玉料好就好?
在6月7日的講座之後,大家團團圍住蘇然所提的問題多是關於玉料的,可見現在收藏者在選購玉牌時依然側重於料。 對此,很多業內人士卻不以為然。
玉牌收藏愛好者趙先生認為:“當前,確實存在玉料的好壞對價格影響很大的現象,很多人購藏玉牌時,不論雕刻的是什麼題材,不論雕工如何,只要料好,價格再高也會買。還有很多人追求籽料,在做玉牌時特地俏色留皮,但往往卻顧此失彼,雕得失了玉牌的意蘊。這也反映出不少收藏者的審美能力與他的購買力不成正比。”
對於玉牌料與工的關係,蘇然表示:“二者是並行的,缺一不可。玉料是基礎,如果玉料不好就雕不出細緻的工藝來,但是工藝過分繁複反而會讓玉雕作品充滿'匠氣'。選購玉牌要從審美的角度著眼,主要看是否有意境,佈局是否合理,這與觀賞一幅畫是一個道理。而如何營造玉牌的意境,就需要玉雕師傅不僅要有精湛的工藝,還要有創意。”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玉石分會秘書長奧岩認為,當代玉雕作品要從原料、工藝、藝術性三個方面考量。 只考慮原料,或者只考慮工藝都是不全面的。 從最早人們單一地看重一塊原石,到後來人們認為玉牌作品的工藝越繁瑣越好,再到現在,人們應該認識到作品的藝術價值才是最重要的,而工藝僅僅是作品藝術性的體現方式。 有的玉牌可能只需要一兩種工藝就能打造出很好的意境來,有的滿工的作品反而未必有很高的藝術性。 “工做滿了就會成為工藝品,而不是藝術品。”
疑問四:創新就不是傳承?
提到玉牌要有“創意”時,不少人都表示贊同,因為大家也開始注意到目前玉牌市場上題材陳舊、樣式雷同的問題。 有人表示,當前只要有人創造出一種受人喜愛的題材或者樣式,其他人就會馬上跟風,“同樣的題材和样式沒過多久就鋪天蓋地、隨處可見了。”
對此,周先生表示:“有些人將延續古老樣式當做一種傳承,但其實不是,他們只是打著'傳承'的旗號。由於現在玉雕作品價格比較高,這些人一味追求玉牌的高利潤,以致他們的作品追求快速出爐、快速掙錢,而不考慮玉牌的文人意蘊,久而久之他們的風格就僵化,看著很死板、沒有新意。”
在當代玉雕創作中,除了存在一成不變和模仿的現像外,過度創新也是一個問題。 有的玉雕大師過於強調個人風格在玉牌中的體現,從而失去了玉牌的傳統價值和感染力。 “比如觀音,在普遍的價值觀中,大家對觀音是有一個具象的概念的,就是要圓潤、飽滿、慈眉善目,如果硬要將觀音雕得面部細長、非常抽象,就讓人難以理解。”蘇然強調,創新其實就是一種傳承。 在當代玉牌作品中一定要有一些融合時代特色的東西,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拋棄傳統,而是要用傳承下來的玉雕工藝,加上現代人適當的創意,來更好地體現玉牌承載文人氣息與傳統文化的作用。
奧岩告訴中國商報記者:“玉牌是寄託文人情懷的載體,當代玉牌存在著一些誤區,主要也是因為大家都忽略了這一根本性的概念。玉牌這種寄託文人情思的特點,與寫詩、書法是一樣的,傳遞和表達的都是一個人的思想和感情。不論是創作,還是購藏,大家從玉牌的存在角度、存在理由去考慮,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