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6日 星期二

玲瓏奇巧之子岡款玉簪

 文物鑑定與鑑賞

玲瓏奇巧之子岡款玉簪玲瓏奇巧之子岡款玉簪玲瓏奇巧之子岡款玉簪玲瓏奇巧之子岡款玉簪
明代後期,中國南方和北方出現了兩個制玉中心,北方以北京為中心,南方則以蘇州為製玉中心,其中以子剛款玉器作品最為著名。 [1]子剛款玉器的盛行源於當時的製玉高手陸子剛,在玉器上署作者姓名的,甚為罕見,陸子剛可謂開此先河。
陸子剛是明代嘉靖、萬曆年間活動於蘇州一帶著名的琢玉工匠,制玉技藝高超,玉雕作品不同一般,被譽為“吳中絕技”。 《蘇州府志》稱:“陸子剛,碾玉妙手,造水仙簪,玲瓏奇巧,花莖細如毫髮。”他製作的玉器承宋元遺風,有仿古之意,其造型規整,設計精巧,琢磨工細,線條流暢,具有飄逸之感。 陸子剛的玉器作品都有刻款,以篆書和隸書為主,刻款部位十分講究和隱蔽,多在器底、器背、把下、蓋里等不明顯的地方。 就目前已知材料,其刻款有“子岡”、“子剛”、“子剛制”三種。
明代收藏鑑賞之風盛行,陸子剛所製的玉器精美絕倫,成為了當時人們追逐和收藏的對象。 明人王世貞所著《觚不觚錄》曰:“今吾吳中陸子剛之治玉,鮑天成之治犀,朱碧山之治銀,趙良璧之製錫,馬增力之治扇,周治之治嵌,及歙呂愛山之治銀,王曉曦之治瑪瑙,蔣抱之治銅,皆比常價再倍,而其人有至與縉紳坐者。”文中將陸子剛制玉放在眾多精工之首,可見子剛玉在當時已經有較高的價位了。
子剛款的玉器大多是傳世品,以故宮博物院的收藏最多,其次首都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天津藝術博物館以及台灣等地均有收藏。 出土的子剛款玉器比較少見,首都博物館收藏的明代仿古玉樽,1962年出土於北京小西天黑舍里氏墓,高10.5、口徑6.8厘米,是北京地區出土的唯一帶“子剛”款的玉器。 玉質青白色,器呈筒狀,平底,側面有鋬,三獸首足,圓帽式蓋,蓋頂三獸紐,環形鋬手上雕一大象,鋬內有剔地陽文篆書“子剛”二字。
傳世的子剛款玉器主要有仿古、日用、佩飾和文房用具四類。 玉料大多選材精良,主要使用青玉、白玉、綠玉和水晶,多為上乘玉料;玉器上所琢文字,主要為作者款式及文人詩句,尤其是子岡牌上的詩詞多雕琢行草、篆書、隸書等字體,清秀有力,刻款規整;圖案設計講究合理佈局,整體簡練;雕琢技法精湛流暢,起凸陽紋、鏤空透雕、陰線刻劃皆盡其妙,尤其擅長平面減地之技法,能時之表現出類似淺浮雕的藝術效果。
子剛款玉器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僅有一件,即明代羊脂白玉“子岡”款螭紋簪,長10.9,頂端直徑0.7,底端直徑0.5厘米。 玉質白色,圓柱形,上大下小,頂端為半球形帽,形似蘑菇頭,其上雕一小螭,器身淺浮雕螭紋纏繞,螭形小巧,頭型似貓,短而​​寬,作爬行狀,近頂端處陽刻“子岡”二小字。 此件藏品的玉材選料很精美,為羊脂白玉,淺浮雕工藝十分細膩。 簪是用於束髮的梳妝用具,明代無論男女,挽發幾乎都是用簪,其材質常用金、銀或玉石,樣式相對比較簡單,簪頂做成蘑菇頭,下接錐形簪腳。 陸子剛所製的玉簪價格昂貴,據文獻《太倉州志》記載:“凡玉器類、沙碾。五十年前,州人有陸子剛者,用刀雕刻、遂擅絕。今所遺玉簪,價一枝值五十六金。”從這段文字不僅了解到陸子剛所製的玉簪價值,而且還可知陸子剛的碾玉技術與眾不同之處在於獨創了刀雕刻法,取代了前朝的解玉砂碾磨法,成為了他能夠在玉器上流暢書寫詩文銘款的主要原因。
由於陸子剛在玉器上的成就,子剛款的玉器因此成為了玉器精品的一個代名詞,從明代開始直至今日經久不衰。 後世的玉工多喜署子剛款,算是向前輩致敬之作,凡落子剛款的玉佩一律稱子剛牌,由此可見陸子剛在製玉上的深遠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