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清代玉器概述

滿清入關以後,經順治康熙帝勵精圖治,掃清叛亂,發展生產,雍正帝肅整吏治,繁榮經濟,出現了「康乾盛世」。康熙時吳三桂追擊南明永歷帝入交趾,開通了緬甸翡翠進入中原的路線。乾隆時期在西域用兵,又打通了和田玉內運的通路,使和田玉大量運進內地,促進了玉器工藝迅速發展,出現了我國古代玉器史上最為昌盛的時代,也是我國玉文化的第三個高峰。

總的來說,清代宮廷用玉直接受清內廷院畫藝術的支配和影響,其做工嚴謹,一絲不苟。有的碾琢細致,如雕似畫,有的在拋光上不惜工本以顯示其溫潤晶瑩之玉質美。清代重白玉,尤尚羊脂白玉,黃玉極少,也受到愛重。民間用玉以兩江產量最多也最精。

清朝最負盛名的碾玉中心是蘇州專諸巷,蘇州玉器精致秀媚,內廷玉匠也多來自該地。揚州玉作發展很快,大有後來居上之勢,其玉作豪放勁健,特別善於碾琢幾千斤甚至上萬斤重的特大件玉器,《大禹治水圖玉山》即其代表作。

清代玉工善於借鑒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的成就,集陰線、陽線、平凸、隱起、鏤空、俏色等多種傳統做工及歷代的藝術風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來藝術影響並加以揉合變通,創造與發展了工藝性、裝飾性極強的玉器工藝,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和較高的藝術造詣。

此外清代各個時期玉作亦有所不同:順治、康熙年戰亂頻頻,民不聊生,玉器行業也處於蕭條狀態,產量很少,但宮廷用玉仍不乏精品。雍正朝經濟復蘇,手工業大為發展,玉作也重新崛起。乾隆、嘉慶年間為清玉的昌盛期。這時宮廷玉器充斥各個殿座,各主要大城市玉肆十分興旺。

民間觀玉賞玉之風興盛,玉器的用途更加廣泛,陳設、器皿、佩飾、祭器、偶像、文玩、用具、鑲嵌等等,品類齊全。乾隆時所稱的痕都斯坦玉器是具有阿拉伯風格的莫臥兒王朝玉器,乾隆中晚期時已大量進入內廷,得到乾隆的喜愛,其風格波及北京、蘇州、揚州等玉肆。

新疆維吾爾族玉器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與宮廷玉器和痕都斯坦玉器有所不同,雖屬阿拉伯風格,但器形、紋飾均較單純,光素器較多,不重磨工,稍顯粗糙。道鹹間戰端又起,內憂外患,國家經濟嚴重受挫,新疆玉貢完全停止,宮廷玉器日漸衰落,有時甚至停止碾制。

地方大城市的玉肆,也因原料不足及經濟衰退而逐漸衰落。特別是太平天國起義以及前後兩次鴉片戰爭,戰火遍布兩江,蘇、揚二地正好處在戰爭中心地帶,所受禍害可想而知。從此之後清代玉作就再也沒有振作起來了。
清 雕獬豸紐方印
說明: 方24mm X 25.6mm 高34mm 重33g
白玉,黃沁。此印皆乾隆、嘉慶間仿漢印佳品,獸形生動,雕工玉質均佳。

清 雕朱雀紐橢圓印
說明: 大徑31mm 小徑19mm 高26mm 重18.7g
白玉,黃褐沁。印料,印面未刻。


清 鏤雕瑣文有環帶飾
說明: 長68mm 寬33mm 厚7mm 重31g
羊脂玉。側面有橫貫矩形孔,下有環,是穿在腰帶上供系物的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