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雜誌收藏之《中國水利》創刊號

正北方網-北方新報

《中國水利》創刊號《中國水利》創刊號《水利學報》《水利學報》刊後的《中國水利》刊後的《中國水利》
1937年10月,綏遠省省會歸綏(今呼和浩特市)、包頭、河套地區先後被日本侵略者佔領。 綏遠省主席兼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率部以劣勢裝備與日寇相繼展開包頭、綏西、五原三大戰役,取得輝煌勝利,1940年3月,收復河套地區,綏遠省政府遷至陝壩(今杭錦後旗)。 為了解決軍隊給養、維持政府正常活動,傅作義提出軍事治水方針,建立綏西水利局,制定整修水利方案。 從1940年到1945年,領導軍民整治和新建各類水利工程,僅幹渠就長達一千七百里,支渠長超過一萬里。 到抗戰勝利時已取得巨大經濟效益,農田灌溉及農作物產量滿足了當地軍民需要,穩固的河套地區也保障了延安陝甘寧邊區西部的安寧。
1949年1月,傅作義將軍順應歷史潮流,北平和平解放。 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傅作義被任命為水利部部長,李大釗之子李葆華為水利部黨組書記、副部長。 1950年8月水利部發行內部刊物《人民水利》。 1953年我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為了適應水利事業的發展,1956年1月29日水利部創辦《中國水利》雜誌,向全國公開發行。 這本雜誌是指導全國水利工作的綜合性刊物。 雜誌封面為我國黃河幹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三門峽水利樞紐地質鑽探的宏偉畫面。 毛澤東曾提詞“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創刊號篇首為毛澤東寫的《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序言》,還有鄧子恢副總理在全國水保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創刊號內登載了多篇水利工作的理論和學術文章。 在簡述欄內介紹了內蒙古平地泉地區(今烏蘭察布市)、薩縣(今土右旗)、土默特旗(今土左旗)水利工作的成就。 封三載有四幅新聞圖片,其中之一為呼和浩特大黑河六合渠首的木閘。 1956年12月,《中國水利》的姊妹刊物、中國水利學會編輯的《水利學報》創刊,這是一本學術性刊物,主要發表水利科學技術的論文。
1966年7月,《中國水利》被迫停刊。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1981年1月水利部恢復出版《中國水利》雜誌。 復刊號封面為長白山天池的秀麗風光。 刊首為錢正英部長答中央電視台記者問,闡述水利工作在四化建設中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 刊內介紹了我國歷史上在多泥沙河流上引洪淤灌的經驗,其中包括內蒙古河套地區。
中國水利事業一直得到歷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復刊的《中國水利》1981年第三期登載了老一輩革命家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審閱水利規劃、視察江河、參加水庫工地勞動的照片。 1986年12月,《中國水利》創刊30週年紀念號出版,有政協副主席錢正英的紀念文章,及水利部長楊振懷、水利泰斗張含英的提詞等。 封二為黃河防洪體系的多組圖片,指出:“黃河寧,天下平”。
水利工程關乎民生,這幾本雜誌的出版也體現了我國對水利事業的重視。 文/於佳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