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日 星期日

唐宋時期精選香具展出(圖)

大洋網-廣州日報

《寒香》(青花釉里紅陶瓷)《寒香》(青花釉里紅陶瓷)
廣州日報訊(記者劉麗琴攝影報導)4月16日至7月12日,“香遠益清·唐宋香具覽粹”在浙江省博物館開幕,共展出唐宋時期國寶級香具66件(組)。
中國熏香文化歷史悠久,唐宋時期是香文化發展的重​​要階段,唐人的繁麗與宋人的雅緻相映成趣。 唐代佛教的興盛與域外香料的大量輸入,使焚香方式與香品製作有更大的發揮空間,香具形制設計尤為豐富。 至宋代,燕居焚香則成為士人的生活方式,情致宛然,別有意蘊,在香料及香具發展史上更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熏香文化中,香供養為佛教供養的重要內容。 香供養有塗香、末香、燃香三種方式:塗香是將香粉調製後塗抹全身,有增益精氣、令身芳潔、瞻睹愛敬等十種功德;末香是以香末撒佈道場塔廟,有清淨之用;燃香是焚燃香料向諸佛祈禱,傳遞心意,香供養與佛教一同傳入中國,在香爐中熏燃香料或香餅、香丸,虔心祈祝、行香,以到達身心俱清淨。 所以唐宋時期有諸多不同類型香爐是專為供養佛事所用,大部分出土自佛塔地宮。
供佛敬神以外,日用焚香也是熏香文化的重要部分。 在明人屠隆《考槃馀事》中細數香之為用,最是詳盡,“物外高隱,坐語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悅神。四更殘月,興味蕭騷,焚之可以暢懷舒嘯。……”
燃香所用香料,最初為草本植物茅香,名薰草或蕙草,乾燥後直接於豆形陶熏爐中充分熏燃,瞬時香氣瀰漫。 西漢中,龍腦、蘇合等樹脂類香料傳入中國,需置於其他燃料上熏燒,故在器腹較深的爐身中盛放炭火,香料置炭火上,使之徐徐發煙。 南北朝時已出現合香,即調和眾香製成香餅或香丸。 許多配方本源自佛經,至唐宋時候多有發揮。
盛放香料的容器稱為“香合”,其中金銀合貴重精細,漆合明艷趣緻,瓷合質樸實用,各有所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