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五代越窯青釉刻蓮瓣紋水丞(圖)

 信息時報

五代越窯青釉刻蓮瓣紋水丞五代越窯青釉刻蓮瓣紋水丞
本欄目摘選自著名古陶瓷鑑賞家樓鋼的著作《中國古陶瓷鑑賞手冊》,為讀者提供了一種閱讀古陶瓷的方式。
樓鋼
束口、鼓腹、圈足;內外滿施青釉,釉層肥厚,釉色泛黃,足端有六處支燒墊條痕跡;外腹刻大瓣之雙重仰蓮紋。
水氶亦稱為“水中丞”,文房用具之一種,用於盛裝研墨用水,一般還配有或金或銀或銅或玉所製之小勺。 同樣功能的還有水注,類似縮小的壺。
中華文明中最重要的一環是文字,而文字的記錄需要有專用的工具。 現在可以看到最早的文字是刻劃記錄的,如陶器上的刻畫紋、甲骨文、金文等,但是可以肯定很早就出現書寫的文字,只不過書寫文字的載體沒有保存到今天,或者是尚未有發現而已。 文字的書寫,需要有墨配合,而研墨則必須用水。 陝西姜寨曾出土一套仰韶文化時期的研具,包括石製的研盤研棒和小杯一個,這個小杯就是盛水的,恐怕就是最早“水氶”的雛形了。 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有最早的成套文房用具“筆墨紙研”,當然這裡沒有“筆”,因為已經霉爛沒有保存下來,而那時的“紙”則是簡牘或者繒帛。
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文化第一個高峰期,魏晉南北朝則是第二個高峰期,從出土文物以及文獻記載情況看,如果說先秦時期還沒有專用的文房用具,那麼在魏晉時候就已經陸續出現並開始定型。 水氶的定型應該是在唐代,包括金銀器和陶瓷,如長沙窯就有類似的標本。 宋以後,文人士大夫對文房用具更加講究,不光是作為用具,而且是作為擺設或者是愛物了。 明以後文房用具已是相當多樣化、系列化,僅與筆配套的器物就有筆床、筆格、筆屏、筆筒、筆船、筆洗、筆覘等等。 明代文震亨《長物誌》專門用一節文字來評述各類水氶之優劣:“水中丞以銅性猛,貯水久則有毒,易脆筆,故必以陶者為佳。古銅入土歲久,與窯器同,惟'宣銅'則斷不可用。玉者有圓口甕,腹大僅如拳,古人不知何用?今以盛水,最佳。古銅者有小尊罍小甑之屬,俱可用。陶者有官、哥甕肚小口缽盂諸式。”說明文人士大夫對水氶的選擇與使用極其講究。 不過他說“玉者有圓口甕,腹大僅如拳,古人不知何用?”其實這就是玉水氶,器型與這件五代越窯青釉刻蓮瓣紋水氶一般無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