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物網訊(編輯張艷)近日,大型文物展覽“絲綢之路”在京開展,這是目前有關絲綢之路的數量最多、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展覽,匯集了中國16個省、直轄市、自治區44家文博單位的490件文物珍品。 在眾多展出文物中,造型各異、面部表情生動活潑的各色陶俑萌翻了參觀的觀眾。
展出女俑多為唐朝女性形象,曲眉豐肌,儂麗多態,多著胡裝,是絲綢之路上文化交流、胡漢融合的體現。 唐朝寬容開放,婦女可以拋頭露面到市街遊玩,還可以參加打球、射獵等活動。這些女俑有的身著女裝,嫵媚婀娜;有的身著胡服或男裝,英姿颯爽,展現了唐代女子開朗自信的精神風貌。
下面小編就為您盤點盤點那些或嫵媚婀娜、或英姿颯爽的唐朝女俑,找找是否有您心中的那款女神。
三彩釉陶胡女俑
三彩釉陶胡女俑
絲路文物,三彩釉陶胡女俑,唐,1960年陝西省乾縣永泰公主墓出土,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俑頭梳雙垂髻,修眉深目,高鼻豐頤,很可能是西域進貢來的侍女形象。
三彩釉陶女立俑
三彩釉陶女立俑
絲路文物,三彩釉陶女立俑,唐,1995年陝西省富平縣節愍太子墓出土,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女俑頭髮高攏,結成“翻刀髻”,為漢人形象,但下身著條狀拖地的“波斯裙”,展現了異域文化對唐人的影響。
彩繪陶胡服女立俑
彩繪陶胡服女立俑
絲路文物,彩繪陶胡服女立俑,唐,彩繪陶胡服女立俑,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木身錦衣群侍女俑
木身錦衣群侍女俑
絲路文物,木身錦衣群侍女俑,唐,1973年新疆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張雄夫婦墓出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女俑身為木胎,雙臂為紙捻,裙內襯紙。 這類女俑是在長安製造,而後沿絲綢之路東段運至西州的。 這件女俑描漢式妝,著胡風衣服,正是絲綢之路上文化交流、胡漢融合的體現。
彩繪陶男裝女立俑
彩繪陶男裝女立俑
絲路文物,彩繪陶男裝女立俑,唐,陝西省西安市郭家灘出土,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女俑綰髻包裹在黑色襆頭之內。 身穿圓領直裾曳地袍服。 襆頭、袍服、靴子為當代男子服裝。唐代婦女穿男裝是流行風尚,不僅穿著漢式男裝,有時也著胡服男裝。 如此開放的審美和著裝觀念與唐代開放和交融的文化有著很大關係。
三彩釉陶女立俑
三彩釉陶女立俑
絲路文物,三彩釉陶女立俑,唐,陝西省西安市西郊紡織廠出土,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女俑為盛唐女性形象,曲眉豐肌,儂麗多態。 身穿的無領尖口襦裙上的紋飾充分利用三彩點釉的自然流動效果,在白地上點染綠彩,長裙上為一朵朵排列有序的寶相花,點釉的設計繁簡得宜,相映成趣。
絲路文物,三彩釉陶戴胡帽騎馬女俑,唐,1972年陝西省禮泉縣越王李貞墓出土,昭陵博物館藏。
婦女騎馬在唐代繪畫、雕塑和文學中都有生動的表現,且常著胡服,如這件騎馬女俑。 該女俑所戴的胡帽在玄宗時最為流行,上面的裝飾具有濃厚的民族特點,多以皮毛製成。
彩繪陶戴帷帽騎馬女俑
彩繪陶戴帷帽騎馬女俑
絲路文物,彩繪陶戴帷帽騎馬女俑,唐,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彩繪陶戴帷帽騎馬女俑
三彩釉陶胡服騎馬女俑
三彩釉陶胡服騎馬女俑
絲路文物,三彩釉陶胡服騎馬女俑,唐,1960年陝西省乾縣永泰公主墓出土,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唐代上層婦女著胡服騎馬出遊是一種社會風氣。 該女俑身著深綠色圓領窄袖長袍,下穿綠褲,腰束帶,足蹬尖頭軟靴,秀美中又充滿了瀟灑英氣,體現了大唐文化的開放與包容。
彩繪陶女立俑(4件)
彩繪陶女立俑(4件)
絲路文物,彩繪陶女立俑,唐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1991年陝西省西安市東郊金鄉縣主墓出土,西安博物院藏。
唐朝寬容開放,婦女可以拋頭露面到市街遊玩,還可以參加打球、射獵等活動。 這四件女立俑有的身著女裝,嫵媚婀娜;有的身著胡服或男裝,英姿颯爽,展現了唐代貴族女子開朗自信,雍容華貴的精神風貌。 她們可能是墓主的化身或與其身份相同的貴婦形象。
彩繪陶女立俑(四件)
彩繪陶女立俑(四件)
絲路文物,彩繪陶女立俑,唐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1991年陝西省西安市東郊金鄉縣主墓出土,西安博物院藏。
這些女立俑為侍俑,是服侍主人生活起居的女婢。 其中的胡女俑頭梳“刀形”高髻,疑是唐詩中描繪的“胡姬”俑。
彩繪陶騎馬出行女俑
彩繪陶騎馬出行女俑
絲路文物,彩繪陶騎馬出行女俑,唐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1991年陝西省西安市東郊金鄉縣主墓出土,西安博物院藏。
彩繪陶騎馬奏樂女俑
彩繪陶騎馬奏樂女俑
絲路文物,彩繪陶騎馬奏樂女俑,唐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1991年陝西省西安市東郊金鄉縣主墓出土,西安博物院藏。
五個陶俑從左至右分別為騎馬彈箜篌女俑,騎馬彈琵琶女俑,騎馬吹篳篥女俑,騎馬敲鈸女俑和騎馬擊腰鼓女俑。 唐代社會愛好音樂之風甚盛,宮廷中設置有各種樂舞機構。 展出的這5件騎馬伎樂俑皆漢人,身著男裝,騎在馬上演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