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
疑偽真跡
李海峰
“年年有餘”是一個非常喜慶的題材。 這個題材喜聞樂見,尤其是在年關的時候,送上一幅這樣的畫,誰都高興。 真偽兩幅畫一對比,相似度也是蠻高的,甚至每條魚所處的位置都是如此的相似。 而差別在哪兒呢? 一對比就會發現:用墨的水準高下立見。 真跡墨分五色,濃淡有致。疑偽作品,尤其是下邊帶著鬚子的這條鯰魚,用的墨色和真跡截然不同,真跡用的淡墨;疑偽作品用的是重墨,很濃。 我們不是說,用濃墨畫這條魚就不對,濃墨畫完全可以,但是得濃而有致才行,不能用了濃墨畫,中間又那麼沒有味道。 敢用墨當主體作畫的畫家,一定要有駕馭墨的充分的自信。
在這幅疑偽作品裡,我們看到:墨沒有痕跡,筆痕是非常大的一個問題。 我記得我的老師跟我講過,齊派畫畫,你要有筆痕。 這個“筆痕”是什麼,說得微妙一點,就是墨和宣紙接觸,等它乾了以後,你會看到你行筆之中的這種斑駁的痕跡,有水紋、水印的痕跡。 以這條鯰魚為例,真蹟的這條鯰魚,尤其是魚尾巴的這個部分,看起來非常清晰,這叫有筆力。 白石先生說過,“作畫需有筆力,方使人快心”。 就是畫的畫讓人感覺下筆是有力量的,中鋒行筆,這才能讓人看起來心裡痛快。 兩相對比,疑偽的這幅裡,畫的這鯰魚,黑就是一個黑,黑中間沒有任何其他的內涵。 問題就出在這兒。
除了身子有問題,這鯰魚的鬚子問題更大。 真跡為什麼要用淡墨? 它是為了相對更突出。 用重墨一點上魚的眼睛,魚的鬚子用淡墨一畫,濃淡對比,才能夠襯托出來。 而疑偽作品就忘了這一點。 這魚的身子是濃墨,而鬚子也是濃墨,魚眼睛又是濃墨,大家都是濃墨,這還誰襯托誰? 全湮沒了。 再者,和真跡相比而言,疑偽作品的這鯰魚鬚子毫無彈性、毫無生命力,就像麵條軟塌塌地掛在這兒。
除了鯰魚的問題,最上邊排在第二位的鱖魚也有問題。 鱖魚的形狀很有特點,嘴也很有特點,更重要的是眼睛。 你看白石先生畫的這條鱖魚,眼睛點的這個位置,眼圈畫的這個形狀。 就這麼一個細節,魚就是活的,就是有精神的;並且魚的線條,它繃起來這個外形,它就是有生命力的。 再看疑偽作品的這條鱖魚,不管是形狀還是它的眼神、動態,簡直就是一條死魚。 這是一條鹹魚,鹹魚難以翻身。
不管它是不是鱖魚,這幅疑偽作品的款也有問題。 我們不看“年年有餘”這四個篆字,只看“白石老人齊璜”這幾個字的行書。 一般來講,齊白石的真跡,落款的字號大小與畫幅之間的比例是有規律可循的,這幅疑偽作品字號明顯偏大。 這種比例失當,也是我們鑑別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參考。
(本文節選自著名書畫家李海峰所著《齊白石藝術欣賞與真偽鑑別》一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