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蔥玉(1915—1963年) 現代著名鑑定家、收藏家、書法家。 以收藏和鑑定唐宋名畫名揚天下,也是解放後新中國第一代書畫鑑定大師,曾任故宮博物院鑑定委員,國家文物局文物處副處長。
有不少人把鑑定書畫看得很神秘、很玄妙,認為是一門高不可攀的學問。 其實不然,我認為這是任何人都可以學會的。
——張蔥玉
家底殷實家,蘊深厚養成其清高驕縱
浙江湖州的南潯小鎮,是一個神奇的寶地。 這裡先是雲集了近代中國最大的絲商群體,出現了富可敵國的“南潯四象”。 張蔥玉便長於其中的張家!
張蔥玉的父親張乃驊與蔣介石是莫逆之交。 但他於1918年在從上海乘船去杭州的途中不慎失足溺水而逝,年僅26歲,獨子蔥玉當時才4歲。 父親去世後,蔥玉就跟隨爺爺張石銘生活。 張石銘是光緒年間舉人。 他繼承大量祖業,但並不親自經營。 這位江南才子酷愛收藏金石碑刻。 他是杭州西泠印社的發起人和讚助人之一,並與吳昌碩、王福庵等名士有文墨之交。 他還是赫赫有名的藏書家,聚書十萬餘卷。 學富五車的爺爺,十分憐愛自幼喪父的孫兒蔥玉,總是把他帶在身邊,日夕熏陶。 蔥玉受到爺爺的親自指點,其練字、讀書、品畫的功夫很早就打下了非凡基礎。
三年守孝期滿後,張家開始分配財產。 舊時大家族析產非同小可,像張家這樣的大戶,請來經濟界著名人士張文進做財產評估與分配。 最終五房分家,各得二百萬元。 此外,他還分得大量地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上海大世界那塊地。 長輩們念及四房乃驊早逝,身後只有一兒蔥玉,特意把大世界這塊“大肥肉”分給了他,讓他坐收租金,准保一生無憂。
闊綽的公子哥兒張蔥玉,花錢如瀑布有兩大途徑:一個是收藏,成就了他;一個是賭博,榨乾了他。
張蔥玉舊藏宋歐陽修《灼艾帖》行書,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早年收藏付了不少“學費”
張蔥玉最初的藏品是祖父傳給他的一批字畫。 祖父去世後,就全靠自己“掌眼”了。 他開始買畫時常上人家當,付了不少“學費”。 上海廣東路上的古董鬼子見他如此年輕,手裡又有的是錢,就拿贗品騙他。 他明白真相後從不怨天尤人,當然也從不認輸,所謂“輸了錢也不能輸人”。 於是發奮鑽研,刻苦磨練,買進賣出,廣交朋友,真貨假貨都拿來比較。 全部的心思加上海量的鈔票,終於練就了目光如炬的真功夫。
1934年他剛20歲,弱冠之年就被故宮博物院聘為鑑定委員,真是前無古人,很可能也後無來者。 1946年抗戰勝利後,他再次被聘為故宮鑑定委員。
的確,憑藉過人天賦、雄厚財力、精深造詣和豐富閱歷,青春無敵的蔥玉少爺昂首跨入一流藏家之列。 1938年他24歲,其時龐萊臣已74歲,吳湖帆44歲,
張大千39歲,王己千31歲。 在海派五大收藏家中,他實在太“嫩”。 但當時他在上海寓所的“韞輝齋”,和龐萊臣的“虛齋”、吳湖帆的“梅景書屋”、張大千的“大風堂”形成了海派收藏的“四大名齋”。
張蔥玉收藏品,元代王蒙《惠麓小隱圖》
在張蔥玉的日記中,幾乎每天都有關於賭博的記錄。 甚至愛妻顧湄住院剖腹產生孩子時,他去醫院探望之後,即去賭上一把,簡直是賭癮大過天!
一九三八年五月三十一日書跡
賭博先是讓他一個一個輸掉名下的房產。 房產賣完了,賭癮依然戒不掉,這就要殃及他的字畫了。 他是一個“愛書畫入骨髓”的人,出售自己的珍藏,他常會黯然神傷:“雖云煙過眼,殊不能自已。餘每售一物,或與親知相別輒然,亦性之多感耳。”即使這麼難捨難分,但他還是抵不過嗜賭心魔的勾引。
張蔥玉與顧湄結婚照(1938年上海)
曾協助鄭振鐸搶救淪陷區古籍善本
這位“敗家子”如何成為我國一流文物專家? 他的轉變要多謝文化大家鄭振鐸。
到了解放初,張蔥玉已經坐吃山空,瀕臨破產了,而他一家六口人(他的母親、夫婦二人、三個孩子)總要吃飯。 山窮水盡時,幸好柳暗花明。 鄭振鐸當時出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力荐張蔥玉到北京擔任文物處副處長,兼文物出版社副總編。
張蔥玉一家在北京南鑼鼓巷家中
張蔥玉看到實現自身價值的曙光,毅然脫離上海那幫酒肉朋友,不顧北京胡同居住條件差,欣然來京上任。 他真正的內在能量終於得以爆發,精神上格外充實。
唐代周昉《戲嬰圖》,曾為近代張蔥玉所收藏
他上任後的首要工作是恢復、充實故宮繪畫館,從民間徵集、鑑定藏品。 張蔥玉幹這個太得心應手了,他一生都泡在字畫中,過眼的東西實在太多,中國最重要的書畫藏品,很多他都親眼見過。 1953年,故宮繪畫館對外開放,館內陳列著自隋展子虔到晚清吳昌碩的作品共五百餘件。 1962年國家文物局又專門成立了張蔥玉、謝稚柳、劉九庵參加的“三人書畫鑑定小組”,張蔥玉擔任組長,先後前往天津、黑龍江、吉林、遼寧四個省市鑑定書畫達10萬餘件。
張蔥玉收藏品,元代倪瓚《虞山林壑圖》
張蔥玉還總結了書畫鑑定的六種輔助方法,它們的著眼點分別是印章、紙絹、題跋、收藏印、著錄、裝潢。 應該說,這些鑑定的方法並非是張蔥玉的獨門絕技,事實上這些鑑定方法也是古玩商們所熟悉的,只不過,張蔥玉能夠針對每一種方法進行深入的研究,瞭如指掌,而當他把這些林林總總的鑑定方法彙集於一身,這就形成了一種強大的利器。
至今,五十餘年過去了,張蔥玉的盛名和他傳授下來的鑑賞中國古代書畫的思想和方法,仍然強烈地影響著我們這個時代。
(來源: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