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鑑定與鑑賞
周霞
中國古代瓷器歷史悠久,製作技藝精湛。 從商代原始瓷的古拙質樸到成熟瓷器的細膩精緻,從青瓷的一枝獨秀到不同瓷種的百花競艷,其深邃的文化內涵和輝煌的藝術成就乃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縮影。 中國古代瓷器深刻影響了世界文化的發展,為我國贏得“瓷器之國”的盛譽。
煙台市博物館的《瓷苑掇英》展廳展出了館藏部分瓷器精品,各具特色,各有源流,為觀眾們展開了一幅瑰麗的瓷器藝術畫卷。 在此選取博物館所藏幾件珍品與讀者分享,為讀者作簡單介紹。
1.北宋越窯青釉帶托執壺(圖1)
圖1北宋越窯青釉帶托執壺
越窯是中國古代南方的青瓷窯,窯址所在地主要集中在今天浙江的上虞、餘姚、慈溪、寧波等地,因這些地區在古時屬越州而得名。 越窯青瓷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倍受人們的讚賞和青睞。 越窯青瓷以胎質細膩、造型典雅、釉色瑩潤、質如碧玉著稱於世。
這件北宋越窯青釉帶托執壺,是1973年煙台蓬萊大柳行村出土,釉色瑩潤入骨,胎質細膩堅硬,造型雅緻古樸,是越窯青瓷精品,也是南方青瓷的代表作。
壺通高19厘米,口徑4.6厘米,底徑8.3厘米,腹圍43.5厘米,高15.5厘米。 托口徑13.3厘米,底徑8.7厘米,高2.6厘米。 蓋通高5.4厘米,直徑6厘米。
壺小直口,高頸,口上扣塔式蓋,蓋有鈕。 廣肩,圓腹,矮圈足,一側長流微曲,另一側曲柄扁寬,曲柄高過口部與壺蓋緊貼,其上有三道弦紋。 壺托圈足,壺底及托底各有六個支燒痕。壺內外通體施青釉,壺蓋內澀胎,鑽兩小孔。
執壺,又稱“注子”、“注壺”,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銅器而來的,是隋代時期出現的酒具。 而現代的執壺則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飲茶用具、樣式繁多。 一把好壺必須具備“三平”,要求把手、壺口、和流口的高度都在一個平面上,若是再配上精美的瓷畫就更加錦上添花了。
2.元龍泉窯劃花堆塑公道杯(圖2)
圖2元龍泉窯劃花堆塑公道杯
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名窯,因其主要產區在浙江省龍泉市而得名。 它開創於三國兩晉時期,結束於清代,生產瓷器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生產瓷器的窯系。 龍泉窯釉色蒼翠,往往露胎呈現胎色,瓷釉厚潤,裝飾上很少刻花、劃花,而流行用貼花、浮雕。
此件元龍泉窯劃花堆塑公道杯1959年蓬萊修水庫時出土,1962年由煙台地區博物館徵集調入煙台市博物館。 通高9.5厘米。 托直徑16.2厘米,底徑4厘米,高3.7厘米。 杯高6.8厘米,口徑7.8厘米,底徑2.5厘米。 撇口,底圈足, 杯中央塑一袒胸的老者,稱作"公道佬"。 杯托呈葵口,淺腹,小圈足,託內塑一雞籠式杯座。 胎體厚重,露胎處泛火石紅。 釉色青翠,釉質豐潤,有玉質感。 杯與杯託的外腹部均刻劃菊瓣紋,雞籠式杯座凸印纏枝蓮紋。 "公道佬"體內有一U形管,管下端通杯底小口。 當向杯中註酒時,若酒高過“公道杯”的胸部,酒即迅速從杯中洩光,流到下面承接的杯托里。
公道杯為什麼公道呢? 其玄妙就在杯內——它巧妙地運用了虹吸原理。 虹吸原理是指密閉在彎管中的液體,在彎管兩側端口壓強不同時,就向著壓強較小的一側流動。 以用橡膠管給魚缸換水為例:拿一根較長的橡膠管,將管的一端插入水中,在另一端吸氣,由於吸氣端氣壓減小,水會進入到橡膠管中。 當水充滿橡膠管時,堵住吸氣端,然後將吸氣端下垂到魚缸底端以下,放開吸氣端,由於伸入魚缸中的一端水位高,壓強大,水會由壓強大的一邊流向壓強小的一邊,魚缸中的水就會自動流出了。
據說古時人們曾用公道杯對付貪酒者,斟酒時超過一定的高度,就會全部漏光。 用公道杯盛酒最為公道,盛酒時只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的酒便會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通過公道杯的原理人們也可以悟出“知足者水存,貪心者水盡” 的道理,它告訴人們辦事必須講求公道,為人不可貪得無厭!
3.元景德鎮窯青花玉壺春瓶(圖3)
圖3-1元景德鎮窯青花玉壺春瓶
圖3-2元景德鎮窯青花玉壺春瓶局部
青花瓷是指在瓷胎上用鈷料著色,然後施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溫一次燒成的釉下彩瓷器。釉下鈷料在高溫燒成後,呈現出美麗的藍色,習慣上稱之為“青花”。 中國瓷器的發展,在唐代以前,青瓷占主導地位;唐代以後,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到了宋代,品種眾多,瓷器生產呈現出百花爭豔的景象。 元代景德鎮青花瓷燒製成熟後,情況就起了急劇變化。 從十四世紀年代到十五世紀前期,短短七十年時間,景德鎮的青花瓷器就佔據了中國瓷器生產的主流,景德鎮也一躍而為中國的瓷都。
這件元景德鎮窯青花玉壺春瓶,高29.5厘米,口徑7.9厘米,底徑9.1厘米,腹圍48.5厘米。 敞口,細長頸,溜肩,鼓腹下垂,圈足外撇,露胎處有火石紅。 頸上部繪蕉葉紋,頸下部繪覆蓮紋,腹部繪纏枝蓮紋,腹下部飾仰蓮瓣紋,各層花紋之間以卷草紋分界,瓶口內沿繪花葉紋,圈足繪卷草紋。
玉壺春瓶最早出現於宋代,是裝酒的實用器,後逐漸演變為觀賞性陳設瓷。 這件玉壺春瓶是元代玉壺春瓶的典型器形,造型清秀瘦長。 釉色白中閃青,釉質潤澤透亮。 使用國產青花料,髮色較暗,青中帶灰,有結晶斑點。 紋飾較疏朗,筆意流暢活潑,委婉有致。
此瓶為墓葬出土。 1972年,掖縣(今萊州)東宋公社的村民在平整土地時,不慎破壞了一處元代墓葬,共出土兩件青花玉壺春瓶。 兩瓶大小相若,但紋飾略有差異,遺憾的是其中一件口沿有殘。 他們將其賣與當地採購站,煙台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去該站揀選文物時發現了這兩件寶貝,遂帶回館內入庫收藏。
4.明永樂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蓮紋梅瓶(圖4)
圖4明永樂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蓮紋梅瓶
青花瓷器從元代燒製成熟後,自明永樂開始,又出現了新的高峰。 這一時期的青花瓷器,以其胎質細膩潔白、釉層晶瑩肥厚、青花髮色濃艷、造型種類多樣和紋飾精緻優美而享譽盛名,被稱為我國青花瓷器的“黃金時代”。
此件明永樂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蓮紋梅瓶高25厘米,口徑4.6厘米,底徑10.1厘米。 唇口,短頸,豐肩,瘦腹。 在潔白肥潤的釉子上以青花描繪,紋飾主要為纏枝蓮,間以蓼花,肩部繪蔓草,底邊以朵蓮一周為邊飾。 青花用蘇泥勃鈷料,絢麗鮮豔,凝重古雅,富有層次感,濃重處凝聚成結晶斑點。 胎質細膩,細砂底有光滑溫潤之感,胎薄體輕,比例合度,曲線優美,構成了永樂青花瓷器的特色。
永樂青花的燒製與鄭和下西洋有密切的聯繫。 鄭和下西洋帶回的“蘇泥勃”青含錳量低,在適當火候下能呈現寶石藍的色澤,是極為優質的瓷繪原料。 又因為其含鐵量較高,往往在筆觸較深的色濃處出現黝黑的斑點,是永宣時代的青花髮色迥別於其他朝代的標誌性元素。 以後歷朝歷代雖都有模仿,但都再也無法重現永宣時獨屬於蘇泥勃青的那種色調。
梅瓶是一種小口、短頸、豐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 因瓶體修長,宋時稱為“經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麗,明朝以後被稱為梅瓶。 梅瓶最早出現於唐代,宋遼時期較為流行,並且出現了許多新品種。 宋元時期各地瓷窯均有燒製,以元代景德鎮青花梅瓶最為精湛。 明代的梅瓶造型,比例偏低;口部圓渾厚實,沒有明顯的線角轉折;肩部向上抬起,線條飽滿而有力;腹部之下,呈垂直狀,有的微向裡收;在足部的結束部分,稍向外撇。
5.清康熙五彩龍鳳紋盤(圖5)
圖5清康熙五彩龍鳳紋盤
清朝瓷器以青花瓷著稱於世外,彩瓷也曾享譽一時。 習慣上所說的彩瓷,是指瓷器釉上加彩。據考證,這種以彩色裝飾瓷器的做法,起源於晉,宋代出現釉上的“宋三彩”,元代則創造了著名的青花、釉里紅等,到了明清兩代,釉上彩的配方進行了重大改革,經過了一系列的創新,以紅、黃、綠、藍、黑、紫等多彩色繪製出畫面,充分顯示了它的絢美和巨大的吸引力,這就是五彩瓷的發明。
五彩瓷器是釉上彩中主要品種之一,俗稱“古彩”,也稱“硬彩”。 五彩施彩方法僅一種以勾线後平塗填色,它創燒於元代晚期江西景德鎮窯。 五彩的主要著色劑為銅、鐵、鈷、錳等礦物元素,以水或膠水作溶劑,按紋飾需要施於已燒好的素白釉瓷器上,再經常770-800`C的彩爐中焙燒而成,燒烤後的色彩呈現玻璃質狀,有堅硬質感。
五彩為明清時期景德鎮窯的新品種,經明代發展到清康熙年間達到高峰。 此盤即為清康熙五彩器的典型代表。 盤高4厘米,口徑25.1厘米,底徑16.2厘米,侈口外撇,淺弧腹,大平底。 盤的內心和內壁各繪一組雙龍雙鳳,以花葉紋填地,構圖飽滿緊湊,複雜繁密。 圈足內以青花書二行六字楷書款“大清康熙年制”,外飾雙欄圈。 整件作品顏色鮮明妍麗,靈動活潑,光澤透徹明亮,給人以一種明朗感,這便是康熙五彩與後世雍正朝盛行的具有柔軟感的粉彩相比,被人稱為“硬彩”的原因。 它鮮明透徹,線條有力,能耐火,不褪色,不剝落,恆久如新。
6.清乾隆青花釉里紅纏枝蓮紋雙獸首耳尊(圖6)
圖6清乾隆青花釉里紅纏枝蓮紋雙獸首耳尊
尊高31.3厘米,口徑12.4厘米,底徑12.6厘米,腹圍69.2厘米。 鼓腹,圈足,獸吞雙環耳,以青花釉里紅繪纏枝蓮紋。 通體由青花繪製的捲草紋、水波紋、勾連迴紋進行分隔,形成頸部和腹部兩大主體紋飾。 頸部青花繪製葉,釉里紅繪寶相花,另穿插釉里紅卍字符與蝙蝠圖案。 腹部繪青花釉里紅纏枝蓮紋,蓮頭依寶相花形制繪製,另穿插蝙蝠和暗八仙圖案。 整體寓意富貴吉祥。 肩部裝飾有一對獸吞雙環耳。
青花釉里紅,俗稱“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間用釉里紅加繪紋飾的一種瓷器裝飾手法。 青花,先用鈷料描繪圖案花紋,然後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溫一次燒成的釉下彩;釉里紅,是我國的傳統釉下彩裝飾之一,用銅的氧化物(銅花)為著色劑配製的彩料,在坯體上描繪紋樣,再蓋一層透明釉,然後裝匣入窯,經1250C~1280C的強還原焰氣氛,使高價銅還原成低價銅,在釉裡透出嬌妍而沉著的紅色花紋。 釉里紅與青花相結合在一起進行裝飾而稱為“青花釉里紅”。 由於青花和釉里紅的燒成氣氛不同,所以要控制各種因素使其達到一個燒成的共鳴點實屬困難。
青花釉里紅起源於元代,到清代乾隆時期,由於製瓷工藝的發展、製瓷原料的改變,使青花釉里紅的燒製達到一個成熟的時期。 煙台市博物館此件纏枝蓮紋雙獸首耳尊正是乾隆時期的青花釉里紅精品。 青花幽靚雅緻,沉靜安定,釉里紅渾厚壯麗,器形莊重大方,形成了高雅而又大氣的藝術風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