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網
曾經在拍場高價成交的“臨淄四朱”、“四朱”、“三朱”砝碼一組六枚
錢國宏
近日,在一次收藏活動中,一枚“法馬錢”引起了廣泛關注—對於眾多的錢幣收藏愛好者來說,“法馬錢”絕對是難得一見的稀珍。
法馬錢(現今多寫作“砝碼錢”)也叫“錢法馬”,它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銅鑄的金屬幣。 這種銅錢雖然稱為“錢”,但卻不是上市流通的,而是專門用於“錢天平”的“法馬(砝碼)”,換言之,其作用大體相當於今天的秤砣。
據了解,“法馬錢”大致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 建國後,湖南地區曾發掘出多座楚墓,其中有近一半的墓葬中出土了“錢天平”和“法馬錢”。 據《漢書》記載,西漢初期,幣制混亂,社會上出現了很多“姦錢”(即重量不足的銅錢),嚴重影響了市場交易,也攪亂了貨幣秩序。 為使社會交易趨於公平,也是為了遏制“姦錢”氾濫,朝廷便以法律條文的形式,規定交易時雙方需用天平稱量貨幣重量。
漢文帝就曾經對大臣賈誼說:“又民用錢,郡縣不同:或用輕錢,百加若干;或用重錢,平稱不受。法錢不立,吏急而壹之乎,則大為煩苛,而力不能勝”。 指出了立法錢的必要性。 漢文帝時期,就曾鑄造了“四銖錢”,作為國內通用的“法馬錢”,用以淨化和穩定錢幣市場。 1975年湖北江陵鳳凰山漢墓曾出土一件稱錢天平的衡桿,衡桿的正反面和側面都有墨寫文字,其大意為:此天平系裡正之作發給本里商民,用法馬錢做砝碼,法馬錢標有重量“四銖”或“幾兩”,若交易時,不用天平稱量貨幣,而是隨意點收重錢,點付輕錢,就要在鄉里罰十天勞役。 可見在當時社會,法馬錢已為人們所倚重和信賴。
法馬錢的重量,按照通用貨幣重量的一倍至若干整數倍,共有若干種。 每一枚都有國家製發的標誌,以起憑證作用,同時上面還有表明重量的文字。 如西安出土的一枚漢文帝時期的法馬錢,上面鑄有“第十一重四兩”六個字,“第十一”是國家製發的標誌,“重四兩”則是該幣的實有重量。
由於法馬錢未進入市面流通,因此存世量極少,所以較為珍稀,錢幣收藏市場上更是難得一見其芳容,其身價更是不菲。 在“中國嘉德2010年秋季拍賣會上”,一枚西漢時期的“四朱(銖)法馬錢”,居然拍出了11.2萬元的天價,令人大跌眼鏡。
“法馬錢”作為考證、研究歷史、政治、經濟、文化、計量的實物,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收藏價值和藝術鑑賞價值,是中國古代貨幣中的“上品”。
來源:中國商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