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網
■錢行健花鳥扇面
◆ 麻雯
扇子在中國已有三千多年曆史。 它起初不是用來納涼的,而是一種禮儀工具。 西漢以後,扇子開始用來取涼。 東漢時,大都改羽扇為絲、絹、綾羅之類織品,以便點綴繡畫。 一輪明月形的扇子稱之為“紈扇”或“團扇”,也叫“合歡扇”。 當時扇子有長圓、葵花、梅花、六角、扁圓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還有扇墜、流蘇、玉器之飾。 扇面上常繡以山水花卉,款式爭奇鬥艷,閨閣仕女手搖團扇,清風徐來,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嫻雅文靜的儀態,又能體現女性天真活潑的個性。 三國時諸葛亮輕搖鵝毛扇,妙計橫生,運籌帷幄。
在扇子上題詩作畫第一次出現於三國。 據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載有曹孟德的主簿楊修與魏太祖“畫扇誤點成蠅”的故事。 《晉書·王羲之傳》有一則王羲之為老婦題扇的佳話。 當時有位“老母”,“持六角竹扇,求書於王羲之”,“羲之為書五字”,她售出時便由十二文漲至“百文”。今浙江紹興蕺山南邊有“題扇橋”,相傳便是王羲之題扇處。 北宋時,出現了攜帶極為方便的折扇。 折扇,亦叫“聚頭扇”、“撒扇”或稱“聚骨扇”。 其扇骨有用牛角、玳瑁、象牙、翡翠、湘妃竹、檀香木等珍貴材料製成;形式有琴式、如意頭、竹節式、蚱蜢眼等;扇骨分七、九、十二、十四、十六、十八股之多。
到了南宋,畫扇、賣扇、藏扇之風盛行,並出現了扇鋪和畫商。 明清文人墨客題扇畫扇成為一種時尚。 近現代的惲壽平、鄭板橋、金農、石濤、任伯年以及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李可染等都是題扇畫扇的藝術大師。 眼下,這些名家的翰墨丹青扇子,都成了文人雅士的懷袖雅物。
來源:新民晚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