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日 星期三

中國第三套人民幣背後的那些事

 新浪收藏

中國第三套人民幣背後的那些事中國第三套人民幣背後的那些事
導語:近期,有關第三套人民幣的話題引起了我們極大的興趣。 儘管從資料上尋找能夠取得相當多的有關信息,但是,第三套人民幣背後一些鮮為人知的事情,卻仍然吸引著我們去探訪。為此,我們專程採訪了著名的人民幣水印設計雕刻師胡福慶先生。
中國集幣在線記者(以下簡稱“記”):胡老師您好,作為目前健在的一名資深的鈔票水印設計師和雕刻師,您能不能談談我國第一張具有獨立知識產權鈔票的誕生情況?
胡福慶(以下簡稱“胡”):這個事情三言兩語是說不清楚的,必須先從我們國家當時的現狀談起。眾所周知,錢幣鈔票的製版,雕刻工藝,在清朝末年就已經聘請了美國著名的凹版鈔票雕刻師海趣先生到中國教授技藝,已經培養出了吳錦堂,吳彭越(第三套人民幣伍元煉鋼工人凹版的雕刻者)父子和其他多名凹版雕刻師,因此,當時鈔券的凹版印刷工藝是成熟的,一直到解放初期,新中國印製凹版鈔券還是有能力的。 問題是鈔券的基礎——鈔票紙的生產,是個制約我國人民幣生產的瓶頸——我國沒有能力生產鈔票專用的水印防偽用紙。 研製中國自己生產的鈔票水印防偽用紙,已成為五十年代中國人民銀行的當務之急。
1954年4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上報中央財經委員會,呈請在國內籌建生產高級證券紙工廠。因為1949年建國以來,印鈔用紙歷來以巨額外匯進口,而當時國家外匯很緊。 而且,國外進口有很大的供貨矛盾。 例如:1954年向蘇聯訂貨5630萬噸鈔票用紙,而蘇聯最多只能提供75%,用紙很緊張,不得已又再進口道林紙來印製輔幣。 中國當時約5億人口,尚未有電子貨幣的時代,現金用量可以想像。
1955年7月11日,國家輕工業部造紙局《關於103紙廠設計計劃任務書的報告》提出。 其中103為當時鈔票紙的產品代號。 文件確認保定造紙廠為生產鈔票紙的專業工廠。
1956年4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致函對外貿易部《關於我們補送1956年技術合作項目》內部節錄如下:1956年內派實習生赴民主德國學習水印製作技術,並向蘇聯索取國家印製局印刷中等技術學校,教學大綱及全部教材兩項目-------
上世紀六十年年代初,保定造紙廠正式生產出適用於鈔票印製的專用防偽紙張。
記:第二套人民幣發行背後的軼事肯定不少,您能不能略舉一些事例來講講,豐富一下錢幣收藏者和錢幣愛好者的知識?
胡:我國從第三套人民幣開始,由於經濟的發展很快,市場對現金的需求逐年增高,低面額的鈔券生產,都逐步採用普通鈔票紙(不帶水印的白紙)來印製,印鈔廠也採用膠印工藝來印製輔幣(​​角券)。 這樣,騰出的設備更能集中精力印製高面額的鈔券,以滿足社會流通的需要。
特別要提出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當時對10元面額(大團結)的鈔券需求特別強烈,已形成了應用缺口。 經過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印製10元券的整版規格從原來的24K(整版24單小張聯接)改為35K(整版35單小張聯合),這樣,可以在水、電、汽消耗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提高產品的生產產量約百分之五十左右。 這對當時國民經濟的發展是個極大的促進。 但是鈔票鈔券紙的水印位置有了根本的變化,由原來的豎向排列改為橫向排列,由於造紙機生產過程中紙張縱向延伸,橫向收縮,原來的模具已不能使用,必須重新製作一個新的變形方向的模具,而且生產出來的水印(天安門放光芒)要與原來的效果一致。 這是一個技術性很強並且製作難度很大的工作任務。
我當時是東河造紙廠水印車間設計雕刻組的組長,考慮到本人較高的技術基礎,領導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我。 我感覺很沉重的擔子壓在我肩上。 因為有兩個難題擺在我面前:其一,鈔票紙的固定防偽水印本來就是防止偽造的,要再重新製作一個效果一樣的生產原版難度很大;其二,時間要求很緊,沒有重複試驗的可能性。 倒逼我按時完成任務。 後來在這個第三套人民幣10元券天安門放光芒固定水印新原版製作過程中,果然不出我所料,其製作難度遠遠超出我的想像,有好幾個晚上夜不能寐,在想技術對策,在考慮製作方案。 最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圓滿完成了任務。 當然,當時也沒有任何獎勵,在小山溝裡默默無聞地做著我應該做的這些事。
現在回想起這件事,感覺到是時代眷顧了我,也是命運選擇了我。 老一輩完成的任務,由於年代差異,原來不會有我一席之地的,但是我卻可以溯源而上完成這一產品的新原模製作,為國家的建設作了一份默默無聞的貢獻。 由此我認識到在人生的路上一定要認真學習,掌握技術,寧可身懷絕技等機會,絕不可以機會來臨再臨陣磨槍。
記:第三套人民幣有哪些歷史亮點呢?
胡:第三套人民幣的歷史亮點有這麼幾個:第一,第三套人民幣是完全由我國的技術生產的,是自力更生的結果。 當時六十年代初,國家有嚴重的經濟困難和自然災害,能夠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取得這一成果實屬不易。 第二,首次採用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壯族文字。 第二套人民當時只有三種民族的文字——維吾爾族、藏族、蒙古族、這是因為壯族只有口頭文學沒有文字,是後來的國內外語學專家研究後才形成現在的壯族文字,壯文是一個人造語言文字。 第三,首次採用了多色接線防偽技術。 這是我國發明的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 第四,是目前為止,最早使用兩種滿版水印的人民幣——國旗五星水印和古錢五星水印。 第五,第三套人民幣是迄今為止,唯一設計有同一面額兩種票面的人民幣。 “教育與生產券相結合”的主題是相同的,但是棗紅壹角和綠背壹角的正背面設計完全不相同。 第六,採用紅色和藍色油墨印製票面的冠字數碼,這也是第一次。 第七,最有戲劇性的是,天安門城樓正面的廊柱10個,隔間應是9個,而第三套人民幣10元券固定水印天安門放光芒的城樓廊柱為8個,隔間為7個。 等於是左右各去掉了一個隔間和廊柱。 這是歷史上尚無人提及的“背後”消息。 第八,第三套人民幣的水印防偽紙包括滿版古錢五星、國旗五星和固定水印天安門放光芒,結束了中國鈔票紙依賴進口的歷史,並獲得輕工業部、河北省科技成果獎,列入全國114項科技成果,載入國家科技成果史冊。 第九,縮小票幅的舉措。 這也是第三套新版人民幣的一個特點。 1961年10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上報《縮小新版人民幣票幅和調整設計稿》的報告,主要內容是農業災害欠收,最大限度節約造紙用棉花纖維擬縮小票幅尺寸。 10月29日國務院批復同意。 按1953年-1962年銀行人民幣3種角幣的總產量為基數推算,可節約紙張772噸,油墨503噸,共節省1490萬元。
總之,第三套人民幣很意思。
記:今天我們就談到這裡,謝謝胡老師。
來源:中國集幣在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