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一字之差價差千里:談談錯幣與錯版幣

新浪收藏

來源:瀋陽日報
近期,在國內市場吵得火熱的“錯版幣”,引起了無數收藏家以及廣大民眾的關注。 湖北省十堰市市民收藏一張面值100元的紙幣,水印為“300”,喊價百萬以上;宜昌女子在儲蓄所取錢時獲得百元大鈔,下方多出一個三角,有人出價100萬元收購;重慶男子在ATM機取得一張百元“錯版幣”,喊價150萬元;……還有更離譜的,一張1元“錯版幣”竟然喊出460萬天價。
這些所謂的“錯版幣”真有收藏價值嗎? 紙幣收藏專家表示,早在2005年央行就曾關於錯版人民幣發表過公開聲明,稱已發行的各版人民幣均未出現錯版,民間發現的紙幣、硬幣所謂的錯版,只是質量缺陷導致的“殘次幣”,所以很難判斷其收藏潛質,收藏價值更有待商榷。
“錯版幣”紛紛現身市場
瀋陽藏友張先生是一位“錢迷”,熱衷於錯版幣收藏,每次看到錯版幣報導,都會仔細鑽研一番。就在前兩天,他在古玩市場的錢幣攤前發現了一套“錯版幣”。 攤主介紹說,這套紙幣是2005年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不僅是全新幣,且張張都是錯版。 不僅如此,全套紙幣的售價僅為890元,若為真的話,這可算是“大漏”。
“當時也是研究半天才弄明白,錯處主要在鈕扣上,事後感覺很可笑。”張先生說,第五套人民幣曾發行1999年版和2005年版,這兩版幣在細微處有所不同。 比如,1999年版100元的鈕扣縫線是“=”形,而2005年版則是“×”形。
類似這樣的“錯版幣”很多。 記者在一些收藏交易網上發現,不少藏友展示著自己收藏多年的“錯版幣”,多為帶摺痕的“長款幣”和水印倒置幣。 其中,一張有兩處明顯白色印刷摺痕的百元紙幣報價高達40萬元。
層出不窮的“錯版幣”其實都是錯幣
對於層出不窮的“錯版幣”,張先生表示,這是由於市場上對“錯版幣”的定義缺乏正確的認識所導致的。 所謂錯版,是指鈔票或郵票在設計、製版過程中造成的非正常圖案。 而不是在印刷過程中造成的非固定、非正常圖案,致使票面發生改觀的情況。
上述這些“錯版幣”都是錯幣,從錢幣誕生之日起就存在,自古有之。 不過,錯幣和錯版是兩回事兒。 錯版是製版時出現的錯誤。 如一枚湖南省造光緒元寶當十銅元,“湖南”兩字的拼寫為“hu nan ”,而銅元中的“U”缺口卻朝下,這就是典型的製版錯誤。
至於錯幣,則是在錢幣生產過程中出現了錯誤。 如印刷後,機器再次碾壓,使圖案成為單面或疊壓,或者正反面機器印刷時卯合不上,發生錯動。 如一枚湖北省造當十銅元,正反圖案出現偏差136度。 再如一枚1987年的2分硬幣,正反兩面圖案偏差達到54度,都屬錯幣這一類型。
錯版幣概率低頻繁出現需謹慎
張先生表示,這些漏印的、折白的、折角的、位移的、印偏的、錯位的、水印倒的、水印偏離的“錯版幣”都是“殘次幣”,基本不能列入錢幣收藏之列,沒啥價值。
張先生介紹,一張錢幣出廠要經過多道關卡嚴格檢驗,檢驗出的錯幣全部封存,之後再統一銷毀,整個過程全部錄製,錄像密封存檔。 所以,錯版幣發生的概率極低,特別是現在流通的第四、五套人民幣的印鈔技術大為提高,至今尚未聽說有真正的錯版幣。
分析原因,帶摺痕的長款幣屬於產品中的次品,由於檢驗人員沒及時發現,所以流出印鈔廠。至於水印倒置的紙幣,很可能是人工製造的。 綜合五套人民幣發行情況,在一至三套人民幣中出現錯版,還是有可能的,主要因為當時的印鈔水平不高,但至今沒有被認定的錯版,至於收藏價值到底多大,還沒有一個定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